侯可那是真急,五千勞力,別看春天時一度召集了兩萬餘民夫,那是從附近四五個縣征集來的,也就是換成涇陽一縣都征集不了五千民夫。甚至若沒有那個補償耕地的說法,僅涇陽縣連兩三千民夫都征集不了。


    將這個勞力一抽,渠工勞力更緊張了。


    王巨扯了一下侯可的衣袖。


    老侯是一個好同誌,可他還不知道官場真昧,說不做事易,做事準得倒黴那也是不對的,準確地說,做事悲催,不做事更悲催,關健你上麵的大佬能不能將你罩著。


    所以老侯兩個外甥子就懂了,那個什麽存天理,滅人欲的啥,說白了,叫人做苦行僧,做聖人。


    當然,他們自己也做不了,那沒關係哪,反正大家都在寬己律人,自己做不了,但自己可以教育出聖人,那麽教育出誰呢,宋哲宗,可憐生生將宋哲宗變成了一個病癆鬼,大小夥子,隻活了二十幾歲。


    王巨說道:“魯中使,朝堂中可有人反對建設鄭白渠?”


    “這倒沒有,”小黃門老實地答道。


    王巨想了想,也立即領會,鄭白渠乃是韓琦首倡,現在韓琦都將小皇帝弄屈服了,誰敢在這個當口上激怒韓琦?


    “那麽你跟我來。”


    王巨翻身上馬,這段以山區地形為主,過了這一段,地勢漸漸比較平坦。


    王巨來到一片旱地,這片旱塬很大,足足好幾千畝,上麵零星地種了一些高梁與豆子,王巨手指著它們說道:“有這樣的莊稼嗎?”


    “沒有。”


    “為什麽要重建鄭白渠,一是從晚唐後年久失修,許多工程荒廢了,二是水土惡化,龍口取不到足夠的水源。因此我朝修過幾次,包括葉清臣修的那次,但是灌溉麵積有限,包括這片土塬,因為取不到水,隻能成為荒塬。”


    “為什麽還有人種莊稼?”


    “這個莊稼種下去,能不能將種籽收回來?”


    魯姓太監啞然失笑,不過他很快笑不出來了,王巨騎著馬,帶著他繼續往前走,前麵一塊大木牌:“盧家塬,盧家之地,土塬三十一頃。”


    “看到了嗎?原來這裏是荒塬,頂多有一些百姓來放放牧,然而鄭白渠一成,一條支渠正好從這裏下老南白渠,那麽這塊土塬將會成為第一等的良田。於是盧家二月初派人將這裏一圈,然後往裏麵撒一些幾百斤豆子高梁,然後就說是他們盧家的地了。還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盧家塬。”


    “這怎麽行呢?”


    “當然不行,但我也有辦法對付,不過這些人也猜到我會用霹靂手段對付他們,於是四處造謠,甚至派下人惡毒地攻擊我。非是盧家一家,許多豪強都參與了,他們一旦擰成一股繩,那換誰來,都會頭痛無比。並且很快,秋天一來,第一階段的河渠合龍,我不得不處理這些侵田了。否則他們一旦正式翻耕出來,那才是造成了既定事實,到時候想處理也沒辦法處理了。但我處理這些侵田,糾紛必起。”


    “是啊,看樣子是一個**煩呢。”


    “然後我再說渠工,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渠首到小鄭泉,由這個主渠使得部分中白渠與大部分南白渠都會受益。因此侯知縣說灌溉麵積可達兩萬頃。但因為我重新設計,從蓄沙池分出一條支渠,順著山穀到達仲山的後麵,與治水交匯,在哪裏又建設了一個大水堰,與數道陡門節水蓄水排水,然後又分出三條支渠延伸到各處。這都是唐朝鄭白渠所沒有的工程。因此受益麵積還能增加三四千頃,包括淳化縣東南部分地區同樣受益。”


    “會不會超過唐朝的灌溉麵積?”


    “如果順利完工,會超過,不過唐朝在關中地區可不是鄭白渠一個水利工程,還有很多的,總灌溉麵積必然遠不及唐朝。”


    “那也很了不起。”


    “沒什麽了不起,官家在宮中節衣縮食,臣等應當替官家辦好事。我再說第二部分工程,那便是有小鄭泉到三限口這部分,這部分打通後,幾乎所有中白渠與南白渠都能得到灌溉,因此又能灌溉一萬頃左右。然後到第三部分,本來楊勾使與侯知縣計劃是從三原縣南而行,一直浚通到華州的赤水鎮,這部分又得灌溉五千頃左右的耕地。不過看到火藥威力後,我們又重新勘探,決定從三原縣城北三十裏處再開新渠,開出幾個燧道,再利用水堰,將水節節抬高,那麽灌溉麵積可擴大到七八千頃。當然這個估計會略有誤差,不過誤差不會太大,因此將會灌溉淳化、涇陽、禮泉、高陵、櫟陽、雲陽、三原、富平八縣,近四萬頃耕地。”


    “四萬頃哪?”


    “不過這個數字得折扣一下,其中還有近兩萬頃是原有耕地,近萬頃是良田。隻能說實際增加的良田大約兩萬五千頃罷了。”


    “那也不錯了。”


    “有沒有不錯,我們現在都不會去想,不過今年第一段渠工合龍,不是代表著就能使兩萬多頃耕地全部受益,有的工程是連在一起的,下遊工程沒有修好,放水陡門不敢拉開。但勞力越多,今年受益的麵積就會越多。到了秋後,臣等上交出來的麵積是一萬頃,再加上糾紛那就不好說了。畢竟原來就有好幾千頃已得到了灌溉。但是臣等上交的數量是兩萬頃呢?有了成果,即便下麵有了糾紛,大家反對聲音也不會強烈。”


    “為什麽會反對?”


    “我要對付這些侵田,已經爛到這種地步,不相信中使自己可以到處看一看,那麽隻好用霹靂手段,傳到朝中,朝堂沒有反對聲音?一旦反對聲音大了,官家能擺得平嗎?”


    魯姓太監無語,這可不是一個好聽的笑話。


    “想要見效更多,就必須有勞力,可臣那來的那麽多勞力?”


    “可這個戰俘……”


    “這樣,你回去稟報官家,臣等會釋放戰俘,但誰來負責其安全,一路吃喝怎麽辦?朝廷想以和為貴,這些戰俘安全就必須得考慮,是吧。”


    “是啊,”魯姓太監眉開眼笑。


    不就是扯皮嘛,扯來扯去,時間就拖下來了。


    他又看了看王巨官服:“王評事看來也吃了不少苦啊。”


    “魯中使,也是無奈,特別是前段時間百姓無償服役,臣等不帶頭,百姓怨氣重,這也是臣等想早日看到成效,省得朝堂中的一些人羅嗦。”


    “王評事,有一事我不隱瞞,今年河北旱災,我似乎聽到十分嚴重似的,都有流民來到京城就食了。”


    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魯姓太監又到處溜達一下,他來一是傳旨,二是到處看一看,好回去稟報。


    看的結果還是很滿意的,特別那個怪物似的渠首塘,讓他看得目瞪口呆,至於要修得那麽堅固嗎?但這樣也好,至少不會擔任被汛水衝垮了。


    看後他就回去了。


    王巨卻找到了侯可,低聲說道:“河北大旱,有流民已來到京城就食。”


    侯可臉色也變了一變。


    兩人擔心的便是糧食成本。


    實際自京城調度時,成本不是很高,正常京城米價一鬥七十文,麥價三十文,粟價在京城沒有,為什麽呢,沒人吃了。不過各州縣仍在吃,大災時它能漲到二十文,正常在河北不足十文。現在運到渠工上的基本是五粟三麥二米,也就是一鬥勉強三十文。但為什麽變成了一百五十文,一路來的損耗,包括車舟翻了,或者貪墨了,或者被民夫吃掉了,於是變成了一百五十文。


    這還是薛向調度妥當,否則成本會更高。


    所以這個鄭白渠才十分重要,如果在這裏就有了足夠的糧食,那麽起點價不是一百五十文,而麥三十文,粟十文。那會節約多少費用?


    但若是上遊成本高,那麽下遊成本會翻數倍,就打算麥漲到五十文,粟漲到十五文,那麽到達關中的價格會漲到近兩百文。


    侯可便問了一句:“河北災害有多嚴重?”


    “想來不輕,否則不會有流民湧入京城。”


    “國家多事之秋哪。”


    “真不行,用一點變通辦法吧。”


    “變通辦法?”


    “向豪強斂糧。”


    “不可。”


    “放心,我有一個辦法讓他們乖乖交出糧食。”


    “何策?”


    王巨在侯可耳邊一說。


    侯可苦笑道:“倒也是一個主意。”


    反正秋後準備開屠刀了,也不在乎這個餿主意。


    “子安,為何人心無足意?”老侯想不通啊,比如這個鄭白渠,會有許多平民受益,但受益最多的不是平民,而是這些豪紳,他們家的地最多。


    當然,也有一些好的鄉紳,不過在大多數鄉紳帶領下,他們也不敢作聲表態,怕受到其他鄉紳的排擠。


    真將渠工鬧停下來了,國家受損,他們利益不受損?


    “人心本來就是一個不知足的東東,比如韓公家的地,侯知縣,你去查一查,保準嚇你一大跳。”


    “韓公?”


    “會以千頃為單位,而且在田冊上的數字恐怕不及實田的十分之一。”


    “會嗎?”


    “會,不過侯公別亂說啊,所以為什麽朝廷屢次查隱田查不好。”


    侯可臉上失望。


    這些頂尖士大夫帶頭,還查個鬼啊。


    他們都帶頭玩了,就不要說其他鄉紳了。


    “全二長子,你過來。”


    “喏。”


    “吩咐兄弟們,可以將那些造謠人抓起來,多帶一些人抓。”


    “好來。”


    全二長子下去。


    王巨卻眺望著涇水以及兩岸的青山碧嶺,心中想著一件事,王安石沒有將宋朝折騰好,自己這樣瞎折騰,當真就能折騰好了?


    不做事便罷,一做事,到處都是弊病,簡直讓人無法想像。


    王巨想了想,說:“侯知縣,我想寫一篇奏章,你看行不行?”


    “子安要寫奏章哪?”侯可驚奇地說。


    別的官員是隻寫不做,那怕象侯可這樣的官員,沒資格給皇上寫奏章,但也要寫幾個公文上報中書。但王巨隻做不寫,來到涇陽縣後,根本就沒有看到他一篇寫過一篇奏章。


    “侯知縣,這個奏章極其重要,我聽聞京城中許多人在說,要重獎罰,但沒有一個人弄清楚如何重獎罰,現在我就給他們提供一個辦法,如何重獎罰!”


    “有這樣的妙策?”侯可驚奇地說。


    “走,我們回縣衙。”


    “好。”


    “不過侯知縣,你是比較寬厚的人,我寫出來後呢,因此你得從你們縣裏挑出一個比較刻薄的書吏,讓他來想辦法挑剔。”


    “幹嘛要挑剔?”


    “我們不挑剔,到了京城,就會挑剔!”r1152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暗黑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後方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後方晴並收藏暗黑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