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王巨想往下跳呢,第一個做得好,就成功“轉型”了,即便以後再上戰場,也是一個文臣。
第二別人不知道,但他知道,後麵陝西戰鬥有的打,從延州打到綏州,從綏州打到慶州,從慶州再打到熙河。若是有一個三白渠做後台,這個糧草壓力會減輕一半。
第三眼下還有一個機會,那就是慶州五千名戰俘,正好李諒祚死了,自己將五千名戰俘拉到工地上,那全部是好勞力,免費的勞力,再搭配一些廂兵,保捷軍與百姓,勞力就解決了,並且不會太擾民。
第四個就是幾個重要的官員,想修這個鄭國渠,也就是三白渠,必須要與永興軍、涇原與環慶路三個大佬打交道。環慶路是蔡挺,那絕對沒有問題的。
涇原路是郭逵,這是一個很貪功的人,不知道是什麽脾氣,但想來聽到重新三白渠,相信會很喜歡。
王元舉悲催了,於是朝廷讓錢明逸下去擔任知永興軍,就是那個假太子生生喝起來的開封府尹,這個人比較軟,而且心機少。但對王巨反而是好事,容易打交道,不怕軟,就怕硬,不怕心機少,就怕心機多,若是司馬光擔任知永興軍,那悲催了,似乎司馬光未來還真擔任過此職。
此外就是陝西轉運使,薛向惹了官司,一度貶官,後來陝西困難重重,又調回去擔任陝西轉運副使,現在重新轉正,
有這個能臣負責物資調度,不會形成太多的浪費。
最後就是火藥,自己改進了火藥,雖是黑火藥,但可以減少一些工程中的難度。
因此明知是坑,但王巨很想很想往下跳。
如果在這麽困難的情況下,卻將三白渠修好了,那也證明了自己能力。
但王巨也不傻,能跳則跳,若真是火坑,那可不能跳。
所以說了這麽多,不僅讓大家看到他的“才華”,也是替自己找一條可進可退的路子。
“你估計得需多少錢帛?”說實話,這個韓琦還真有些心動。無他故,李諒祚死了。
這一死,陝西邊境能和平兩年時光,這個和平很重要的,特別是勞力。一旦大戰來臨,必須往前方運送物資,就比如剛剛的大順城之戰,蔡挺雖說俺花的錢不多,但同樣動用了許多民夫與廂兵,這還算是戰事來得快,結束得快,若是拉鋸戰打下去,消耗的物資會更多,那時候想修,也抽不出勞力了,否則就會雪上加霜。
“韓公,下官現在是紙上談兵,未下去看,豈能知道,不過下官想,最少得需三四百萬緡錢帛吧。”
“王巨,陝西一畝上田你知道市值多少錢嗎?”司馬光在邊上說道。
“司馬公,是不錯,若是按田價計算,這個造價都能趕上市值了。但是陝西地價不高,主要是戰亂不休,比如現在,朝廷說陝西有兵四十六萬,十幾萬禁兵,十幾萬保捷蕃落,近十萬廂兵,十幾萬義勇,還有沒有編入進去的強人壯馬。實際還不止,還有十幾萬衙前差役鹽戶。還能餘下多少丁壯?所以總體來說,地廣人稀。但這個地多是山區的瘦地,瘦地拖累了肥田。實際真正上等的肥田又有幾何?因此陝西一直缺糧,特別是旱災到來之時,都能讓百姓來中原就食。若是這時候爆發戰事,那會是什麽樣的後果?有的價值不能從紙麵上計算的。”
司馬光也沒有作聲了。
一是王巨說得有理,二是財政乃是中書與三司的責任,管他何事。
“這個錢……”韓琦有些沉吟。
不要看這點錢,相比於宋朝每年龐大的收入真不算什麽。而且這是大工程,王巨並沒有多估算,但對於眼下的財政,還真是一個**煩。
王巨又說道:“還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鄭國渠重修前與重修後,會分為三種耕地,一是良田,這些耕地本來就臨近河邊,不修鄭國渠也是一等一的肥田。二是瘦田,有人耕種,可因為缺水,產量很低。三是荒地與荒田。肥田必須歸原地主,那怕是瘦田同樣還是歸原地主,否則必然產生糾紛。但會有許多荒地與荒田,若是商議妥當,現在就派人提前將它們丈量出來。一分為三,一份用地換力,隻要參與重建鄭國渠的,渠成後,都可以分得一塊地,用此節約一筆民夫的補貼。”
“此計甚妙,那餘下的兩份呢?”
“鄭國渠涉及到永興軍、涇原路與環慶路,這三路都有大量廂兵與保捷兵士,也調派他們參與修建,然後仿照弓箭手田製度,將田分給他們,這是一等一的良田,那怕分得兩千頃耕地,也能安置六千名廂兵保捷兵士以及他們的家屬。”
“屯田製度?”韓琦又插了一問。
治平二年那個積欠可不是一年兩年積欠的,因此韓琦在三丁刺一前便上書,隱晦地想恢複到漢唐古製役兵製。
如果士兵不發薪酬那多好啊,一下子宋朝財政健康了。
都是錢惹的禍。
但韓琦也隻是說了一說,說沒事,真這麽做那會引起很**煩的,後果甚至韓琦都兜不起。
所以才出來三丁刺一,這是一種變相的役兵。
大順城之戰打響了,韓琦也在觀看。結果他尷尬了,蔡挺與王巨在手中兵力嚴重短缺的情況下,都沒有用義勇。等他接到消息,打也打過了,他不可能讓時光倒流,逼著蔡挺用義勇。而且以勝敗論英雄,二人勝得如此光彩,至少對軍事不是那麽的陌生吧,為什麽不用義勇,那麽隻證明了一件事,義勇不能用。蔡挺與王巨沒有點破,其他人也未想到,韓琦更不敢說了,然而這樣,置義勇是幹嘛的?
宋朝這種古怪的軍事製度肯定出了嚴重問題,但韓琦細想,又不知道出在哪兒。然後看著國庫裏的錢,繼續悲催著。
實際大順城大捷,韓琦也沾了光,畢竟這是他在首相上出現的大捷,甚至某些方麵替他緩解了部分壓力。可蔡挺你別伸手要錢哪。
因此王巨提到了這個屯田,立即讓他眼睛一亮。
王巨還真沒有琢磨韓琦的想法,韓琦有韓琦的想法,王巨有王巨的想法,韓琦想撈好處,王巨同樣想撈好處……
“就是屯田製度,漢武帝為了對抗北方匈奴,緩解糧食壓力,開始屯田。後來曹操,諸葛亮都推廣了屯田。特別是唐朝,屯田都推廣到了青海與西域。若無這個屯田,唐朝慘了,難道用小車子將糧食推到西域,推到蔥嶺去?”
“哈哈哈,”有一些大臣不由一起笑了。也甭推了,推到蘭州,糧食就吃光了,推到沙州,連人都回不來了。
“唐朝府兵之敗,與屯田並沒有關係,而是用兵太多,國家財政僅是我朝的五分之一,因此又不能給府兵許多補助,他們在前方屯田,甚至一離家就是十年二十年,家人卻在後方受苦受罪。於是府兵製破壞,開始用邊軍。但朝廷又不能撥出更多的錢帛,於是給各節度使軍政財大權,特別是安祿山,三路節度使還不算,又給了他鑄錢之權,如何不亂?”
“前史可鑒,切不可窮兵黜武。”司馬光說道。
王巨瞥了他一眼,是不能窮兵黜武,但不能不用武,然而王巨懶得辨了,他繼續說道:“放在我朝,卻沒有關係,首先邊區長官權利層層掣肘,比如環慶路,蔡公總掌軍政大權,可軍權還有鈐轄王昭明,還有副總管張玉進行平衡。這是一心對敵,上下團結一心。若是蔡公有不軌之心,他能不能得到兩人的呼應?這是軍權,還有政財之權,雖蔡公總掌環慶路,各知州卻有著自主權,即便慶州本州,還有通判簽判與下屬各知縣層層掣肘。再說軍士的種類,禁軍與邊軍混搭,哪裏還有安史之亂的土壤?但為什麽河北屯田製度敗壞?因為屯田的乃是禁兵,他們在城市裏出生在城市裏長大,不習耕作,於是或租給百姓,或者被當地豪強侵占。然而屯田在陝西卻沒有關係,多數保捷軍士與廂兵本身就是農民出身。耕作乃是他們的本能,也不會產生河北屯田的種種弊端了。”
這似乎還真有可能。
大家一起在沉思。實際不僅韓琦,這裏在座的九成官員都在想辦法,找出路。
“下官還是繼續說鄭國渠吧,一旦此策施行,朝廷每年繼續提供其緡錢,但因為有了地,並且是上等之地,士兵家屬可以耕種可以紡織,那麽就可以停其布帛與糧食了。雖然隻有六千兵士,但僅此一項,一年就可以節約近十萬貫錢。司馬公,所以我說不能從表麵上算賬,僅是這個節約的費用,不足四十年便可以將修渠之費收回。”
然而沒有人說話,都在想心思。
這確實是一條出路。
豈止是三白渠,比如青澗城的那塊頭痛的營田,這片營田麵積那也不小,盡管它不是上田。
而且陝西象這樣的地區不要太多。
禁兵就不要指望了,但保捷軍與廂兵沒問題,就打算解決六成兵力吧,那也是十萬人,僅是這個費用就會節約一百多萬貫。並且若是這樣推廣下去,無論廂兵還是保捷,隻要他與他們的家人肯放下身體,實際收入會遠勝於現在的收入。或戰鬥或勞動或訓練,多少會耽擱農活,不過西夏用兵多是秋天或冬天,或是春初,能耽擱多少農活。況且還有緡錢的繼續補助呢。
王巨心中好笑,俺們是不是替你們這些人推開了一扇光亮的窗戶?r1152
第二別人不知道,但他知道,後麵陝西戰鬥有的打,從延州打到綏州,從綏州打到慶州,從慶州再打到熙河。若是有一個三白渠做後台,這個糧草壓力會減輕一半。
第三眼下還有一個機會,那就是慶州五千名戰俘,正好李諒祚死了,自己將五千名戰俘拉到工地上,那全部是好勞力,免費的勞力,再搭配一些廂兵,保捷軍與百姓,勞力就解決了,並且不會太擾民。
第四個就是幾個重要的官員,想修這個鄭國渠,也就是三白渠,必須要與永興軍、涇原與環慶路三個大佬打交道。環慶路是蔡挺,那絕對沒有問題的。
涇原路是郭逵,這是一個很貪功的人,不知道是什麽脾氣,但想來聽到重新三白渠,相信會很喜歡。
王元舉悲催了,於是朝廷讓錢明逸下去擔任知永興軍,就是那個假太子生生喝起來的開封府尹,這個人比較軟,而且心機少。但對王巨反而是好事,容易打交道,不怕軟,就怕硬,不怕心機少,就怕心機多,若是司馬光擔任知永興軍,那悲催了,似乎司馬光未來還真擔任過此職。
此外就是陝西轉運使,薛向惹了官司,一度貶官,後來陝西困難重重,又調回去擔任陝西轉運副使,現在重新轉正,
有這個能臣負責物資調度,不會形成太多的浪費。
最後就是火藥,自己改進了火藥,雖是黑火藥,但可以減少一些工程中的難度。
因此明知是坑,但王巨很想很想往下跳。
如果在這麽困難的情況下,卻將三白渠修好了,那也證明了自己能力。
但王巨也不傻,能跳則跳,若真是火坑,那可不能跳。
所以說了這麽多,不僅讓大家看到他的“才華”,也是替自己找一條可進可退的路子。
“你估計得需多少錢帛?”說實話,這個韓琦還真有些心動。無他故,李諒祚死了。
這一死,陝西邊境能和平兩年時光,這個和平很重要的,特別是勞力。一旦大戰來臨,必須往前方運送物資,就比如剛剛的大順城之戰,蔡挺雖說俺花的錢不多,但同樣動用了許多民夫與廂兵,這還算是戰事來得快,結束得快,若是拉鋸戰打下去,消耗的物資會更多,那時候想修,也抽不出勞力了,否則就會雪上加霜。
“韓公,下官現在是紙上談兵,未下去看,豈能知道,不過下官想,最少得需三四百萬緡錢帛吧。”
“王巨,陝西一畝上田你知道市值多少錢嗎?”司馬光在邊上說道。
“司馬公,是不錯,若是按田價計算,這個造價都能趕上市值了。但是陝西地價不高,主要是戰亂不休,比如現在,朝廷說陝西有兵四十六萬,十幾萬禁兵,十幾萬保捷蕃落,近十萬廂兵,十幾萬義勇,還有沒有編入進去的強人壯馬。實際還不止,還有十幾萬衙前差役鹽戶。還能餘下多少丁壯?所以總體來說,地廣人稀。但這個地多是山區的瘦地,瘦地拖累了肥田。實際真正上等的肥田又有幾何?因此陝西一直缺糧,特別是旱災到來之時,都能讓百姓來中原就食。若是這時候爆發戰事,那會是什麽樣的後果?有的價值不能從紙麵上計算的。”
司馬光也沒有作聲了。
一是王巨說得有理,二是財政乃是中書與三司的責任,管他何事。
“這個錢……”韓琦有些沉吟。
不要看這點錢,相比於宋朝每年龐大的收入真不算什麽。而且這是大工程,王巨並沒有多估算,但對於眼下的財政,還真是一個**煩。
王巨又說道:“還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鄭國渠重修前與重修後,會分為三種耕地,一是良田,這些耕地本來就臨近河邊,不修鄭國渠也是一等一的肥田。二是瘦田,有人耕種,可因為缺水,產量很低。三是荒地與荒田。肥田必須歸原地主,那怕是瘦田同樣還是歸原地主,否則必然產生糾紛。但會有許多荒地與荒田,若是商議妥當,現在就派人提前將它們丈量出來。一分為三,一份用地換力,隻要參與重建鄭國渠的,渠成後,都可以分得一塊地,用此節約一筆民夫的補貼。”
“此計甚妙,那餘下的兩份呢?”
“鄭國渠涉及到永興軍、涇原路與環慶路,這三路都有大量廂兵與保捷兵士,也調派他們參與修建,然後仿照弓箭手田製度,將田分給他們,這是一等一的良田,那怕分得兩千頃耕地,也能安置六千名廂兵保捷兵士以及他們的家屬。”
“屯田製度?”韓琦又插了一問。
治平二年那個積欠可不是一年兩年積欠的,因此韓琦在三丁刺一前便上書,隱晦地想恢複到漢唐古製役兵製。
如果士兵不發薪酬那多好啊,一下子宋朝財政健康了。
都是錢惹的禍。
但韓琦也隻是說了一說,說沒事,真這麽做那會引起很**煩的,後果甚至韓琦都兜不起。
所以才出來三丁刺一,這是一種變相的役兵。
大順城之戰打響了,韓琦也在觀看。結果他尷尬了,蔡挺與王巨在手中兵力嚴重短缺的情況下,都沒有用義勇。等他接到消息,打也打過了,他不可能讓時光倒流,逼著蔡挺用義勇。而且以勝敗論英雄,二人勝得如此光彩,至少對軍事不是那麽的陌生吧,為什麽不用義勇,那麽隻證明了一件事,義勇不能用。蔡挺與王巨沒有點破,其他人也未想到,韓琦更不敢說了,然而這樣,置義勇是幹嘛的?
宋朝這種古怪的軍事製度肯定出了嚴重問題,但韓琦細想,又不知道出在哪兒。然後看著國庫裏的錢,繼續悲催著。
實際大順城大捷,韓琦也沾了光,畢竟這是他在首相上出現的大捷,甚至某些方麵替他緩解了部分壓力。可蔡挺你別伸手要錢哪。
因此王巨提到了這個屯田,立即讓他眼睛一亮。
王巨還真沒有琢磨韓琦的想法,韓琦有韓琦的想法,王巨有王巨的想法,韓琦想撈好處,王巨同樣想撈好處……
“就是屯田製度,漢武帝為了對抗北方匈奴,緩解糧食壓力,開始屯田。後來曹操,諸葛亮都推廣了屯田。特別是唐朝,屯田都推廣到了青海與西域。若無這個屯田,唐朝慘了,難道用小車子將糧食推到西域,推到蔥嶺去?”
“哈哈哈,”有一些大臣不由一起笑了。也甭推了,推到蘭州,糧食就吃光了,推到沙州,連人都回不來了。
“唐朝府兵之敗,與屯田並沒有關係,而是用兵太多,國家財政僅是我朝的五分之一,因此又不能給府兵許多補助,他們在前方屯田,甚至一離家就是十年二十年,家人卻在後方受苦受罪。於是府兵製破壞,開始用邊軍。但朝廷又不能撥出更多的錢帛,於是給各節度使軍政財大權,特別是安祿山,三路節度使還不算,又給了他鑄錢之權,如何不亂?”
“前史可鑒,切不可窮兵黜武。”司馬光說道。
王巨瞥了他一眼,是不能窮兵黜武,但不能不用武,然而王巨懶得辨了,他繼續說道:“放在我朝,卻沒有關係,首先邊區長官權利層層掣肘,比如環慶路,蔡公總掌軍政大權,可軍權還有鈐轄王昭明,還有副總管張玉進行平衡。這是一心對敵,上下團結一心。若是蔡公有不軌之心,他能不能得到兩人的呼應?這是軍權,還有政財之權,雖蔡公總掌環慶路,各知州卻有著自主權,即便慶州本州,還有通判簽判與下屬各知縣層層掣肘。再說軍士的種類,禁軍與邊軍混搭,哪裏還有安史之亂的土壤?但為什麽河北屯田製度敗壞?因為屯田的乃是禁兵,他們在城市裏出生在城市裏長大,不習耕作,於是或租給百姓,或者被當地豪強侵占。然而屯田在陝西卻沒有關係,多數保捷軍士與廂兵本身就是農民出身。耕作乃是他們的本能,也不會產生河北屯田的種種弊端了。”
這似乎還真有可能。
大家一起在沉思。實際不僅韓琦,這裏在座的九成官員都在想辦法,找出路。
“下官還是繼續說鄭國渠吧,一旦此策施行,朝廷每年繼續提供其緡錢,但因為有了地,並且是上等之地,士兵家屬可以耕種可以紡織,那麽就可以停其布帛與糧食了。雖然隻有六千兵士,但僅此一項,一年就可以節約近十萬貫錢。司馬公,所以我說不能從表麵上算賬,僅是這個節約的費用,不足四十年便可以將修渠之費收回。”
然而沒有人說話,都在想心思。
這確實是一條出路。
豈止是三白渠,比如青澗城的那塊頭痛的營田,這片營田麵積那也不小,盡管它不是上田。
而且陝西象這樣的地區不要太多。
禁兵就不要指望了,但保捷軍與廂兵沒問題,就打算解決六成兵力吧,那也是十萬人,僅是這個費用就會節約一百多萬貫。並且若是這樣推廣下去,無論廂兵還是保捷,隻要他與他們的家人肯放下身體,實際收入會遠勝於現在的收入。或戰鬥或勞動或訓練,多少會耽擱農活,不過西夏用兵多是秋天或冬天,或是春初,能耽擱多少農活。況且還有緡錢的繼續補助呢。
王巨心中好笑,俺們是不是替你們這些人推開了一扇光亮的窗戶?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