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strong>【譯文】</strong>


    春天回到何處?留下一派清靜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歸去之處,請叫它仍舊回來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無影無蹤什麽人會知,除非你問一問黃鸝。


    它的叫聲十分婉轉,但無人能夠理解,隻有任憑輕風飄過薔薇。


    <strong>【賞析】</strong>


    表現惜春、戀春情懷的佳作。


    此詞賦予抽象的春以具體的人的特征。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像失去了親人似的。這樣通過詞人的主觀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愛和春去的可惜,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


    此詞高妙之處在於它用曲筆渲染,跌宕起伏,饒有變化。故先是一轉,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處,喚她回來,與她同住。這種奇想,表現出詞人對美好事物的執著和追求。


    下闕再轉。詞人從幻想中回到現實世界裏來,察覺到無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喚回來。但詞人仍存一線希望,希望黃鸝能知道春天的蹤跡。這樣,詞人又跌入幻覺的藝術境界裏去了。


    末兩句寫黃鸝不住地啼叫著。它宛轉的啼聲,打破了周圍的寂靜。但詞人從中仍得不到解答,心頭的寂寞感更加重了。隻見黃鸝趁著風勢飛過薔薇花叢。薔薇花開,說明夏已來臨。詞人才終於清醒地意識到:春天確乎是回不來了。


    作者近乎口語的質樸語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詞的構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歎。最後,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這番妙趣橫生的抒寫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在詩中,“春”不僅是代表春天而已,而是同時代指各種美好事物,所以這首詩也有告訴人們珍惜身邊的美好事物的含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詞三百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宋詞三百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