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遠沙平,日斜歸路晚霞明。孔雀自憐金翠尾,臨水,認得行人驚不起。


    <strong>【注釋】</strong>


    驚不起:“不驚起”的倒裝。


    <strong>【譯文】</strong>


    沿著蜿蜒的河岸,踏著平軟的沙灘,行走在歸路上。夕陽西下,晚霞滿天,心情舒暢。一隻孔雀張開金翠的尾屏,在臨水自憐顧影。它看見行人,略略一慌,認得是河邊常客,隨即恢複平常。


    <strong>【賞析】</strong>


    沿著蜿蜒的河岸,踏著平軟的沙灘,行人正走在歸路上。夕陽西下,晚霞滿天,行人心情特別舒暢。


    他看見一頭孔雀,正張開那金翠的尾屏,在臨水自照,顧影自憐。也許,正是倒映在河水中的爛漫霞光,引發了孔雀的鬥妍之心,欲與彩霞一比誰更豔麗。


    孔雀也看見了行人,它雖然略略一怔,但認出他是河邊的常客之後,便隨即恢複了平靜,依然在水濱翹尾徘徊,怡然自得。


    人與孔雀狎熟如此,南國的風土淳美焉能不令人陶醉?


    <strong>【鑒賞】</strong>


    這是一幅旅人暮歸圖。“岸遠沙平,日斜歸路晚霞明。”從遠岸、沙灘,人們不難意識到附近有一條與歸路曲折並行的河流。“岸”之“遠”,“沙”之“平”,都是人的感覺,所以詞雖為直接寫人,而旅人也自然突現在畫麵上了。然後,詞人著一“歸”字,使他的活動內容更為具體,而且能引起人的豐富聯想。至於“日斜”、“晚霞明”,既點明了歸途的時間,又渲染了景物的色彩。前兩句是畫麵的背景,下麵三句則是畫麵的中心,是近景,是特寫,它使暮景帶上了鮮明的個性特征:“孔雀自憐金翠尾,臨水,認得行人驚不起。”這景象隻有在南國才有。人與孔雀狎熟如此,南國的風土淳美確實令人陶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詞三百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宋詞三百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