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曉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國淒涼早。 </strong>


    <strong>蕭蕭漸積,紛紛猶墜,門荒徑悄。 </strong>


    <strong>渭水風生,洞庭波起,幾番秋杪。 </strong>


    <strong>想重厓半沒,千峰盡出,山中路,無人到。 </strong>


    <strong>前度題紅杳杳,溯宮溝、暗流空繞。 </strong>


    <strong>啼螿未歇,飛鴻欲過,此時懷抱。 </strong>


    <strong>亂影翻窗,碎聲敲砌,愁人多少! </strong>


    <strong>望吾廬甚處? </strong>


    <strong>隻應今夜,滿庭誰掃?</strong>


    <strong>【簡析】</strong>


    自從戰國楚宋玉《九辯》中唱出"悲哉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以來,落葉便成了悲秋文學傳統中的重要角色,但本篇的悲落葉,不是普通詠物詩詞落葉驚秋、歎老嗟卑的身蕊之感,而主要蘊含的是改朝換代、受役異族的家國之恨,"望中故國淒涼早"一語便是打開詮解之門的鑰匙。


    <strong>【賞析】</strong>


    落葉是王沂孫在這首《水龍吟》中所吟詠的主題。紅染吳江楓、空穀佳人、二月殘花、秋日斜照和冷枝醉舞。通過這種境界的創造,表現了詞人在南宋末期對現實難排的抑鬱之情和淒涼境地。


    “曉霜初著青林”以景帶情,用筆簡練,而輪廓頓明。作者在不經意如實地描摹出來自然景色:青林遭早霜,秋風掃落葉。作者又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淒涼之情。“望中故國淒涼早”,無限心事,隱藏其中。點明作者主旨。


    “故國淒涼早”數字,猛一看,借秋初大自然的蕭索景象。寫朝代之替換。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應包括社會景象在內,這是第一層。而淒涼的景象正應照詞人的萬端愁緒,這是第二層。此詞似詠落葉,實則借以抒發心中對故國的思念,同時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為將“淒涼”落到實處,上片連用幾個與落葉有關的典故,使言辭雖簡,但寓意深刻而豐富。“蕭蕭漸積”這裏借指落葉,實暗用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登高》)詩意。“紛紛猶墜”類與範仲淹《禦街行》中“紛紛墜葉飄香砌”“渭水風生”用賈島“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憶江上吳處士》)詩意:“洞庭波起”則借用屈原“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九歌。湘夫人》)詩意。幾個典故緊扣落葉,有著內在聯係,毫無遊離之感,而且補足上句“故國淒涼早”。“想重厓半沒,千峰盡出,山中路,無人到,”用“想”作領字,領“重厓”以下數句。陳廷焯分析此詞,推斷“重厓”或即指宋亡時陸秀夫負帝昺赴海自殺的厓山(在今廣東新會),以此詞寫時南宋則亡,則或有此意。


    上半闕著力於寫景。下半闋重在抒情。“前度題紅杳杳”,借用紅葉題詩的故事,暗示故宮的冷落。


    《雲溪友議》載:唐宣宗時,中書舍人盧渥於應試之歲,偶而在禦溝中拾到一片紅葉,上題一絕句:“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後盧渥得一遣放的宮女,正是題詩之人。但細加揣摩,就會發現這一典故運用得十分巧妙。“前度”說明象從前那樣宮女題紅之事已不再見,故宮的冷落表明朝代更迭,給人們留下更加廣闊的聯想餘地。


    “啼將未歇”以下六句則是實寫。螿即寒蟬。近處,寒蟬低吟;遠處,飛鴻哀鳴。蟬吟鴻鳴仿佛交織成一首深秋寒夜的協奏曲。眼前的翻窗亂影,滿階枯葉,使人愁思滿腸!“愁人”不單指詞人自己,包括與他一樣經曆苦難的人們。


    《四溟詩話》說:“結句如撞鍾,清音有餘。”結句到位,確能產生餘音嫋嫋的藝術效果。此詞結尾“望吾廬甚處?隻應今夜,滿庭誰掃?”提出問題,而不作回答,留下“空白”,作者是讓讀者自己通過想象加以補充。“滿庭誰掃”字淺意深,悲愁中摻雜著惆悵,哀怨中挾帶著孤獨,複雜的情感,也難以卒言。王孫是宋末元初人。宋亡後雖再仕元朝,但他在內心深處揮之不去的仍是深沉的故國之思。在這首詞中,作者運用嫻熟的筆法,使主觀和客觀融洽,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使其故國之思表達得自然而深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詞三百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宋詞三百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