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衡拒不承認自己像胡尚書,還覺得自己特大方,整個大宣都沒幾個比他更大方。


    這話其實也沒太大的毛病,就橡膠廠那些東西,虞衡要是不拿出來充當公用,給國庫創收,就那些橡膠製品的利潤,都夠虞衡八輩子了。


    從這一點來看,天底下比虞衡大氣的人真不多。


    不然的話,虞衡直接以秦溶月的名義開個店鋪,在裏頭賣這些玩意兒,早就賺回來金山銀山了。


    要不,虞衡拿著銀子在岐州轟轟烈烈的搞建設,朝廷的反對之聲並不多呢。


    禦史也都不是傻的,也有腦子不清楚的想要一波虞衡刷刷自己的名聲,結果還沒開始擼袖子幹,就被禦史大夫給拍了回去。


    廢話,這些玩意兒可都是虞衡自己想出來的,人家願意拿出來給官府創收,那是人家大氣,你們這幫二傻子還吃飽了撐的去參別人,真把虞衡參煩了,撂挑子不幹,岐州原本能得的銀子,你們來補上?那數目,怕是賣了你們整個家都補不上。


    既然得了好處,那就偷著樂,別跳出來蹦躂討人嫌。吃了人家的飯還嫌人家的飯不好吃,做人不能太無恥。他們是禦史,雖然幹的就是得罪人的活,但總歸還是要點臉的。


    景隆帝心中未嚐沒有想給昭寧帝提議,讓虞衡接胡尚書班的想法。不過眼下說這話還太早了,還得再曆練虞衡一番。


    這小子想弄個貧困戶免費就醫,還想在岐州試點,要幹的事情那麽多,再在岐州待一任吧。


    其他人要是知道自己少了個入京機會,怕是要悔青腸子。但虞衡不一樣,這貨對自己有著迷之自信,堅定不移地認為自己有天是要入閣的,事業上一路高歌猛進,最後當上首輔才是。對於進京這方麵,虞衡表示:那不就是早晚的事嗎?反正都能進京,再擔任一屆岐州刺史就任唄。


    說實在的,岐州現在百廢待興,虞衡一頓操作猛如虎,愣是把岐州慢慢給盤活了。這種從無到有穩紮穩打向上走的成就感,還真就不比入閣差。


    巧了,虞衡這會兒也不太想離開,他還想把岐州打造成一個實業和旅遊業都十分興旺的特色州呢,哪能幹活幹一半就把事情扔給別人。那爽點都砍半了。


    再說了,虞衡已經把最艱難的部分,發展方向和實業都弄好了,接下來的事隻要按部就班就行。真要別人調過來摘了這個大桃子……虞衡覺得其他人可能是在想桃子吃。


    虞衡說把景隆帝當岐州旅遊大使,那真不是隨口說說,行動力也是杠杠滴。景隆帝前腳剛走,虞衡後腳就把這事兒給宣揚開了,還不是這年頭兒的街頭巷尾流言風,而是根據不同年齡層製訂了不同宣傳模式。


    對於讀書人,那不用說,先把虞衡寫的那篇送別名篇給扔出去,等到諸多讀書人交口稱讚拍案叫絕時,再甩出接下來的話術,“這文章裏說的這個有諸多奇處的地方就是岐州,太上皇都對那兒讚不絕口,離開時還特別舍不得,也正是因為如此,嘉國公才作了這篇文章呢!”


    在這種天子受命於天坐擁天下的環境中,一個讓帝王都讚不絕口流連忘返的絕妙去處,對其他人的吸引是巨大的。尤其是,許多讀書人還真不差錢,想也可以理解,念書就是一件燒錢的活,家底不殷實的,根本供不起一個讀書人。


    另外,讀書人也講究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倡導大家多出門走走,到處遊學,增加自己的見識,開拓自己的眼界。


    有錢,有出去旅遊的正當理由,不少讀書人一聽這話。心裏就活絡開來,都是一個想法:岐州有那麽多新奇事物,又有個傳奇人物坐鎮,這些都是出自他的手筆,不去見識一番,真是可惜了。


    再說了,虞衡可是六元及第的科考大佬,要是他們能僥幸得虞衡點撥一二,那不就賺大發了嗎?


    這麽想的人還真不少,反正聽到這消息後,收拾行李前去岐州的人還真不少。


    對於其他不念書的百姓,虞衡就不可能拿文章給他們看,得到的回應肯定是人家看都不看就來上一句我不識字。


    對於這類人,虞衡直接讓說書先生上場,上來就是一段震驚體,“震驚,這地方竟然讓太上皇舍不得回京!”


    這標題,擱後世妥妥被罵,這年頭兒卻稀奇得緊,說書先生驚堂木一拍,這話一念,台下頓時鴉雀無聲,一雙雙眼睛直勾勾地盯著說書人,注意力全都被吸引了過來。


    說書先生嘴皮子利索,常年說書,節奏也把握得十分到位,語氣也隨之跌宕起伏,聽得眾人如癡如醉,麵露向往之色,恨不得親自跑去岐州去看看。


    反正從虞衡收到的各地反饋情況來看,再過不久,岐州就要迎來一大波遊客了。


    這一大波遊客,身份還挺特殊,大半都是讀書人。這年頭兒的讀書人其實挺難伺候,有些人真就是心比天高,略有不滿就開始扯大旗逼逼賴賴,又因為多念了幾本書,自有一股傲氣在,掐尖要強也是無法避免的。


    看看每次春闈,各地士子齊聚京城時的熱鬧就知道了。挑釁比試就從來沒消停過,虞衡當年去江南,還以一己之力單挑了一整個書院來著。


    虞衡自己的文化水平那絕對不用說,絕對的頂級。但岐州士子的總體文化水平嘛……那就不是那麽美妙了。


    眾所周知,岐州是個窮地方,這年頭兒又不像後世搞義務教育,窮地方,大多數百姓家肯定也窮得叮當響,溫飽都成問題,誰還會奢想送孩子去念書呢?


    這種情況下,貧苦人家中或許有好苗子,卻在一開始就被切斷了念書的路,終其一生都不得展露這份天賦。


    除了生源麵窄之外,夫子也是個問題。岐州根本沒有大儒,虞衡不算,這位是實幹型人才,和學術性學者不一樣。


    岐州窮,越窮的地方越沒有人想去,去了的也會想方設法調走。這就造成了,岐州境內的夫子,水平參差不齊,高水平的夫子屈指可數。


    生源窄,教師水平一般般,會試時又要同天下所有的讀書人一起比試,能夠脫穎而出考中進士的人,要麽是天賦異稟的天才,要麽就是像虞衡這樣自帶外掛的家夥。但這天下,天才數目何其少…虞衡這種情況就更不用說了,上輩子沒拯救過銀河係,都中不了這個頭彩。


    所以,岐州的教育,是真的菜。


    一地士子的科考成績會成為此地父母官考核時的重要依據,以岐州士子現在的總體水平,虞衡確實還得給他們好好打算打算。


    眼瞅著馬上就要有一大波士子前來,虞衡還真擔心這裏頭有那麽些桀驁不馴的刺兒頭,來了岐州後什麽都不幹,專門找岐州士子比試了。


    上回下江南時,虞衡一個人挑穿了一個思源書院,碾壓別人是很爽的,但被別人按在地上摩擦,滋味兒就沒那麽好受了。


    身為岐州刺史,虞衡可不想自己底下的士子被人全方位無死角吊打,趕緊想辦法給他們補課。


    補課的內容也不走尋常路,別人都作死地給人肚子裏填四書五經史書策論,虞衡把這些全都扔一邊,重新給他們開了一門算學。


    景隆帝和昭寧帝不是讓虞衡教出一幫審計人才來嗎?虞衡覺得自己可以放手去幹了。


    除了虞衡之外,所有人都很懵逼。官學一部分人覺得虞衡這是在胡鬧,你一個六元及第的傳奇人物,按理說更明白科考考試都考些什麽。結果你放著這些儒家經典不教,轉去教個風馬牛不相及的算學?


    莫不是腦子進水了吧?


    岐州的士子們也很懵逼,本來聽聞刺史大人有意來官府看看,考量考量他們的水平,大夥心裏還挺高興。結果呢?刺史大人重點內容一個都不講,轉而教他們算學?


    這是個什麽神奇的發展?


    係統也想吐槽虞衡,


    【宿主你可做個人吧。人家當了十多二十年的文科生,你一來就讓他們轉理科,這合適嗎?看看,孩子們都傻了!】


    “我這是在害他們嗎?”虞衡怒,“我都算泄題了好不好!他們中間要是有能學好審計的,以後能有多大作為,不用我說你也知道吧?審計這活是一般人能幹的嗎?”


    重要性杠杠的,這批士子要真能出幾個搞審計的人才,那絕對是各方勢力都要爭相拉攏的關鍵人物,分量可比同起點的士子重多了。


    要不是怕他們的水平太菜,在接下來的比試中被人吊打,虞衡也不想費這個精力。給別人上課,也很累的好不好?


    朝廷半個月前下發了關於增加算學一科取仕數目的通知,不過大多數人還是想考進士科,沒放在心上。


    如今虞衡大咧咧開算學課,有些心思靈活的士子已經察覺出幾分深意。


    與此同時,其他士子也快到岐州了。就像虞衡預料中的那樣,確實有不少人充滿豪情壯誌,想通過挑戰岐州士子的行為引起虞衡的注意力。


    更離譜的是,這幫致力於給岐州士子找麻煩的士子們,領頭的竟然還是個虞衡的腦殘粉,提起虞衡當年挑穿思源書院的壯舉便雙眼放光,“我們若是能像嘉國公當年那樣,將岐州士子全都辯倒。嘉國公定然會抽空見我們一麵!”


    虞衡:???崇拜我還給我出難題,這特麽都是些什麽腦回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鹹魚被逼考科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涴並收藏鹹魚被逼考科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