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之父”鄧稼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至今,投放原子彈的地方,寸草不生,可見原子彈的威力。
雖然美國最先應用原子彈,並在抗美援朝期間恐嚇中國,要在中朝邊境建立一條核輻射帶,但美國卻沒料到,僅僅十幾年後,中國就自主研製出了原子彈。
這不得不讓人想起有著“兩彈元勳”稱號的鄧稼先的功勞。鄧稼先既有傳統的愛國主義情懷,又有從美國學來的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理論,將中西方的優點集於一身。
鄧稼先出身於安徽省懷寧縣的一個書香門第,這個家族有著優良的傳統。鄧稼先的六世祖是被譽為“四體皆精,國朝第一”的書法家與篆刻家鄧石如,祖父和父親也從事著與藝術有關的職業。總之,這是一個門庭興旺的家族。
1925年,母親帶著鄧稼先來到北京,與父親生活在一起。他五歲開始讀小學,在父親的指導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6年,他由誌成中學轉到崇德中學,與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1941年,鄧稼先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係。1945年,畢業後的鄧稼先回到北京,擔任北京大學物理係助教。三年後,鄧稼先進入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學院留學。僅僅用了兩年時間鄧稼先便修滿學分,並取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這時的他隻有26歲。
鄧稼先所取得的學業上的優異成績,是讓人欣羨的。他拒絕了導師的挽留和優越的生活、工作條件,回到了還 比較落後的中國。
1958年,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求他的意見,願不願意參加這項嚴格的保密工作。因為這是一項對於國家和中華民族都非常重要的事,鄧稼先欣然同意了。從此以後,鄧稼先便發揮著他對國家最大的作用。
鄧稼先的工作是研製原子彈,他的工作環境是茫茫的大漠戈壁——去過那裏的人肯定知道飛沙走石的惡劣環境的艱苦,住在那裏就像與世隔絕一樣。
工作開始了,鄧稼先就任第二機械工業部核武器研究所理論部主任,之後他挑選了一批大學生,準備好有關的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蘇聯政府於1959年終止了中國和蘇聯簽訂的國防新技術協定,中斷若幹援助項目,不再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模型和生產原子彈的技術資料。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中央下定決心,要靠自己的力量研製出原子彈。
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後,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麵對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的結論,從而解決了關係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後來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鄧稼先不光是在幕後擔當理論設計工作,他還 經常去環境惡劣的戈壁試驗場。戈壁沙漠的沙子白天被太陽曬得滾燙,夜 晚又是冰涼 的,鄧稼先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度過了八年的單身生活。其間,他15次現場領導核試驗,從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三年後,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在鄧稼先的直接領導並參與下完成。這同法國用八年、美國用七年、蘇聯用十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9年,在一次核試驗中,鄧稼先受到核輻射影響,但他仍堅持工作。這在他的身體裏埋下了隱患,1985年他因直腸癌住院。翌年,鄧稼先逝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至今,投放原子彈的地方,寸草不生,可見原子彈的威力。
雖然美國最先應用原子彈,並在抗美援朝期間恐嚇中國,要在中朝邊境建立一條核輻射帶,但美國卻沒料到,僅僅十幾年後,中國就自主研製出了原子彈。
這不得不讓人想起有著“兩彈元勳”稱號的鄧稼先的功勞。鄧稼先既有傳統的愛國主義情懷,又有從美國學來的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理論,將中西方的優點集於一身。
鄧稼先出身於安徽省懷寧縣的一個書香門第,這個家族有著優良的傳統。鄧稼先的六世祖是被譽為“四體皆精,國朝第一”的書法家與篆刻家鄧石如,祖父和父親也從事著與藝術有關的職業。總之,這是一個門庭興旺的家族。
1925年,母親帶著鄧稼先來到北京,與父親生活在一起。他五歲開始讀小學,在父親的指導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6年,他由誌成中學轉到崇德中學,與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1941年,鄧稼先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係。1945年,畢業後的鄧稼先回到北京,擔任北京大學物理係助教。三年後,鄧稼先進入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學院留學。僅僅用了兩年時間鄧稼先便修滿學分,並取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這時的他隻有26歲。
鄧稼先所取得的學業上的優異成績,是讓人欣羨的。他拒絕了導師的挽留和優越的生活、工作條件,回到了還 比較落後的中國。
1958年,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求他的意見,願不願意參加這項嚴格的保密工作。因為這是一項對於國家和中華民族都非常重要的事,鄧稼先欣然同意了。從此以後,鄧稼先便發揮著他對國家最大的作用。
鄧稼先的工作是研製原子彈,他的工作環境是茫茫的大漠戈壁——去過那裏的人肯定知道飛沙走石的惡劣環境的艱苦,住在那裏就像與世隔絕一樣。
工作開始了,鄧稼先就任第二機械工業部核武器研究所理論部主任,之後他挑選了一批大學生,準備好有關的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蘇聯政府於1959年終止了中國和蘇聯簽訂的國防新技術協定,中斷若幹援助項目,不再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模型和生產原子彈的技術資料。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中央下定決心,要靠自己的力量研製出原子彈。
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後,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麵對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的結論,從而解決了關係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後來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鄧稼先不光是在幕後擔當理論設計工作,他還 經常去環境惡劣的戈壁試驗場。戈壁沙漠的沙子白天被太陽曬得滾燙,夜 晚又是冰涼 的,鄧稼先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度過了八年的單身生活。其間,他15次現場領導核試驗,從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三年後,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在鄧稼先的直接領導並參與下完成。這同法國用八年、美國用七年、蘇聯用十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9年,在一次核試驗中,鄧稼先受到核輻射影響,但他仍堅持工作。這在他的身體裏埋下了隱患,1985年他因直腸癌住院。翌年,鄧稼先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