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恩銘16時,由在濟南做官的二叔父接到濟南來讀書。家裏人都希望他將來能飛黃騰達,光宗耀祖。但是,他在離開家鄉貴州省荔波縣時,就寫下了“誌在黎民”的詩句,決心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在濟南一中讀書的鄧恩銘整天和同學們到街頭演講,宣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他被選為“學生自治會”的負責人,結識了在山東省立第一師範讀書的王燼美,兩人成了親密的戰友。
1920年9月,他倆發起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後改名為山東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6、7月間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來,敵人到處搜捕他,親友勸他回鄉或升學。鄧恩銘矢誌不移,用“埋骨何需桑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的豪壯詩句來表達他為革命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在濟南一中讀書的鄧恩銘整天和同學們到街頭演講,宣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他被選為“學生自治會”的負責人,結識了在山東省立第一師範讀書的王燼美,兩人成了親密的戰友。
1920年9月,他倆發起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後改名為山東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6、7月間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來,敵人到處搜捕他,親友勸他回鄉或升學。鄧恩銘矢誌不移,用“埋骨何需桑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的豪壯詩句來表達他為革命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