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錯削地
漢景帝認為租稅固然不應該太重,但是國家必要的開支,也不能省,租稅不能完全不收。他在即位第一年,開始征收田租一半,租稅還是很輕。當初漢文帝廢除肉刑改為打板子,原來是件好事情。但是犯人有打到五百或者三百板子就給打死的。漢景帝就規定:原來要打五百板子的減為二百,原來要打三百板子的減為一百。他還規定隻準打屁股,不準打別的地方,免得喪了犯人的性命。
漢景帝也象漢文帝一樣,采用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決心要把國家治理好。他知道內史晁錯[內史,官職名,是治理京師的大官;晁cháo]有才能,把他提升為禦史大夫[地位和宰相差不多]。
禦史大夫晁錯眼看分封的那些諸侯王勢力越來越大,有的已經不受朝廷的約束,天下又快變成諸侯割據的局麵了。那時候漢朝共有二十二個諸侯國,有些諸侯的土地實在太多了,象齊王有七十多個城,吳王有五十多個城,楚王也有四十多個城。諸侯鬧割據,一來免不了要發生戰爭,二來對發展生產也很不利。晁錯對漢景帝說:“吳王[劉濞pi]
一直不來朝見,按理早該把他辦罪。先帝[指漢文帝]送給他幾杖[幾就是桌幾,疲倦的時候,可以靠著打個瞌睡,杖就是拐杖,可以拄著走道。幾杖是古時候尊敬年老人的禮物],原來是寬大為懷,希望他改過自新。哪兒知道他反倒越來越狂妄自大,不受朝廷管束。他還招兵買馬,準備造反。眼看諸侯王的勢力越來越大,還是趁早削減他們的封地,限製他們發展。”漢景帝說,“好是好,就怕削地會引起他們造反。”晁錯說:“諸侯要是存著造反的心,削地要造反,不削地,將來也要造反。現在造反,禍患還小,等將來他們勢力更大了,造起反來,那禍患就更大了。”
漢景帝聽了晁錯的話,決心削減諸侯王的封地。可巧楚王劉戊到長安來,晁錯就揭發他的罪惡,要漢景帝把他辦罪,收回他一部分的封地。這位楚王劉戊是漢景帝的從兄弟,荒淫無度,不守規矩。他以為楚國離長安路遠,誰也不會發覺的,偏偏給晁錯查出來了。漢景帝削去了他的封地中的一個郡,仍舊讓他回去。晁錯又查出了趙王的過失,削去他的一個郡。膠西王私賣官爵,經人告發,削去了六個縣。
晁錯正計劃著要削減吳王劉濞的封地,忽然從他家鄉潁川跑來了一個老頭兒。晁錯一看,原來是自己的父親,連忙把他迎接進去。他父親責備他說:“你找死嗎?我好端端地在家裏,你可不讓我活下去!”晁錯一楞,說:“這從哪兒說起?”他父親說:“你做了禦史大夫,地位已經夠高的了。怎麽還不安分守己,好好地過日子,反倒自尋煩惱,硬管閑事?你想,諸侯王都是皇室的骨肉,你管得著嗎?你把他們的封地削了,他們哪一個不怨你,哪一個不恨你!你這究竟是為了什麽?”
晁錯請他父親別生氣。他說:“削地是為了國家的安全。請您也想一想,各地的諸侯王勢力越來越大,朝廷的權力就越來越小了。這麽下去,天下必然大亂!削地就是要使天下太平。”
他父親歎了一口氣,說:“我明白了。可是這麽下去,劉家的天下可以安穩,我晁家的性命可就危險了。我已經老了,不願意見到大禍臨頭。”晁錯還是勸他要為國家著想,即使有人不諒解,也該幹下去,任勞任怨有時候也是難免的。可是這位老大爺就是不能體貼晁錯的心意,他回到老家,還真喝毒藥自殺了。晁錯不能聽從他父親的話專為自己打算。他跟漢景帝商議下來,準備削減吳王的封地。沒想到吳王劉濞先造起反來了。他在漢文帝的時候,就想自己做皇帝。這會兒借著削地的因由,拿“懲辦奸臣晁錯,救護劉氏天下”的名義,煽動別的諸侯王一同起來叛變。諸侯王當中有的不願意打仗,有的還想趁著亂勁兒,再搶些地盤。吳王劉濞分頭接洽下來,參加叛變的有吳、楚、趙、膠西、膠東、淄川[淄zt]、濟南等七個諸侯國。因為參加叛亂的有七個諸侯國,曆史上就稱為“七國之亂”。他們一同發兵,聲勢十分浩大。漢景帝嚇慌了。朝廷上有幾個妒忌晁錯的人就說七國發兵完全是為了晁錯一個人。他們勸漢景帝說:隻要答應七國的要求,殺了晁錯,免了諸侯王起兵之罪,恢複他們原來的封地,他們就會撤兵回去的。漢景帝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就昧著良心,把忠心耿耿的晁錯殺了。
漢景帝殺了晁錯,下了一道詔書,叫七國的諸侯退兵。詔書送到吳王劉濞那裏,劉濞已經打了幾陣勝仗,奪到了不少地盤,他自己做了皇帝,哪兒還肯退兵?他說:“我已經做了皇帝,還管什麽詔書不詔書!”他幹脆把詔書退了。這樣,朝廷和諸侯國之間的大戰就正式開始了。
漢景帝沒有晁錯,就好比短了一隻胳膊,一聽到七國的大軍連著打了勝仗,急得直後悔。可是晁錯已經殺了,後悔也沒用。正在沒法的時候,他想起了漢文帝臨終時候的話來了:“將來如果發生變亂,可以叫周亞夫掌握兵權,準錯不了。”他立刻拜周亞夫為大將,發兵去征伐。二十二個諸侯國當中叛變的七國,不叛變的還有十五國。周亞夫很能用兵,首先穩住了這十五個諸侯國,然後使用計策,僅僅三個月工夫,就把七國的叛變都平定了。漢景帝滅了起兵的諸侯王,可還讓他們的後代繼續為諸侯。不過從此以後,各國諸侯隻能在自己的封地內征收租稅,不再幹預地方行政,諸侯的勢力大大削弱,漢朝的政權就更加鞏固了。漢朝能夠加強統一,晁錯是有功勞的,可是他已經死了。
七國之亂以後,天下又安定了。漢景帝還是減輕稅賦,減少官差,國內又出現了一片富裕的景象。公元前150
年(七國之亂以後第4
年),漢景帝立皇子劉徹為皇太子,那時候劉徹才七歲。趕到他十六歲那一年,漢景帝害病死了。皇太子劉徹即位,就是漢武帝。漢武帝是中國曆史上很有本領的一個皇帝,文的武的都有一套。別看他年輕,他可知道要治理國家,做一番大事業,首先必須搜羅人才,有人才,才能辦大事。他采用選舉和考試相結合的辦法搜羅人才。這一來,有本領的人還真來了不少。
漢景帝認為租稅固然不應該太重,但是國家必要的開支,也不能省,租稅不能完全不收。他在即位第一年,開始征收田租一半,租稅還是很輕。當初漢文帝廢除肉刑改為打板子,原來是件好事情。但是犯人有打到五百或者三百板子就給打死的。漢景帝就規定:原來要打五百板子的減為二百,原來要打三百板子的減為一百。他還規定隻準打屁股,不準打別的地方,免得喪了犯人的性命。
漢景帝也象漢文帝一樣,采用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決心要把國家治理好。他知道內史晁錯[內史,官職名,是治理京師的大官;晁cháo]有才能,把他提升為禦史大夫[地位和宰相差不多]。
禦史大夫晁錯眼看分封的那些諸侯王勢力越來越大,有的已經不受朝廷的約束,天下又快變成諸侯割據的局麵了。那時候漢朝共有二十二個諸侯國,有些諸侯的土地實在太多了,象齊王有七十多個城,吳王有五十多個城,楚王也有四十多個城。諸侯鬧割據,一來免不了要發生戰爭,二來對發展生產也很不利。晁錯對漢景帝說:“吳王[劉濞pi]
一直不來朝見,按理早該把他辦罪。先帝[指漢文帝]送給他幾杖[幾就是桌幾,疲倦的時候,可以靠著打個瞌睡,杖就是拐杖,可以拄著走道。幾杖是古時候尊敬年老人的禮物],原來是寬大為懷,希望他改過自新。哪兒知道他反倒越來越狂妄自大,不受朝廷管束。他還招兵買馬,準備造反。眼看諸侯王的勢力越來越大,還是趁早削減他們的封地,限製他們發展。”漢景帝說,“好是好,就怕削地會引起他們造反。”晁錯說:“諸侯要是存著造反的心,削地要造反,不削地,將來也要造反。現在造反,禍患還小,等將來他們勢力更大了,造起反來,那禍患就更大了。”
漢景帝聽了晁錯的話,決心削減諸侯王的封地。可巧楚王劉戊到長安來,晁錯就揭發他的罪惡,要漢景帝把他辦罪,收回他一部分的封地。這位楚王劉戊是漢景帝的從兄弟,荒淫無度,不守規矩。他以為楚國離長安路遠,誰也不會發覺的,偏偏給晁錯查出來了。漢景帝削去了他的封地中的一個郡,仍舊讓他回去。晁錯又查出了趙王的過失,削去他的一個郡。膠西王私賣官爵,經人告發,削去了六個縣。
晁錯正計劃著要削減吳王劉濞的封地,忽然從他家鄉潁川跑來了一個老頭兒。晁錯一看,原來是自己的父親,連忙把他迎接進去。他父親責備他說:“你找死嗎?我好端端地在家裏,你可不讓我活下去!”晁錯一楞,說:“這從哪兒說起?”他父親說:“你做了禦史大夫,地位已經夠高的了。怎麽還不安分守己,好好地過日子,反倒自尋煩惱,硬管閑事?你想,諸侯王都是皇室的骨肉,你管得著嗎?你把他們的封地削了,他們哪一個不怨你,哪一個不恨你!你這究竟是為了什麽?”
晁錯請他父親別生氣。他說:“削地是為了國家的安全。請您也想一想,各地的諸侯王勢力越來越大,朝廷的權力就越來越小了。這麽下去,天下必然大亂!削地就是要使天下太平。”
他父親歎了一口氣,說:“我明白了。可是這麽下去,劉家的天下可以安穩,我晁家的性命可就危險了。我已經老了,不願意見到大禍臨頭。”晁錯還是勸他要為國家著想,即使有人不諒解,也該幹下去,任勞任怨有時候也是難免的。可是這位老大爺就是不能體貼晁錯的心意,他回到老家,還真喝毒藥自殺了。晁錯不能聽從他父親的話專為自己打算。他跟漢景帝商議下來,準備削減吳王的封地。沒想到吳王劉濞先造起反來了。他在漢文帝的時候,就想自己做皇帝。這會兒借著削地的因由,拿“懲辦奸臣晁錯,救護劉氏天下”的名義,煽動別的諸侯王一同起來叛變。諸侯王當中有的不願意打仗,有的還想趁著亂勁兒,再搶些地盤。吳王劉濞分頭接洽下來,參加叛變的有吳、楚、趙、膠西、膠東、淄川[淄zt]、濟南等七個諸侯國。因為參加叛亂的有七個諸侯國,曆史上就稱為“七國之亂”。他們一同發兵,聲勢十分浩大。漢景帝嚇慌了。朝廷上有幾個妒忌晁錯的人就說七國發兵完全是為了晁錯一個人。他們勸漢景帝說:隻要答應七國的要求,殺了晁錯,免了諸侯王起兵之罪,恢複他們原來的封地,他們就會撤兵回去的。漢景帝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就昧著良心,把忠心耿耿的晁錯殺了。
漢景帝殺了晁錯,下了一道詔書,叫七國的諸侯退兵。詔書送到吳王劉濞那裏,劉濞已經打了幾陣勝仗,奪到了不少地盤,他自己做了皇帝,哪兒還肯退兵?他說:“我已經做了皇帝,還管什麽詔書不詔書!”他幹脆把詔書退了。這樣,朝廷和諸侯國之間的大戰就正式開始了。
漢景帝沒有晁錯,就好比短了一隻胳膊,一聽到七國的大軍連著打了勝仗,急得直後悔。可是晁錯已經殺了,後悔也沒用。正在沒法的時候,他想起了漢文帝臨終時候的話來了:“將來如果發生變亂,可以叫周亞夫掌握兵權,準錯不了。”他立刻拜周亞夫為大將,發兵去征伐。二十二個諸侯國當中叛變的七國,不叛變的還有十五國。周亞夫很能用兵,首先穩住了這十五個諸侯國,然後使用計策,僅僅三個月工夫,就把七國的叛變都平定了。漢景帝滅了起兵的諸侯王,可還讓他們的後代繼續為諸侯。不過從此以後,各國諸侯隻能在自己的封地內征收租稅,不再幹預地方行政,諸侯的勢力大大削弱,漢朝的政權就更加鞏固了。漢朝能夠加強統一,晁錯是有功勞的,可是他已經死了。
七國之亂以後,天下又安定了。漢景帝還是減輕稅賦,減少官差,國內又出現了一片富裕的景象。公元前150
年(七國之亂以後第4
年),漢景帝立皇子劉徹為皇太子,那時候劉徹才七歲。趕到他十六歲那一年,漢景帝害病死了。皇太子劉徹即位,就是漢武帝。漢武帝是中國曆史上很有本領的一個皇帝,文的武的都有一套。別看他年輕,他可知道要治理國家,做一番大事業,首先必須搜羅人才,有人才,才能辦大事。他采用選舉和考試相結合的辦法搜羅人才。這一來,有本領的人還真來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