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大家再去向榮妃問安的時候,場麵冷寂到了極致。
其實向榮妃問安並不是每日必須的事情,宮嬪們大多都是每隔四五日自行去一次,或也說不上是正經問安,隻道是“宮中姐妹一道坐坐”。
但昨天的事太大,宮中諸人都不免想瞧瞧旁人的反應,這天清晨人就到得格外齊。這一齊,就更襯得殿裏安靜得可怕了。
榮妃坐在主位上也不開口,隻品茶。下邊左首的位子上,嵐妃還是那副不鹹不淡事不關己的模樣,晴妃倒瞧著有幾次想開口,最後又都按了下來。
最後還是與晴妃交好的明嬪先打破的沉寂:“臣妾聽聞久在千福寺修行的雲和郡主要進宮了?說是妃位,也不知……不知封號是什麽?”
問出的這話不疼不癢,不過好在是將話題揭出來了。榮妃又抿了口茶:“聖旨裏未有提及,大抵是在等禮部與尚宮局擬定,再過些日子總會知曉的。”
說及此語中一頓:“倒是這住的地方,皇上交給了本宮安排。本宮思來想去,芳信宮是個好地方,幾個月前才剛修好,眼下也沒人住,不如就給南宮氏。”
顧清霜一直都安安靜靜地聽著,忽覺有目光睃來,眼皮一抬,正與榮妃的視線碰個正著。
榮妃笑意款款:“隻是芳信宮在西邊,那邊總共也沒幾個人,南宮氏獨自住在那邊怕也無趣。正好顧賢儀與她是相熟的,如國故人,又沾幾分親,不如正好遷過去做個伴?”
顧清霜心弦微提兩分,卻也不好說什麽,離座福身:“諾,臣妾謹遵娘娘吩咐。”
“你們如國可真是人傑地靈!”殿中忽而響起那麽一聲輕語,聲音不大,怨憤卻足。
顧清霜抬眼,正對上與她相對而坐的穎宣儀。衛稟說她昨日哭得厲害顯然不假,現下雖梳著妝,都還明顯能看出兩隻眼睛腫著,神情落寞,讓人心疼。
顧清霜無意與她多做爭執,聖旨總歸已經下了,爭什麽口舌之快都沒有用。再說,她為何要在南宮敏的事上爭口舌之快?
眾人這日終究是沒在舒德宮逗留太久,從神情看,誰都有滿腹的話想說想問,又誰都沒說出來。
待得告退離開,顧清霜走在宮道上,阿詩隨在旁邊,四周圍還有人時兩個人都都走得安安靜靜,等沒人了,阿詩就禁不住道:“姐姐,我看芳信宮不是個好去處。”
“當然不是好去處。”顧清霜抿唇,“‘如國遺孤’這事,旁人大抵摸不清虛實,□□妃位高權重,又與皇上太後都沾親,我看是多少知道點底細的。這是等著我與雲和郡主鬥起來呢,到時她們作壁上觀,我們哪個輸了,對她們都沒壞處。”
阿詩咬了咬牙:“隻盼雲和郡主也懂這個理,不著她們的道。”
顧清霜搖頭。倘若換作旁人也就罷了,可雲和郡主,是真指望不上。
三年來,她能讓六宮嬪妃又恨又沒辦法,自是有她的本事。可這份本事裏卻缺了遠見,她隻敞開了四處得罪人去博得皇帝憐愛,卻顧不上想一想,這個被她得罪盡了的地方,也是她日後要待上一輩子的地方。
更別提太後那邊了。縱使拋開太後這萬人之上的身份不提,放在民間,太後於一眾嬪妃也是婆母的身份,把這一位得罪了,百害而無一利。
雲和郡主為了皇帝的那一點垂憐,將這些盡數拋開不顧。這樣的人,指望她能去細細揣摩榮妃的心思?別做夢了。
之後的小半個月,後宮裏各樣議論就沒停過。
首先就是行冊禮的吉日定了下來,四月初七,距離聖旨下來也就小半個月,可以說是匆匆忙忙。
六尚局因此都忙亂起來,日子再緊,也是正經的封妃大典,該備的吉服、朝珠、首飾一樣也不能少。芳信宮也要裏裏外外再首飾一遍,該缺的東西皆要備齊,更別提還有調遣宮人這樣的雜事。
而這些日子,皇帝沒翻過一次牌子。老資曆的嬪妃們也就罷了,新進宮的六人遭此待遇,便等同於除了顧清霜外,另外五人連聖顏也不曾見過。
原本自以為能撥得頭籌的穎宣儀恨得牙癢,顧清霜早便聽說她曾出言咒罵。後來,這咒罵不知怎的傳到了皇帝耳中,穎宣儀就被降為了從七品充衣。所幸封號還留著,日後就該稱穎充衣了。
到了四月初七當日,芳信宮那邊正大行冊禮,鼓樂齊鳴,又一重新的議論在後宮各處掀了起來。
“等了這麽久,原來是根本就沒封號,隻得以閨名稱。聽聞是太後娘娘不準,禮部與尚宮局不論擬了什麽封號來,她都盡數否了。皇上不願鬧得太難看,隻得退讓。”
這話,顧清霜是在窗邊的茶榻上抄經時,聽到外頭的小宦官議論的。
又聽一宮女的聲音嗤笑:“底下的小宮嬪便也罷了,從一品妃還沒個封號,真是名不正言不順。也難怪……你大約沒見過敏妃,我卻遠遠地見過一次,任她如何瞧著清素恬淡,骨子裏不就是個狐媚子?原也不配坐到妃位上去。”
顧清霜蹙一蹙眉,筆下繼續抄著,口中揚音:“衛稟。”
衛稟旋即打了簾進來,躬身:“娘子。”
顧清霜:“外頭是誰?”
衛稟略作思忖,即刻回話:“是小良子和白蕊。”
顧清霜淡淡地嗯了聲:“小良子妄議太後與皇上,杖三十;白蕊惡言詆毀敏妃娘娘,也杖三十。押去宮門外打。”
這“押去宮門外”指的是歲朝宮的大門外,一條人來人往的寬敞宮道。
衛稟不禁縮了脖子,有些遲疑:“娘子,鬧這麽大……”
不必顧清霜開口,立在旁邊研墨的阿詩先一步橫了他一眼:“娘子心裏有數,你去就是了。”
衛稟略微一怔,好似也品出了些意味,不再多言,依言退出去照辦。
顧清霜所住的擷秀閣離歲朝宮宮門並不太遠,不多時,壓抑的哭叫聲告饒聲就響了起來。顧清霜不做理會,執筆抄經的手反而更穩,阿詩也仿若未聞,安安靜靜地給她添茶:“明日遷宮去芳信宮,這二人是否就不帶了?”
顧清霜應說:“帶著。不止帶著,還必要讓敏妃知道他們兩個傷得厲害。若她差人來給他們噓寒問暖,你們都別攔著。”
阿詩聽得心驚:“姐姐……”
“我知道你怕什麽。”顧清霜終於擱下了筆,抬眸看她。
她無非是怕這樣會給敏妃可乘之機,讓敏妃收買了她身邊的人,出手害她。
可現下於她而言,這並不是緊要事,至少不是最緊要的事。宮裏陰謀暗害的事太多,沒必要著意去害怕哪一個人,那是自己嚇唬自己。
她籲了口氣,將眼前抄好的佛經一張張理好,交給阿詩一並收起來:“別處我管不著,但咱們身邊,我要上上下下都看明白。”
阿詩接過佛經,目不轉睛地看著她。
“我為皇命是尊。皇上說我是如國舊人,我便是如國舊人;皇上說敏妃是我表姐,她便是我表姐。”
輕歎一聲,她搖搖頭:“方才那些話,她們當是打敏妃的臉麽?”
不,那些話從她身邊的人口中說出來,是在打九五之尊的臉。
芳信宮中,喧鬧之後,自是一夜春光旖旎。這一夜,兩個人都已等了太久,近前侍奉的宮人們無不心裏有數,退得遠遠的,不敢攪擾半分。
直至天明時分,皇帝才因要上朝不得不離去。敏妃將他送至殿門口,他回過身,攥一攥她的手:“回去再多睡一會兒。朕下了朝不免還有事要議,晚上來陪你用膳。”
敏妃垂首含笑,溫柔裏含著羞赧:“好。”
而後她便這樣立在門口,目光盈盈地目送皇帝離開。聖駕在宮門口處上了禦輦,很快就瞧不見影子了。身邊的大宮女思蘭上前勸道:“娘娘,這裏冷,快些進去吧。”
敏妃點點頭,轉身回寢殿去。思蘭示意旁人不必跟著,獨自隨著她,壓音又道:“再過一會兒,顧賢儀便要遷過來了。碧玉閣那邊皆已收拾妥當,娘娘放心。”
敏妃輕應了聲“好”,思蘭接著道:“倒還有一事,奴婢想著該稟娘娘一聲。”
敏妃偏頭:“什麽?”
思蘭束手欠身:“聽聞顧賢儀昨日狠罰了兩個宮人。一個是在娘娘封號之事上嚼舌根,語中言及太後與皇上。另一個……說是對娘娘不恭敬,說話難聽得很。顧賢儀為此發了好大的火,一人杖了三十,還是押到歲朝宮門外打的。奴婢聽那邊的宮人議論說,那個宮女嫌丟人,回了房就尋死覓活,倒是讓同屋的攔了下來。”
說完,思蘭抬了抬頭:“娘娘,您說她這是……這是做給誰看呢?”
“也未必有什麽做給誰看。”敏妃步入寢殿,行至貴妃榻邊落座,“她也剛回宮來,原就是要立威的。又碰上我得封、她要遷來與我同住,為著之前那些她自己心知肚明的事,也得提防身邊的人有異心。”
其實向榮妃問安並不是每日必須的事情,宮嬪們大多都是每隔四五日自行去一次,或也說不上是正經問安,隻道是“宮中姐妹一道坐坐”。
但昨天的事太大,宮中諸人都不免想瞧瞧旁人的反應,這天清晨人就到得格外齊。這一齊,就更襯得殿裏安靜得可怕了。
榮妃坐在主位上也不開口,隻品茶。下邊左首的位子上,嵐妃還是那副不鹹不淡事不關己的模樣,晴妃倒瞧著有幾次想開口,最後又都按了下來。
最後還是與晴妃交好的明嬪先打破的沉寂:“臣妾聽聞久在千福寺修行的雲和郡主要進宮了?說是妃位,也不知……不知封號是什麽?”
問出的這話不疼不癢,不過好在是將話題揭出來了。榮妃又抿了口茶:“聖旨裏未有提及,大抵是在等禮部與尚宮局擬定,再過些日子總會知曉的。”
說及此語中一頓:“倒是這住的地方,皇上交給了本宮安排。本宮思來想去,芳信宮是個好地方,幾個月前才剛修好,眼下也沒人住,不如就給南宮氏。”
顧清霜一直都安安靜靜地聽著,忽覺有目光睃來,眼皮一抬,正與榮妃的視線碰個正著。
榮妃笑意款款:“隻是芳信宮在西邊,那邊總共也沒幾個人,南宮氏獨自住在那邊怕也無趣。正好顧賢儀與她是相熟的,如國故人,又沾幾分親,不如正好遷過去做個伴?”
顧清霜心弦微提兩分,卻也不好說什麽,離座福身:“諾,臣妾謹遵娘娘吩咐。”
“你們如國可真是人傑地靈!”殿中忽而響起那麽一聲輕語,聲音不大,怨憤卻足。
顧清霜抬眼,正對上與她相對而坐的穎宣儀。衛稟說她昨日哭得厲害顯然不假,現下雖梳著妝,都還明顯能看出兩隻眼睛腫著,神情落寞,讓人心疼。
顧清霜無意與她多做爭執,聖旨總歸已經下了,爭什麽口舌之快都沒有用。再說,她為何要在南宮敏的事上爭口舌之快?
眾人這日終究是沒在舒德宮逗留太久,從神情看,誰都有滿腹的話想說想問,又誰都沒說出來。
待得告退離開,顧清霜走在宮道上,阿詩隨在旁邊,四周圍還有人時兩個人都都走得安安靜靜,等沒人了,阿詩就禁不住道:“姐姐,我看芳信宮不是個好去處。”
“當然不是好去處。”顧清霜抿唇,“‘如國遺孤’這事,旁人大抵摸不清虛實,□□妃位高權重,又與皇上太後都沾親,我看是多少知道點底細的。這是等著我與雲和郡主鬥起來呢,到時她們作壁上觀,我們哪個輸了,對她們都沒壞處。”
阿詩咬了咬牙:“隻盼雲和郡主也懂這個理,不著她們的道。”
顧清霜搖頭。倘若換作旁人也就罷了,可雲和郡主,是真指望不上。
三年來,她能讓六宮嬪妃又恨又沒辦法,自是有她的本事。可這份本事裏卻缺了遠見,她隻敞開了四處得罪人去博得皇帝憐愛,卻顧不上想一想,這個被她得罪盡了的地方,也是她日後要待上一輩子的地方。
更別提太後那邊了。縱使拋開太後這萬人之上的身份不提,放在民間,太後於一眾嬪妃也是婆母的身份,把這一位得罪了,百害而無一利。
雲和郡主為了皇帝的那一點垂憐,將這些盡數拋開不顧。這樣的人,指望她能去細細揣摩榮妃的心思?別做夢了。
之後的小半個月,後宮裏各樣議論就沒停過。
首先就是行冊禮的吉日定了下來,四月初七,距離聖旨下來也就小半個月,可以說是匆匆忙忙。
六尚局因此都忙亂起來,日子再緊,也是正經的封妃大典,該備的吉服、朝珠、首飾一樣也不能少。芳信宮也要裏裏外外再首飾一遍,該缺的東西皆要備齊,更別提還有調遣宮人這樣的雜事。
而這些日子,皇帝沒翻過一次牌子。老資曆的嬪妃們也就罷了,新進宮的六人遭此待遇,便等同於除了顧清霜外,另外五人連聖顏也不曾見過。
原本自以為能撥得頭籌的穎宣儀恨得牙癢,顧清霜早便聽說她曾出言咒罵。後來,這咒罵不知怎的傳到了皇帝耳中,穎宣儀就被降為了從七品充衣。所幸封號還留著,日後就該稱穎充衣了。
到了四月初七當日,芳信宮那邊正大行冊禮,鼓樂齊鳴,又一重新的議論在後宮各處掀了起來。
“等了這麽久,原來是根本就沒封號,隻得以閨名稱。聽聞是太後娘娘不準,禮部與尚宮局不論擬了什麽封號來,她都盡數否了。皇上不願鬧得太難看,隻得退讓。”
這話,顧清霜是在窗邊的茶榻上抄經時,聽到外頭的小宦官議論的。
又聽一宮女的聲音嗤笑:“底下的小宮嬪便也罷了,從一品妃還沒個封號,真是名不正言不順。也難怪……你大約沒見過敏妃,我卻遠遠地見過一次,任她如何瞧著清素恬淡,骨子裏不就是個狐媚子?原也不配坐到妃位上去。”
顧清霜蹙一蹙眉,筆下繼續抄著,口中揚音:“衛稟。”
衛稟旋即打了簾進來,躬身:“娘子。”
顧清霜:“外頭是誰?”
衛稟略作思忖,即刻回話:“是小良子和白蕊。”
顧清霜淡淡地嗯了聲:“小良子妄議太後與皇上,杖三十;白蕊惡言詆毀敏妃娘娘,也杖三十。押去宮門外打。”
這“押去宮門外”指的是歲朝宮的大門外,一條人來人往的寬敞宮道。
衛稟不禁縮了脖子,有些遲疑:“娘子,鬧這麽大……”
不必顧清霜開口,立在旁邊研墨的阿詩先一步橫了他一眼:“娘子心裏有數,你去就是了。”
衛稟略微一怔,好似也品出了些意味,不再多言,依言退出去照辦。
顧清霜所住的擷秀閣離歲朝宮宮門並不太遠,不多時,壓抑的哭叫聲告饒聲就響了起來。顧清霜不做理會,執筆抄經的手反而更穩,阿詩也仿若未聞,安安靜靜地給她添茶:“明日遷宮去芳信宮,這二人是否就不帶了?”
顧清霜應說:“帶著。不止帶著,還必要讓敏妃知道他們兩個傷得厲害。若她差人來給他們噓寒問暖,你們都別攔著。”
阿詩聽得心驚:“姐姐……”
“我知道你怕什麽。”顧清霜終於擱下了筆,抬眸看她。
她無非是怕這樣會給敏妃可乘之機,讓敏妃收買了她身邊的人,出手害她。
可現下於她而言,這並不是緊要事,至少不是最緊要的事。宮裏陰謀暗害的事太多,沒必要著意去害怕哪一個人,那是自己嚇唬自己。
她籲了口氣,將眼前抄好的佛經一張張理好,交給阿詩一並收起來:“別處我管不著,但咱們身邊,我要上上下下都看明白。”
阿詩接過佛經,目不轉睛地看著她。
“我為皇命是尊。皇上說我是如國舊人,我便是如國舊人;皇上說敏妃是我表姐,她便是我表姐。”
輕歎一聲,她搖搖頭:“方才那些話,她們當是打敏妃的臉麽?”
不,那些話從她身邊的人口中說出來,是在打九五之尊的臉。
芳信宮中,喧鬧之後,自是一夜春光旖旎。這一夜,兩個人都已等了太久,近前侍奉的宮人們無不心裏有數,退得遠遠的,不敢攪擾半分。
直至天明時分,皇帝才因要上朝不得不離去。敏妃將他送至殿門口,他回過身,攥一攥她的手:“回去再多睡一會兒。朕下了朝不免還有事要議,晚上來陪你用膳。”
敏妃垂首含笑,溫柔裏含著羞赧:“好。”
而後她便這樣立在門口,目光盈盈地目送皇帝離開。聖駕在宮門口處上了禦輦,很快就瞧不見影子了。身邊的大宮女思蘭上前勸道:“娘娘,這裏冷,快些進去吧。”
敏妃點點頭,轉身回寢殿去。思蘭示意旁人不必跟著,獨自隨著她,壓音又道:“再過一會兒,顧賢儀便要遷過來了。碧玉閣那邊皆已收拾妥當,娘娘放心。”
敏妃輕應了聲“好”,思蘭接著道:“倒還有一事,奴婢想著該稟娘娘一聲。”
敏妃偏頭:“什麽?”
思蘭束手欠身:“聽聞顧賢儀昨日狠罰了兩個宮人。一個是在娘娘封號之事上嚼舌根,語中言及太後與皇上。另一個……說是對娘娘不恭敬,說話難聽得很。顧賢儀為此發了好大的火,一人杖了三十,還是押到歲朝宮門外打的。奴婢聽那邊的宮人議論說,那個宮女嫌丟人,回了房就尋死覓活,倒是讓同屋的攔了下來。”
說完,思蘭抬了抬頭:“娘娘,您說她這是……這是做給誰看呢?”
“也未必有什麽做給誰看。”敏妃步入寢殿,行至貴妃榻邊落座,“她也剛回宮來,原就是要立威的。又碰上我得封、她要遷來與我同住,為著之前那些她自己心知肚明的事,也得提防身邊的人有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