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說過在相持階段想要撤下來是相當不容易和危險的,尤其是現在真正對以色列有壓力其實即使埃及軍隊,一旦放棄相持轉入撤退一個閃失就會弄假成真,那就是讓人哭笑不得了。
所以國防軍內部對這個計劃是有疑慮的,不過不管是本古裏安還是亞丁都選擇了堅持。原因很簡單,以色列現在已經沒有更好的選擇了,而且蘇聯方麵也給出了許諾,將給予以色列一切必要的支援。
是什麽支援讓本古裏安如此安心呢?其實很簡單,蘇聯緊急向以色列部署了一個空中突擊旅。這個旅已經抵達了海法,而且按照蘇聯的承諾,將再部署一個精銳的裝甲旅。蘇聯紅軍精銳部隊的戰鬥力猶太人是很清楚的,二戰中雙方可是並肩作戰了很長一段時間,尤其是大反攻開始之後,目睹了紅軍吊打德軍的猶太人可是很欽佩紅軍的戰鬥力。
雖然按照蘇聯方麵的說法這部署的兩個旅隻會用於防禦,不會用於主動進攻,但是有了這兩個旅的紅軍打底,猶太人就是感到放心。
當然,蘇聯方麵的行動還是很隱蔽的,運抵以色列的這兩個旅都是以隱秘的方式進入以色列的,人員走的是東普魯士以猶太僑民的身份進入以色列的,而裝備則走的是蘇聯援助的渠道。甚至所有進入以色列的裝備和人員都統一換上了以色列國防軍的塗裝、標識以及軍服。甚至這兩個旅的營地也是同周圍隔絕,嚴禁任何人外出或者外人靠近。反正保密措施是做到了極致。
這還不是全部,紅空軍的部分戰機也開始部署到了以色列的機場,並且蘇聯還送去了相當零配件和機修師傅,幫助以色列國防軍做好後勤保障。
反正有了紅軍的加入之後,以色列國防軍的備戰工作變得更加紮實,相比現在一片混亂的阿拉伯人來說簡直是天壤之別。
這些都給了本古裏安和亞丁信心和勇氣,而接下來的誘敵深入就看猶太小夥子的勇氣和智慧了。不過實話實說一開始猶太小夥子們並不樂意接受亞丁的新計劃,而原因是深刻的。
讓我們從頭說起吧,我們都知道防禦作戰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陣地防禦,二是機動防禦。陣地防禦也成為固定防禦,防禦一方利用有的地形和工事固守,伺機反擊進攻之敵。這種作戰形式的對典型表現就是一戰了。為了更大的靈活性,防禦一方可以設立兩道三條重兵把守的梯次防線,而裝甲部隊則在防線之後整備待命,或用於反擊或用於增援固定陣地。
這種防禦作戰猶太人十分熟悉,真個二戰下來,他們就是圍繞著一這套大圈圈,用這一招是將德國納粹磨得死去活來。而回到了巴勒斯坦之後,他們也是利用這一套戰術同阿拉伯人和英國周旋,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現在,亞丁竟然要放棄這一套,用另一套機動防禦戰術取代固定防禦戰術,以色列國防軍上上下下自然難以轉彎。那麽什麽是機動防禦戰術呢?
機動防禦戰術也成為靈活防禦戰術,防禦的一方隻在前沿陣地布置一隻輕裝的警戒部隊,其任務是監視敵人的行動,在敵人進攻的時候向後方報警,並延遲敵人的行動,甚至在條件允許的時候還可以將敵人誘導進入伏擊殲滅區,創造殲滅條件。防線上的部隊可以堅守有利地形,贏得縱深,但他們並不需要一味的死守,應該阻滯敵人推進、贏得時間之後主動後撤。防禦作戰的主力由裝甲部隊構成,在後方待機。其任務是在防線上的部隊把敵人主力引入預設殲滅區後實施突擊,在機動中消滅敵人。也就是說實施機動防禦作戰,隻有在消滅掉入侵之敵之後才能奪回之前以空間換時間而喪失的陣地。
詳細的分析這兩種防禦作戰的優劣,我們可以看到,陣地防禦的優點是防守的一方可以妥善保護己方的所有土地,不用放棄任何地盤。防禦一方預先加強防禦陣地,依托堅固的防禦陣地進行戰鬥。這對部隊的要求低而且簡單明確,對指揮員和兵員以及裝備的素養和主動靈活性以及戰鬥精神的要求比較低。比較容易組織實施。
但是缺點也是非常明顯,你的陣地就擺在那裏,敵人隻要不是太蠢或者太大意,基本上就能將你的防禦布置搞得七七八八,也就是說預想的戰鬥位置、地形和防禦態勢基本都不是秘密,這給了敵人充分琢磨和準備的時間。更何況,經過不斷地戰鬥探索,敵人還可以有針對性的準備進攻,敵人完全可以在接觸線之後囤積大量的兵力和重火器,擊中力量攻擊或者突襲你的防禦陣地上的一個點,人家可以以多打少,一旦你的預備隊不給力或者跟不上,那就會被以點破麵全麵崩潰。
更何況,如果敵人集中兵力攻擊你陣地上的一個點,防線上均勻布置的守備力量對於關鍵點上的戰鬥難以有效支援,而緊急調配防禦布置又很容易引起混亂,弄不好就會給敵人抓住可乘之機。如果敵人繞過或者突破防線上的一點,工事和防線上的部隊就失去了價值,防線瓦解,典型的例子就是納粹閃擊法國,讓法國人精心準備了多年的馬奇諾防線變成了擺設。
而對於機動防禦來說,情況就恰好相反。防禦一方可以把主力集中在待機區域,而敵人不知道決定性的戰鬥在哪裏或者什麽時候爆發,所以無法預先準備。但是機動防禦對指揮員、對兵員和裝備的要求就非常高了,不是一般的烏合之眾能夠玩的。而且因為需要主動的放棄一些地盤,以空間換時間,以便擊中力量創造有利的反擊條件。
而對於防守的一方來說,放棄地盤在政治上將承受很大的壓力,哪怕僅僅是暫時放棄也常常被認為是不可接受的。比如曆史上二戰中基輔戰役時期,斯大林就聽不進去正確意見,拒絕放棄基輔,結果導致了慘重的失敗。
並且也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能玩這一招的,對於缺乏戰略縱深的小國來說,你能有多少空間可以放棄?
很不幸的是,以色列恰恰是那種缺乏戰略縱深的小國。根據曆史經驗,超級大國會在戰爭爆發後不久就要求停火,凍結戰線。要是以軍主動後撤以空間換時間,埃及人就可以乘機蠶食以色列的地盤,然後鞏固連片,在以軍剛剛準備反擊的時候,由於超級大國的介入,戰場就被凍結了。這樣一來強加的停火根本就不給以軍反擊的機會,結果是以色列白白丟掉了地盤。這樣一來,以色列在政治上不可能得到對方的任何讓步,在軍事上也不可能獲得任何勝利,你說說猶太人會喜歡機動防禦嗎?
千萬不要以為這是扯淡,曆史上的十月戰爭中,薩達特就是打的這個主意,準備通過短促的突擊蠶食以色列的地盤,然後通過超級大國凍結戰場而獲得利益,打的是步步為營的主意。
而現在,亞丁竟然要選擇可能會蒙受巨大損失的機動防禦戰術,你說猶太官兵能欣然接受嗎?甚至可以這麽說,如果不是亞丁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表現不錯,下麵的官兵可能已經“造反”了比如說沙龍就對亞丁的計劃非常的不滿意,將其稱之為“懦夫”的計劃。
不光是沙龍不滿意這個方案,很多預備役士兵也不滿意這個計劃,原因很簡單,這批預備役士兵都是緊急征召起來的,他們放棄了工作、放棄了家庭、不顧一切的返回前線,剛剛趕到前線維持和穩定了戰線的他們突然被告知又要放棄這條剛剛穩定的戰線,換做你會怎麽想?
這裏再多說一句,以色列的預備役製度雖然非常完備而且效率也很高,但是付出的代價是相當的高昂。因為以色列缺乏戰略縱深,而且周邊國家幾乎全是敵對勢力。一旦跟周邊的鄰居關係緊張,為了自保以色列唯一的辦法就是征召預備役做準備。
比如曆史上1955年的西奈戰爭前夜,埃及加強了西奈一線的軍事力量,以色列立刻動員了預備役,這個過程是相當的勞民傷財。首先預備役要前往緊急集合地點,分發軍服和武器,然後他們要將坦克、裝甲車開動起來並裝滿彈藥和準備好油水。運輸車隊也要動員,因為他們要將坦克拉到前線。
不過並不是每一次動員都會真的開打,如果危機結束了,坦克和裝備再回到軍火庫,還要撤下軍火彈藥,並且要擦洗維修保養,檢修好所有需要檢修的部件和係統,這樣才能入庫。一部分預備役人員要多留幾天,為下一次危機爆發時的緊急出動做好準備,這樣下一次緊急出動才能維持高效。這樣的情況可不是一次兩次,以色列跟周邊關係緊張的時候,會一連來好幾次,有時候甚至連續三四次,很多預備役的解散和重新征召中間隻間隔幾天。這麽幾十年如一日的玩下去,你說誰受得了?
就比如這一次,因為戰爭爆發得太突然,連以色列都有點準備不及,所以最初征召的預備役根本就有點慌不擇路,預備役人員一到集結地,根本不管建製,也沒有時間校準槍炮,拉了人拉上裝備就臨時編成戰鬥分隊往上增援。
可以說相當一部分預備役人員都是扔下手頭的工作衝到前線去的,這其中還湧現了一些很特殊的戰鬥英雄。比如茲維卡.格林戈爾德中尉,這位中尉在戰爭爆發的時候並不隸屬於任何部隊,他正在軍校進修連長課程,此時正好放假在家休息。戰爭爆發之後,他立刻搭順風車趕到了前線,拉上幾個半道碰到的預備役坦克兵,找到了兩輛剛維修好的坦克就開始了戰鬥。
別看格林戈爾德中尉手裏頭的作戰力量不值得一提,但是這位中尉卻很聰明也很果決,他發現一個關鍵的兩條公路交匯的十字路口無人把守,便親自率領自己的小部隊去堅守。
在無線電裏他給自己編了一個“茲維卡部隊”的番號迷惑敵人,麵對蜂擁而來的敵人坦克,他打一炮就換一個地方,打壞一輛坦克就換一輛剛維修好的,先後換了四輛坦克,幾乎是單槍匹馬的堅守了路口20個小時,給敵軍造成了極大的殺傷。根據戰後的統計,他擊毀了20輛敵軍坦克,不過根據他臨時招來的部下的說法,應該要翻一倍,擊毀了四十輛坦克才對。
當後續的援軍終於抵達時,這位格林戈爾德中尉艱難的從坦克裏爬了出來,直接就趴在了地上,隻有哼哼的力氣了,睡著前他說最後一句話是:“我實在打不動了!”
不光是這位格林戈爾德中尉很強大,以色列軍隊中還有更強大部隊,在另一條戰線上,第7旅的麥爾.紮米爾指揮一個坦克連,用八輛坦克頂住了敘利亞第43坦克旅100輛坦克一個晚上的猛攻,神奇的是這個連竟然沒有任何損失。
對於這些拚命頂在第一線的英雄們來說,讓他們放棄自己堅守的陣地,讓他們轉身撤退,還不如直接一槍斃了他們來得痛快。一時間以色列國防軍基層是爆發了強烈的不滿,大家夥都不願意放棄陣地,都覺得對麵的戰五渣實在沒有什麽好怕的,讓他們麵對一群渣渣後撤,簡直就是沒臉見人了!
麵對來自基層的壓力亞丁也是壓力山大,不過這位脾氣並不好的總參謀長也不是那種能夠輕易被說服的人,他強硬的駁回了一切反對意見,命令所有的指揮官必須立刻貫徹他的指示,如果不聽指揮那就滾蛋。在亞丁的堅持下,命令終於被貫徹了,以色列國防軍迅速果斷的完成了後撤,同對麵的敵人拉開了距離……(未完待續。)
所以國防軍內部對這個計劃是有疑慮的,不過不管是本古裏安還是亞丁都選擇了堅持。原因很簡單,以色列現在已經沒有更好的選擇了,而且蘇聯方麵也給出了許諾,將給予以色列一切必要的支援。
是什麽支援讓本古裏安如此安心呢?其實很簡單,蘇聯緊急向以色列部署了一個空中突擊旅。這個旅已經抵達了海法,而且按照蘇聯的承諾,將再部署一個精銳的裝甲旅。蘇聯紅軍精銳部隊的戰鬥力猶太人是很清楚的,二戰中雙方可是並肩作戰了很長一段時間,尤其是大反攻開始之後,目睹了紅軍吊打德軍的猶太人可是很欽佩紅軍的戰鬥力。
雖然按照蘇聯方麵的說法這部署的兩個旅隻會用於防禦,不會用於主動進攻,但是有了這兩個旅的紅軍打底,猶太人就是感到放心。
當然,蘇聯方麵的行動還是很隱蔽的,運抵以色列的這兩個旅都是以隱秘的方式進入以色列的,人員走的是東普魯士以猶太僑民的身份進入以色列的,而裝備則走的是蘇聯援助的渠道。甚至所有進入以色列的裝備和人員都統一換上了以色列國防軍的塗裝、標識以及軍服。甚至這兩個旅的營地也是同周圍隔絕,嚴禁任何人外出或者外人靠近。反正保密措施是做到了極致。
這還不是全部,紅空軍的部分戰機也開始部署到了以色列的機場,並且蘇聯還送去了相當零配件和機修師傅,幫助以色列國防軍做好後勤保障。
反正有了紅軍的加入之後,以色列國防軍的備戰工作變得更加紮實,相比現在一片混亂的阿拉伯人來說簡直是天壤之別。
這些都給了本古裏安和亞丁信心和勇氣,而接下來的誘敵深入就看猶太小夥子的勇氣和智慧了。不過實話實說一開始猶太小夥子們並不樂意接受亞丁的新計劃,而原因是深刻的。
讓我們從頭說起吧,我們都知道防禦作戰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陣地防禦,二是機動防禦。陣地防禦也成為固定防禦,防禦一方利用有的地形和工事固守,伺機反擊進攻之敵。這種作戰形式的對典型表現就是一戰了。為了更大的靈活性,防禦一方可以設立兩道三條重兵把守的梯次防線,而裝甲部隊則在防線之後整備待命,或用於反擊或用於增援固定陣地。
這種防禦作戰猶太人十分熟悉,真個二戰下來,他們就是圍繞著一這套大圈圈,用這一招是將德國納粹磨得死去活來。而回到了巴勒斯坦之後,他們也是利用這一套戰術同阿拉伯人和英國周旋,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現在,亞丁竟然要放棄這一套,用另一套機動防禦戰術取代固定防禦戰術,以色列國防軍上上下下自然難以轉彎。那麽什麽是機動防禦戰術呢?
機動防禦戰術也成為靈活防禦戰術,防禦的一方隻在前沿陣地布置一隻輕裝的警戒部隊,其任務是監視敵人的行動,在敵人進攻的時候向後方報警,並延遲敵人的行動,甚至在條件允許的時候還可以將敵人誘導進入伏擊殲滅區,創造殲滅條件。防線上的部隊可以堅守有利地形,贏得縱深,但他們並不需要一味的死守,應該阻滯敵人推進、贏得時間之後主動後撤。防禦作戰的主力由裝甲部隊構成,在後方待機。其任務是在防線上的部隊把敵人主力引入預設殲滅區後實施突擊,在機動中消滅敵人。也就是說實施機動防禦作戰,隻有在消滅掉入侵之敵之後才能奪回之前以空間換時間而喪失的陣地。
詳細的分析這兩種防禦作戰的優劣,我們可以看到,陣地防禦的優點是防守的一方可以妥善保護己方的所有土地,不用放棄任何地盤。防禦一方預先加強防禦陣地,依托堅固的防禦陣地進行戰鬥。這對部隊的要求低而且簡單明確,對指揮員和兵員以及裝備的素養和主動靈活性以及戰鬥精神的要求比較低。比較容易組織實施。
但是缺點也是非常明顯,你的陣地就擺在那裏,敵人隻要不是太蠢或者太大意,基本上就能將你的防禦布置搞得七七八八,也就是說預想的戰鬥位置、地形和防禦態勢基本都不是秘密,這給了敵人充分琢磨和準備的時間。更何況,經過不斷地戰鬥探索,敵人還可以有針對性的準備進攻,敵人完全可以在接觸線之後囤積大量的兵力和重火器,擊中力量攻擊或者突襲你的防禦陣地上的一個點,人家可以以多打少,一旦你的預備隊不給力或者跟不上,那就會被以點破麵全麵崩潰。
更何況,如果敵人集中兵力攻擊你陣地上的一個點,防線上均勻布置的守備力量對於關鍵點上的戰鬥難以有效支援,而緊急調配防禦布置又很容易引起混亂,弄不好就會給敵人抓住可乘之機。如果敵人繞過或者突破防線上的一點,工事和防線上的部隊就失去了價值,防線瓦解,典型的例子就是納粹閃擊法國,讓法國人精心準備了多年的馬奇諾防線變成了擺設。
而對於機動防禦來說,情況就恰好相反。防禦一方可以把主力集中在待機區域,而敵人不知道決定性的戰鬥在哪裏或者什麽時候爆發,所以無法預先準備。但是機動防禦對指揮員、對兵員和裝備的要求就非常高了,不是一般的烏合之眾能夠玩的。而且因為需要主動的放棄一些地盤,以空間換時間,以便擊中力量創造有利的反擊條件。
而對於防守的一方來說,放棄地盤在政治上將承受很大的壓力,哪怕僅僅是暫時放棄也常常被認為是不可接受的。比如曆史上二戰中基輔戰役時期,斯大林就聽不進去正確意見,拒絕放棄基輔,結果導致了慘重的失敗。
並且也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能玩這一招的,對於缺乏戰略縱深的小國來說,你能有多少空間可以放棄?
很不幸的是,以色列恰恰是那種缺乏戰略縱深的小國。根據曆史經驗,超級大國會在戰爭爆發後不久就要求停火,凍結戰線。要是以軍主動後撤以空間換時間,埃及人就可以乘機蠶食以色列的地盤,然後鞏固連片,在以軍剛剛準備反擊的時候,由於超級大國的介入,戰場就被凍結了。這樣一來強加的停火根本就不給以軍反擊的機會,結果是以色列白白丟掉了地盤。這樣一來,以色列在政治上不可能得到對方的任何讓步,在軍事上也不可能獲得任何勝利,你說說猶太人會喜歡機動防禦嗎?
千萬不要以為這是扯淡,曆史上的十月戰爭中,薩達特就是打的這個主意,準備通過短促的突擊蠶食以色列的地盤,然後通過超級大國凍結戰場而獲得利益,打的是步步為營的主意。
而現在,亞丁竟然要選擇可能會蒙受巨大損失的機動防禦戰術,你說猶太官兵能欣然接受嗎?甚至可以這麽說,如果不是亞丁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表現不錯,下麵的官兵可能已經“造反”了比如說沙龍就對亞丁的計劃非常的不滿意,將其稱之為“懦夫”的計劃。
不光是沙龍不滿意這個方案,很多預備役士兵也不滿意這個計劃,原因很簡單,這批預備役士兵都是緊急征召起來的,他們放棄了工作、放棄了家庭、不顧一切的返回前線,剛剛趕到前線維持和穩定了戰線的他們突然被告知又要放棄這條剛剛穩定的戰線,換做你會怎麽想?
這裏再多說一句,以色列的預備役製度雖然非常完備而且效率也很高,但是付出的代價是相當的高昂。因為以色列缺乏戰略縱深,而且周邊國家幾乎全是敵對勢力。一旦跟周邊的鄰居關係緊張,為了自保以色列唯一的辦法就是征召預備役做準備。
比如曆史上1955年的西奈戰爭前夜,埃及加強了西奈一線的軍事力量,以色列立刻動員了預備役,這個過程是相當的勞民傷財。首先預備役要前往緊急集合地點,分發軍服和武器,然後他們要將坦克、裝甲車開動起來並裝滿彈藥和準備好油水。運輸車隊也要動員,因為他們要將坦克拉到前線。
不過並不是每一次動員都會真的開打,如果危機結束了,坦克和裝備再回到軍火庫,還要撤下軍火彈藥,並且要擦洗維修保養,檢修好所有需要檢修的部件和係統,這樣才能入庫。一部分預備役人員要多留幾天,為下一次危機爆發時的緊急出動做好準備,這樣下一次緊急出動才能維持高效。這樣的情況可不是一次兩次,以色列跟周邊關係緊張的時候,會一連來好幾次,有時候甚至連續三四次,很多預備役的解散和重新征召中間隻間隔幾天。這麽幾十年如一日的玩下去,你說誰受得了?
就比如這一次,因為戰爭爆發得太突然,連以色列都有點準備不及,所以最初征召的預備役根本就有點慌不擇路,預備役人員一到集結地,根本不管建製,也沒有時間校準槍炮,拉了人拉上裝備就臨時編成戰鬥分隊往上增援。
可以說相當一部分預備役人員都是扔下手頭的工作衝到前線去的,這其中還湧現了一些很特殊的戰鬥英雄。比如茲維卡.格林戈爾德中尉,這位中尉在戰爭爆發的時候並不隸屬於任何部隊,他正在軍校進修連長課程,此時正好放假在家休息。戰爭爆發之後,他立刻搭順風車趕到了前線,拉上幾個半道碰到的預備役坦克兵,找到了兩輛剛維修好的坦克就開始了戰鬥。
別看格林戈爾德中尉手裏頭的作戰力量不值得一提,但是這位中尉卻很聰明也很果決,他發現一個關鍵的兩條公路交匯的十字路口無人把守,便親自率領自己的小部隊去堅守。
在無線電裏他給自己編了一個“茲維卡部隊”的番號迷惑敵人,麵對蜂擁而來的敵人坦克,他打一炮就換一個地方,打壞一輛坦克就換一輛剛維修好的,先後換了四輛坦克,幾乎是單槍匹馬的堅守了路口20個小時,給敵軍造成了極大的殺傷。根據戰後的統計,他擊毀了20輛敵軍坦克,不過根據他臨時招來的部下的說法,應該要翻一倍,擊毀了四十輛坦克才對。
當後續的援軍終於抵達時,這位格林戈爾德中尉艱難的從坦克裏爬了出來,直接就趴在了地上,隻有哼哼的力氣了,睡著前他說最後一句話是:“我實在打不動了!”
不光是這位格林戈爾德中尉很強大,以色列軍隊中還有更強大部隊,在另一條戰線上,第7旅的麥爾.紮米爾指揮一個坦克連,用八輛坦克頂住了敘利亞第43坦克旅100輛坦克一個晚上的猛攻,神奇的是這個連竟然沒有任何損失。
對於這些拚命頂在第一線的英雄們來說,讓他們放棄自己堅守的陣地,讓他們轉身撤退,還不如直接一槍斃了他們來得痛快。一時間以色列國防軍基層是爆發了強烈的不滿,大家夥都不願意放棄陣地,都覺得對麵的戰五渣實在沒有什麽好怕的,讓他們麵對一群渣渣後撤,簡直就是沒臉見人了!
麵對來自基層的壓力亞丁也是壓力山大,不過這位脾氣並不好的總參謀長也不是那種能夠輕易被說服的人,他強硬的駁回了一切反對意見,命令所有的指揮官必須立刻貫徹他的指示,如果不聽指揮那就滾蛋。在亞丁的堅持下,命令終於被貫徹了,以色列國防軍迅速果斷的完成了後撤,同對麵的敵人拉開了距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