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討論kha的事情,這件事情確實聳人聽聞。舉起武器麵對大批毫無反抗之力的臥床病人下手,是一件電影裏都沒有出現過的事情。地球所的同事中,任為是第一個把家中老人送到killkiller的人,不少人都很關心地來問他貝加爾湖那邊的情況。任為知道,有幾個同事也正在考慮自己家老人的安排,他還是給出了很正麵的回答。
柳楊又不見了。任為急著找他幫忙檢測邁克,但他又推三阻四。估計,kha的問題可能是他麵臨的一個新的重大事項,得忙著和各種高層領導開會。
有沒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又有重大的發現?任為有一種感覺,他可能在將意識場遷移到雲球方麵有進展了。但如果真是這樣,這種和雲球有關的事情,柳楊居然不第一時間通知自己這個雲球項目的總負責人?那也太過分了。不過,考慮到事情的主人公是柳楊,這種過分的事情也不算奇怪。
張琦那邊,派遣隊任務的規劃研究也有了進展。
春節前幾天,任為最終還是同意了他進行派遣隊預研的要求。他的動作很快,迅速組建了一個由各種專家組成的研究組。任為情緒一直有點低落,雖然自己也在研究,但並沒有親自參加研究組。張琦和任為不同,興致很高漲。孫斐對此很不爽,她逐漸覺得張琦比盧小雷還可惡,反而因此堅決要求加入研究組。在獲得了任為的支持後,張琦也隻好接納了她。至於盧小雷,一段時間以來,不知為什麽很反常,情緒很低落,話變得很少。對孫斐而言,不顯得那麽討厭了,甚至看著有點可憐。孫斐覺得可能和蘇彰有關,因為蘇彰忽然不像以前那麽經常出現了。活該!她想。盧小雷對張琦的計劃非常支持,主動要求參加他們的研究組。本來張琦並沒有把他加入研究組,但在他自己的強烈要求下,最終還是參與進來了。
春節期間,研究組在加班。雖然不停地爭吵,但他們的工作很有效率。剛過完春節,已經有了初步規劃,還起了個名字叫“穿越計劃”。大方向已經基本確定,下一步就要討論細節了。
關於穿越計劃,首先是一個假定,就是柳楊可以把人類的意識場遷移到雲球中。這件事情有幾種可能。
最初的想法是,把派遣隊員的意識場,遷移到雲球人中某個國王、將軍、學者或者其他有影響力的人身上。
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派遣隊員就可以直接幹活了,社會地位會對他的任務有很大幫助。但是,這樣做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據腦科學所的人講,根據現有的研究,人類,據推測雲球人也一樣,記憶主要存儲在意識場中,思維計算主要也在意識場中完成。實體大腦主要存儲短時記憶和完成功能性計算。有時因為某種需要,實體大腦會暫時調取意識場的記憶。就像本地存儲和網絡雲存儲的關係,二者會頻繁進行高速同步,這其中的詳細機製尚不清楚。地球所之前發現雲球人思維過程的跳躍性以及記憶的缺失,從側麵印證了這種推測。
這意味著,人類意識場和雲球人大腦,或者說和量子計算機的腦單元綁定後,這個派遣隊員將主要擁有他作為地球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而忘記絕大部分他作為雲球人的記憶,並喪失其本能。
也就是說,徹頭徹尾,派遣隊員將不再是原先的雲球宿主。雖然,派遣隊員可以事先研究這個雲球宿主,研究他所有的經曆、個性、愛好、習慣等等,並且試圖記住。但是,由於他一旦進入雲球,將不能再使用ssi或者任何其他現代科技手段,他隻能完全依靠意識場自身的記憶,他將不可能記得住這個雲球宿主的所有一切,更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修得這個雲球宿主的習慣和本能。
所以那時候,這個雲球人,他對自己不能說一無所知,但也是所知甚少。作為一個有社會地位的人,他的關係網絡理論上應該很大,在各種層麵和角度了解他的人一定很多。他周圍的所有這些人,一定都會覺得,他忽然之間變了一個人。事實上,他們不知道,他確實是變了一個人。這種情況一旦發生,顯然會對派遣隊員完成自己的任務,造成很大的困難。
有人指出,派遣隊可能不止一個隊員。如果多個隊員互相之間能夠有所幫助,也許可以緩解這個問題。但是,大家很快意識到這並沒有意義。因為實際上,在一個有既定網絡結構的組織中,若幹個派遣隊員組成的一個子網絡,反而會大大增加和其他網絡節點的鏈接數量。這種鏈接數量的增加,實際上會帶來暴露概率的增大,即使能夠有什麽幫助,也很難抵消其帶來的壞處。
然後有人提議,把派遣隊員的意識場,遷移到雲球人中某個顯赫家族的嬰兒身上。
這樣派遣隊員仍然潛在地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除了長相以外,嬰兒並沒有太多可以讓周圍的人用來識別他的記憶。意識場的遷移不會造成長相的變化,所以他不會顯得像是變了一個人。
但是,這樣做同樣也有問題。這種情況下,派遣隊員需要經過至少二三十年的成長,才可以開展他的任務。理論上,在開始任務之前,他可以顯得很聰明,不過最好要小心,不要讓自己顯得像個神一樣的天才,那樣的話,大概率會招來一些麻煩。在這漫長的二三十年裏,雖然他要過的生活是雲球人的鍾鳴鼎食,對於現代地球人類卻依然是無法想象的艱苦和危險。要知道,目前的雲球人就像遠古的地球人,沒有抗生素和其他很多藥物,一次感冒或者腸胃炎,都可能是致命的疾病。派遣隊員要做到這一切,需要極大的耐心、決心和毅力,再加上不少運氣。而且,經過二三十年的雲球生活,派遣隊員對於作為人類應該承擔的使命,還會像當初一樣看待嗎?從情感上會不會有所變化?雲球中的二三十年,從雲球之外的人類視角看,隻是兩三天時間,但是,對於陷在雲球中的派遣隊員而言,那是貨真價實的二三十年,一秒鍾都不會少。顯然這行不通,或者至少可以說,太殘酷了一點。
在這種情況下,派遣隊中隻有一個派遣隊員,或者有多個派遣隊員,兩者有區別嗎?很可惜,大家認為沒有區別,問題無法得到解決。
最後,自然而然,選擇落到了看起來更合理的一個可能性:找一個不引人注目的成年雲球人,作為派遣隊員意識場的雲球宿主。
他會是一個忽然從山野之間冒出來的天才。甚至根本沒有人認識。這樣的情況,在雲球人看來,應該比性情大變的名人,或者智力超群的神童,顯得更容易接受一點。
大家的基本原則,還是盡量不要在雲球社會中,製造過於神奇或者驚悚的事情。借鑒地球人類的曆史,忽然冒出來的天才似乎很多,這應該不算很奇怪的事情。畢竟,在通訊技術很落後的情況下,信息的傳遞速度受到了很大限製,這種“忽然”就顯得很容易理解。
這樣的一個人,在雲球社會當前部落世襲為主的體製下,將會屬於社會底層,沒有地位,沒有勢力,沒有影響力,也不能擁有超能力或者什麽超級武器。那麽,如何才能夠發揮作用並完成任務呢?這成為考慮穿越計劃任務的一個重要前提。
這種方式還有一個額外的優勢。派遣隊中如果有多個派遣隊員,那麽,他們互相之間的配合,就能夠提供較大的幫助。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無權無勢的可憐背景所帶來的劣勢。
其次,穿越計劃能夠使用的手段,也有多個不同的方向選擇。
最自然的想法是科技。
很容易得出結論,現代科技隨便弄點什麽回去,毫無疑問會促使雲球社會極大的發展。
任為記得,自己小時候,還會去讀穿越小說的年紀,經常和父親討論,如果穿越回漢朝或者任何的某個特定曆史階段,帶回去什麽科技會最大的改變當時的社會。那時候的結論,通常首選是化肥。有時會覺得是蒸汽機。有時為了自己發財,覺得可能消炎藥最好。有時為了亂世爭霸,又覺得現代武器最好。但是實際上,無論是化肥、蒸汽機、消炎藥、武器或者是什麽別的東西,都無法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很容易的進行生產,因為這些東西都需要完整的產業鏈作為基礎。化肥和消炎藥需要化學工業,蒸汽機需要材料工業和鑄造技術,現代武器更加是需要複雜漫長的產業鏈。帶回去一袋化肥、一台發動機、一箱青黴素或者一把衝鋒槍,除了可以在短時間內製造驚悚,其實完全沒有意義。
把某種東西帶回去的數量變得很多,這也不是不可能。雲球係統隻要改改程序,假裝那些東西存在就可以了。比如,可以允許派遣隊員從某個山洞裏,源源不斷地挖出消炎藥。但這樣做,和一個遊戲還有什麽區別?還談什麽自主演化呢?
大家能夠想到,不需要“生產”的東西也有一些。比如,種子,經過轉基因的農作物種子。看起來,種子不需要很多,它們隻要發芽長出來,就可以產生新的種子。但是,研究組的生物學家不這麽認為。地球人類的轉基因種子,它們的基因並不像自然種子的基因那麽穩定。通常,經過幾代遺傳,它們的特性就會發生變化。現實中,大多數轉基因種子,其實需要“生產”。或者,它們的生長,需要某些特殊的培育條件。如果不突破雲球中的科技藩籬,一勞永逸的轉基因種子,實際上並不存在。所以,種子也不是合理的選擇。
大家也都知道,有些東西沒有這些複雜問題。例如,到雲球中去發明水車或者馬蹄鐵就完全可行。雲球人沒有水車或者風車。他們的馬也還沒有馬蹄鐵,所以雲球戰馬的戰鬥力,遠不如人類曆史上發明馬蹄鐵以後的戰馬。但研究組一致認為,水車和馬蹄鐵的發明,雖然也很重要,在人類曆史上卻也不算什麽了不起的事情。即使是火藥或者造紙這樣複雜得多、在雲球中實施起來也困難得多的東西,從人類曆史看,也都是在其發明很久以後才逐漸發揮威力。它們的問世,對於推動社會進步的有效性,特別是立竿見影的即時有效性,相當值得懷疑。
研究小組的人們,意識到了任為小時候就很為難的問題。他們發現,科技產品本身很難作為考慮對象。那麽科技理論呢?其實麵臨同樣的問題,能夠發揮重大作用的、有意義的科學理論,通常需要很多前導知識,而這些前導知識又需要其他前導知識。考慮到所有的前導知識體係,實際上,要教會雲球人幹什麽,必須在雲球開一所規模龐大的一貫製學校,包含從幼兒園到大學博士點,所以這也不可能。
有人提到,軍事政治是一個選項。
顯然,軍事政治可以更好地組織雲球人,並推動雲球社會的演化。但是,這樣做也有很多問題。
首先,這對雲球人的影響太大。假如成功了,幾乎是在操縱雲球人,這遭到了孫斐一派人的堅決反對。其次,在軍事上稱霸,如果沒有現代科技作為支撐,再排除地球所作為上帝的神奇插手,派遣隊員們能否做到是一個大問號。
實際上,大家都認為,即使有現代人的政治和軍事思想,在雲球的原始社會中想要稱霸,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發現,以前從沒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其實細想一下,自以為高高在上的現代人,真正回到原始社會的時候,不但沒有競爭力優勢,甚至根本就是很弱小的一個品種,全身都是劣勢。
這個想法裏麵有一個分支,就是派遣隊員不要自己去做領袖來爭霸。派遣隊員可以輔佐某一個領袖,例如克雷丁大帝,這可能成功概率大一點。但是,要取得克雷丁大帝的信任,或是取得其他什麽英雄或梟雄的信任,並不是那麽簡單。研究組認為,一個現代人,在各個方麵都和雲球人格格不入。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朋友,甚至是成為需要極大信任度的君臣,還要經常提出可能會讓雲球人看起來很異想天開的主意,這很困難,基本上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再有就是商業和貿易。
現代社會昌明發達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全球化的商業和貿易。一個局部地區,人口和資源有限,生產力會受到很大限製。而全球化的商業和貿易,在商業利益驅動下,建立了合理的產業分工和高效的供應鏈,使整體生產力跳上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台階。
但是,如果不能建立軍事和政治霸權,不要說在雲球中建立全球化的商業和貿易體係,就是僅僅談如何“加強”商業和貿易,都是個很難有思路的問題。誰會聽一個普通人的建議?誰又能聽懂這個普通人的建議?誰又能推動這個建議呢?
而且,通訊和交通是全球化商業和貿易的基礎。在雲球中,通訊基本靠喊、交通基本靠走。這樣的情況下,遠距離的商業和貿易雖然不是不可能,但最多也就是達到地球上古絲綢之路的水平了。
最後,大家落到了一個方向上:思想。
雲球中缺乏思想,甚至連神秘主義都很弱小。原始宗教、巫術和其他各種神仙鬼怪都不發達。地球所一直懷疑,雲球中神秘主義的弱小和他們大搞資源限製有關。比如,他們僅僅簡單地模擬了星空,並沒有完全按照宇宙學物理定律來進行星空設定。這讓星空的神秘性和不可預測性減少,甚至幾乎沒有。他們曾經看到,有很多雲球人仰望星空,雖然並沒有發現,有什麽雲球人很嚴肅、很認真地描述和預測星空,但他們仍然懷疑,這是神秘主義弱小的重要原因。當然,簡單模擬星空,這種事情自從擴容完成之後就少很多了,地球所已經恢複了對星空的科學設定。大家堅信會有作用,不過目前還沒有解決問題,顯然,神秘主義的發展和成熟也需要時間。
關於思想的想法,幾乎得到了研究組全體的支持。因為無論科技、軍事、政治還是經濟,最後落到一點,都需要在思想的驅動下,一點一點地前進。在這一點上,大家統一了意見。同時,大家也一致認為,傳播先進的思想,這個想法的可操作性比較強。比較而言,傳播思想不一定需要什麽硬件的支持,腦袋能想、嘴巴能講、筆下能寫就是最重要的能力。而傳播的手段,就算口口相傳,隻要吸引力足夠,應該在一個派遣隊員的有生之年,也可以達到有意義的規模。在地球曆史上,古老的思想和宗教傳播過程,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傳播先進的思想”,成為大家的階段性結論。
但是,關於什麽是“先進”的思想,大家產生了極大的分歧。這個問題足足爭論了兩個整天,或者說,爭論了一天,又加上爭吵了一天。包括地球所的人員,和所有外麵請來的各個領域的專家,大家的春節過得都不好。據說,主要就是因為這個問題徹底撕裂了研究組。已經有兩個專家,拒絕繼續參與研究和討論,退出了研究組。而孫斐和盧小雷,一度緩和的關係又重新緊張了。除非萬不得已的工作話題,兩個人互相之間,好像已經完全不說話了。
爭論很難有結論,最後,張琦發表了一個長篇大論。
“我想,這樣吵下去很難有結果,李教授和王教授已經不來開會了。昨天晚上,我去了他們家,我還是希望他們回來。”張琦說,“大家應該明白,我們談的問題,幾百年來,都是撕裂我們這個世界的問題,何況是我們這個小小的研究組。這兩天,我一直在想,我們的爭論,真的有必要嗎?”
他這樣說的時候,眼睛看著桌麵,表情非常嚴肅。
然後,他開始講故事:“我想起來,我小時候我爺爺給我講過很多故事。他並不是一個很與眾不同的人,也沒有經曆過什麽驚天動地的事情。他隻是一個生意人,一個職業經理人。退休前,他在管理一家挺大的公司。我記得,他跟我講,他剛去那家公司做總裁的時候,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去建立企業文化。我那時候還小,問他,什麽是企業文化?他說,企業文化就是大家共同相信一件事情。我問,那應該共同相信什麽事情?他的回答,我記得很清楚。他說,相信什麽並不重要,相信本身才重要。”
說到這裏,他抬頭,看了大家一圈。可能想要看看,大家是否理解他的意思。大家都在聽他講,沒有人插話。連孫斐都沒有插話,不過,她也沒有看他,她在看著窗外,不知道她有沒有在聽。
“所以,企業文化是什麽並不重要,有一個企業文化才重要。我在以後的日子裏,花了很長時間,甚至一直到昨天晚上,才慢慢理解了爺爺的想法。我希望,大家也能夠理解我爺爺的想法。”
他接著說:“放在今天的雲球來看,讓雲球人相信什麽並不重要,但他們需要相信一些事情。一些信念、一些思路或者一些虛構的故事。具體是什麽並不重要。這是一個方麵,另一方麵,我們的派遣隊員並沒有那麽大的能力,能夠讓所有雲球人都相信同一件事情。恐怕最好的情況,也隻能讓一小部分人相信某一件事情。他讓這一小部分人相信了什麽並不重要,關鍵是他讓這一小部分人有了‘相信’,我想我們可以稱之為信仰。派遣隊員生產了信仰,這很好,但這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果他生產的這種信仰能夠產生某種效果,好的效果或者壞的效果,大的效果或者小的效果,隻要讓信徒的生活發生一點點變化,那麽他就會啟發其他人。他會啟發雲球中的聰明人,小雷一定同意,雲球中有很多聰明人。這些聰明人會看到,信仰有多麽重要,他能夠改變人的生活。”
他停下來,喝了一口水。接著說:“我認為,很多人會試圖做同樣的事情。什麽事情呢?去‘生產信仰’。我相信,慢慢地,‘生產信仰’這種行為會在雲球中蔓延開來。而這種行為的蔓延,能夠讓雲球人按照信仰劃分成為不同的團體。團體內部更加團結,當然也許,團體之間會更加對立。但是我相信,無論哪種信仰,無論多麽荒謬的信仰,這種思想紐帶比起現在的部落紐帶,都能夠團結到更多的人。”
說到這裏,孫斐忽然插嘴了:“我不同意,為什麽說思想紐帶能夠比部落紐帶團結到更多的人?”
張琦笑了笑,他知道孫斐遲早一定會插嘴。他說:“人的部落就像是動物的群居,是為了在艱難的環境中互相幫助,是為了能夠生活下去,所以才會產生。部落創造了愛,愛使人互相幫助。但是,部落有一個問題。如果排除生存競爭,排除搶奪食物的時刻,不同部落之間對立情緒其實很弱。思想不同,思想也可以創造愛,也可以倡導互相幫助,但思想之間的對立卻和生存競爭無關,隻和‘相信’這個詞有關。思想會讓大家相信不同的東西,創造出對立情緒,甚至會創造出仇恨。而對立和仇恨,在愛之外,創造了更多的團結。”
“你……”孫斐冷冷地說,甚至有點惡狠狠地,“你說什麽?愛難道不是最偉大的感情嗎?仇恨難道不是最醜惡的感情嗎?”
“愛當然是最偉大的感情。”張琦說,“不過,仇恨無法消滅,而且仇恨也有積極的一麵。”
“仇恨當然應該被消滅!”孫斐說。
“當你希望消滅仇恨時,你的感情就不是愛,而是仇恨了。”張琦說。
孫斐愣了一下,說不出話來。
“愛,應該愛什麽,應該不愛什麽,也是一種思想。沒有任何一種思想,可以隻有愛,沒有對立,沒有仇恨。”張琦說。
“這是社會學上的愛底格德悖論。反仇恨主義在仇恨有仇恨的人,反歧視主義則在歧視有歧視的人,民主不考慮反民主的人的意見,自由則不會給反自由的人自由。”一個社會學家說。
“愛底格德悖論,是數學上的康托爾悖論,在社會學上的體現。”一個物理學家說。
都談到數學了,孫斐並不陌生,但正因如此,她更說不出話了。
張琦看了看她,接著說:“如果那些思想,我是說如果,孫斐可以不同意,但如果,如果那些思想可以團結更多的人,他們也就能夠聚集更多的資源,幹成更大的事情。所以其實,我們今天討論要傳遞的思想,這個思想是什麽,一點也不重要。對的也好,錯的也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提醒雲球人,它們可以通過創造和傳播思想這種手段來達到目的。我認為,在雲球上最終會有更多的思想產生。我們傳播的思想隻是一個種子,不用擔心它會壟斷雲球人的思想,或者說壟斷雲球人的信仰。最終,雲球人的社會,在思想上,在信仰上,一定會百花齊放。”
看起來,這段話獲得了認同,至少沒有人跳出來反對。隻有盧小雷,嘟囔了一句:“愛底格德悖論。”不過,看起來像是喃喃自語,不是在反對。他可能還在思考,那到底是什麽意思。
張琦接著說:“如果,思想的對錯不重要,那麽我們應該考慮什麽?我認為,我們應該考慮的是,一種什麽樣的思想,最適合在今天雲球的社會環境下去傳播。比如,前兩天我們曾經爭吵的一個主題,民主和自由,這兩個概念,我們怎麽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哪個概念,我都不覺得,它可以在雲球社會中很好地傳播。”
他又看了大家一圈,大家還在聽。孫斐也還好,隻是氣鼓鼓地看著窗外,沒有其他動作。於是他接著說下去:“目前的雲球人,思維還很原始。很多部落都沒有文字,有文字的也比較簡單。可以認為,絕大多數雲球人都是文盲。他們能夠理解‘民主’或者‘自由’的真實含義嗎?理解到哪個層麵?就算有人理解了,他有能力去向別人宣傳嗎?這種宣傳能夠有效到讓別人也理解並接受嗎?退一步講,就算是在一個特定範圍內,雲球人都理解或接受了其中某個觀點,他們能夠有效實施,並且展現出優勢嗎?我認為,這不可能。這些概念過於複雜。它們的優勢,或者說有效性,對於雲球人而言,很難立竿見影地體現。所以,當我們要去選擇一種思想時,我認為,可傳播性才是核心的重點。對它的理性判斷,或者道德判斷,並不是重點,甚至,完全不需要考慮。”
他還在繼續:“之前,我們提到過,大家也都知道,在地球曆史上,古人的文化素質以及當時的通訊方式,並不比現在的雲球好。但古老的思想和宗教,還是成功地傳播了。所以,我覺得,我們的重點,應該是對這些思想和宗教進行研究。看看他們是如何做到,在那樣一個無比落後的環境中,成功地建立起了自己的思想王國。另外,我們也要考慮到,之前大家也都同意了,我們的派遣隊員,隻能是一個山野之間忽然湧現的天才。雖然,他可以對自己進行各種偽裝,讓自己看起來很厲害,但畢竟,他並不是什麽有影響力的人。在這樣的人嘴裏,講出什麽東西來,最容易取得他人信任?而且,還要信任他的人再講給別人聽的時候,仍然能夠最大程度地快速取得新的信任。隻有最快、最徹底地取得他人的信任,思想的傳播才最有效率。”
大家都知道,再繼續爭吵下去,其實沒有意義。所以,張琦這些觀點,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認同,連孫斐也都沒有再說什麽。大家轉而考慮,到底什麽思想最容易傳播,無論對錯,哪怕是很離譜的東西。
按照張琦的想法,大家回到了對人類曆史的回顧。顯然,和古人的思想相比,民主自由什麽的都太難理解了。而且很快,大家驚奇地發現,古人思想的共同特點是:隻有論點,沒有論據。
大家進一步發現,遠古思想家的所有論點,幾乎都來自於思想家本人的獨立思考和領悟。有限的觀察可能存在,但絕不是像現代一樣,新思想都來自於大量的數據。這也很自然,那時候,想要數據也沒有。在思想的傳播過程中,不同思想之間,互相進行比較和競爭的要素,隻是論點本身對人的吸引力和說服力,思想家們基本不需要去證明什麽。這也不像現在。現在,即使一個無關緊要的觀點,你也需要去做無數的事情或者拿無數的數據來證明,因為總有無數人來質疑。現代地球人,建立什麽的能力也不見得有,質疑什麽的能力卻無比發達。在雲球上,像遠古地球一樣,質疑能力並不會這麽發達。關鍵隻是在於,他們是否會在看見你第一眼的時候就被你吸引,無論你是一個人還是一種思想。
這一點很好。這意味著,派遣隊員同樣隻需要表達而不需要證明,那麽工作就簡單多了。表達的內容如何有吸引力和說服力,成為最重要的關鍵。
關於吸引力和說服力,並不難達成一致,地球上有現成的參照物,看看各國的選舉就知道了。
最重要的是承諾!你說了那麽多思想或者信仰,其實都沒什麽用。老百姓最喜歡的東西,說到底是利益的承諾。增加福利,減少稅收,永遠是政治家的選舉利器。其中的內在矛盾並不重要,隻要不同時用就沒關係。
所以任何思想,“做出承諾”是關鍵。不過,“做出承諾”有很大風險。如果承諾無法實現,那麽“思想”就破產了。但在這裏,大家很清楚地意識到,這些承諾能夠實現當然最好,卻不是必須實現,關鍵是不能“被證明無法實現”,或者說不能被戳穿。而不能被戳穿,有兩個要點:一是兌現期不能太短,二是最好不要出現反例。
顯然,短期承諾很危險,到期就會出結果,沒把握的話就不要嚐試了。承諾的兌現期一定是越長越好,最好包含某種設計技巧,可以無限次地推遲承諾的兌現。例如,輪流坐莊的選舉體製,從最初的設計角度來看,就可以合理地將承諾的兌現期,無限次地推遲到下次總統選舉。並且,推遲理由可以很堂皇地被命名為“自我糾錯能力”。這聽起來很高大上,而且無從反駁。不能不說,這是設計者的深謀遠慮。甚至這種設計,還包含了對反例出現後發揮負麵作用的製約——因為沒有反例,就無從體現糾錯能力的優勢了。所以,反例出現,也就是體製的失敗,甚至可以反過來證明體製是成功的。反例出現所帶來的民眾的怒火,被成功地引向了暫時的坐莊者,而非體製本身。
雖然輪流坐莊的選舉體製可以製約反例,但反例的出現畢竟還是讓人尷尬。徹底預防反例出現的最好方法是:即使出現反例也不會被觀察到。例如,你說世界上沒有神仙,萬一真有就可能被觀察到。就算今天沒看到,也不代表明天不會看到。而如果倒過來,你說世界上有神仙,反例就永遠不會被觀察到。因為你沒看到神仙並不是個反例,那隻是你沒有眼福而已,隻要有人說他看到了就行了,撒謊也不要緊。同樣,說到上天堂、下地獄、末日審判、轉世投胎之類的事情,你無法證明它發生了或者即將發生,但別人也無法證明它沒有發生或者永遠不會發生。這些,都是更加完美的承諾範例。
“都是忽悠老百姓,太可怕了!”孫斐說。
“心理學、語義學和邏輯學的研究,已經嚴謹地證明,這是無可避免的。”社會學家說,看了一眼孫斐。
“有一個邊緣學科,叫作承諾博弈論,你可以了解一下。”一個曆史學家說,對著孫斐。接著又扭過頭,對張琦說:“有沒有這方麵的專家?也許下次可以請過來一起討論。”
“恐怕請不到。中國幾乎沒什麽人願意做這方麵的研究。穿越計劃又涉及意識場,是涉密項目,不能請外國人。所以,沒辦法。”張琦回答,攤了攤雙手,表示無奈。
“我才不去了解呢!”孫斐對曆史學家說,氣衝衝地。曆史學家笑了笑,沒有再說話。
假期倒數第二天的晚上,會議還在繼續。
提到康托爾悖論的物理學家正在說:“不可能被戳穿的承諾,兌現期無限長,反例不可觀察。這個說法,從我們物理學的角度,很簡單,叫作不可證偽性。不可證偽的東西,通常我們不認為是科學。看來,我們要傳播的思想,無論是什麽,但肯定不是科學。”他說這話的時候顯得很無奈,好在並不是那種要退出會議的情緒。
“答案已經很清楚了:宗教。”提到愛底格德悖論的社會學家說。他說話的時候倒是很平靜,看起來,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感到很欣慰。
“對,是宗教。”提到承諾博弈論的曆史學家說,“地球曆史上,宗教的傳播都是從平民開始,這非常符合我們的要求。非宗教思想大多數卻都是從影響統治者開始。如果沒有統治者加持,推廣非常困難。而且,非宗教思想對老百姓吸引力不強,道理太多,承諾太少。比如儒家理論,孔子活著的時候,並沒有成為特別有影響力的理論,在很久以後才發揚光大。”看起來,他也比較平靜。
“我同意。”社會學家接著說,“不過,這個宗教應該是入世的宗教,並且是擴張性的宗教。有些宗教,神鬼仙佛,老百姓容易理解,承諾也不少,輪回報應之類,有吸引力。但是,過於講究來世,對現世的關注不足,這對於推動演化不利。”
“這涉及對外擴張的手段和內部管理的手段。有些宗教過於溫和,對外不夠排斥,對內不夠嚴厲。雖然吸引力不錯,但不夠團結,也不夠好戰,擴張能力就有限。”曆史學家說。
“我同意。特別是目前,雲球人的原始宗教和巫術不發達,宗教思想的土壤並不是太好,宗教的擴張性很重要。”張琦說。
“更快、更高、更強。”盧小雷插了一句。
“關你什麽事?”孫斐怒氣衝衝,衝著盧小雷大叫,“我看你們就是要製造戰爭!”
盧小雷嚇了一跳。愣了一下,剛要發作,坐在邊上的張琦按住了他。
張琦接著說:“不過,我們也不用過於糾結。之前,我們都同意,思想是什麽並不重要。推動演化也好,阻礙演化也好,都不重要。我們隻是想去播下一個火種。然後,一定會有更多思想出現,宗教思想或者非宗教思想。”
他扭過頭,看了看孫斐。又說:“至於戰爭,恐怕難以避免。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曆史的進步離不開政治,當然也離不開戰爭。”
說到戰爭,幾乎就是這個時候,kha襲擊了斯瓦爾巴德療養院。
柳楊又不見了。任為急著找他幫忙檢測邁克,但他又推三阻四。估計,kha的問題可能是他麵臨的一個新的重大事項,得忙著和各種高層領導開會。
有沒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又有重大的發現?任為有一種感覺,他可能在將意識場遷移到雲球方麵有進展了。但如果真是這樣,這種和雲球有關的事情,柳楊居然不第一時間通知自己這個雲球項目的總負責人?那也太過分了。不過,考慮到事情的主人公是柳楊,這種過分的事情也不算奇怪。
張琦那邊,派遣隊任務的規劃研究也有了進展。
春節前幾天,任為最終還是同意了他進行派遣隊預研的要求。他的動作很快,迅速組建了一個由各種專家組成的研究組。任為情緒一直有點低落,雖然自己也在研究,但並沒有親自參加研究組。張琦和任為不同,興致很高漲。孫斐對此很不爽,她逐漸覺得張琦比盧小雷還可惡,反而因此堅決要求加入研究組。在獲得了任為的支持後,張琦也隻好接納了她。至於盧小雷,一段時間以來,不知為什麽很反常,情緒很低落,話變得很少。對孫斐而言,不顯得那麽討厭了,甚至看著有點可憐。孫斐覺得可能和蘇彰有關,因為蘇彰忽然不像以前那麽經常出現了。活該!她想。盧小雷對張琦的計劃非常支持,主動要求參加他們的研究組。本來張琦並沒有把他加入研究組,但在他自己的強烈要求下,最終還是參與進來了。
春節期間,研究組在加班。雖然不停地爭吵,但他們的工作很有效率。剛過完春節,已經有了初步規劃,還起了個名字叫“穿越計劃”。大方向已經基本確定,下一步就要討論細節了。
關於穿越計劃,首先是一個假定,就是柳楊可以把人類的意識場遷移到雲球中。這件事情有幾種可能。
最初的想法是,把派遣隊員的意識場,遷移到雲球人中某個國王、將軍、學者或者其他有影響力的人身上。
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派遣隊員就可以直接幹活了,社會地位會對他的任務有很大幫助。但是,這樣做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據腦科學所的人講,根據現有的研究,人類,據推測雲球人也一樣,記憶主要存儲在意識場中,思維計算主要也在意識場中完成。實體大腦主要存儲短時記憶和完成功能性計算。有時因為某種需要,實體大腦會暫時調取意識場的記憶。就像本地存儲和網絡雲存儲的關係,二者會頻繁進行高速同步,這其中的詳細機製尚不清楚。地球所之前發現雲球人思維過程的跳躍性以及記憶的缺失,從側麵印證了這種推測。
這意味著,人類意識場和雲球人大腦,或者說和量子計算機的腦單元綁定後,這個派遣隊員將主要擁有他作為地球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而忘記絕大部分他作為雲球人的記憶,並喪失其本能。
也就是說,徹頭徹尾,派遣隊員將不再是原先的雲球宿主。雖然,派遣隊員可以事先研究這個雲球宿主,研究他所有的經曆、個性、愛好、習慣等等,並且試圖記住。但是,由於他一旦進入雲球,將不能再使用ssi或者任何其他現代科技手段,他隻能完全依靠意識場自身的記憶,他將不可能記得住這個雲球宿主的所有一切,更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修得這個雲球宿主的習慣和本能。
所以那時候,這個雲球人,他對自己不能說一無所知,但也是所知甚少。作為一個有社會地位的人,他的關係網絡理論上應該很大,在各種層麵和角度了解他的人一定很多。他周圍的所有這些人,一定都會覺得,他忽然之間變了一個人。事實上,他們不知道,他確實是變了一個人。這種情況一旦發生,顯然會對派遣隊員完成自己的任務,造成很大的困難。
有人指出,派遣隊可能不止一個隊員。如果多個隊員互相之間能夠有所幫助,也許可以緩解這個問題。但是,大家很快意識到這並沒有意義。因為實際上,在一個有既定網絡結構的組織中,若幹個派遣隊員組成的一個子網絡,反而會大大增加和其他網絡節點的鏈接數量。這種鏈接數量的增加,實際上會帶來暴露概率的增大,即使能夠有什麽幫助,也很難抵消其帶來的壞處。
然後有人提議,把派遣隊員的意識場,遷移到雲球人中某個顯赫家族的嬰兒身上。
這樣派遣隊員仍然潛在地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除了長相以外,嬰兒並沒有太多可以讓周圍的人用來識別他的記憶。意識場的遷移不會造成長相的變化,所以他不會顯得像是變了一個人。
但是,這樣做同樣也有問題。這種情況下,派遣隊員需要經過至少二三十年的成長,才可以開展他的任務。理論上,在開始任務之前,他可以顯得很聰明,不過最好要小心,不要讓自己顯得像個神一樣的天才,那樣的話,大概率會招來一些麻煩。在這漫長的二三十年裏,雖然他要過的生活是雲球人的鍾鳴鼎食,對於現代地球人類卻依然是無法想象的艱苦和危險。要知道,目前的雲球人就像遠古的地球人,沒有抗生素和其他很多藥物,一次感冒或者腸胃炎,都可能是致命的疾病。派遣隊員要做到這一切,需要極大的耐心、決心和毅力,再加上不少運氣。而且,經過二三十年的雲球生活,派遣隊員對於作為人類應該承擔的使命,還會像當初一樣看待嗎?從情感上會不會有所變化?雲球中的二三十年,從雲球之外的人類視角看,隻是兩三天時間,但是,對於陷在雲球中的派遣隊員而言,那是貨真價實的二三十年,一秒鍾都不會少。顯然這行不通,或者至少可以說,太殘酷了一點。
在這種情況下,派遣隊中隻有一個派遣隊員,或者有多個派遣隊員,兩者有區別嗎?很可惜,大家認為沒有區別,問題無法得到解決。
最後,自然而然,選擇落到了看起來更合理的一個可能性:找一個不引人注目的成年雲球人,作為派遣隊員意識場的雲球宿主。
他會是一個忽然從山野之間冒出來的天才。甚至根本沒有人認識。這樣的情況,在雲球人看來,應該比性情大變的名人,或者智力超群的神童,顯得更容易接受一點。
大家的基本原則,還是盡量不要在雲球社會中,製造過於神奇或者驚悚的事情。借鑒地球人類的曆史,忽然冒出來的天才似乎很多,這應該不算很奇怪的事情。畢竟,在通訊技術很落後的情況下,信息的傳遞速度受到了很大限製,這種“忽然”就顯得很容易理解。
這樣的一個人,在雲球社會當前部落世襲為主的體製下,將會屬於社會底層,沒有地位,沒有勢力,沒有影響力,也不能擁有超能力或者什麽超級武器。那麽,如何才能夠發揮作用並完成任務呢?這成為考慮穿越計劃任務的一個重要前提。
這種方式還有一個額外的優勢。派遣隊中如果有多個派遣隊員,那麽,他們互相之間的配合,就能夠提供較大的幫助。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無權無勢的可憐背景所帶來的劣勢。
其次,穿越計劃能夠使用的手段,也有多個不同的方向選擇。
最自然的想法是科技。
很容易得出結論,現代科技隨便弄點什麽回去,毫無疑問會促使雲球社會極大的發展。
任為記得,自己小時候,還會去讀穿越小說的年紀,經常和父親討論,如果穿越回漢朝或者任何的某個特定曆史階段,帶回去什麽科技會最大的改變當時的社會。那時候的結論,通常首選是化肥。有時會覺得是蒸汽機。有時為了自己發財,覺得可能消炎藥最好。有時為了亂世爭霸,又覺得現代武器最好。但是實際上,無論是化肥、蒸汽機、消炎藥、武器或者是什麽別的東西,都無法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很容易的進行生產,因為這些東西都需要完整的產業鏈作為基礎。化肥和消炎藥需要化學工業,蒸汽機需要材料工業和鑄造技術,現代武器更加是需要複雜漫長的產業鏈。帶回去一袋化肥、一台發動機、一箱青黴素或者一把衝鋒槍,除了可以在短時間內製造驚悚,其實完全沒有意義。
把某種東西帶回去的數量變得很多,這也不是不可能。雲球係統隻要改改程序,假裝那些東西存在就可以了。比如,可以允許派遣隊員從某個山洞裏,源源不斷地挖出消炎藥。但這樣做,和一個遊戲還有什麽區別?還談什麽自主演化呢?
大家能夠想到,不需要“生產”的東西也有一些。比如,種子,經過轉基因的農作物種子。看起來,種子不需要很多,它們隻要發芽長出來,就可以產生新的種子。但是,研究組的生物學家不這麽認為。地球人類的轉基因種子,它們的基因並不像自然種子的基因那麽穩定。通常,經過幾代遺傳,它們的特性就會發生變化。現實中,大多數轉基因種子,其實需要“生產”。或者,它們的生長,需要某些特殊的培育條件。如果不突破雲球中的科技藩籬,一勞永逸的轉基因種子,實際上並不存在。所以,種子也不是合理的選擇。
大家也都知道,有些東西沒有這些複雜問題。例如,到雲球中去發明水車或者馬蹄鐵就完全可行。雲球人沒有水車或者風車。他們的馬也還沒有馬蹄鐵,所以雲球戰馬的戰鬥力,遠不如人類曆史上發明馬蹄鐵以後的戰馬。但研究組一致認為,水車和馬蹄鐵的發明,雖然也很重要,在人類曆史上卻也不算什麽了不起的事情。即使是火藥或者造紙這樣複雜得多、在雲球中實施起來也困難得多的東西,從人類曆史看,也都是在其發明很久以後才逐漸發揮威力。它們的問世,對於推動社會進步的有效性,特別是立竿見影的即時有效性,相當值得懷疑。
研究小組的人們,意識到了任為小時候就很為難的問題。他們發現,科技產品本身很難作為考慮對象。那麽科技理論呢?其實麵臨同樣的問題,能夠發揮重大作用的、有意義的科學理論,通常需要很多前導知識,而這些前導知識又需要其他前導知識。考慮到所有的前導知識體係,實際上,要教會雲球人幹什麽,必須在雲球開一所規模龐大的一貫製學校,包含從幼兒園到大學博士點,所以這也不可能。
有人提到,軍事政治是一個選項。
顯然,軍事政治可以更好地組織雲球人,並推動雲球社會的演化。但是,這樣做也有很多問題。
首先,這對雲球人的影響太大。假如成功了,幾乎是在操縱雲球人,這遭到了孫斐一派人的堅決反對。其次,在軍事上稱霸,如果沒有現代科技作為支撐,再排除地球所作為上帝的神奇插手,派遣隊員們能否做到是一個大問號。
實際上,大家都認為,即使有現代人的政治和軍事思想,在雲球的原始社會中想要稱霸,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發現,以前從沒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其實細想一下,自以為高高在上的現代人,真正回到原始社會的時候,不但沒有競爭力優勢,甚至根本就是很弱小的一個品種,全身都是劣勢。
這個想法裏麵有一個分支,就是派遣隊員不要自己去做領袖來爭霸。派遣隊員可以輔佐某一個領袖,例如克雷丁大帝,這可能成功概率大一點。但是,要取得克雷丁大帝的信任,或是取得其他什麽英雄或梟雄的信任,並不是那麽簡單。研究組認為,一個現代人,在各個方麵都和雲球人格格不入。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朋友,甚至是成為需要極大信任度的君臣,還要經常提出可能會讓雲球人看起來很異想天開的主意,這很困難,基本上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再有就是商業和貿易。
現代社會昌明發達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全球化的商業和貿易。一個局部地區,人口和資源有限,生產力會受到很大限製。而全球化的商業和貿易,在商業利益驅動下,建立了合理的產業分工和高效的供應鏈,使整體生產力跳上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台階。
但是,如果不能建立軍事和政治霸權,不要說在雲球中建立全球化的商業和貿易體係,就是僅僅談如何“加強”商業和貿易,都是個很難有思路的問題。誰會聽一個普通人的建議?誰又能聽懂這個普通人的建議?誰又能推動這個建議呢?
而且,通訊和交通是全球化商業和貿易的基礎。在雲球中,通訊基本靠喊、交通基本靠走。這樣的情況下,遠距離的商業和貿易雖然不是不可能,但最多也就是達到地球上古絲綢之路的水平了。
最後,大家落到了一個方向上:思想。
雲球中缺乏思想,甚至連神秘主義都很弱小。原始宗教、巫術和其他各種神仙鬼怪都不發達。地球所一直懷疑,雲球中神秘主義的弱小和他們大搞資源限製有關。比如,他們僅僅簡單地模擬了星空,並沒有完全按照宇宙學物理定律來進行星空設定。這讓星空的神秘性和不可預測性減少,甚至幾乎沒有。他們曾經看到,有很多雲球人仰望星空,雖然並沒有發現,有什麽雲球人很嚴肅、很認真地描述和預測星空,但他們仍然懷疑,這是神秘主義弱小的重要原因。當然,簡單模擬星空,這種事情自從擴容完成之後就少很多了,地球所已經恢複了對星空的科學設定。大家堅信會有作用,不過目前還沒有解決問題,顯然,神秘主義的發展和成熟也需要時間。
關於思想的想法,幾乎得到了研究組全體的支持。因為無論科技、軍事、政治還是經濟,最後落到一點,都需要在思想的驅動下,一點一點地前進。在這一點上,大家統一了意見。同時,大家也一致認為,傳播先進的思想,這個想法的可操作性比較強。比較而言,傳播思想不一定需要什麽硬件的支持,腦袋能想、嘴巴能講、筆下能寫就是最重要的能力。而傳播的手段,就算口口相傳,隻要吸引力足夠,應該在一個派遣隊員的有生之年,也可以達到有意義的規模。在地球曆史上,古老的思想和宗教傳播過程,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傳播先進的思想”,成為大家的階段性結論。
但是,關於什麽是“先進”的思想,大家產生了極大的分歧。這個問題足足爭論了兩個整天,或者說,爭論了一天,又加上爭吵了一天。包括地球所的人員,和所有外麵請來的各個領域的專家,大家的春節過得都不好。據說,主要就是因為這個問題徹底撕裂了研究組。已經有兩個專家,拒絕繼續參與研究和討論,退出了研究組。而孫斐和盧小雷,一度緩和的關係又重新緊張了。除非萬不得已的工作話題,兩個人互相之間,好像已經完全不說話了。
爭論很難有結論,最後,張琦發表了一個長篇大論。
“我想,這樣吵下去很難有結果,李教授和王教授已經不來開會了。昨天晚上,我去了他們家,我還是希望他們回來。”張琦說,“大家應該明白,我們談的問題,幾百年來,都是撕裂我們這個世界的問題,何況是我們這個小小的研究組。這兩天,我一直在想,我們的爭論,真的有必要嗎?”
他這樣說的時候,眼睛看著桌麵,表情非常嚴肅。
然後,他開始講故事:“我想起來,我小時候我爺爺給我講過很多故事。他並不是一個很與眾不同的人,也沒有經曆過什麽驚天動地的事情。他隻是一個生意人,一個職業經理人。退休前,他在管理一家挺大的公司。我記得,他跟我講,他剛去那家公司做總裁的時候,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去建立企業文化。我那時候還小,問他,什麽是企業文化?他說,企業文化就是大家共同相信一件事情。我問,那應該共同相信什麽事情?他的回答,我記得很清楚。他說,相信什麽並不重要,相信本身才重要。”
說到這裏,他抬頭,看了大家一圈。可能想要看看,大家是否理解他的意思。大家都在聽他講,沒有人插話。連孫斐都沒有插話,不過,她也沒有看他,她在看著窗外,不知道她有沒有在聽。
“所以,企業文化是什麽並不重要,有一個企業文化才重要。我在以後的日子裏,花了很長時間,甚至一直到昨天晚上,才慢慢理解了爺爺的想法。我希望,大家也能夠理解我爺爺的想法。”
他接著說:“放在今天的雲球來看,讓雲球人相信什麽並不重要,但他們需要相信一些事情。一些信念、一些思路或者一些虛構的故事。具體是什麽並不重要。這是一個方麵,另一方麵,我們的派遣隊員並沒有那麽大的能力,能夠讓所有雲球人都相信同一件事情。恐怕最好的情況,也隻能讓一小部分人相信某一件事情。他讓這一小部分人相信了什麽並不重要,關鍵是他讓這一小部分人有了‘相信’,我想我們可以稱之為信仰。派遣隊員生產了信仰,這很好,但這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果他生產的這種信仰能夠產生某種效果,好的效果或者壞的效果,大的效果或者小的效果,隻要讓信徒的生活發生一點點變化,那麽他就會啟發其他人。他會啟發雲球中的聰明人,小雷一定同意,雲球中有很多聰明人。這些聰明人會看到,信仰有多麽重要,他能夠改變人的生活。”
他停下來,喝了一口水。接著說:“我認為,很多人會試圖做同樣的事情。什麽事情呢?去‘生產信仰’。我相信,慢慢地,‘生產信仰’這種行為會在雲球中蔓延開來。而這種行為的蔓延,能夠讓雲球人按照信仰劃分成為不同的團體。團體內部更加團結,當然也許,團體之間會更加對立。但是我相信,無論哪種信仰,無論多麽荒謬的信仰,這種思想紐帶比起現在的部落紐帶,都能夠團結到更多的人。”
說到這裏,孫斐忽然插嘴了:“我不同意,為什麽說思想紐帶能夠比部落紐帶團結到更多的人?”
張琦笑了笑,他知道孫斐遲早一定會插嘴。他說:“人的部落就像是動物的群居,是為了在艱難的環境中互相幫助,是為了能夠生活下去,所以才會產生。部落創造了愛,愛使人互相幫助。但是,部落有一個問題。如果排除生存競爭,排除搶奪食物的時刻,不同部落之間對立情緒其實很弱。思想不同,思想也可以創造愛,也可以倡導互相幫助,但思想之間的對立卻和生存競爭無關,隻和‘相信’這個詞有關。思想會讓大家相信不同的東西,創造出對立情緒,甚至會創造出仇恨。而對立和仇恨,在愛之外,創造了更多的團結。”
“你……”孫斐冷冷地說,甚至有點惡狠狠地,“你說什麽?愛難道不是最偉大的感情嗎?仇恨難道不是最醜惡的感情嗎?”
“愛當然是最偉大的感情。”張琦說,“不過,仇恨無法消滅,而且仇恨也有積極的一麵。”
“仇恨當然應該被消滅!”孫斐說。
“當你希望消滅仇恨時,你的感情就不是愛,而是仇恨了。”張琦說。
孫斐愣了一下,說不出話來。
“愛,應該愛什麽,應該不愛什麽,也是一種思想。沒有任何一種思想,可以隻有愛,沒有對立,沒有仇恨。”張琦說。
“這是社會學上的愛底格德悖論。反仇恨主義在仇恨有仇恨的人,反歧視主義則在歧視有歧視的人,民主不考慮反民主的人的意見,自由則不會給反自由的人自由。”一個社會學家說。
“愛底格德悖論,是數學上的康托爾悖論,在社會學上的體現。”一個物理學家說。
都談到數學了,孫斐並不陌生,但正因如此,她更說不出話了。
張琦看了看她,接著說:“如果那些思想,我是說如果,孫斐可以不同意,但如果,如果那些思想可以團結更多的人,他們也就能夠聚集更多的資源,幹成更大的事情。所以其實,我們今天討論要傳遞的思想,這個思想是什麽,一點也不重要。對的也好,錯的也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提醒雲球人,它們可以通過創造和傳播思想這種手段來達到目的。我認為,在雲球上最終會有更多的思想產生。我們傳播的思想隻是一個種子,不用擔心它會壟斷雲球人的思想,或者說壟斷雲球人的信仰。最終,雲球人的社會,在思想上,在信仰上,一定會百花齊放。”
看起來,這段話獲得了認同,至少沒有人跳出來反對。隻有盧小雷,嘟囔了一句:“愛底格德悖論。”不過,看起來像是喃喃自語,不是在反對。他可能還在思考,那到底是什麽意思。
張琦接著說:“如果,思想的對錯不重要,那麽我們應該考慮什麽?我認為,我們應該考慮的是,一種什麽樣的思想,最適合在今天雲球的社會環境下去傳播。比如,前兩天我們曾經爭吵的一個主題,民主和自由,這兩個概念,我們怎麽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哪個概念,我都不覺得,它可以在雲球社會中很好地傳播。”
他又看了大家一圈,大家還在聽。孫斐也還好,隻是氣鼓鼓地看著窗外,沒有其他動作。於是他接著說下去:“目前的雲球人,思維還很原始。很多部落都沒有文字,有文字的也比較簡單。可以認為,絕大多數雲球人都是文盲。他們能夠理解‘民主’或者‘自由’的真實含義嗎?理解到哪個層麵?就算有人理解了,他有能力去向別人宣傳嗎?這種宣傳能夠有效到讓別人也理解並接受嗎?退一步講,就算是在一個特定範圍內,雲球人都理解或接受了其中某個觀點,他們能夠有效實施,並且展現出優勢嗎?我認為,這不可能。這些概念過於複雜。它們的優勢,或者說有效性,對於雲球人而言,很難立竿見影地體現。所以,當我們要去選擇一種思想時,我認為,可傳播性才是核心的重點。對它的理性判斷,或者道德判斷,並不是重點,甚至,完全不需要考慮。”
他還在繼續:“之前,我們提到過,大家也都知道,在地球曆史上,古人的文化素質以及當時的通訊方式,並不比現在的雲球好。但古老的思想和宗教,還是成功地傳播了。所以,我覺得,我們的重點,應該是對這些思想和宗教進行研究。看看他們是如何做到,在那樣一個無比落後的環境中,成功地建立起了自己的思想王國。另外,我們也要考慮到,之前大家也都同意了,我們的派遣隊員,隻能是一個山野之間忽然湧現的天才。雖然,他可以對自己進行各種偽裝,讓自己看起來很厲害,但畢竟,他並不是什麽有影響力的人。在這樣的人嘴裏,講出什麽東西來,最容易取得他人信任?而且,還要信任他的人再講給別人聽的時候,仍然能夠最大程度地快速取得新的信任。隻有最快、最徹底地取得他人的信任,思想的傳播才最有效率。”
大家都知道,再繼續爭吵下去,其實沒有意義。所以,張琦這些觀點,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認同,連孫斐也都沒有再說什麽。大家轉而考慮,到底什麽思想最容易傳播,無論對錯,哪怕是很離譜的東西。
按照張琦的想法,大家回到了對人類曆史的回顧。顯然,和古人的思想相比,民主自由什麽的都太難理解了。而且很快,大家驚奇地發現,古人思想的共同特點是:隻有論點,沒有論據。
大家進一步發現,遠古思想家的所有論點,幾乎都來自於思想家本人的獨立思考和領悟。有限的觀察可能存在,但絕不是像現代一樣,新思想都來自於大量的數據。這也很自然,那時候,想要數據也沒有。在思想的傳播過程中,不同思想之間,互相進行比較和競爭的要素,隻是論點本身對人的吸引力和說服力,思想家們基本不需要去證明什麽。這也不像現在。現在,即使一個無關緊要的觀點,你也需要去做無數的事情或者拿無數的數據來證明,因為總有無數人來質疑。現代地球人,建立什麽的能力也不見得有,質疑什麽的能力卻無比發達。在雲球上,像遠古地球一樣,質疑能力並不會這麽發達。關鍵隻是在於,他們是否會在看見你第一眼的時候就被你吸引,無論你是一個人還是一種思想。
這一點很好。這意味著,派遣隊員同樣隻需要表達而不需要證明,那麽工作就簡單多了。表達的內容如何有吸引力和說服力,成為最重要的關鍵。
關於吸引力和說服力,並不難達成一致,地球上有現成的參照物,看看各國的選舉就知道了。
最重要的是承諾!你說了那麽多思想或者信仰,其實都沒什麽用。老百姓最喜歡的東西,說到底是利益的承諾。增加福利,減少稅收,永遠是政治家的選舉利器。其中的內在矛盾並不重要,隻要不同時用就沒關係。
所以任何思想,“做出承諾”是關鍵。不過,“做出承諾”有很大風險。如果承諾無法實現,那麽“思想”就破產了。但在這裏,大家很清楚地意識到,這些承諾能夠實現當然最好,卻不是必須實現,關鍵是不能“被證明無法實現”,或者說不能被戳穿。而不能被戳穿,有兩個要點:一是兌現期不能太短,二是最好不要出現反例。
顯然,短期承諾很危險,到期就會出結果,沒把握的話就不要嚐試了。承諾的兌現期一定是越長越好,最好包含某種設計技巧,可以無限次地推遲承諾的兌現。例如,輪流坐莊的選舉體製,從最初的設計角度來看,就可以合理地將承諾的兌現期,無限次地推遲到下次總統選舉。並且,推遲理由可以很堂皇地被命名為“自我糾錯能力”。這聽起來很高大上,而且無從反駁。不能不說,這是設計者的深謀遠慮。甚至這種設計,還包含了對反例出現後發揮負麵作用的製約——因為沒有反例,就無從體現糾錯能力的優勢了。所以,反例出現,也就是體製的失敗,甚至可以反過來證明體製是成功的。反例出現所帶來的民眾的怒火,被成功地引向了暫時的坐莊者,而非體製本身。
雖然輪流坐莊的選舉體製可以製約反例,但反例的出現畢竟還是讓人尷尬。徹底預防反例出現的最好方法是:即使出現反例也不會被觀察到。例如,你說世界上沒有神仙,萬一真有就可能被觀察到。就算今天沒看到,也不代表明天不會看到。而如果倒過來,你說世界上有神仙,反例就永遠不會被觀察到。因為你沒看到神仙並不是個反例,那隻是你沒有眼福而已,隻要有人說他看到了就行了,撒謊也不要緊。同樣,說到上天堂、下地獄、末日審判、轉世投胎之類的事情,你無法證明它發生了或者即將發生,但別人也無法證明它沒有發生或者永遠不會發生。這些,都是更加完美的承諾範例。
“都是忽悠老百姓,太可怕了!”孫斐說。
“心理學、語義學和邏輯學的研究,已經嚴謹地證明,這是無可避免的。”社會學家說,看了一眼孫斐。
“有一個邊緣學科,叫作承諾博弈論,你可以了解一下。”一個曆史學家說,對著孫斐。接著又扭過頭,對張琦說:“有沒有這方麵的專家?也許下次可以請過來一起討論。”
“恐怕請不到。中國幾乎沒什麽人願意做這方麵的研究。穿越計劃又涉及意識場,是涉密項目,不能請外國人。所以,沒辦法。”張琦回答,攤了攤雙手,表示無奈。
“我才不去了解呢!”孫斐對曆史學家說,氣衝衝地。曆史學家笑了笑,沒有再說話。
假期倒數第二天的晚上,會議還在繼續。
提到康托爾悖論的物理學家正在說:“不可能被戳穿的承諾,兌現期無限長,反例不可觀察。這個說法,從我們物理學的角度,很簡單,叫作不可證偽性。不可證偽的東西,通常我們不認為是科學。看來,我們要傳播的思想,無論是什麽,但肯定不是科學。”他說這話的時候顯得很無奈,好在並不是那種要退出會議的情緒。
“答案已經很清楚了:宗教。”提到愛底格德悖論的社會學家說。他說話的時候倒是很平靜,看起來,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感到很欣慰。
“對,是宗教。”提到承諾博弈論的曆史學家說,“地球曆史上,宗教的傳播都是從平民開始,這非常符合我們的要求。非宗教思想大多數卻都是從影響統治者開始。如果沒有統治者加持,推廣非常困難。而且,非宗教思想對老百姓吸引力不強,道理太多,承諾太少。比如儒家理論,孔子活著的時候,並沒有成為特別有影響力的理論,在很久以後才發揚光大。”看起來,他也比較平靜。
“我同意。”社會學家接著說,“不過,這個宗教應該是入世的宗教,並且是擴張性的宗教。有些宗教,神鬼仙佛,老百姓容易理解,承諾也不少,輪回報應之類,有吸引力。但是,過於講究來世,對現世的關注不足,這對於推動演化不利。”
“這涉及對外擴張的手段和內部管理的手段。有些宗教過於溫和,對外不夠排斥,對內不夠嚴厲。雖然吸引力不錯,但不夠團結,也不夠好戰,擴張能力就有限。”曆史學家說。
“我同意。特別是目前,雲球人的原始宗教和巫術不發達,宗教思想的土壤並不是太好,宗教的擴張性很重要。”張琦說。
“更快、更高、更強。”盧小雷插了一句。
“關你什麽事?”孫斐怒氣衝衝,衝著盧小雷大叫,“我看你們就是要製造戰爭!”
盧小雷嚇了一跳。愣了一下,剛要發作,坐在邊上的張琦按住了他。
張琦接著說:“不過,我們也不用過於糾結。之前,我們都同意,思想是什麽並不重要。推動演化也好,阻礙演化也好,都不重要。我們隻是想去播下一個火種。然後,一定會有更多思想出現,宗教思想或者非宗教思想。”
他扭過頭,看了看孫斐。又說:“至於戰爭,恐怕難以避免。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曆史的進步離不開政治,當然也離不開戰爭。”
說到戰爭,幾乎就是這個時候,kha襲擊了斯瓦爾巴德療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