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鍾離,即鍾離權,姓鍾離,漢族民間及道教傳說中的神仙,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師,名權,字雲房,一字寂道,號正陽子,又號和穀子,漢鹹陽人。因為原型為東漢大將,故又被稱做漢鍾離。少工文學,尤喜草聖,身長八尺,官至大將軍。</p>


    後因兵敗入終南山,遇東華帝君授以至道。乃隱於晉州羊角山。道成,束雙,衣槲葉。自稱“天下都散漢鍾離權”。全真道尊他為“正陽祖師”。後列為全真北宗第二祖,亦為道教傳說中的八仙之一。</p>


    這一天,漢鍾離和呂洞賓師徒二人外出雲遊,路過一座大山,山勢很陡,好像利劍刺向天空。驕陽照射著蒼綠的峭壁。漢鍾離走在前麵,步履輕盈,如履平地;呂洞賓跟在後麵,一步一挪往上攀登。他肩上負著一個大包裹,足足有幾十斤重,壓得他呼哧呼哧地喘不過氣來,額頭上那豆大的汗珠不住地往外流,接著就卟噠卟噠地甩落在地上。肩上那個大包裹,是他師父漢鍾離在三年前交與他的,用錦帛包了一層又一層,沉甸甸的,不知包的是何物。</p>


    可能是什麽寶物,漢鍾離沒對呂洞賓說,他也不便詢問,從師父交給他那天起,不管走到哪裏,都要把它背上,一直背到如今。幾天以前,肩膀就開始有些痛,他沒有理會;昨天痛得更厲害了,他偷偷脫下衣服一瞧,原來肩膀已被壓腫,磨破了皮,露出鮮紅的嫩肉。他沒吭聲,今天又忍著痛,背上大包裹上山。</p>


    在上古神話中,一日,驕陽似火一般從頭頂上直射下來。呂洞賓肩上的包裹更覺沉重,膀子上熱辣辣的,像針紮一樣的疼痛難忍。他隻得不時背過手去,用手掌托起那個沉甸甸的大包裹,以減輕一點肩上的負擔。這樣一來,腳步自然就放慢了。但他並沒有鬆勁,而是咬緊牙關,促使自己加快腳步,去追師父,不至於把距離拉得太大。</p>


    漢鍾離上到山頂上以後,便回過頭來看看,見呂洞賓還在半山腰裏,艱難地往上爬。看到他那剛強的意誌和持久的毅力,心裏甚是喜悅,便在一棵大鬆樹下坐下來等他。</p>


    過了片刻,呂洞賓終於登上山頂。漢鍾離笑盈盈地招呼他道:“烈日當空,鬆下好乘涼,歇息一會兒再走吧!”</p>


    呂洞賓正想歇息,便蹲下身來,把肩上的包裹卸下。不料,包裹沒有放穩,竟咕嚕嚕滾下了山坡。呂洞賓心中甚是著急,唯恐損壞了師父的寶物,未等漢鍾離開口,便急忙奔下坡去撿拾。待到山坡下一看,當包裹用的錦帛,已被山石樹茬劃破,裏麵的東西已經暴露出來。</p>


    呂洞賓一見,不禁大吃一驚。原來裏麵包的並不是什麽貴重物件,更不是寶物,而是一塊大頑石。呂洞賓呆呆地站在那裏,看了許久,百思不得其解:“師父要這麽一塊頑石有何用呢?”</p>


    呂洞賓真想棄石而去,可是又一想,師父把這包裹交與自己已經整整三年了。三年來,不管跋山涉水,還是嚴冬酷暑,這塊頑石,從未離開過自己;師父也沒說把它棄掉。既然背到了如今,師父又未發話,說不定它有極大的用場。這麽一想,又重新把它包好,背上了山頂。</p>


    </p>


    漢鍾離站在山頂,早把呂洞賓的心思和行動看了個一清二楚。待他把頑石背上山頂後,便指著包裹道:“現在可以把它打開!”</p>


    呂洞賓解開包裹,頑石重新露了出來。</p>


    漢鍾離笑嗬嗬地說道:“你原來沒想到這裏麵包的是一塊頑石吧?”</p>


    呂洞賓點了點頭,不禁問道:“不知師父要此頑石何用?”</p>


    漢鍾離笑著回答道:“一是用它磨煉爾之意誌,二可將它點化成金。我即點石成金,也不枉你背它三年。”說畢,用手指著那塊大石頭,說了一聲“變!”那頑石立即變成了金光燦燦的一大塊黃金。</p>


    呂洞賓看得出神,連聲讚歎道:“師父竟有如此仙術,妙哉,妙哉!”</p>


    漢鍾離言道:“我將此點石成金之法傳授與你如何?”</p>


    呂洞賓沉吟了一會兒問道: “化石為金,可保永無更變否?”</p>


    漢鍾離回答說:“所點之金,與真金不同,真金始終如一;所點之金,五百年後,仍變為石也。”</p>


    呂洞賓聽他這麽一說,便拒絕學習這一法術,他說:“若是如此,則弟子不願學。”</p>


    漢鍾離不解地問:“為何不學?”</p>


    呂洞賓接著說道:“如此法術,興利於五百年前,遺害於五百年後,豈不誤了五百年後之人?故不願學也。”</p>


    漢鍾離聽至此,不禁歎道:“子之道念,我不及也,爾之正果當在我之上!”</p>


    從此,師徒相互切磋道義,進入更高境界。</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話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神話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