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上海,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到這"十裏洋場"來闖天下的,不但有外國的冒險家,也有中國的冒險家,其中就有一位名叫劉維忠的浙江定海人。他在上海寶善街開設了一家供人看戲飲茶的"丹桂茶園"。憑著他在上海灘混的好人緣,把三教九流都應酬得滿意了,所以生意還算興隆。他的兒子劉賢喜,經人介紹,在招商局的輪船上做總賬房,除了每月優厚的薪水,還經常利用輪船往來的便利條件夾帶私貨販賣,從中牟利。因此,劉家十來口人在上海的生活,遠遠超過溫飽有餘了。


    1888年,按當時的說法,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吉年。就在這一年,劉賢喜的兒子出世了。祖父劉維忠喜出望外,認為這個生在大吉之年的孫子,將來一定能夠大展鴻圖,前途無量,所以給孫子起名"鴻生"。小鴻生長得濃眉大眼高鼻梁,剛開始念書,就顯出過人的聰明,功課總是全優,深受父母寵愛。不幸的是,小鴻生7歲那年,父親突然病逝。盡避哥哥繼任了輪船賬房的職務,收入卻大大減少了;同時,由於祖父年邁,茶園的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全家十幾口人生活頓時緊張起來,不得不靠上當鋪當東西來補貼家庭日用。小小的劉鴻生,每當看到母親的一臉愁容,心頭就蒙上了一層陰影,體會到了艱難的滋味。


    雖然家中交學費已經十分困難,母親仍然不願意讓聰明好學的兒子失學。她想方設法,讓劉鴻生繼續讀書。劉鴻生13歲進聖約翰中學,4年以後又進入聖約翰大學深造。他發憤苦讀,各門功課一直名列前茅,不但可以免交昂貴的學費,而且每月能領到獎學金。


    可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使劉鴻生不得不提前結束他的求學生涯。大學二年級時,美國校長決定送他到美國去學習神學,學成回校擔任牧師兼教英文。這樣的機會,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是求之不得的,然而劉鴻生卻有自己的主見,他不願學神學,當牧師。培養他上學的母親也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一個牧師。劉鴻生拒絕了校長的安排,結果竟被開除學籍。


    18歲的劉鴻生,被迫走上了謀生的道路。憑著一口流利的英語,他當過教員,當過翻譯,雖然能維持生活,但他總覺得這些職業不符合自己的誌向。1909年,劉鴻生經友人介紹,進入英商開平礦務公司上海辦事處當"跑樓",也就是跑茶樓推銷煤炭的推銷員,因為當時上海的煤炭交易都是在茶樓裏進行的。他腿快嘴勤,態度和藹,不欺不騙,及時供貨,很受用戶歡迎,使開平煤炭在上海能夠暢銷。不久,他就被委任為開平公司駐滬售品處的一號買辦。公司還與劉鴻生簽訂了為期30年的經銷合同,規定從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到南京浦口的廣大區域,為劉鴻生的獨家經銷範圍。後來,又把運輸煤炭的任務也交給劉鴻生,劉鴻生獲得的利潤也就更大了。短短幾年時間,劉鴻生成了友洋財的"煤炭大工",不但積累了100多萬兩銀子的資產,而且積累了開拓市場的實際經驗。但是他也深切地感到,中國人總是被外國人看不起,總是要受外國人的氣,而這是因為沒有自己的工業,科學技術水平不高。作為一個有誌氣的中國人,他決心為國為民做點事——創辦中國的民族工業!而他所有的資金和經驗,正好成了他創辦民族企業的堅實基礎。


    1919年,劉鴻生邁出了第一步——在蘇州創辦鴻生火柴公司。


    劉鴻生首先選擇火柴工業,是經過認真考慮的。長期以來,中國人是用火石、火鐮取火的,直到19世紀中期,才開始使用從歐洲傳來的火柴,所以過去中國人把火柴叫做"洋火"。1879年,廣東佛山縣出現了第一家中國人自己開辦的巧明火柴廠,此後幾十年中,中國人雖然辦了不少火柴廠,但由於原料貴、稅收重、技術落後,競爭不過進口火柴,大半都垮台了。劉鴻生的嶽父葉世恭,就在上海開著一家燮昌火柴廠,處境也很艱難。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帝國主義忙於戰爭,輸入中國的商品,包括火柴數量都大為減少;加上五四運動爆發,中國人民奮起抵製日本貨,提倡國貨,全國各地又興起了辦火柴廠的熱潮,在短短幾年中,全國的火柴廠就增加到100多家。劉鴻生也認為,投資辦火柴廠,機器設備簡單,大部分工序是手工勞動,所需資金少,風險也就比較小;同時,火柴又是人民生活必需品,價格又低,銷路不成問題,經營得好,一定能獲得高額利潤。


    鴻生火柴公司實行的是股份製,劉鴻生任總經理。因為上海已經有了5家火柴廠,所以他決定將鴻生火柴公司的廠址定在蘇州。


    經過緊張的籌備,1920年11月衛日,鴻生火柴公司正式開工生產。這標誌著劉鴻生已經從一個洋買辦轉變為民族企業家。當時全廠擁有各式設備40餘台,職1700多名,每天能生產火柴40多箱。然而,由於產品質量不過關,被用戶稱為"爛糊火柴",結果連年虧損。同時,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洋貨卷土重來,劇烈的競爭再次使大批民族工業瀕臨破產。劉鴻生嶽父經營的老牌的燮昌火柴廠也在1924年被迫停業。盡避鴻生火柴公司的日子也不好過,但劉鴻生還是以一個企業家的魄力,毅然將燮昌火柴廠接收下來。這不但使他減少了一個競爭對手,而且還大大擴充了自己的生產能力。


    工廠擴大了,可產品質量的提高仍然是一個難題。劉鴻生深知,要擴大銷售,扭虧為盈,不解決火柴生產上的關鍵——化學配方問題是不行的。那些日子裏,他常常一連幾天把自己關在書房裏,查閱有關火柴生產的各種資料,對於火柴生產全過程中的各種技術問題,基本上都能把握住了;可就是這個化學配方問題,由於外國人封鎖資料,他始終不得要領。


    劉鴻生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攻克這個難關。這時,有人介紹他認識了滬江大學化學係教授、剛從美國留學歸來的化學博士林天驥。兩人一見如故。劉鴻生對林天驥訴說了自己辦火柴廠缺乏人才的難處,並當場決定聘用林教授為總工程師,聘金每月1000銀元!林天驥一來為劉鴻生振興民族實業的精神所感動,二來如此之高的聘金,在中國企業界中也是少有的,所以欣然答應下來。


    林天驥到廠後,在劉鴻生的支持下,和技術人員一起,經過半年多的試驗研究,采用高強度的膠粘劑,解決了火柴頭受潮脫落的難題;並購置磨磷機,提高了赤磷麵的質量。改進後的鴻生火柴,頭大,發火快,火苗白,磷麵經久耐用。此後,他們又對生產技術進行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改進,火柴質量一再提高,受到用戶的一致好評。鴻生成為眾口一詞的名牌產品,不但在國內成了搶手貨,而且遠銷越南等地,一度還打入了南洋市場。工廠的利潤也逐年上升。


    中國火柴工業的發展,打破了外國資本家霸占中國火柴市場的美夢。外國資本家是決不甘心的。當時壟斷世界火柴市場的,是歐洲的瑞典。1924年後,中國的進口火柴絕大部分是瑞典的鳳凰牌火柴。瑞典火柴商依仗自己的產品成本低,從1927年開始,不惜降價傾銷,企圖擠垮中國的民族工業。而國民政府和各地軍閥不但不維護民族工業,反而對中國各火柴廠進口的化學原料層層設卡,加重稅收,使得不少火柴廠難以維持,相繼倒閉。


    鴻生火柴公司也麵臨著重大的危機。


    劉鴻生決心與外國火柴鬥到底。1928年,他與熒昌火柴廠老板朱子謙聯合發起成立了江蘇省火柴同業聯合會,選舉全國聞名的"實業巨子"張謇擔任會長。一年後,在劉鴻生等人的組織下,全國52家火柴廠的代表聚集上海,決定成立全國火柴同業聯合會,共同抵製瑞典火柴,並公推劉鴻生為常務主席,率領請願團向南京國民政府作一次大規模的請願,要求政府采取保護民族工業的措施。可惜,由於當局的不支持和瑞典火柴商的破壞,這些行動都沒有取得成功。


    經過反複思考,劉鴻生認識到,指望別人都是靠不住的,最好的辦法是實行自救——也就是將同行業的各個公司合並起來,以減少中國人之間的相互競爭,共同抵禦瑞典火柴的侵入。第一步可先把長江流域的所有火柴廠合並,然後再向全國擴展。他首先選擇的是熒昌和中華兩家。這兩家火柴廠加上鴻生公司,在江蘇呈三足鼎立之勢,如能實現3廠合並,就足以控製整個江蘇的火柴工業。


    正為虧損嚴重而發愁的熒昌、中華二廠,積極響應了"鴻生"的號召,3家代表很快坐在一起商討合作事宜。1930年7月,3家正式合並,成立大中華火柴公司,劉鴻生被推選為總經理。由於增強了相互間的分工協作和經驗交流,公司各廠的生產麵貌都大為改觀,當年產量和銷售量都達到了全國火柴產銷量的22%,成為中國最大的火柴公司。


    劉鴻生登上了"火柴大王"的寶座。


    緊接著,劉鴻生又馬不停蹄,先後合並或購買了九江、漢口、蕪湖等地的火柴廠,資本日益雄厚,生產規模越來越大,在同行業中的威信步步提高。上海各大銀行因為大中華火柴公司的地位,也紛紛主動向它提供貸款。


    劉鴻生是一個永不滿足的人。他喜歡一句外國諺語:"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所以在發展火柴工業的同時,他還先後創辦了水泥公司、碼頭公司、華東煤炭公司、章華毛紡織公司等,並投資銀行、保險業務,成為集輕工業、運輸業、商業、金融業於一體的實業巨子。也就在1930年,劉鴻生在上海四川路建造了一幢8層的企業大樓,將公館也遷到8層樓上。經過多年摸底、選擇,他已網羅了一大批各行各業的管理專家和技術骨幹。在他們的協助下,劉鴻生坐鎮大樓,足不出戶,就可以對所有企業實行統一調度、統一管理、統一指揮,就像一個擁有千軍萬馬的統帥,春風得意,達到了他一生中的頂峰時期。


    可是,30年代空前規模的世界經濟危機很快波及中國,城鄉經濟一片蕭條。而日本對中國實行商品傾銷政策,又進一步加劇了經濟情況的惡化。劉鴻生的企業也受到極大的衝擊,勉強維持到1935年,終於進入了最艱難的階段。那時的上海報紙上,幾乎每天都有許多廠家關門倒閉、廠主自殺的新聞。"劉鴻生要倒"的流言也不斷傳出,銀行、錢莊天天有人登門催還貸款,連劉鴻生的弟弟也認為他再也爬不起來了,硬要從哥哥那裏提走他的現金存款。劉鴻生無法,隻好拿出銀行股票給他做抵押。


    走投無路的劉鴻生,來到了宋子文公館,希望宋子文能不忘當年老同學的舊情,替他將全部財產抵押給中國銀行,換取資金渡過難關。宋子文躺在沙發上,看也不看他,冷冷地問:"你用什麽作抵押呢?"劉鴻生忍痛回答:"我全部企業的股票!"哪知宋子文嗤地一聲笑了,不屑地說:"你的股票如今不如草紙了!"劉鴻生又氣又急,掉頭就走了。


    然而,處在生死存亡關頭的劉鴻生,就像所有有骨氣的民族資本家一樣,有一股不甘失敗的硬氣,隻要還有一絲縫隙、一點光明,他也不放棄求生存圖發展的努力。終於,浙江興業銀行總經理徐新六伸出了支援的手,答應將他們銀行貸給劉鴻生的一筆貸款延期一年償還。這樣,劉鴻生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為了徹底擺脫危機,劉鴻生選定了自己的核心企業——火柴業作為突破口。當時,國內火柴業麵臨著洋貨傾銷、內爭激烈、市場緊縮、價格猛跌的局麵。劉鴻生仔細謀劃,采取了"聯華製夷、聯美製日,發展全國火柴產銷聯營"的步驟,以求達到限製生產、製止傾銷、穩定價格的目的。


    1935年7月,劉鴻生首先邀集國產火柴製造同業成立聯合辦事處,繼而以此名義與美商火柴公司達成協定,成立了華中地區火柴產銷管理委員會,並製定了相應的火柴生產、銷售限製辦法。最後,劉鴻生又以中華火柴同業聯合會首席代表名義,與日商在華火柴同業會進行談判。日商迫於華商聯合會與華中管理委員會的一致行動,不得不加入中華全國火柴產銷聯營社。


    1936年3月,中華全國火柴產銷聯營社正式成立,總經理為劉鴻生。社章規定,總社有權對各社員分配生產指標,社員產品交由總社統一發賣,社員不得請求退社。這就有力地限製了日本火柴的走私和偷製,而且也減輕了國內廠家之間的矛盾,使得火柴銷路漸趨穩定,售價也有所回升。這一年,大中華火柴公司終於改變了虧損局麵,盈利額創造了曆史上的最高水平。接著,他又在水泥行業中采取了類似的"聯華製夷"方針,穩定了國內的水泥市場,獲得了較大的利潤。在國內外同行業間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劉鴻生主張國內同業聯營,共同抵製外國資本人侵,對保護與搶救民族工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隨後,在世界經濟複蘇和全國農業豐收等有利條件的刺激下,國內經濟形勢大為好轉,劉鴻生的各種企業都開始轉危為安,進入又一個高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富豪創業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富豪創業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