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62 年,後金兵大舉南侵,直逼山海關。明朝廣寧巡撫王化貞率領的14 萬大軍,與金兵一觸即潰,隻好往關內節節敗退。消息傳到京城,朝廷大為震驚。少數人主張在關外抗擊金兵,大多數人卻主張放棄關外的大片土地,退守山海關。朝野上下籠罩著一片失敗的陰影。
就在滿朝文武拿不定主張的時候,兵部主事袁崇煥,單身匹馬悄俏到關外去查訪。在山上,他碰到一位砍柴的老農,就向他詢問這裏戰前戰後的情形。他認真地聽著這裏今昔的變化,仔細地進行分析。幾天後,他回到北京,徑直來到議事堂,對在場的大臣們說:“給我兵馬錢糧,我一人足可守此關隘。”朝廷在進退難定之時,隻好接受他的自薦,派他到關外監督軍事,拔給他20 萬餉銀,以招募潰散的兵士。
袁崇煥一到遼東,便馬不停蹄地往關外七十裏的前屯趕去。他在虎狼出沒的荒山野嶺裏走了大半夜,顛簸得人疲馬乏,直到天敲四鼓才趕到目的地。
守屯官兵見當朝兵部主事親臨前線,大為吃驚,對他的豪氣壯膽,更是欽佩。
為加強邊防,袁崇煥提出修築重鎮寧遠。可是經略王在晉是個胸無大略的庸官,拒不同意。這時,正好當朝大學士孫承宗親自撫遼,了解實情之後,建議朝廷調走了王在晉,並全力支持袁崇煥的主張。派他與大將滿桂等人去寧遠築城駐守,再逐步收複關外失地。袁崇煥派滿桂負責築城,並經常到工地巡視。第二年,堅固的寧遠新城築成了,巍然屹立於山海關外,成為關外的一大屏障。袁崇煥與軍民們在城牆上置酒祝賀,寧遠城披紅掛彩,喜氣洋洋。
寧遠城築成後,袁崇煥令滿桂、趙率教等良將加緊練兵。將士們在軍營教場日夜進行攻守拚殺、騎馬射箭的操練。袁崇煥根據十年來明軍不敢與後金兵交鋒的實際情況,采取了“堅守城池,待機破敵”的戰略。就命人在女牆上配備了弓弩射手,以及紅衣大炮,以便在心理上戰勝敵人。
寧遠離京城遙遠,運輸困難,為了保障根草充足,袁崇煥帶領將士們開荒種地,屯田儲糧。寧遠的防禦一鞏固,關外流亡百姓和四方商人,紛紛來此安居樂業。袁崇煥鞏固了寧遠城防後,便帶領水陸馬步兵一萬二千人,到廣寧、右屯一線巡查,然後又把防線向前推進了二百餘裏,在錦州一帶恢複了駐軍。
孫、袁複遼事業的成功,引起了禍國殃民的太監魏忠賢等人的妒忌。大學士孫承宗遭排擠被迫辭職了,魏忠賢的黨羽高第繼任了遼東經略。高第是個不學無木、膽小如鼠的人。他認為關外肯定是守不住的。所以一上任就下令錦州、右屯等地的守軍退守山海關。袁崇煥堅決反對,斬釘截鐵地說:“兵法雲‘有進無退’,既然三城已複,怎麽可以輕撤呢?錦州動搖,山海關便失去了屏障。”高第不但不聽袁崇煥的意見,反而主張放棄寧遠和前屯。袁崇煥堅決不同意。高第一氣之下,硬把寧遠以北的駐軍匆匆撤到關內,丟下十多方石軍糧。老百姓再次逃亡,許多人死於溝壑之中。
後金太祖努爾哈赤自孫承宗守遼之後,四年不敢出兵侵擾。隻得派兵在沈陽大造宮殿,鳳閣龍樓,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宮殿建成,努爾哈赤決定遷都,於是率領六宮後妃,滿朝文武齊至沈陽,改沈陽為“盛京”。不久,努爾哈赤聽說孫承宗被罷了官,心中大喜。他對諸貝勒和大臣們說道:“明朝用高第這等無能之輩為經略,定會不戰而逃。哈哈!”諸大臣連忙祝賀:
“大汗洪福,此乃天助我主成就大業。”
努爾哈赤喜之不盡,忙於1626 年初,親自率領八旗兵十二萬大軍,渡過遼河,穿過撫順,包圍了寧遠,打算南下入關,而後向明朝京城逼進。當天,努爾哈赤率領呈太極等來到寧遠城下,勒馬瞭望,感慨地說道:“好一座堅固的城池!”接著,他又指著後金兵說道:“大金兵鐵蹄下無完城,寧遠雖堅,豈能擋我精兵!”說罷,又轉身問孫哈兔:“卿意若何?”孫哈兔馬上躬身說道:“托大汗洪福,大金兵多將廣,戰天不勝,攻無不克,寧遠城旦夕之間當垂手可得!”驀然間,怒爾哈赤望見城上旗幟鮮明,戈矛林立,中有紅衣大炮,更是生平未見,不覺注視多時,甚覺詫異。隨著城樓上一陣震耳的鼓角聲,一麵大旗從城樓豎起,旗上繡著一個鬥大的“袁”字。旗下一員大將,金盔耀目,鐵甲生光,麵目間隱隱露出殺氣。金太祖暗暗吃驚。一個貝勒大聲問道:“你是何人?何不早降!”那大將答道:“我奉天子之命來此,誓死守城!”說畢,梆聲一響,矢石如雨點般向金兵飛來。努爾哈赤慌忙率眾回營。坐定後,眾貝勒請求立即進攻,努爾哈赤道:“此人英勇善戰,不可輕舉妄動。且先養息一天再說、”
當夜,袁崇煥集合眾將,刺破手指。血書立誓,誓與城池共存亡。將士們見主將如此忠貞不屈,深受感動,都願與後金兵決一死戰。寧遠城中的百姓也紛紛拿起武器,自動參戰。袁崇煥令滿桂嚴守四門,謹防奸細。又傳檄前屯、山前關守將趙率教等作好與後金兵決戰的準備。
一切安排就緒後,袁崇煥又派人星夜馳往山海關,向高第告急,消他速派兵增援。高第畏金如虎,而且怒氣未消,深恨袁崇煥不聽號令,拒不發兵相助。
兩天後,努爾哈赤果然率兵猛攻寧遠。一時萬馬奔騰,如波濤翻滾。寧遠城下護城河寬水深,馬不能過,後金兵爭先下馬泅水過河。後金兵雖慣於爬城,這次搶登城頭卻遭到失敗。原來袁崇煥在敵兵進攻的前一天就下令在城牆上潑了水。時值嚴冬,水結成冰,又硬又滑,爬城的金兵都紛紛滑落下來。金兵也不氣餒,滑下來又往上爬。袁崇煥親自在城上督陣,明軍萬弩齊發,射死金兵無數。努爾哈赤暴跳如雷,孫哈兔連忙舉起明晃晃的大刀,逼著後金兵不得後退,繼續爬城。因城上箭如雨下,後金兵隻好手持盾碑一步步往前挪動。袁崇煥見弓箭射不到金兵,就命令放滾木擂石。後金兵剛爬到一半就被砸得血肉模糊,慘叫聲與木石滾落聲混雜在一起。努爾哈赤又命令後金兵搬來撞車。
不到半天功夫,城牆被撞倒了一角。袁崇煥冒著滾滾濃煙和雨點樣的矢石搬運石塊堵塞缺口,明軍和百姓見主帥這麽勇猛,紛紛跟著填堵缺口。孫哈兔遠遠望見了袁崇煥,一箭射來,正中袁崇煥的左臂,頓時鮮血染紅了戰袍。將士要護送他下城,他拒絕了,撕裂戰袍包紮好傷處,繼續指揮。當孫哈兔拈弓搭箭,準備再射時,滿桂手疾眼訣,迅速回身一箭,重重地射傷了孫哈兔的右手。
這時,袁崇煥命令炮手們對準城下後金兵猛烈開炮。炮聲響處,煙火騰空,後金兵血肉橫飛。沒死的見炮厲害,四處逃避。炮彈卻像長了眼睛一樣,不時在人群中開花。後金兵隊形傾刻大亂,互相踐踏,死者無數。努爾哈赤眼看部下傷亡慘重,加上無色漸黑,隻得下令收兵。回到大營,心中好生煩悶,他和皇太極等商議:明天定要一鼓作氣,拿下寧遠。
當晚,袁崇煥又帶領軍民連夜加固城牆,並且又向城牆上潑了水。
第二天,努爾哈赤重新調配了兵力,選派了一大批身高體壯的士兵,披上鐵甲,頂著盾牌,分十幾路同時圍攻寧遠城。後金兵遠遠望見城上並無動靜,心中暗自高興,誤以為明軍可能已棄城逃跑,一個個大著膽子往前衝。
突然間,城上炮聲震天,烈焰翻騰,袁崇煥下令開炮了。金兵見狀不妙,慌忙逃跑。怒爾哈赤大怒,喝令不準後退。可是,兵敗如山倒,誰也不聽他的。
他氣得拔刀連砍了幾個,仍然遏止不住。袁崇煥在高處看得分明,忙揮動令箭,指揮炮手集中炮火向後金太祖的坐騎轟擊,終於擊中了後金太祖的戰馬。
戰馬一聲驚叫,把他掀翻在地,孫哈兔也在亂軍之中中彈身亡。皇太極和諸將慌忙將努爾哈赤扶上戰馬,速速向後撤退。袁崇煥急令部將守城,自己率領明軍乘勝追擊。一氣追趕三十餘裏,殲滅後金軍一萬餘人。努爾哈赤帶著殘兵敗將逃了許久才停下來,他仰天歎道:“我二十五歲起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今至垂暮之年,竟遭此慘敗,真氣死我了!”
寧遠保衛戰勝利的捷報傳到朝廷,朝廷上下無不欣喜若狂,大家舉杯慶賀。熹宗皇帝下旨將袁崇煥升為右僉都禦史。
再說努爾哈赤自兵敗後,心情鬱悶,便臥病不起,不久又背患毒疽而亡。
他死後,他的子孫們又共同擁立第八子皇太極即了位,改元天聰。為繼承父誌,他重振旗鼓繼續向遼河以西推進。
後金兵一路上勢如破竹,直抵錦州,錦州守將趙率教一麵急令做戰前準備,一麵遣人向寧遠告急。次日,忽有明軍二千餘人,從大淩河逃來,大呼“決開城門!”趙率教心想:大淩河並無戰事,哪來逃兵?隨即登城仔細觀察。心中立刻明白,喝道:“臨陣脫逃,有何麵目入城見我!”城下士兵嘩噪不已。趙率教拈弓搭箭,射到頭目一人。原來,金兵混在被俘的明軍裏,想騙開城門.被趙率教識破。趙率教心想:金兵詭計雖未得逞,明日必來猛力攻城。怎麽辦?躊躇良久,他終於想出一條計謀,連夜修好文書,派人送往金營。皇太極閱畢說道:“既然明軍求和,我當保證其安全。”可是,一連三日,明軍卻無動靜。皇太極猛然省語,知道中了趙率教的緩兵之計,他連夜集合三軍,直撲錦州城,趙率教聽得遠處的號角聲,料是後金兵攻城,忙指揮四麵防守。後金兵分兩路來到錦州城下,他們抬著雲梯,持著盾碑,輪番攻城。趙率教堅守不出。皇太極無法破城,便將兩支人馬合為一處,集中猛攻西側城樓。趙率教奮力抵抗,炮火矢石如暴雨般向後金兵打來。第三天天色微明,敵兵後麵忽然不戰自亂。原來,袁崇煥得到錦州告急文書後,便派祖大壽、何可剛等將率精兵四千,輕騎一千,星夜趕來援救錦州。趙率教急令打開城門,率領明軍旋風般向金兵卷去。金兵前後受敵,傷亡慘重,皇太極隻好率眾突圍。明軍乘勝追擊十餘裏才收兵回城。當天,皇太極逃離錦州二十裏紮下營帳。左右向他獻計道:“如今袁崇煥已派兵援救錦州城,寧遠必然空虛,主上何不去盛京調來兵馬,一舉攻占寧遠?”皇太極覺得有理,星夜命人趕往沈陽..
幾天後,沈陽兵馬趕到,與原有的兵馬合為一處。皇太極大喜,決定與三大貝勒率三千輕騎先行,大隊人馬隨後接應。他乘夜間安靜,繞過錦州,避開援軍,經過一晝夜急行軍,於第二天拂曉抵達寧遠城北崗。皇太極一看寧遠城上旌旗不整,刁鬥無聲,疑道:“這是袁蠻子駐守的城池,難道沒有防備麽?此中必有詭計。”原來袁崇煥派出援軍後,便命人前往打探。這天,探子來報,後金兵前來偷襲寧遠。這些早已在袁崇煥的預料之中,便下令偃旗息鼓,以引誘金兵攻城;自己則率兩軍埋伏左右。與此同時,袁崇煥又令飛騎前往錦州,速調回援錦兵馬。
這天,皇太極見西北來了一彪人馬,打著袁字旗號,急令金兵迎擊。戰不多時,明軍故意在後敗退,皇太極驅兵追趕,將到城下,忽聽一聲炮響,袁崇煥領兵從右側殺了出來。皇太極隻好分兵抵抗。明軍越殺越勇,後金兵兩頭受困,漸漸支持不住。猛然間,袁崇煥帶領諸將衝入中軍,萬弩齊發。
皇太極急令二將出戰,不防一箭射來,正中一將右臂,險些落馬。皇太極慌忙鳴金收兵,一氣退卻二十餘裏,檢點人馬,已喪失過半。次日,前往增援錦州的明軍已奉命回師,袁崇煥便派了二千人馬到城外掘壕,以車輛布成營壘,內安火器,準備與後金兵決戰。
皇太極兵敗後,又在離寧遠二十裏外的山崗後紮好了營寨。他想:寧遠城屢攻屢敗,確實堅不可摧。經過軍事計議,決定引明軍出城交戰,以便將明軍一舉擊潰。幾天後,皇太極又令金兵前往明軍陣前挑戰。可是,任憑你罵得舌焦口燥,明軍隻當沒有聽見。皇太極想,吾軍不可久待,否則糧草斷絕,將會陷於絕境,明天必與明軍決一死戰!眾貝勒一齊勸阻,皇太極大怒,用拳頭把桌子擊得砰砰響。大聲道:“如不與明軍決戰決勝,何以揚我國威!”
第二天清晨,皇太極率領後金兵向明軍圍裹而來。明軍抵擋不住,棄營壘而逃。後金兵在後緊追不舍。袁崇煥在高處望見,心中暗暗高興。等到後金兵漸漸靠近,便下令“開炮”,一時火炮齊發。後金人馬頓時大亂,不消片刻,就死傷過半。皇太極知道中計,忙下令退兵。剛逃出一裏多路,忽聽驚天動地一聲炮響,殺出一彪人馬,為首的將領正是何可剛。他手舞雙槍,直取皇太極。皇太極不敢戀戰,帶領眾貝勒及諸將,殺開一條血路,奪路而逃。逃不多遠,又聽連連炮響,山左又殺出一彪人馬,原來明將滿桂奉命在此伏擊,大砍刀嘶風舞雪;突然,山右又殺出明將祖大壽,方天畫戟映日生輝,從兩邊兜了過來,攔住了去路。金將上前開路,圍住滿桂、祖大壽廝殺。
滿桂、祖大壽奮起還擊,不多時,連劈後金數將於馬下。
皇太極連連損兵析將,連自己的兩個太子也戰死在亂軍之中,他十分悲痛,喝令諸將務必殺死滿桂。眾將拚力向前,隻殺得黃塵滾滾,慘霧蒙蒙。
袁崇煥看得清楚,又指揮大炮轟擊後金兵,陣上炮火連天,煙霧騰騰。皇太極見亂了陣腳,隻好殺開一條血路,率領殘兵退回營寨。這一仗終以後金兵失敗而告終寧遠大捷的勝利,雖被奸臣魏忠賢等據為已功,卻大大振奮了民心。從此,明朝的北方邊境也暫時得到了相對的穩定。
(獻國)
就在滿朝文武拿不定主張的時候,兵部主事袁崇煥,單身匹馬悄俏到關外去查訪。在山上,他碰到一位砍柴的老農,就向他詢問這裏戰前戰後的情形。他認真地聽著這裏今昔的變化,仔細地進行分析。幾天後,他回到北京,徑直來到議事堂,對在場的大臣們說:“給我兵馬錢糧,我一人足可守此關隘。”朝廷在進退難定之時,隻好接受他的自薦,派他到關外監督軍事,拔給他20 萬餉銀,以招募潰散的兵士。
袁崇煥一到遼東,便馬不停蹄地往關外七十裏的前屯趕去。他在虎狼出沒的荒山野嶺裏走了大半夜,顛簸得人疲馬乏,直到天敲四鼓才趕到目的地。
守屯官兵見當朝兵部主事親臨前線,大為吃驚,對他的豪氣壯膽,更是欽佩。
為加強邊防,袁崇煥提出修築重鎮寧遠。可是經略王在晉是個胸無大略的庸官,拒不同意。這時,正好當朝大學士孫承宗親自撫遼,了解實情之後,建議朝廷調走了王在晉,並全力支持袁崇煥的主張。派他與大將滿桂等人去寧遠築城駐守,再逐步收複關外失地。袁崇煥派滿桂負責築城,並經常到工地巡視。第二年,堅固的寧遠新城築成了,巍然屹立於山海關外,成為關外的一大屏障。袁崇煥與軍民們在城牆上置酒祝賀,寧遠城披紅掛彩,喜氣洋洋。
寧遠城築成後,袁崇煥令滿桂、趙率教等良將加緊練兵。將士們在軍營教場日夜進行攻守拚殺、騎馬射箭的操練。袁崇煥根據十年來明軍不敢與後金兵交鋒的實際情況,采取了“堅守城池,待機破敵”的戰略。就命人在女牆上配備了弓弩射手,以及紅衣大炮,以便在心理上戰勝敵人。
寧遠離京城遙遠,運輸困難,為了保障根草充足,袁崇煥帶領將士們開荒種地,屯田儲糧。寧遠的防禦一鞏固,關外流亡百姓和四方商人,紛紛來此安居樂業。袁崇煥鞏固了寧遠城防後,便帶領水陸馬步兵一萬二千人,到廣寧、右屯一線巡查,然後又把防線向前推進了二百餘裏,在錦州一帶恢複了駐軍。
孫、袁複遼事業的成功,引起了禍國殃民的太監魏忠賢等人的妒忌。大學士孫承宗遭排擠被迫辭職了,魏忠賢的黨羽高第繼任了遼東經略。高第是個不學無木、膽小如鼠的人。他認為關外肯定是守不住的。所以一上任就下令錦州、右屯等地的守軍退守山海關。袁崇煥堅決反對,斬釘截鐵地說:“兵法雲‘有進無退’,既然三城已複,怎麽可以輕撤呢?錦州動搖,山海關便失去了屏障。”高第不但不聽袁崇煥的意見,反而主張放棄寧遠和前屯。袁崇煥堅決不同意。高第一氣之下,硬把寧遠以北的駐軍匆匆撤到關內,丟下十多方石軍糧。老百姓再次逃亡,許多人死於溝壑之中。
後金太祖努爾哈赤自孫承宗守遼之後,四年不敢出兵侵擾。隻得派兵在沈陽大造宮殿,鳳閣龍樓,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宮殿建成,努爾哈赤決定遷都,於是率領六宮後妃,滿朝文武齊至沈陽,改沈陽為“盛京”。不久,努爾哈赤聽說孫承宗被罷了官,心中大喜。他對諸貝勒和大臣們說道:“明朝用高第這等無能之輩為經略,定會不戰而逃。哈哈!”諸大臣連忙祝賀:
“大汗洪福,此乃天助我主成就大業。”
努爾哈赤喜之不盡,忙於1626 年初,親自率領八旗兵十二萬大軍,渡過遼河,穿過撫順,包圍了寧遠,打算南下入關,而後向明朝京城逼進。當天,努爾哈赤率領呈太極等來到寧遠城下,勒馬瞭望,感慨地說道:“好一座堅固的城池!”接著,他又指著後金兵說道:“大金兵鐵蹄下無完城,寧遠雖堅,豈能擋我精兵!”說罷,又轉身問孫哈兔:“卿意若何?”孫哈兔馬上躬身說道:“托大汗洪福,大金兵多將廣,戰天不勝,攻無不克,寧遠城旦夕之間當垂手可得!”驀然間,怒爾哈赤望見城上旗幟鮮明,戈矛林立,中有紅衣大炮,更是生平未見,不覺注視多時,甚覺詫異。隨著城樓上一陣震耳的鼓角聲,一麵大旗從城樓豎起,旗上繡著一個鬥大的“袁”字。旗下一員大將,金盔耀目,鐵甲生光,麵目間隱隱露出殺氣。金太祖暗暗吃驚。一個貝勒大聲問道:“你是何人?何不早降!”那大將答道:“我奉天子之命來此,誓死守城!”說畢,梆聲一響,矢石如雨點般向金兵飛來。努爾哈赤慌忙率眾回營。坐定後,眾貝勒請求立即進攻,努爾哈赤道:“此人英勇善戰,不可輕舉妄動。且先養息一天再說、”
當夜,袁崇煥集合眾將,刺破手指。血書立誓,誓與城池共存亡。將士們見主將如此忠貞不屈,深受感動,都願與後金兵決一死戰。寧遠城中的百姓也紛紛拿起武器,自動參戰。袁崇煥令滿桂嚴守四門,謹防奸細。又傳檄前屯、山前關守將趙率教等作好與後金兵決戰的準備。
一切安排就緒後,袁崇煥又派人星夜馳往山海關,向高第告急,消他速派兵增援。高第畏金如虎,而且怒氣未消,深恨袁崇煥不聽號令,拒不發兵相助。
兩天後,努爾哈赤果然率兵猛攻寧遠。一時萬馬奔騰,如波濤翻滾。寧遠城下護城河寬水深,馬不能過,後金兵爭先下馬泅水過河。後金兵雖慣於爬城,這次搶登城頭卻遭到失敗。原來袁崇煥在敵兵進攻的前一天就下令在城牆上潑了水。時值嚴冬,水結成冰,又硬又滑,爬城的金兵都紛紛滑落下來。金兵也不氣餒,滑下來又往上爬。袁崇煥親自在城上督陣,明軍萬弩齊發,射死金兵無數。努爾哈赤暴跳如雷,孫哈兔連忙舉起明晃晃的大刀,逼著後金兵不得後退,繼續爬城。因城上箭如雨下,後金兵隻好手持盾碑一步步往前挪動。袁崇煥見弓箭射不到金兵,就命令放滾木擂石。後金兵剛爬到一半就被砸得血肉模糊,慘叫聲與木石滾落聲混雜在一起。努爾哈赤又命令後金兵搬來撞車。
不到半天功夫,城牆被撞倒了一角。袁崇煥冒著滾滾濃煙和雨點樣的矢石搬運石塊堵塞缺口,明軍和百姓見主帥這麽勇猛,紛紛跟著填堵缺口。孫哈兔遠遠望見了袁崇煥,一箭射來,正中袁崇煥的左臂,頓時鮮血染紅了戰袍。將士要護送他下城,他拒絕了,撕裂戰袍包紮好傷處,繼續指揮。當孫哈兔拈弓搭箭,準備再射時,滿桂手疾眼訣,迅速回身一箭,重重地射傷了孫哈兔的右手。
這時,袁崇煥命令炮手們對準城下後金兵猛烈開炮。炮聲響處,煙火騰空,後金兵血肉橫飛。沒死的見炮厲害,四處逃避。炮彈卻像長了眼睛一樣,不時在人群中開花。後金兵隊形傾刻大亂,互相踐踏,死者無數。努爾哈赤眼看部下傷亡慘重,加上無色漸黑,隻得下令收兵。回到大營,心中好生煩悶,他和皇太極等商議:明天定要一鼓作氣,拿下寧遠。
當晚,袁崇煥又帶領軍民連夜加固城牆,並且又向城牆上潑了水。
第二天,努爾哈赤重新調配了兵力,選派了一大批身高體壯的士兵,披上鐵甲,頂著盾牌,分十幾路同時圍攻寧遠城。後金兵遠遠望見城上並無動靜,心中暗自高興,誤以為明軍可能已棄城逃跑,一個個大著膽子往前衝。
突然間,城上炮聲震天,烈焰翻騰,袁崇煥下令開炮了。金兵見狀不妙,慌忙逃跑。怒爾哈赤大怒,喝令不準後退。可是,兵敗如山倒,誰也不聽他的。
他氣得拔刀連砍了幾個,仍然遏止不住。袁崇煥在高處看得分明,忙揮動令箭,指揮炮手集中炮火向後金太祖的坐騎轟擊,終於擊中了後金太祖的戰馬。
戰馬一聲驚叫,把他掀翻在地,孫哈兔也在亂軍之中中彈身亡。皇太極和諸將慌忙將努爾哈赤扶上戰馬,速速向後撤退。袁崇煥急令部將守城,自己率領明軍乘勝追擊。一氣追趕三十餘裏,殲滅後金軍一萬餘人。努爾哈赤帶著殘兵敗將逃了許久才停下來,他仰天歎道:“我二十五歲起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今至垂暮之年,竟遭此慘敗,真氣死我了!”
寧遠保衛戰勝利的捷報傳到朝廷,朝廷上下無不欣喜若狂,大家舉杯慶賀。熹宗皇帝下旨將袁崇煥升為右僉都禦史。
再說努爾哈赤自兵敗後,心情鬱悶,便臥病不起,不久又背患毒疽而亡。
他死後,他的子孫們又共同擁立第八子皇太極即了位,改元天聰。為繼承父誌,他重振旗鼓繼續向遼河以西推進。
後金兵一路上勢如破竹,直抵錦州,錦州守將趙率教一麵急令做戰前準備,一麵遣人向寧遠告急。次日,忽有明軍二千餘人,從大淩河逃來,大呼“決開城門!”趙率教心想:大淩河並無戰事,哪來逃兵?隨即登城仔細觀察。心中立刻明白,喝道:“臨陣脫逃,有何麵目入城見我!”城下士兵嘩噪不已。趙率教拈弓搭箭,射到頭目一人。原來,金兵混在被俘的明軍裏,想騙開城門.被趙率教識破。趙率教心想:金兵詭計雖未得逞,明日必來猛力攻城。怎麽辦?躊躇良久,他終於想出一條計謀,連夜修好文書,派人送往金營。皇太極閱畢說道:“既然明軍求和,我當保證其安全。”可是,一連三日,明軍卻無動靜。皇太極猛然省語,知道中了趙率教的緩兵之計,他連夜集合三軍,直撲錦州城,趙率教聽得遠處的號角聲,料是後金兵攻城,忙指揮四麵防守。後金兵分兩路來到錦州城下,他們抬著雲梯,持著盾碑,輪番攻城。趙率教堅守不出。皇太極無法破城,便將兩支人馬合為一處,集中猛攻西側城樓。趙率教奮力抵抗,炮火矢石如暴雨般向後金兵打來。第三天天色微明,敵兵後麵忽然不戰自亂。原來,袁崇煥得到錦州告急文書後,便派祖大壽、何可剛等將率精兵四千,輕騎一千,星夜趕來援救錦州。趙率教急令打開城門,率領明軍旋風般向金兵卷去。金兵前後受敵,傷亡慘重,皇太極隻好率眾突圍。明軍乘勝追擊十餘裏才收兵回城。當天,皇太極逃離錦州二十裏紮下營帳。左右向他獻計道:“如今袁崇煥已派兵援救錦州城,寧遠必然空虛,主上何不去盛京調來兵馬,一舉攻占寧遠?”皇太極覺得有理,星夜命人趕往沈陽..
幾天後,沈陽兵馬趕到,與原有的兵馬合為一處。皇太極大喜,決定與三大貝勒率三千輕騎先行,大隊人馬隨後接應。他乘夜間安靜,繞過錦州,避開援軍,經過一晝夜急行軍,於第二天拂曉抵達寧遠城北崗。皇太極一看寧遠城上旌旗不整,刁鬥無聲,疑道:“這是袁蠻子駐守的城池,難道沒有防備麽?此中必有詭計。”原來袁崇煥派出援軍後,便命人前往打探。這天,探子來報,後金兵前來偷襲寧遠。這些早已在袁崇煥的預料之中,便下令偃旗息鼓,以引誘金兵攻城;自己則率兩軍埋伏左右。與此同時,袁崇煥又令飛騎前往錦州,速調回援錦兵馬。
這天,皇太極見西北來了一彪人馬,打著袁字旗號,急令金兵迎擊。戰不多時,明軍故意在後敗退,皇太極驅兵追趕,將到城下,忽聽一聲炮響,袁崇煥領兵從右側殺了出來。皇太極隻好分兵抵抗。明軍越殺越勇,後金兵兩頭受困,漸漸支持不住。猛然間,袁崇煥帶領諸將衝入中軍,萬弩齊發。
皇太極急令二將出戰,不防一箭射來,正中一將右臂,險些落馬。皇太極慌忙鳴金收兵,一氣退卻二十餘裏,檢點人馬,已喪失過半。次日,前往增援錦州的明軍已奉命回師,袁崇煥便派了二千人馬到城外掘壕,以車輛布成營壘,內安火器,準備與後金兵決戰。
皇太極兵敗後,又在離寧遠二十裏外的山崗後紮好了營寨。他想:寧遠城屢攻屢敗,確實堅不可摧。經過軍事計議,決定引明軍出城交戰,以便將明軍一舉擊潰。幾天後,皇太極又令金兵前往明軍陣前挑戰。可是,任憑你罵得舌焦口燥,明軍隻當沒有聽見。皇太極想,吾軍不可久待,否則糧草斷絕,將會陷於絕境,明天必與明軍決一死戰!眾貝勒一齊勸阻,皇太極大怒,用拳頭把桌子擊得砰砰響。大聲道:“如不與明軍決戰決勝,何以揚我國威!”
第二天清晨,皇太極率領後金兵向明軍圍裹而來。明軍抵擋不住,棄營壘而逃。後金兵在後緊追不舍。袁崇煥在高處望見,心中暗暗高興。等到後金兵漸漸靠近,便下令“開炮”,一時火炮齊發。後金人馬頓時大亂,不消片刻,就死傷過半。皇太極知道中計,忙下令退兵。剛逃出一裏多路,忽聽驚天動地一聲炮響,殺出一彪人馬,為首的將領正是何可剛。他手舞雙槍,直取皇太極。皇太極不敢戀戰,帶領眾貝勒及諸將,殺開一條血路,奪路而逃。逃不多遠,又聽連連炮響,山左又殺出一彪人馬,原來明將滿桂奉命在此伏擊,大砍刀嘶風舞雪;突然,山右又殺出明將祖大壽,方天畫戟映日生輝,從兩邊兜了過來,攔住了去路。金將上前開路,圍住滿桂、祖大壽廝殺。
滿桂、祖大壽奮起還擊,不多時,連劈後金數將於馬下。
皇太極連連損兵析將,連自己的兩個太子也戰死在亂軍之中,他十分悲痛,喝令諸將務必殺死滿桂。眾將拚力向前,隻殺得黃塵滾滾,慘霧蒙蒙。
袁崇煥看得清楚,又指揮大炮轟擊後金兵,陣上炮火連天,煙霧騰騰。皇太極見亂了陣腳,隻好殺開一條血路,率領殘兵退回營寨。這一仗終以後金兵失敗而告終寧遠大捷的勝利,雖被奸臣魏忠賢等據為已功,卻大大振奮了民心。從此,明朝的北方邊境也暫時得到了相對的穩定。
(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