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曹軍南下
官渡之戰,曹操殲滅了袁紹的主力部隊,扭轉了袁強曹弱的局麵,從而初步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曹操的實力不斷壯大。他雄心勃勃,打算一鼓作氣,把盤踞在南方的劉表和孫權兩大勢力挨個兒消滅,以達到統一全國的目的。他和部下研究了向南擴張的戰略計劃,決定首先攻打劉表。
出師前,曹操高級謀士荀彧建議派大軍直出宛城(今河南南陽市)、葉縣(今河南葉縣南),同時派一支輕騎兵,由水道急行軍,乘敵人不備,攻下州治襄陽(荊州首府),說這樣方可消滅劉表。
曹操采納了荀彧的作戰方案,於公元208 年向南進軍,軍事進展得很順利。
事有湊巧,正當曹操的大軍行至半路,荊州牧(牧即一州的長官)劉表病死了。小兒子劉琮繼承了他的職位。這年9 月,曹軍越境到達新野。劉琮被曹軍的浩大聲勢嚇壞了,連忙暗地裏派人帶著荊州地圖和戶口冊,到曹營接洽投降。曹軍長驅直入,待守將劉備發現,已來不及組織力量抵抗,劉備隻得率領部下慌忙向江陵撤退。
劉備本是西漢皇族後代,但枝屬關係已非常疏遠。他父親隻做過縣令和州郡屬吏之類的小爆。他小時“與母以販履(鞋)織席為業”,家境並不富裕,和那些同時崛起的軍閥相比,勢力單薄,所以,在軍閥混戰中屢遭挫折,輾轉投靠別人。官渡大戰中袁紹派他率軍擾亂曹軍後方,被曹操打敗後投靠了劉表,劉表讓他帶領一部分軍隊駐紮樊城(今湖北襄陽縣北),本想利用他來加強荊州首府外圍的防禦,不料寶貝兒子不爭氣,瞞著劉備投降曹操,致使劉備連最後一小塊地盤也丟了。
劉備雖然沒有固定的地盤,但他“興複漢室”的野心一直沒有死。在荊州時他積極整訓軍隊,網羅人才,以備獨創局麵時之需。當時,流亡到荊州去的和荊州本地的士大夫歸附他的很多,著名的大政治家諸葛亮,就是在那時候,經劉備再三邀請而出山的。諸葛亮為劉備奪取天下,製定了總策略:
東麵聯絡孫權,西麵占據荊州和益州(今四川,陝西南部一帶),南麵拉攏夷、越等少數民族,北麵抗拒曹操。劉備依計而行,將奪取荊州納入了宏圖大略。但是,當他的部隊撤退到襄陽的時候,有人攔在馬前,勸他乘機襲擊劉琮,占領襄陽,他卻沒有同意。他心裏自然明白,此刻攻下襄陽容易,而要守住它可就難了。當時,他顯出頗為動情的樣子說:“劉荊州(劉表是荊州牧,所以尊他為劉荊州)臨終前向我托孤,我決不能貪圖地盤,背信棄義啊!如今我不能保護他的兒子,難道還能去害他麽?日後我有何麵目見世人呐?請大家繼續趕路,還是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吧!”說罷,還特意在劉表墳前哭祭了一番,然後快馬加鞭地走了。
荊州的官員和百姓,有很多人跟隨劉備一起向南逃跑。一路上,劉備又收留了不少劉表的部隊和當地百姓,合計十多萬人,光是運載行李和輜重的車輛就有幾千輛。因軍民混雜,行動緩慢,每天隻能走十多裏路。劉備的部下建議他丟下百姓,輕裝趕路,以便搶先占有江陵。劉備假惺惺地說:“要成就大事,必須以人為本。現在百姓願意跟隨我,我怎忍心丟開他們不管呢?”但軍情緊迫,他不得不采納諸葛亮的建議:派關羽帶領水軍一萬人,乘船退往江陵,以便接應。
江陵是荊州的軍事要地,又有劉表貯存的大量軍用物資。這些,曹操都是知道的。他怕劉備搶先占據江陵,就親自率領五千名精銳騎兵,一天一夜行軍三百裏,緊緊追趕劉備。當劉備率領軍民退到當陽(今湖北當陽東)東北的長阪的時候,曹操的騎兵從背後趕到了。劉備匆忙應戰,被曹軍打得大敗。劉備不得不放棄退往江陵的計劃,也不再顧及跟隨的軍民了。他拋棄所有的輜重,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幾十人,改向側麵的漢水撤退。
為了阻擋曹軍的追擊,張飛率20 名騎兵斷後。待劉備等人過了長阪橋, 張飛立刻命人將橋掀毀。他睜大眼睛,橫著長矛,立馬河邊,對追來的曹軍大聲喝道:“我是張飛。來吧!我們拚個死活!”曹軍早就聽說張飛十分勇猛,一時又弄不清情況,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敢跨前一步。這樣,劉備等人才得以脫險。當劉備和部下退到漢津口的時候,正好同關羽率領的水軍會合。他們一起渡過漢水。江夏太守劉琦(劉表長子)也領兵前來接應。
於是,兩軍合一,到了夏口(今湖北漢口)。
當陽長阪一仗,劉備損失了大半人馬。曹操則順利地占領了江陵,獲得了劉表貯存的大量軍用物資,還收降了一大批軍隊。這下,曹操越發不可一世。在他看來,乘勝追擊,捉拿劉備,乃輕而易舉,即使沿江東下,消滅孫權,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二、孫劉結盟
劉備一行到了夏口,東吳使者魯肅已等候在這裏了。
原來,在劉表病死的消息傳出以後,魯肅就對孫權說:
“曹操對南方虎視眈眈,不可掉以輕心。劉備在荊州有一定影響,又同曹操有怨仇,如果他同劉表的部下齊心協力,倒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我們應該聯絡他們,結成同盟。”魯肅要求孫權派他用吊喪的名義與劉備接觸,試探劉備的態度。魯肅還說:“此事如不抓緊進行,怕曹操要走在前麵了!”
孫權同意了魯肅的意見,要他盡快去辦這件事。
魯肅立刻出發,日夜兼行,沒想到在半路上聽說劉琮已經投降曹操,劉備正往南撤退。魯肅改抄近路去迎接劉備,在當陽長阪遇上了他。魯肅向劉備說明來意,轉達了孫權對劉表逝世的悲痛與悼念之情,接著問劉備:
“您現在打算上哪兒去?”
劉備回答說:“我和蒼梧(廣西梧州)太守吳巨有舊交,想去投奔他。”
魯肅很坦率地說:“蒼梧遠在嶺南,地方偏僻,對您幫助可能不大。我說您不如聯絡東吳,孫權這個人聰明,又有才能,待人寬厚和氣,對有本事有德行的人十分器重,江東的英雄豪傑多歸附他。現在他擁有六個郡,兵精糧足,人才濟濟,是可以創大業的。您不如派人去與孫將軍聯係,共同抗曹。”
劉備一聽,心裏一時拿不定主張。這時,坐在一旁的諸葛亮開口了:
“玄德(劉備字)和孫將軍一向沒有來往,怎好輕易派人去見他呢?”
魯肅微微一笑,說道:“我跟令兄子瑜(諸葛瑾,字子瑜)是朋友。這樣吧,您到江東去看望令兄,去了後我來安排您與孫將軍會麵。”
諸葛亮聽罷,望著劉備說:“事情已很急了,不妨讓我去見見他?”
劉備點點頭,說:“那就請您辛苦一趟吧!”
魯肅見事情進展如此順利,十分高興,當即又向劉備獻計道:“為了聯絡東吳,便於接應,您不妨屯兵樊口(在湖北武昌西北)。”
劉備連說:“好!好!”
這時候,曹操正準備由江陵向東進軍,眼下還未進入東吳地界。孫權已率領軍隊駐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注視著局勢的發展。諸葛亮和魯肅辭別劉備來到柴桑,魯肅就將諸葛亮引見給孫權。孫權見諸葛亮年輕英俊(那時諸葛亮才二十八歲),十分賞識。諸葛亮見孫權儀表堂堂,非等閉之輩,對他也很尊敬。孫權很客氣地說:“先生足智多謀,而今大敵當前,前來想必有要事相商?”諸葛亮說:“近年來戰亂四起,將軍占據江東,劉豫州(劉備做過豫州牧)起兵汝南,跟曹操共爭天下。現在曹操已鏟除了他的勁敵,逐漸平定了北方,又南下破了荊州,威震天下。不知將軍有何對策?”
孫權皺著眉頭說:“曹操擁兵百萬,倘順流東下,是戰是和,實難定奪。
諸葛亮沉思片刻,說:“如果不能抵抗,為什麽不放下武器,歸順朝廷呢?現在將軍外表上好像聽從曹操,內心裏卻又想獨立,當斷不斷,恐怕要不了幾天,大禍就要臨頭了。”
諸葛亮的這一番話,正好揭出孫權當時的內心矛盾。孫權沉思了一會,憤激地反問道:“如此說來,劉備為什麽不投降曹操呢?”
聽孫權這樣一說,諸葛亮不禁暗自高興,就抓住他的話鋒回答說:“從前田橫,不過是齊國的一個壯大,尚且能夠不受屈辱。何況劉豫州乃帝王的後代,當今的英雄,百姓歸向他,就像江河的水流歸大海一樣,他怎會低三下四地去投降曹操呢?”
孫權接過話頭說:“對,我也不能低三下四地去把東吳的大片土地和十萬人馬交給別人!隻是,劉豫州本來可以和我一起抗曹,如今他打了敗仗,還有多少力量呢?”
諸葛亮聽罷,擺擺手說:“不對不對。劉豫州雖然在當陽遭到挫折,可是,被打散的士兵又紛紛歸來,加上關羽的水兵,還有一萬多人,劉琦的江夏士兵也有一萬多人。曹兵從北方趕來,一天一夜跑了三百多裏路,這就好比一支箭,到了最後,連一層薄紗也穿不透了。再說,北方人不會水戰,坐船也不習慣。荊州的百姓歸附曹操,這是迫於形勢,並不是真心實意。因此。
隻要將軍和劉豫州結成同盟,兩處的兵馬聯合起來,同心協力地抗曹,一定能把曹操打敗。曹軍一敗,必然回到北方去。這樣,荊州和東吳都能保全,勢力當會逐漸強盛,必將形成三分天下的形勢。成功或者失敗,完全取決於我們此時的抉擇了。”
魯肅聽了,連連點頭。諸葛亮說的正是他心裏的話。
孫權也連連說好,同意跟劉備聯合抗曹,不過他說還得跟大夥兒商議一下,就先讓魯肅陪著諸葛亮去看望他哥哥諸葛瑾。
這兄弟倆相見,暫且擱在一邊。但說孫權當即召集臣下開會,商議或者出兵抗曹或是派使者去議和。正在這個時候,曹操派人送了一封信來。孫權將信拆開一看,隻見上麵寫著:
近來我正奉命討伐有罪之人。軍隊南進,劉琮投降,荊州已得。
現在我訓練了八十萬水軍,打算與您在吳地一塊兒打獵..
孫權把這封咄咄逼人的威嚇信遞給部將們傳閱,大夥兒嚇得臉都變了色。
老臣張昭四麵一瞧,心裏有了底兒,就說:“曹操借著天子的名義,號今天下,征伐四方,我們要是抗拒他,在名義上就是抗拒朝廷,名不正,言也不順。拿軍事的形勢來說,我們能抵抗曹操的,隻有一條長江。現在曹操得了荊州,劉表一千多隻戰船全是他的了,我們還有何屏障可依?曹操有了水軍,水陸並進,我們如何抵擋得住?敵眾我寡,我看還是派使者去迎接他。
免得戰禍又起,生靈塗炭。”
張昭這麽一說,大夥兒這才鬆了一口氣,於是發言也沒有個秩序了,這個說:“是啊,光棍不吃眼前虧,還是不打為好。”那個說:“曹操現在隻不過是說說,究竟是不是真的揮師東下,還不得而知,我們也可以觀望一段時間,看看形勢再說唄。”..
孫權聽著聽著,低下頭去。不一會兒他去上廁所,魯肅追到屋簷下,孫權知道他跟過來的意思,就拉著他的手說:“你有什麽話要跟我講嗎?”
魯肅說:“剛才他們的那些意思,都聽不得。他們都為自己打算,不能跟這些人商議大事。要說投降的話,我魯肅可以這樣做,將軍您可不行啊!”
孫權聽了,一愣,問:“為什麽?”
魯肅說:“迎來曹操,我們可以照樣做官,頂多官小點罷了。而將軍您還能上哪兒去?請將軍三思!”
孫權聽罷,歎了一口氣,說:“他們這個態度,真叫我失望。你的話全合我的心意。可是要開戰的話,叫誰統帥軍隊呢?”
魯肅說:“這還用說,非公瑾莫屬!”
公瑾就是周瑜,廬江舒(今安徽廬江)人。說來,此人跟孫權關係非同一般。他們的父輩交情很深,這兩人亦情同手足。孫權任用周瑜和張昭共同掌管軍國大事,周瑜乃江東武將的首領。因此,魯肅一提周瑜,孫權就連連點頭。
這時候,周瑜恰好受命出使到鄱陽去了。會議一結束,孫權立即派人去鄱陽(今江西鄱陽縣)召周瑜回來。魯肅則樂滋滋地向旅館跑去。他要把孫權召回周瑜的事告訴諸葛亮。
諸葛亮聽說周瑜要回來掛帥出征,十分高興,說:“公瑾一回來,我就去見他。”
魯肅說:“到時候,我陪你去。”幾天後,周瑜回來了。他一上岸,就去見孫權,孫權召集臣下,再次商議大計。周瑜對孫權說:
“曹操名義上是漢室丞相,其實是漢朝的國賊!將軍您既有雄才大略,又繼承父兄的事業,加上江東兵精糧足,本當號召天下,為漢室除害,怎可迎接漢賊呢?”
孫權聽了,故意慢吞吞地說:“誰願意迎接曹操啊,就怕寡不敵眾。”
他把文臣武將掃了一眼,接著又說:“正因如此,才召你回來商量的呀!”
周瑜說:“你說我們寡不敵眾,我說曹操外強中幹。你看,眼下北方並沒平定,還在關西的馬超、韓遂,成了曹操的後患。曹操打了南邊打東邊,戰線太長,首尾顧不過來。再說,他舍棄了北方軍隊善於馳馬作戰的特長,反而依靠水軍來與我們較量,這樣棄長用短,也犯了兵家的大忌。眼下正是嚴冬臘月,馬缺草料,士兵從老遠的北方跑到多湖沼的南方來,水土不服,必然生病。曹操自身矛盾重重,兵馬再多,又有何用?將軍若想打敗曹操,現在正是時候,我願率軍出征。萬死不辭!”
主戰的領將們聽了周瑜的話,都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主和的人卻大都低著頭,你看看我,我瞧瞧你,露出懼怕的神色。這時,隻見孫權握緊拳頭,在桌子上“砰”地一敲,說:“曹操這老賊早就想篡奪皇位了,就因為怕袁紹、袁術、呂布、劉表和我這些人。現在他們都被消滅,就剩下我了。
我跟老賊,勢不兩立!你說應當開戰,不應當投降,正合我意!”
周瑜逼上一句:“如此說來,將軍已下決心了!”
孫權站起來,拔出刀,“嚓”地一聲,將桌子砍去一隻角,向文武百官宣告:“諸位將官,有人再說投降曹操,就和這張桌子一樣!”
張昭他們嚇得不敢再開口。主戰主和的爭論就這麽結束了。
周瑜和魯肅走出議事大廳,在院子裏站了一會以後,就去將諸葛亮邀來議事。
諸葛亮坐定,周瑜就將東吳的抗曹決定通報於他。諸葛亮說:“孫將軍固然下了抗曹決心,可是主戰的人少,萬一中途變卦可就麻煩了。這樣吧,我將曹操的實際情況告訴二位,請轉告孫將軍。他了解了真實情況,一定能增強信心的。”待他把曹軍的情況說出來,周瑜、魯肅聽了,同聲地說:“好極了!”
周瑜送別諸葛亮後,連夜進見孫權。他開門見山地說:
“咱們這兒有些人勸將軍迎接曹操,是被曹操那封信嚇唬住了。什麽‘水軍八十萬’,那完全是虛張聲勢。諸葛亮已經探聽清楚,曹操自己的北方士兵不過十五六萬。這十五六萬人馬連續奔波作戰,已經疲憊不堪。至於荊州投降的士兵,至多也不過七八萬。這七八萬人被迫改編,人人三心二意,能有多大的戰鬥力呢?咱們跟劉豫州的軍隊聯合起來,我隻要有五萬精兵,足可打敗曹軍。”
孫權聽了,用手撫著周瑜的背說:“公瑾,你這麽一說,我更加放心了。
張昭這些人,隻顧自家妻室,光從個人得失考慮,很使我失望。隻有你跟子敬(魯肅,字子敬)和我同心,這是天意啊!”說罷,他不無擔心地說:“話雖如此,但五萬精兵一時很難調集。這會兒戰船、兵器、糧草等都準備妥當的有三萬人馬。請你和子敬、程普先帶著這三萬人馬出發,我再集合第二批精兵,作為你的後援。你們萬一進展不順,就向我靠攏,我一定要與曹操決一死戰!”
第二天一早,孫權就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正副司令),魯肅為讚軍校尉(參謀長),統兵三萬,逆江而上,共同破曹。
周瑜自從跟諸葛亮敘談過之後,認為此人談吐不俗,願與他共事。他便向孫權推薦,任用此人。孫權就叫諸葛瑾去勸諸葛亮留在東吳。而諸葛亮反倒請他哥哥去投劉備。諸葛瑾知道兩個人都不可能離開自己的主人,就向孫權報告說:“我兄弟一向歸向劉氏,正像我一心伺候將軍一樣。他不肯留在這兒,正像我不肯跟著他去一樣。好在兩家已經友好結盟,我們兩個各為其主,但打擊的是同一個敵人。”
孫權把這個意思告訴了周瑜,周瑜就請諸葛亮同乘一艘船,率領軍隊到樊口去會劉備。
但說諸葛亮離開夏口時,曾建議劉備把軍隊移到樊口,以便於聯絡,接應江東的援軍。劉備駐軍樊口後,眼巴巴地等著東吳發兵來,天天派水兵在江麵上守候。這天,一聽說周瑜的戰船到了,快派人去慰勞東吳將士。
周瑜見到劉備的使者,很高興地說:“我心裏真想拜見劉豫州啊!隻是部隊剛到,不便離開,甚感抱歉!”
使者回去後,劉備又坐了一隻輕便小船來會見周瑜。見麵後寒暄一番,便說:“將軍決定抗擊曹軍,大計定得太好了!
可不知道將軍帶來多少人馬?”
周瑜伸出三個手指,說:“三萬”。
劉備聽了,皺了皺眉頭,說:“三萬怕是少了些。”
周瑜畢竟是大將之才,風趣地笑著說:“兵不在多,而在於指揮得當。
請劉豫州看我破曹吧?”
劉備說了些讚頌的話,就告辭了。諸葛亮也跟著他一起回樊口去了。
周瑜的水軍繼續前進,戰船一直開到了赤壁(在湖北嘉魚縣東北,長江南岸)。對岸,就是曹軍的營地了。
三、火燒赤壁
周瑜的戰船在赤壁停下來以後,駐紮在長江北岸烏林(今湖北省洪湖縣東北)的曹軍,依仗船多兵多,不久就渡江出擊。誰知兩軍交鋒後,曹軍被擊敗,作戰的水軍隻好灰溜溜地又回到北岸去了。
初戰失利,曹操很惱火,忙把荊州的降將蔡瑁、張允叫到主帥船上責問:
“我有這麽多的軍隊,為什麽敗在周瑜的手裏!”
蔡瑁低著頭回答說:“荊州的水軍好久沒有操練了,青州和徐州的將士本來不習慣於水戰,所以戰鬥力都不怎麽樣。末將願意加緊訓練,並且使北方的士兵也學會水戰,請丞相放心。”
曹操說:“你們兩個是水軍的將領,可一定要抓緊操練,不得有誤!”
兩個將領唯唯諾諾地退了出來。
接著,蔡瑁、張允在大江中安上水寨。大船停在外圍。好像築起一座水城似的。小船在裏麵,來往接應。到了晚上,戰船上點上燈火,水麵被照得通火,岸上的旱寨更是燈火相連,一眼望不到頭。可是,北方士兵的訓練效果不佳。一碰到刮風,江上起了波浪,就有不少人暈船,嘔吐不止,睡不安,吃不下,體力大降。岸上旱寨裏的士兵,雖沒受暈船之苦,可是情況也很不妙。那年正趕上冬瘟,病倒的不少。這些,急得曹操一麵叫人收集草藥,一麵召集謀士們商議對策。有人獻計說:
“用鐵鏈把戰船一隻一隻連起來,再在上麵鋪上木板,搞成‘連環船’。
這樣,風浪再大,船也不會搖晃,士兵就不會暈船了。”
眾人思之再三,覺得這辦法不錯,紛紛表示讚同。曹操也就同意先試試再說。一試之下,果然靈驗,戰般連在一起,甚是平穩,人在上麵好像在平地上一般,連戰馬也可以上船下船,不用人來吆喝了。於是,曹操下令叫軍中鐵工連夜打造鐵鏈、鐵環、大釘,作為戰船連合之用。
謀士們當中,也有不讚同這種做法的。程昱考慮了好久,終於對曹操說:
“這樣不行,幾隻大船連在一起。行動不便,萬一敵人用火攻,隻要一隻船起火,跟著就都燒起來,逃都逃不掉,那還了得!”
有人附和道:“此話有理,趕快把戰船拆散開吧!”
曹操聽了,笑道:“這倒用不著擔心。”
謀士許攸著急了,勸道:“火攻不能不防啊!丞相為什麽發笑?”
曹操說:“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早就料到這一點了,要不怎麽同意搞連環船呐。眼下正是嚴冬臘月,不刮風也就罷了,一刮起風來,十有八九是西北風。咱們在北岸,他們在南岸,他們要是用火攻,不是自己燒自己嗎?”
眾人聽了,這才放下心來,都欽佩曹操計高一籌。有了連環船,曹操得意極了。那天正是11 月15 日,風平浪靜,曹操在水寨中心的主帥大船上宴請眾將,喝酒賞月。一眼望去,沿江燈火輝煌,江麵上的倒影,閃閃發光。
看著江上那跳躍的銀光,江南那迷蒙的山影,曹操心底湧出萬千種喜悅。喜的是那大好江山即將歸於己有,隻要掃平東吳,統一全國就指日可待了。
曹操舉著酒懷,站立船頭,不由詩興大發。他抬頭一看,一輪明月,高懸空中,似乎正瞧著他哩。曹操喝得已有六七分醉了。在醉意朦朧中,他放下酒杯,接過身旁士兵手中的長矛,舞弄了一番。這時,不知哪來的烏鴉“哇哇”叫著向南飛去。曹操望著月亮,聽著烏鴉的叫聲,不無感慨地對左右說:
“我拿著這支長矛,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除袁紹,深入塞北,擊退烏桓。今年已經五十四歲了,如果這次能夠打下江南,統一中原,就不算虛度此生了”。說著,當場作了一首歌,哼了起來: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周),無枝可依。
在場的人聽了,都有所感觸,誰都不說話,還是曹操哈哈大笑起來。笑聲打破了沉寂,他招招手說:“吟詩作賦,情之所至,請謀位別介意。還是進去,再喝幾杯吧。”
他們剛進船艙坐下,有個軍官進來報告:
“東吳有人送信來!”
曹操召他進來。一見,是個漁夫模樣的老人。他呈上書信,原來這信是東吳的大將黃蓋派人送來的。信上寫著:
我黃蓋受孫氏三世厚恩,官位升到將帥,這種待遇可以說是不薄了。然而從天下大勢來看,江東如果要用幾萬兵力,來抗拒您的百萬大軍,實在是眾寡懸殊。江東文武,不論是誰,都不願意與您的大軍交戰,隻有淺薄、魯莽的周瑜和魯肅。硬要以卵擊石。我受了點氣,倒是小事,今天歸順朝廷,這是大義。打敗周瑜的軍隊不難,等兩軍交鋒時,我願意利用擔任先鋒的有利條件,尋找機會,為您效勞。
曹操看著信,眉頭皺起又舒展:他知道黃蓋為人忠誠,因而對他叛逆的舉動不無懷疑;但是,他想到自己在政治上、軍事上的“絕對優勢”,足以使江東文武百官喪失鬥誌。因此,他認為孫氏政權內部發生分化,也是有可能的。於是他笑著對送信的老人說:“黃蓋如果真心歸順,我一定重用他!”
當即打發使者連夜返回江南,要他轉告黃蓋約定時日,率軍渡江來降。
程昱等謀士並非不存戒心,可曹操已被勝利衝昏頭腦,且又在興頭兒上,誰還願多嘴呢?
這一晚上,真是酒興詩情,盡歡而散。
然而,渾然不知的曹操正麵臨著潛伏的危險。江南大堂中黃蓋向孫權所獻的計策,正在悄然實施著..
這黃蓋,相貌剛毅尊嚴,向以勇敢、愛民著稱。他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倍受艱辛。可他少有大誌,一邊砍柴賣草,一邊讀書習武,終於成長為有勇有謀的將軍。早年隨孫堅(孫權父)戰黃巾,討董卓,屢立戰功;後來跟孫策(孫權兄)下江東,建基業,身居要職。孫權繼任以後,對這位老將軍倍加尊重,將其封為武鋒中郎將。這次作戰中,他偵察到了曹操采用連環船的辦法防止士兵暈船,便對周瑜說:“目前敵眾我寡,不宜打持久戰。現在曹軍把戰船用鐵索連起來,我看可以用火攻來燒毀他們的連環船。”
周瑜說:“我正打算這樣做,可是要有人去假投降才行呀?”
黃蓋說:“這事兒可以交給我去幹。”
周瑜又說:“不受苦楚,曹操怎麽肯信?”
黃蓋說:“從破虜將軍(指孫堅)起,我一直被孫家重用到今,莫說吃苦,就是肝腦塗地,我也心甘情願!”
周瑜感動得熱淚盈眶,趴在地上磕著頭說:“您若肯行此計,乃江東之萬幸也!”
黃蓋連忙將周瑜扶起,說:“能為將軍和江東父老盡微薄之力,我死而無怨!”
第二天,周瑜召集將領們開會,說:
“曹軍的旱營水寨十分堅固,非一日可破,請謀位將軍各自預備三個月糧食..”
話未說完,黃蓋就站出來阻止:
“備三個月糧,破敵也無望!敵眾我寡,沒有別的路可走,隻有投降!”
周瑜勃然大怒,說:“我奉討虜將軍(指孫權)的命令破曹,籌劃已定,你竟敢說出這種話來,擾亂軍心,不把你辦罪,那還了得!”
黃蓋也惹了火兒,罵道:“你接受了討虜將軍的命令,就這麽狂妄自大,我黃蓋跟著破虜將軍(指孫堅),討逆將軍(指孫策)在東南一帶打了多少次仗,立了多少次功,你這小子算老幾?也敢在老前輩跟前擺什麽威風!”
周瑜氣得暴跳如雷,吆喝著說:“推出去砍了!”
將士們苦苦央求,請周瑜從寬處罰。周瑜不好過於使性,就吩咐左右將黃蓋責打五十軍棍。武士們當場把黃蓋剝去衣服,拖翻在地,劈劈啪啪地打得黃蓋皮破肉綻,鮮血迸流,昏了過去。
給曹操的信上說:“我吃點苦沒事”,指的就是被周瑜痛打這件事。
送信的老人在回答曹操的盤問時,也是抓住這句話竭力辯白:“黃老將軍因為反對周瑜,挨了一頓毒打。他是真心誠意地歸順丞相,一則為國效勞,二則也為自己報仇雪恨,丞相用不著懷疑。”
曹操為了防備周瑜和黃蓋耍“苦肉計”,在送信人走了以後,也派出探子到江南去探聽過。可探子回來匯報說,東吳的確內部不和,還有聲有色地講黃蓋勸降和周瑜痛打黃蓋的經過情形。探子還說,周瑜打黃蓋這件事,誰都知道。東吳有不少人都替黃蓋打抱不平,可是聽說黃蓋已經認了錯,服了。
這會兒正在養傷。曹操和謀士們聽了探子的情況報告,就眼巴巴地等著黃蓋來投降了。
黃蓋為了“投降”,積極準備著船隻:十隻大船,船上裝滿了幹柴、蘆葦,灌滿了膏油,上麵蓋上油布,船頭插著青龍旗。每隻大船後邊係著輕便小船。
一切布置停當,請周瑜檢查。那天正刮著風,江麵上波浪翻騰,水花直打到岸上來,船上的旗幟撲嚕嚕地飄得歡。周瑜看著大小船隻,想起了一樁心事,霎時間頭暈眼花,差點倒了下去。待隨從將他扶回營裏,連忙讓他睡下。魯肅慌了手腳,要給他請醫診治。周瑜卻說:“用不著請大夫,還是請孔明(諸葛亮,字孔明)先生過來說說話吧。”
好在樊口離赤壁不遠,魯肅很快就找到了諸葛亮。兩個人邊走邊說著周瑜突然得病的情況,諸葛亮問道:“您對此有何看法?”
魯肅回答說:“此乃曹操之福,江東之禍呀!”
諸葛亮笑道:“公瑾的病,我能醫好,不必憂慮。”
兩人說著,不覺已來到周瑜房裏。周瑜待手下的人都退出去後,對諸葛亮說:“不瞞您說,我這頭疼病是風給鬧出來的。”
諸葛亮笑道:“我知道。給你試著開個方子,怎麽樣?”
周瑜愣了一下,說:“請先生指教。”
諸葛亮拿起筆來,在紙上寫了十六個字:
欲破曹操
宜用火攻
萬事俱備
隻欠東風
周瑜看罷,脫口而出:“是呀!可怎麽辦呐?”
諸葛亮沉思片刻,說:“雖說天有不測風雲,可是風雲也得順從季節。
目前嚴冬臘月,刮的是西北風。後天是冬至了。到了冬至,氣溫開始回升,到時候,會來東南風的。”
周瑜給他這麽一說,病不治而愈。送走了諸葛亮,立刻叫黃蓋抓緊準備。
果然,到了冬至那天,刮起東南風來了。黃蓋連忙派人送信給曹操。信上的話不多,但卻十分重要:
今晚率領糧船來降,船頭牙形青龍旗就是標誌。
曹操接到黃蓋的信,晚飯一吃,換上黃袍,就興高采烈地來到了水寨主帥船上。這時,星光閃閃,江麵上還望得見船隻移動。
瞭望哨從船頂報告說:“江上有一船隊順風而來。”曹操撚著胡子微笑。
一會又報:“大船上插著牙形青龍旗,另一麵大旗上,有‘先鋒黃蓋’五個大字。”
曹操仰麵笑著說:“連黃蓋都拋棄孫氏投降我,何愁東吳不平呀!”
站在一旁的賈羽,看著樓船上的旗幟朝著西北飄蕩,而且風勢挺猛,擔心地說:“今天起了東南風,我們得防著點呀!”
盯住來船看著的程昱,忽然皺起眉頭說道:“丞相你看,要是糧船,應該吃水深,可來船卻又輕又快,怕不是糧船呀!”
曹操一聽,慌了,連忙下令:“巡邏船快迎上去,命令來船在江心停住,等待檢查!”
南來的十隻大船離曹軍水寨隻有二裏之遙,黃蓋哪裏肯聽曹軍巡邏船的阻止,毅然揮刀下令:“放火!”
頓時,十隻大船上烈火熊熊。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十隻火船猶如十條火龍,直向曹營水寨竄去。曹操的連環船著火後,立即蔓延開來,火焰衝天,江麵上一片火光。被嚇得魂不附體的曹軍士兵,奪路跳水逃命,踩死、淹死、燒死的不計其數。
十隻火船後麵小船上的士兵們砍斷繩索,待船駛近旱寨施放火箭,旱寨也燃燒了起來。濃煙升騰猶如烏雲翻滾,被熏黑的天際簡直要坍塌了下來。
江南周瑜的大隊戰船趁勢駛過江來,喊殺聲驚天動地,搖河撼山。
黃蓋緊盯著曹操的帥船而去。隻見一個穿絳紅戰袍的人向一條小船逃去,他料定那是曹操,就舉刀高喊:
“曹操,哪裏逃,黃蓋來了!”
曹操頭也不回地鑽進船艙。小船上的士兵拉弓搭箭,“嗖”地射中黃蓋肩膀。老將軍“呀”地一聲,栽進江中。待部下跳入水中將他救起,曹操乘的那條小船卻不知逃到哪裏去了。
曹操逃了一陣,上了岸。將士們陸續趕來,也隻不過幾千人了。
殘兵敗將們跟在曹操後麵,由華容(今湖北潛江西南)小道向江陵撤退。
一路上,寒風凜冽,道路泥濘,寸步難行。曹操命令士兵找來樹枝雜草鋪路。
騎兵可以過去了,但士兵卻被戰馬踏死踩傷不少。周瑜,劉備的軍隊水陸並進,一直把曹操趕到南郡(郡城在江陵)。曹操留下親信大將曹仁鎮守江陵,自己引軍北還。不久,江陵也被周瑜攻陷。
赤壁之戰以後,全國的政治局勢發生了一個新的變化。曹操經過這場挫敗,勢力局限在北部,再也沒有力量南下了。公元220 年,曹操病死,他的兒子曹丕在同年廢除漢獻帝,自己做了皇帝(文帝),國號魏,建都洛陽。
孫權經過這次戰爭,鞏固了在江東的統治,接著又以建業(今南京市)為中心,向南擴張地盤,發展成為後來的吳國。劉備在戰後乘機南下,攻占荊州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等四郡;不久又向孫權借得南荊,從此有了一塊根據地。公元214 年劉備奪得益州,逐漸發展成為後來的蜀國。赤壁之戰對於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麵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蘇寧燕)
官渡之戰,曹操殲滅了袁紹的主力部隊,扭轉了袁強曹弱的局麵,從而初步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曹操的實力不斷壯大。他雄心勃勃,打算一鼓作氣,把盤踞在南方的劉表和孫權兩大勢力挨個兒消滅,以達到統一全國的目的。他和部下研究了向南擴張的戰略計劃,決定首先攻打劉表。
出師前,曹操高級謀士荀彧建議派大軍直出宛城(今河南南陽市)、葉縣(今河南葉縣南),同時派一支輕騎兵,由水道急行軍,乘敵人不備,攻下州治襄陽(荊州首府),說這樣方可消滅劉表。
曹操采納了荀彧的作戰方案,於公元208 年向南進軍,軍事進展得很順利。
事有湊巧,正當曹操的大軍行至半路,荊州牧(牧即一州的長官)劉表病死了。小兒子劉琮繼承了他的職位。這年9 月,曹軍越境到達新野。劉琮被曹軍的浩大聲勢嚇壞了,連忙暗地裏派人帶著荊州地圖和戶口冊,到曹營接洽投降。曹軍長驅直入,待守將劉備發現,已來不及組織力量抵抗,劉備隻得率領部下慌忙向江陵撤退。
劉備本是西漢皇族後代,但枝屬關係已非常疏遠。他父親隻做過縣令和州郡屬吏之類的小爆。他小時“與母以販履(鞋)織席為業”,家境並不富裕,和那些同時崛起的軍閥相比,勢力單薄,所以,在軍閥混戰中屢遭挫折,輾轉投靠別人。官渡大戰中袁紹派他率軍擾亂曹軍後方,被曹操打敗後投靠了劉表,劉表讓他帶領一部分軍隊駐紮樊城(今湖北襄陽縣北),本想利用他來加強荊州首府外圍的防禦,不料寶貝兒子不爭氣,瞞著劉備投降曹操,致使劉備連最後一小塊地盤也丟了。
劉備雖然沒有固定的地盤,但他“興複漢室”的野心一直沒有死。在荊州時他積極整訓軍隊,網羅人才,以備獨創局麵時之需。當時,流亡到荊州去的和荊州本地的士大夫歸附他的很多,著名的大政治家諸葛亮,就是在那時候,經劉備再三邀請而出山的。諸葛亮為劉備奪取天下,製定了總策略:
東麵聯絡孫權,西麵占據荊州和益州(今四川,陝西南部一帶),南麵拉攏夷、越等少數民族,北麵抗拒曹操。劉備依計而行,將奪取荊州納入了宏圖大略。但是,當他的部隊撤退到襄陽的時候,有人攔在馬前,勸他乘機襲擊劉琮,占領襄陽,他卻沒有同意。他心裏自然明白,此刻攻下襄陽容易,而要守住它可就難了。當時,他顯出頗為動情的樣子說:“劉荊州(劉表是荊州牧,所以尊他為劉荊州)臨終前向我托孤,我決不能貪圖地盤,背信棄義啊!如今我不能保護他的兒子,難道還能去害他麽?日後我有何麵目見世人呐?請大家繼續趕路,還是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吧!”說罷,還特意在劉表墳前哭祭了一番,然後快馬加鞭地走了。
荊州的官員和百姓,有很多人跟隨劉備一起向南逃跑。一路上,劉備又收留了不少劉表的部隊和當地百姓,合計十多萬人,光是運載行李和輜重的車輛就有幾千輛。因軍民混雜,行動緩慢,每天隻能走十多裏路。劉備的部下建議他丟下百姓,輕裝趕路,以便搶先占有江陵。劉備假惺惺地說:“要成就大事,必須以人為本。現在百姓願意跟隨我,我怎忍心丟開他們不管呢?”但軍情緊迫,他不得不采納諸葛亮的建議:派關羽帶領水軍一萬人,乘船退往江陵,以便接應。
江陵是荊州的軍事要地,又有劉表貯存的大量軍用物資。這些,曹操都是知道的。他怕劉備搶先占據江陵,就親自率領五千名精銳騎兵,一天一夜行軍三百裏,緊緊追趕劉備。當劉備率領軍民退到當陽(今湖北當陽東)東北的長阪的時候,曹操的騎兵從背後趕到了。劉備匆忙應戰,被曹軍打得大敗。劉備不得不放棄退往江陵的計劃,也不再顧及跟隨的軍民了。他拋棄所有的輜重,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幾十人,改向側麵的漢水撤退。
為了阻擋曹軍的追擊,張飛率20 名騎兵斷後。待劉備等人過了長阪橋, 張飛立刻命人將橋掀毀。他睜大眼睛,橫著長矛,立馬河邊,對追來的曹軍大聲喝道:“我是張飛。來吧!我們拚個死活!”曹軍早就聽說張飛十分勇猛,一時又弄不清情況,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敢跨前一步。這樣,劉備等人才得以脫險。當劉備和部下退到漢津口的時候,正好同關羽率領的水軍會合。他們一起渡過漢水。江夏太守劉琦(劉表長子)也領兵前來接應。
於是,兩軍合一,到了夏口(今湖北漢口)。
當陽長阪一仗,劉備損失了大半人馬。曹操則順利地占領了江陵,獲得了劉表貯存的大量軍用物資,還收降了一大批軍隊。這下,曹操越發不可一世。在他看來,乘勝追擊,捉拿劉備,乃輕而易舉,即使沿江東下,消滅孫權,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二、孫劉結盟
劉備一行到了夏口,東吳使者魯肅已等候在這裏了。
原來,在劉表病死的消息傳出以後,魯肅就對孫權說:
“曹操對南方虎視眈眈,不可掉以輕心。劉備在荊州有一定影響,又同曹操有怨仇,如果他同劉表的部下齊心協力,倒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我們應該聯絡他們,結成同盟。”魯肅要求孫權派他用吊喪的名義與劉備接觸,試探劉備的態度。魯肅還說:“此事如不抓緊進行,怕曹操要走在前麵了!”
孫權同意了魯肅的意見,要他盡快去辦這件事。
魯肅立刻出發,日夜兼行,沒想到在半路上聽說劉琮已經投降曹操,劉備正往南撤退。魯肅改抄近路去迎接劉備,在當陽長阪遇上了他。魯肅向劉備說明來意,轉達了孫權對劉表逝世的悲痛與悼念之情,接著問劉備:
“您現在打算上哪兒去?”
劉備回答說:“我和蒼梧(廣西梧州)太守吳巨有舊交,想去投奔他。”
魯肅很坦率地說:“蒼梧遠在嶺南,地方偏僻,對您幫助可能不大。我說您不如聯絡東吳,孫權這個人聰明,又有才能,待人寬厚和氣,對有本事有德行的人十分器重,江東的英雄豪傑多歸附他。現在他擁有六個郡,兵精糧足,人才濟濟,是可以創大業的。您不如派人去與孫將軍聯係,共同抗曹。”
劉備一聽,心裏一時拿不定主張。這時,坐在一旁的諸葛亮開口了:
“玄德(劉備字)和孫將軍一向沒有來往,怎好輕易派人去見他呢?”
魯肅微微一笑,說道:“我跟令兄子瑜(諸葛瑾,字子瑜)是朋友。這樣吧,您到江東去看望令兄,去了後我來安排您與孫將軍會麵。”
諸葛亮聽罷,望著劉備說:“事情已很急了,不妨讓我去見見他?”
劉備點點頭,說:“那就請您辛苦一趟吧!”
魯肅見事情進展如此順利,十分高興,當即又向劉備獻計道:“為了聯絡東吳,便於接應,您不妨屯兵樊口(在湖北武昌西北)。”
劉備連說:“好!好!”
這時候,曹操正準備由江陵向東進軍,眼下還未進入東吳地界。孫權已率領軍隊駐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注視著局勢的發展。諸葛亮和魯肅辭別劉備來到柴桑,魯肅就將諸葛亮引見給孫權。孫權見諸葛亮年輕英俊(那時諸葛亮才二十八歲),十分賞識。諸葛亮見孫權儀表堂堂,非等閉之輩,對他也很尊敬。孫權很客氣地說:“先生足智多謀,而今大敵當前,前來想必有要事相商?”諸葛亮說:“近年來戰亂四起,將軍占據江東,劉豫州(劉備做過豫州牧)起兵汝南,跟曹操共爭天下。現在曹操已鏟除了他的勁敵,逐漸平定了北方,又南下破了荊州,威震天下。不知將軍有何對策?”
孫權皺著眉頭說:“曹操擁兵百萬,倘順流東下,是戰是和,實難定奪。
諸葛亮沉思片刻,說:“如果不能抵抗,為什麽不放下武器,歸順朝廷呢?現在將軍外表上好像聽從曹操,內心裏卻又想獨立,當斷不斷,恐怕要不了幾天,大禍就要臨頭了。”
諸葛亮的這一番話,正好揭出孫權當時的內心矛盾。孫權沉思了一會,憤激地反問道:“如此說來,劉備為什麽不投降曹操呢?”
聽孫權這樣一說,諸葛亮不禁暗自高興,就抓住他的話鋒回答說:“從前田橫,不過是齊國的一個壯大,尚且能夠不受屈辱。何況劉豫州乃帝王的後代,當今的英雄,百姓歸向他,就像江河的水流歸大海一樣,他怎會低三下四地去投降曹操呢?”
孫權接過話頭說:“對,我也不能低三下四地去把東吳的大片土地和十萬人馬交給別人!隻是,劉豫州本來可以和我一起抗曹,如今他打了敗仗,還有多少力量呢?”
諸葛亮聽罷,擺擺手說:“不對不對。劉豫州雖然在當陽遭到挫折,可是,被打散的士兵又紛紛歸來,加上關羽的水兵,還有一萬多人,劉琦的江夏士兵也有一萬多人。曹兵從北方趕來,一天一夜跑了三百多裏路,這就好比一支箭,到了最後,連一層薄紗也穿不透了。再說,北方人不會水戰,坐船也不習慣。荊州的百姓歸附曹操,這是迫於形勢,並不是真心實意。因此。
隻要將軍和劉豫州結成同盟,兩處的兵馬聯合起來,同心協力地抗曹,一定能把曹操打敗。曹軍一敗,必然回到北方去。這樣,荊州和東吳都能保全,勢力當會逐漸強盛,必將形成三分天下的形勢。成功或者失敗,完全取決於我們此時的抉擇了。”
魯肅聽了,連連點頭。諸葛亮說的正是他心裏的話。
孫權也連連說好,同意跟劉備聯合抗曹,不過他說還得跟大夥兒商議一下,就先讓魯肅陪著諸葛亮去看望他哥哥諸葛瑾。
這兄弟倆相見,暫且擱在一邊。但說孫權當即召集臣下開會,商議或者出兵抗曹或是派使者去議和。正在這個時候,曹操派人送了一封信來。孫權將信拆開一看,隻見上麵寫著:
近來我正奉命討伐有罪之人。軍隊南進,劉琮投降,荊州已得。
現在我訓練了八十萬水軍,打算與您在吳地一塊兒打獵..
孫權把這封咄咄逼人的威嚇信遞給部將們傳閱,大夥兒嚇得臉都變了色。
老臣張昭四麵一瞧,心裏有了底兒,就說:“曹操借著天子的名義,號今天下,征伐四方,我們要是抗拒他,在名義上就是抗拒朝廷,名不正,言也不順。拿軍事的形勢來說,我們能抵抗曹操的,隻有一條長江。現在曹操得了荊州,劉表一千多隻戰船全是他的了,我們還有何屏障可依?曹操有了水軍,水陸並進,我們如何抵擋得住?敵眾我寡,我看還是派使者去迎接他。
免得戰禍又起,生靈塗炭。”
張昭這麽一說,大夥兒這才鬆了一口氣,於是發言也沒有個秩序了,這個說:“是啊,光棍不吃眼前虧,還是不打為好。”那個說:“曹操現在隻不過是說說,究竟是不是真的揮師東下,還不得而知,我們也可以觀望一段時間,看看形勢再說唄。”..
孫權聽著聽著,低下頭去。不一會兒他去上廁所,魯肅追到屋簷下,孫權知道他跟過來的意思,就拉著他的手說:“你有什麽話要跟我講嗎?”
魯肅說:“剛才他們的那些意思,都聽不得。他們都為自己打算,不能跟這些人商議大事。要說投降的話,我魯肅可以這樣做,將軍您可不行啊!”
孫權聽了,一愣,問:“為什麽?”
魯肅說:“迎來曹操,我們可以照樣做官,頂多官小點罷了。而將軍您還能上哪兒去?請將軍三思!”
孫權聽罷,歎了一口氣,說:“他們這個態度,真叫我失望。你的話全合我的心意。可是要開戰的話,叫誰統帥軍隊呢?”
魯肅說:“這還用說,非公瑾莫屬!”
公瑾就是周瑜,廬江舒(今安徽廬江)人。說來,此人跟孫權關係非同一般。他們的父輩交情很深,這兩人亦情同手足。孫權任用周瑜和張昭共同掌管軍國大事,周瑜乃江東武將的首領。因此,魯肅一提周瑜,孫權就連連點頭。
這時候,周瑜恰好受命出使到鄱陽去了。會議一結束,孫權立即派人去鄱陽(今江西鄱陽縣)召周瑜回來。魯肅則樂滋滋地向旅館跑去。他要把孫權召回周瑜的事告訴諸葛亮。
諸葛亮聽說周瑜要回來掛帥出征,十分高興,說:“公瑾一回來,我就去見他。”
魯肅說:“到時候,我陪你去。”幾天後,周瑜回來了。他一上岸,就去見孫權,孫權召集臣下,再次商議大計。周瑜對孫權說:
“曹操名義上是漢室丞相,其實是漢朝的國賊!將軍您既有雄才大略,又繼承父兄的事業,加上江東兵精糧足,本當號召天下,為漢室除害,怎可迎接漢賊呢?”
孫權聽了,故意慢吞吞地說:“誰願意迎接曹操啊,就怕寡不敵眾。”
他把文臣武將掃了一眼,接著又說:“正因如此,才召你回來商量的呀!”
周瑜說:“你說我們寡不敵眾,我說曹操外強中幹。你看,眼下北方並沒平定,還在關西的馬超、韓遂,成了曹操的後患。曹操打了南邊打東邊,戰線太長,首尾顧不過來。再說,他舍棄了北方軍隊善於馳馬作戰的特長,反而依靠水軍來與我們較量,這樣棄長用短,也犯了兵家的大忌。眼下正是嚴冬臘月,馬缺草料,士兵從老遠的北方跑到多湖沼的南方來,水土不服,必然生病。曹操自身矛盾重重,兵馬再多,又有何用?將軍若想打敗曹操,現在正是時候,我願率軍出征。萬死不辭!”
主戰的領將們聽了周瑜的話,都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主和的人卻大都低著頭,你看看我,我瞧瞧你,露出懼怕的神色。這時,隻見孫權握緊拳頭,在桌子上“砰”地一敲,說:“曹操這老賊早就想篡奪皇位了,就因為怕袁紹、袁術、呂布、劉表和我這些人。現在他們都被消滅,就剩下我了。
我跟老賊,勢不兩立!你說應當開戰,不應當投降,正合我意!”
周瑜逼上一句:“如此說來,將軍已下決心了!”
孫權站起來,拔出刀,“嚓”地一聲,將桌子砍去一隻角,向文武百官宣告:“諸位將官,有人再說投降曹操,就和這張桌子一樣!”
張昭他們嚇得不敢再開口。主戰主和的爭論就這麽結束了。
周瑜和魯肅走出議事大廳,在院子裏站了一會以後,就去將諸葛亮邀來議事。
諸葛亮坐定,周瑜就將東吳的抗曹決定通報於他。諸葛亮說:“孫將軍固然下了抗曹決心,可是主戰的人少,萬一中途變卦可就麻煩了。這樣吧,我將曹操的實際情況告訴二位,請轉告孫將軍。他了解了真實情況,一定能增強信心的。”待他把曹軍的情況說出來,周瑜、魯肅聽了,同聲地說:“好極了!”
周瑜送別諸葛亮後,連夜進見孫權。他開門見山地說:
“咱們這兒有些人勸將軍迎接曹操,是被曹操那封信嚇唬住了。什麽‘水軍八十萬’,那完全是虛張聲勢。諸葛亮已經探聽清楚,曹操自己的北方士兵不過十五六萬。這十五六萬人馬連續奔波作戰,已經疲憊不堪。至於荊州投降的士兵,至多也不過七八萬。這七八萬人被迫改編,人人三心二意,能有多大的戰鬥力呢?咱們跟劉豫州的軍隊聯合起來,我隻要有五萬精兵,足可打敗曹軍。”
孫權聽了,用手撫著周瑜的背說:“公瑾,你這麽一說,我更加放心了。
張昭這些人,隻顧自家妻室,光從個人得失考慮,很使我失望。隻有你跟子敬(魯肅,字子敬)和我同心,這是天意啊!”說罷,他不無擔心地說:“話雖如此,但五萬精兵一時很難調集。這會兒戰船、兵器、糧草等都準備妥當的有三萬人馬。請你和子敬、程普先帶著這三萬人馬出發,我再集合第二批精兵,作為你的後援。你們萬一進展不順,就向我靠攏,我一定要與曹操決一死戰!”
第二天一早,孫權就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正副司令),魯肅為讚軍校尉(參謀長),統兵三萬,逆江而上,共同破曹。
周瑜自從跟諸葛亮敘談過之後,認為此人談吐不俗,願與他共事。他便向孫權推薦,任用此人。孫權就叫諸葛瑾去勸諸葛亮留在東吳。而諸葛亮反倒請他哥哥去投劉備。諸葛瑾知道兩個人都不可能離開自己的主人,就向孫權報告說:“我兄弟一向歸向劉氏,正像我一心伺候將軍一樣。他不肯留在這兒,正像我不肯跟著他去一樣。好在兩家已經友好結盟,我們兩個各為其主,但打擊的是同一個敵人。”
孫權把這個意思告訴了周瑜,周瑜就請諸葛亮同乘一艘船,率領軍隊到樊口去會劉備。
但說諸葛亮離開夏口時,曾建議劉備把軍隊移到樊口,以便於聯絡,接應江東的援軍。劉備駐軍樊口後,眼巴巴地等著東吳發兵來,天天派水兵在江麵上守候。這天,一聽說周瑜的戰船到了,快派人去慰勞東吳將士。
周瑜見到劉備的使者,很高興地說:“我心裏真想拜見劉豫州啊!隻是部隊剛到,不便離開,甚感抱歉!”
使者回去後,劉備又坐了一隻輕便小船來會見周瑜。見麵後寒暄一番,便說:“將軍決定抗擊曹軍,大計定得太好了!
可不知道將軍帶來多少人馬?”
周瑜伸出三個手指,說:“三萬”。
劉備聽了,皺了皺眉頭,說:“三萬怕是少了些。”
周瑜畢竟是大將之才,風趣地笑著說:“兵不在多,而在於指揮得當。
請劉豫州看我破曹吧?”
劉備說了些讚頌的話,就告辭了。諸葛亮也跟著他一起回樊口去了。
周瑜的水軍繼續前進,戰船一直開到了赤壁(在湖北嘉魚縣東北,長江南岸)。對岸,就是曹軍的營地了。
三、火燒赤壁
周瑜的戰船在赤壁停下來以後,駐紮在長江北岸烏林(今湖北省洪湖縣東北)的曹軍,依仗船多兵多,不久就渡江出擊。誰知兩軍交鋒後,曹軍被擊敗,作戰的水軍隻好灰溜溜地又回到北岸去了。
初戰失利,曹操很惱火,忙把荊州的降將蔡瑁、張允叫到主帥船上責問:
“我有這麽多的軍隊,為什麽敗在周瑜的手裏!”
蔡瑁低著頭回答說:“荊州的水軍好久沒有操練了,青州和徐州的將士本來不習慣於水戰,所以戰鬥力都不怎麽樣。末將願意加緊訓練,並且使北方的士兵也學會水戰,請丞相放心。”
曹操說:“你們兩個是水軍的將領,可一定要抓緊操練,不得有誤!”
兩個將領唯唯諾諾地退了出來。
接著,蔡瑁、張允在大江中安上水寨。大船停在外圍。好像築起一座水城似的。小船在裏麵,來往接應。到了晚上,戰船上點上燈火,水麵被照得通火,岸上的旱寨更是燈火相連,一眼望不到頭。可是,北方士兵的訓練效果不佳。一碰到刮風,江上起了波浪,就有不少人暈船,嘔吐不止,睡不安,吃不下,體力大降。岸上旱寨裏的士兵,雖沒受暈船之苦,可是情況也很不妙。那年正趕上冬瘟,病倒的不少。這些,急得曹操一麵叫人收集草藥,一麵召集謀士們商議對策。有人獻計說:
“用鐵鏈把戰船一隻一隻連起來,再在上麵鋪上木板,搞成‘連環船’。
這樣,風浪再大,船也不會搖晃,士兵就不會暈船了。”
眾人思之再三,覺得這辦法不錯,紛紛表示讚同。曹操也就同意先試試再說。一試之下,果然靈驗,戰般連在一起,甚是平穩,人在上麵好像在平地上一般,連戰馬也可以上船下船,不用人來吆喝了。於是,曹操下令叫軍中鐵工連夜打造鐵鏈、鐵環、大釘,作為戰船連合之用。
謀士們當中,也有不讚同這種做法的。程昱考慮了好久,終於對曹操說:
“這樣不行,幾隻大船連在一起。行動不便,萬一敵人用火攻,隻要一隻船起火,跟著就都燒起來,逃都逃不掉,那還了得!”
有人附和道:“此話有理,趕快把戰船拆散開吧!”
曹操聽了,笑道:“這倒用不著擔心。”
謀士許攸著急了,勸道:“火攻不能不防啊!丞相為什麽發笑?”
曹操說:“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早就料到這一點了,要不怎麽同意搞連環船呐。眼下正是嚴冬臘月,不刮風也就罷了,一刮起風來,十有八九是西北風。咱們在北岸,他們在南岸,他們要是用火攻,不是自己燒自己嗎?”
眾人聽了,這才放下心來,都欽佩曹操計高一籌。有了連環船,曹操得意極了。那天正是11 月15 日,風平浪靜,曹操在水寨中心的主帥大船上宴請眾將,喝酒賞月。一眼望去,沿江燈火輝煌,江麵上的倒影,閃閃發光。
看著江上那跳躍的銀光,江南那迷蒙的山影,曹操心底湧出萬千種喜悅。喜的是那大好江山即將歸於己有,隻要掃平東吳,統一全國就指日可待了。
曹操舉著酒懷,站立船頭,不由詩興大發。他抬頭一看,一輪明月,高懸空中,似乎正瞧著他哩。曹操喝得已有六七分醉了。在醉意朦朧中,他放下酒杯,接過身旁士兵手中的長矛,舞弄了一番。這時,不知哪來的烏鴉“哇哇”叫著向南飛去。曹操望著月亮,聽著烏鴉的叫聲,不無感慨地對左右說:
“我拿著這支長矛,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除袁紹,深入塞北,擊退烏桓。今年已經五十四歲了,如果這次能夠打下江南,統一中原,就不算虛度此生了”。說著,當場作了一首歌,哼了起來: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周),無枝可依。
在場的人聽了,都有所感觸,誰都不說話,還是曹操哈哈大笑起來。笑聲打破了沉寂,他招招手說:“吟詩作賦,情之所至,請謀位別介意。還是進去,再喝幾杯吧。”
他們剛進船艙坐下,有個軍官進來報告:
“東吳有人送信來!”
曹操召他進來。一見,是個漁夫模樣的老人。他呈上書信,原來這信是東吳的大將黃蓋派人送來的。信上寫著:
我黃蓋受孫氏三世厚恩,官位升到將帥,這種待遇可以說是不薄了。然而從天下大勢來看,江東如果要用幾萬兵力,來抗拒您的百萬大軍,實在是眾寡懸殊。江東文武,不論是誰,都不願意與您的大軍交戰,隻有淺薄、魯莽的周瑜和魯肅。硬要以卵擊石。我受了點氣,倒是小事,今天歸順朝廷,這是大義。打敗周瑜的軍隊不難,等兩軍交鋒時,我願意利用擔任先鋒的有利條件,尋找機會,為您效勞。
曹操看著信,眉頭皺起又舒展:他知道黃蓋為人忠誠,因而對他叛逆的舉動不無懷疑;但是,他想到自己在政治上、軍事上的“絕對優勢”,足以使江東文武百官喪失鬥誌。因此,他認為孫氏政權內部發生分化,也是有可能的。於是他笑著對送信的老人說:“黃蓋如果真心歸順,我一定重用他!”
當即打發使者連夜返回江南,要他轉告黃蓋約定時日,率軍渡江來降。
程昱等謀士並非不存戒心,可曹操已被勝利衝昏頭腦,且又在興頭兒上,誰還願多嘴呢?
這一晚上,真是酒興詩情,盡歡而散。
然而,渾然不知的曹操正麵臨著潛伏的危險。江南大堂中黃蓋向孫權所獻的計策,正在悄然實施著..
這黃蓋,相貌剛毅尊嚴,向以勇敢、愛民著稱。他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倍受艱辛。可他少有大誌,一邊砍柴賣草,一邊讀書習武,終於成長為有勇有謀的將軍。早年隨孫堅(孫權父)戰黃巾,討董卓,屢立戰功;後來跟孫策(孫權兄)下江東,建基業,身居要職。孫權繼任以後,對這位老將軍倍加尊重,將其封為武鋒中郎將。這次作戰中,他偵察到了曹操采用連環船的辦法防止士兵暈船,便對周瑜說:“目前敵眾我寡,不宜打持久戰。現在曹軍把戰船用鐵索連起來,我看可以用火攻來燒毀他們的連環船。”
周瑜說:“我正打算這樣做,可是要有人去假投降才行呀?”
黃蓋說:“這事兒可以交給我去幹。”
周瑜又說:“不受苦楚,曹操怎麽肯信?”
黃蓋說:“從破虜將軍(指孫堅)起,我一直被孫家重用到今,莫說吃苦,就是肝腦塗地,我也心甘情願!”
周瑜感動得熱淚盈眶,趴在地上磕著頭說:“您若肯行此計,乃江東之萬幸也!”
黃蓋連忙將周瑜扶起,說:“能為將軍和江東父老盡微薄之力,我死而無怨!”
第二天,周瑜召集將領們開會,說:
“曹軍的旱營水寨十分堅固,非一日可破,請謀位將軍各自預備三個月糧食..”
話未說完,黃蓋就站出來阻止:
“備三個月糧,破敵也無望!敵眾我寡,沒有別的路可走,隻有投降!”
周瑜勃然大怒,說:“我奉討虜將軍(指孫權)的命令破曹,籌劃已定,你竟敢說出這種話來,擾亂軍心,不把你辦罪,那還了得!”
黃蓋也惹了火兒,罵道:“你接受了討虜將軍的命令,就這麽狂妄自大,我黃蓋跟著破虜將軍(指孫堅),討逆將軍(指孫策)在東南一帶打了多少次仗,立了多少次功,你這小子算老幾?也敢在老前輩跟前擺什麽威風!”
周瑜氣得暴跳如雷,吆喝著說:“推出去砍了!”
將士們苦苦央求,請周瑜從寬處罰。周瑜不好過於使性,就吩咐左右將黃蓋責打五十軍棍。武士們當場把黃蓋剝去衣服,拖翻在地,劈劈啪啪地打得黃蓋皮破肉綻,鮮血迸流,昏了過去。
給曹操的信上說:“我吃點苦沒事”,指的就是被周瑜痛打這件事。
送信的老人在回答曹操的盤問時,也是抓住這句話竭力辯白:“黃老將軍因為反對周瑜,挨了一頓毒打。他是真心誠意地歸順丞相,一則為國效勞,二則也為自己報仇雪恨,丞相用不著懷疑。”
曹操為了防備周瑜和黃蓋耍“苦肉計”,在送信人走了以後,也派出探子到江南去探聽過。可探子回來匯報說,東吳的確內部不和,還有聲有色地講黃蓋勸降和周瑜痛打黃蓋的經過情形。探子還說,周瑜打黃蓋這件事,誰都知道。東吳有不少人都替黃蓋打抱不平,可是聽說黃蓋已經認了錯,服了。
這會兒正在養傷。曹操和謀士們聽了探子的情況報告,就眼巴巴地等著黃蓋來投降了。
黃蓋為了“投降”,積極準備著船隻:十隻大船,船上裝滿了幹柴、蘆葦,灌滿了膏油,上麵蓋上油布,船頭插著青龍旗。每隻大船後邊係著輕便小船。
一切布置停當,請周瑜檢查。那天正刮著風,江麵上波浪翻騰,水花直打到岸上來,船上的旗幟撲嚕嚕地飄得歡。周瑜看著大小船隻,想起了一樁心事,霎時間頭暈眼花,差點倒了下去。待隨從將他扶回營裏,連忙讓他睡下。魯肅慌了手腳,要給他請醫診治。周瑜卻說:“用不著請大夫,還是請孔明(諸葛亮,字孔明)先生過來說說話吧。”
好在樊口離赤壁不遠,魯肅很快就找到了諸葛亮。兩個人邊走邊說著周瑜突然得病的情況,諸葛亮問道:“您對此有何看法?”
魯肅回答說:“此乃曹操之福,江東之禍呀!”
諸葛亮笑道:“公瑾的病,我能醫好,不必憂慮。”
兩人說著,不覺已來到周瑜房裏。周瑜待手下的人都退出去後,對諸葛亮說:“不瞞您說,我這頭疼病是風給鬧出來的。”
諸葛亮笑道:“我知道。給你試著開個方子,怎麽樣?”
周瑜愣了一下,說:“請先生指教。”
諸葛亮拿起筆來,在紙上寫了十六個字:
欲破曹操
宜用火攻
萬事俱備
隻欠東風
周瑜看罷,脫口而出:“是呀!可怎麽辦呐?”
諸葛亮沉思片刻,說:“雖說天有不測風雲,可是風雲也得順從季節。
目前嚴冬臘月,刮的是西北風。後天是冬至了。到了冬至,氣溫開始回升,到時候,會來東南風的。”
周瑜給他這麽一說,病不治而愈。送走了諸葛亮,立刻叫黃蓋抓緊準備。
果然,到了冬至那天,刮起東南風來了。黃蓋連忙派人送信給曹操。信上的話不多,但卻十分重要:
今晚率領糧船來降,船頭牙形青龍旗就是標誌。
曹操接到黃蓋的信,晚飯一吃,換上黃袍,就興高采烈地來到了水寨主帥船上。這時,星光閃閃,江麵上還望得見船隻移動。
瞭望哨從船頂報告說:“江上有一船隊順風而來。”曹操撚著胡子微笑。
一會又報:“大船上插著牙形青龍旗,另一麵大旗上,有‘先鋒黃蓋’五個大字。”
曹操仰麵笑著說:“連黃蓋都拋棄孫氏投降我,何愁東吳不平呀!”
站在一旁的賈羽,看著樓船上的旗幟朝著西北飄蕩,而且風勢挺猛,擔心地說:“今天起了東南風,我們得防著點呀!”
盯住來船看著的程昱,忽然皺起眉頭說道:“丞相你看,要是糧船,應該吃水深,可來船卻又輕又快,怕不是糧船呀!”
曹操一聽,慌了,連忙下令:“巡邏船快迎上去,命令來船在江心停住,等待檢查!”
南來的十隻大船離曹軍水寨隻有二裏之遙,黃蓋哪裏肯聽曹軍巡邏船的阻止,毅然揮刀下令:“放火!”
頓時,十隻大船上烈火熊熊。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十隻火船猶如十條火龍,直向曹營水寨竄去。曹操的連環船著火後,立即蔓延開來,火焰衝天,江麵上一片火光。被嚇得魂不附體的曹軍士兵,奪路跳水逃命,踩死、淹死、燒死的不計其數。
十隻火船後麵小船上的士兵們砍斷繩索,待船駛近旱寨施放火箭,旱寨也燃燒了起來。濃煙升騰猶如烏雲翻滾,被熏黑的天際簡直要坍塌了下來。
江南周瑜的大隊戰船趁勢駛過江來,喊殺聲驚天動地,搖河撼山。
黃蓋緊盯著曹操的帥船而去。隻見一個穿絳紅戰袍的人向一條小船逃去,他料定那是曹操,就舉刀高喊:
“曹操,哪裏逃,黃蓋來了!”
曹操頭也不回地鑽進船艙。小船上的士兵拉弓搭箭,“嗖”地射中黃蓋肩膀。老將軍“呀”地一聲,栽進江中。待部下跳入水中將他救起,曹操乘的那條小船卻不知逃到哪裏去了。
曹操逃了一陣,上了岸。將士們陸續趕來,也隻不過幾千人了。
殘兵敗將們跟在曹操後麵,由華容(今湖北潛江西南)小道向江陵撤退。
一路上,寒風凜冽,道路泥濘,寸步難行。曹操命令士兵找來樹枝雜草鋪路。
騎兵可以過去了,但士兵卻被戰馬踏死踩傷不少。周瑜,劉備的軍隊水陸並進,一直把曹操趕到南郡(郡城在江陵)。曹操留下親信大將曹仁鎮守江陵,自己引軍北還。不久,江陵也被周瑜攻陷。
赤壁之戰以後,全國的政治局勢發生了一個新的變化。曹操經過這場挫敗,勢力局限在北部,再也沒有力量南下了。公元220 年,曹操病死,他的兒子曹丕在同年廢除漢獻帝,自己做了皇帝(文帝),國號魏,建都洛陽。
孫權經過這次戰爭,鞏固了在江東的統治,接著又以建業(今南京市)為中心,向南擴張地盤,發展成為後來的吳國。劉備在戰後乘機南下,攻占荊州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等四郡;不久又向孫權借得南荊,從此有了一塊根據地。公元214 年劉備奪得益州,逐漸發展成為後來的蜀國。赤壁之戰對於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麵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蘇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