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 年12 月1 日是原蘇聯曆史上重要的一天。下午四點鍾,列寧格勒州委第一書記謝爾蓋·米羅諾維奇·基洛夫寫完了報告,把筆記本塞進軍上衣口袋,給州委打了個電話,通知對方他馬上出發到斯莫爾尼宮來。
48 歲的基洛夫四年前出任蘇共政治局委員,目前他仍住在石島路大街一幢普通的大樓裏,與老百姓為鄰。在大門口,他向司機和警衛員問好。坐進汽車,越過橫跨涅瓦河的特羅伊茨橋,碾著濕漉漉的柏油馬路,向斯莫爾尼宮開去。
斯莫爾尼宮位於涅瓦河畔,是一座氣勢宏偉的古典式大廈。1917 年這裏曾是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和彼得格勒蘇維埃所在地,列寧曾在這裏發表一個又一個戰鬥號令,直接領導震撼世界的武裝起義。現在則是列寧格勒州、市黨政機關所在地。
基洛夫步履輕捷地走進了通常是警衛森嚴的斯莫爾尼宮,後麵的警衛員沒跟上來。他獨自一人走上三樓,向州委第二書記的辦公室走去。走在地毯上,沒有一點腳步聲。正當他停住開門的時候,身後響起了低沉的槍聲,有人從附近向他開槍,子彈打中了脖子。他搖晃了一下,轉過半個身子,一頭栽倒在鑲木地板上,帽子被掀落一半,蓋在脖於上,殷紅的鮮血往外冒。
凶手也失去了知覺,倒在地上,張開兩臂,身旁有一支手槍和一隻皮包。
長長的走廊上再無他人,往常形影不離的警衛人員竟沒有一個人在場。過了一會兒,內務局工作人員跑來,逮捕了凶手。
凶手名叫列昂尼德·尼古拉耶夫,當過工人,1920 年他十六歲時在前線入黨。
1934 年以前在列寧格勒工農檢察院工作,曾任物價檢查員,後被調離,下放到工廠。領導派他外出搞運輸,他拒絕了,為此被開除出黨。不久又被開除公職,於是,他全家——老母親、妻子和兩個孩子陷入極度貧困之中,無法維持正常生活。
尼古拉耶夫給基洛夫寫信,請求查清他的問題。他還向基洛夫報告托洛茨基分子在列寧格勒機關裏為非作歹的情況。可是,一連寫了二十封信,卻沒有收到一封回信。他到黨和政府機關上訪,受到十分冷淡的對待。他陷入絕望之中..於是產生了要殺害當地黨的監察委員會主席的念頭。他想用這種絕望的行動來抗議官僚主義。
尼古拉耶夫有個朋友,獲悉他的企圖後,立即報告給列寧格勒州內務局。
那個朋友安排內務局的負責人伊萬·紮波羅熱茨與尼古拉耶夫見麵。並不時地給他點錢,讚揚他的觀點,實際上是鼓勵他挺而走險。還給了他殺人凶器。
尼古拉耶夫漸漸感覺到殺一個監委幹部不足以產生全國性的影響,決定把基洛夫這樣的大人物作為刺殺對象。
尼古拉耶夫第一次潛入斯莫爾尼宮失敗了,那個朋友又來鼓勵他,建議他最好是傍晚行動,因為那時斯莫爾尼宮防範最為鬆懈..尼古拉耶夫曾經兩次企圖接近基洛夫,但都被發現,作為嫌疑犯逮捕,不知何故,後來又被列寧格勒州內務局副局長紮波羅熱茨下令釋放了。而且將從他身上搜出的手槍也還給他。這一次行刺是第三次,他成功了。湊巧這一天紮波羅熱茨到南方“度假”去了。
事件發生的當天晚上,斯大林與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亞戈達、葉若夫、日丹諾夫等蘇共中央負責人,乘專列火車從莫斯科趕到列寧格勒。此時全城正沉浸在深沉的哀悼氣氛中。基洛夫在蘇聯人民和黨員心目中的威信極高,在蘇共十七大會議上,他被全黨一致通過選入中央委員會的所有領導機構,成為政治局、組織局和書記處的成員。而在此之前,隻有斯大林一個人享有過這樣的榮譽。當他上台發言時,全體代表自動起立,報以經久不息的暴風雨般的掌聲。他的講話被一次又一次的掌聲所打斷,整個大廳都在顫抖..基洛夫成了全黨全國威望僅次於斯大林的領袖人物,甚至被人們看作是斯大林的唯一繼承人。
黨的十七大以後,斯大林提議讓基洛夫到莫斯科來工作,基洛夫寧願在列寧格勒獨當一麵,而不願在斯大林的眼皮底下工作。但又無法拒絕這個提議,於是他要求在列寧格勒城市改造工程完成之前,不要把他召到莫斯科。
斯大林毫不勉強地同意基洛夫從莫斯科回到列寧格勒以後,滿懷熱情地投入到火熱的城市改造工程中去。過了半年,斯大林突然把基洛夫召到南方的療養勝地索契,要他放下手頭堆積如山的工作,參與曆史教科書的編寫與審定工作。基洛夫不是曆史學家,他隻是形式上參與這項工作,實際上卻呆在索契無所事事。一個月以後,斯大林又出人意料地要他到哈薩克走一趟,那裏糧食收購進度過慢,必須扭轉這種情況。基洛夫隻得奉命前往。在哈薩克耽擱了二十多天,其間有人謀圖刺殺他,但未成功。
基洛夫回到闊別兩個多月的列寧格勒以後,紮波羅熱茨在未征得他同意的情況下,就從莫斯科內務人民委員部中央機關裏帶來五個他自己的人,擅自安排在秘密政治處。紮波羅熱茨這個副局長趾高氣揚,從不把局長梅德韋季放在眼裏,也不把州委放在眼裏,揚言隻聽命於莫斯科。這種現象是基洛夫無法容忍的。如果容許列寧格勒存在這樣一個獨立王國,州委遲早有一天會喪失一切權力。基洛夫召開州委常委會,請常委們表態。大家的意見是一致的:要求內務人民委員部立即召回紮波羅熱茨和他帶來的人。紮波羅熱茨隨即打電話給斯大林,斯大林斷然拒絕了這個要求。為了紮波羅熱茨的問題,基洛夫幾乎和斯大林發生了正麵衝突,而且是在斯大林不容許任何人過問的一個問題——幹部問題上發生了衝突。不久,發生了尼古拉耶夫兩次企圖謀刺基洛夫的事件。與此同時,一個內務人民委員部負責人暗地說:“列寧格勒正醞釀著可怕的暗殺。”誰也沒有料到,這起可怕的暗殺對象是政治局委員基洛夫。
此刻,列寧格勒的電台正一遍又一遍地播送哀樂,工廠、街道和住宅裏,人們失聲痛哭;建築物上高掛著鑲有黑色和紅色緞帶的基洛夫畫像。斯大林臉色陰沉地來到斯莫爾尼宮,指定一層樓供他專用,他要親自審理基洛夫遇刺案。
他首先召見的是內務局局長梅德韋季,問了一些情況。緊接著找趕回列寧格勒的紮波羅熱茨談了一個多小時,然後提審凶手尼古拉耶夫。
審訊在一個大房間裏進行。坐在那裏的還有亞戈達等人,後麵站著一批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工作人員。尼古拉耶夫頭上纏著繃帶,兩個人扶著他走進來。一進門,他就站住了。斯大林叫他走近些,凝視著他,用溫和的口吻問:“你為什麽要殺害基洛夫這樣一個好人呀?”
尼古拉耶夫態度強硬地說:“我開槍不是對他,是對黨!”
斯大林又問:“那麽,你是從哪兒弄來的手槍?”
“你為什麽問我這個?”尼古拉耶夫指著斯大林身後站著的紮波羅熱茨,“請你問他!”
斯大林怒吼起來:“把他關起來!”
走到門口,尼古拉耶夫想站住腳回過頭來衝斯大林說什麽,但立即被推出門外了。四個星期後,尼古拉耶夫被槍決。
接著受審的是基洛夫的警衛隊長鮑利索夫。押送他到審訊地點的是三個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工作人員,兩個坐在鮑利索夫身邊,一個坐在卡車駕駛室司機旁邊,途中,據說車於出了點事故,鮑利索夫一命嗚呼了。在死亡鑒定書上簽字的醫生在許多年之後說出了真情:事故死亡的鑒定是被迫做出的,鮑利索夫實際上是被人用金屬棍棒猛擊頭部而死。押送鮑利索夫的兩個人後來也被殺掉了。鮑利索夫的妻子被強製送進了瘋人院,她逃出來,跑到斯莫爾尼宮,說有人想毒死她,要求給予保護。經內務局同意,她被送進市立醫院。但不久,這個女人就死在病床上。
對基洛夫遇刺案的偵察和審訊是非常匆忙地進行的,結案也很粗率。政府陸續發表的公報和消息留下了不少疑點。
案件發生後,政府當即發表了一個公報:“12 月1 日16 時30 分,在列寧格勒的斯莫爾尼宮裏,基洛夫被工人階級的敵人派遣的凶手殺害了。開槍的人已被逮捕,他的身份正在調查。”接著,第二個公報說凶手姓尼古拉耶夫。第三個公報說恐怖行為的案件將在十天內審理,不準辯護,不容任何申訴,不給任何寬大,判決一經作出,立即執行。
12 月28 日公布的判決書說尼古拉耶夫和另外十三個人是殺害基洛夫的凶手。次日報紙報道說,這十四個人已在不公開的審判中被判死刑,都已執行。
殺害基洛夫的凶手先被說成是白黨恐怖分子,他們是從芬蘭。拉脫維亞和波蘭潛入蘇聯的。幾天後,又報道內務人民委員部抓獲了一百零四名白黨恐怖分子,並已將他們處決。報紙上連篇累犢地譴責白黨恐怖分子。不久,殺害基洛夫的罪責又落到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反對派頭上。全國各家報紙開始公開點名批判,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等人被捕入獄。幾天後,塔斯社又發表一條消息:“由於證據不足,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事件將不予起訴。他們的問題將通過蘇共中央內務部特別會議解決。”
究竟誰是刺殺基洛夫的元凶?三個公報,三種說法。
更令人不解的是,幾乎所有的知情者均死於非命,甚至連列寧格勒州和列寧格勒市黨政領導機關的幾百名工作人員也未能幸免。許多人沒有經過審訊和調查就根據匆忙提出的罪名被處決了。緊接著,斯大林對蘇共黨內曾經反對過他或者他認為有可能成為反對派成員的一大批黨、政、軍高級領導人,進行了嚴酷的清洗和鎮壓。列寧時代的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如布哈林、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圖哈切夫斯基等人都被加以莫須有的罪名而處決;蘇聯紅軍的高級指揮員百分之八十被處決或監禁,以至於蘇德戰爭初期,當希特勒突然發動進攻時,蘇軍竟群龍無首,幾乎完全失去抵抗能力。為那場政治大清洗付出慘重代價的是蘇聯人民。
毫無疑問,基洛夫遇刺是蘇聯三十年代那場大悲劇的序幕,是一個政治陰謀的開始,基洛夫是一個犧牲品。時隔六十年,現在人們再回顧這一切,誰是那場災難的元凶豈不是很清楚了嗎?
(孫石夫)
48 歲的基洛夫四年前出任蘇共政治局委員,目前他仍住在石島路大街一幢普通的大樓裏,與老百姓為鄰。在大門口,他向司機和警衛員問好。坐進汽車,越過橫跨涅瓦河的特羅伊茨橋,碾著濕漉漉的柏油馬路,向斯莫爾尼宮開去。
斯莫爾尼宮位於涅瓦河畔,是一座氣勢宏偉的古典式大廈。1917 年這裏曾是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和彼得格勒蘇維埃所在地,列寧曾在這裏發表一個又一個戰鬥號令,直接領導震撼世界的武裝起義。現在則是列寧格勒州、市黨政機關所在地。
基洛夫步履輕捷地走進了通常是警衛森嚴的斯莫爾尼宮,後麵的警衛員沒跟上來。他獨自一人走上三樓,向州委第二書記的辦公室走去。走在地毯上,沒有一點腳步聲。正當他停住開門的時候,身後響起了低沉的槍聲,有人從附近向他開槍,子彈打中了脖子。他搖晃了一下,轉過半個身子,一頭栽倒在鑲木地板上,帽子被掀落一半,蓋在脖於上,殷紅的鮮血往外冒。
凶手也失去了知覺,倒在地上,張開兩臂,身旁有一支手槍和一隻皮包。
長長的走廊上再無他人,往常形影不離的警衛人員竟沒有一個人在場。過了一會兒,內務局工作人員跑來,逮捕了凶手。
凶手名叫列昂尼德·尼古拉耶夫,當過工人,1920 年他十六歲時在前線入黨。
1934 年以前在列寧格勒工農檢察院工作,曾任物價檢查員,後被調離,下放到工廠。領導派他外出搞運輸,他拒絕了,為此被開除出黨。不久又被開除公職,於是,他全家——老母親、妻子和兩個孩子陷入極度貧困之中,無法維持正常生活。
尼古拉耶夫給基洛夫寫信,請求查清他的問題。他還向基洛夫報告托洛茨基分子在列寧格勒機關裏為非作歹的情況。可是,一連寫了二十封信,卻沒有收到一封回信。他到黨和政府機關上訪,受到十分冷淡的對待。他陷入絕望之中..於是產生了要殺害當地黨的監察委員會主席的念頭。他想用這種絕望的行動來抗議官僚主義。
尼古拉耶夫有個朋友,獲悉他的企圖後,立即報告給列寧格勒州內務局。
那個朋友安排內務局的負責人伊萬·紮波羅熱茨與尼古拉耶夫見麵。並不時地給他點錢,讚揚他的觀點,實際上是鼓勵他挺而走險。還給了他殺人凶器。
尼古拉耶夫漸漸感覺到殺一個監委幹部不足以產生全國性的影響,決定把基洛夫這樣的大人物作為刺殺對象。
尼古拉耶夫第一次潛入斯莫爾尼宮失敗了,那個朋友又來鼓勵他,建議他最好是傍晚行動,因為那時斯莫爾尼宮防範最為鬆懈..尼古拉耶夫曾經兩次企圖接近基洛夫,但都被發現,作為嫌疑犯逮捕,不知何故,後來又被列寧格勒州內務局副局長紮波羅熱茨下令釋放了。而且將從他身上搜出的手槍也還給他。這一次行刺是第三次,他成功了。湊巧這一天紮波羅熱茨到南方“度假”去了。
事件發生的當天晚上,斯大林與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亞戈達、葉若夫、日丹諾夫等蘇共中央負責人,乘專列火車從莫斯科趕到列寧格勒。此時全城正沉浸在深沉的哀悼氣氛中。基洛夫在蘇聯人民和黨員心目中的威信極高,在蘇共十七大會議上,他被全黨一致通過選入中央委員會的所有領導機構,成為政治局、組織局和書記處的成員。而在此之前,隻有斯大林一個人享有過這樣的榮譽。當他上台發言時,全體代表自動起立,報以經久不息的暴風雨般的掌聲。他的講話被一次又一次的掌聲所打斷,整個大廳都在顫抖..基洛夫成了全黨全國威望僅次於斯大林的領袖人物,甚至被人們看作是斯大林的唯一繼承人。
黨的十七大以後,斯大林提議讓基洛夫到莫斯科來工作,基洛夫寧願在列寧格勒獨當一麵,而不願在斯大林的眼皮底下工作。但又無法拒絕這個提議,於是他要求在列寧格勒城市改造工程完成之前,不要把他召到莫斯科。
斯大林毫不勉強地同意基洛夫從莫斯科回到列寧格勒以後,滿懷熱情地投入到火熱的城市改造工程中去。過了半年,斯大林突然把基洛夫召到南方的療養勝地索契,要他放下手頭堆積如山的工作,參與曆史教科書的編寫與審定工作。基洛夫不是曆史學家,他隻是形式上參與這項工作,實際上卻呆在索契無所事事。一個月以後,斯大林又出人意料地要他到哈薩克走一趟,那裏糧食收購進度過慢,必須扭轉這種情況。基洛夫隻得奉命前往。在哈薩克耽擱了二十多天,其間有人謀圖刺殺他,但未成功。
基洛夫回到闊別兩個多月的列寧格勒以後,紮波羅熱茨在未征得他同意的情況下,就從莫斯科內務人民委員部中央機關裏帶來五個他自己的人,擅自安排在秘密政治處。紮波羅熱茨這個副局長趾高氣揚,從不把局長梅德韋季放在眼裏,也不把州委放在眼裏,揚言隻聽命於莫斯科。這種現象是基洛夫無法容忍的。如果容許列寧格勒存在這樣一個獨立王國,州委遲早有一天會喪失一切權力。基洛夫召開州委常委會,請常委們表態。大家的意見是一致的:要求內務人民委員部立即召回紮波羅熱茨和他帶來的人。紮波羅熱茨隨即打電話給斯大林,斯大林斷然拒絕了這個要求。為了紮波羅熱茨的問題,基洛夫幾乎和斯大林發生了正麵衝突,而且是在斯大林不容許任何人過問的一個問題——幹部問題上發生了衝突。不久,發生了尼古拉耶夫兩次企圖謀刺基洛夫的事件。與此同時,一個內務人民委員部負責人暗地說:“列寧格勒正醞釀著可怕的暗殺。”誰也沒有料到,這起可怕的暗殺對象是政治局委員基洛夫。
此刻,列寧格勒的電台正一遍又一遍地播送哀樂,工廠、街道和住宅裏,人們失聲痛哭;建築物上高掛著鑲有黑色和紅色緞帶的基洛夫畫像。斯大林臉色陰沉地來到斯莫爾尼宮,指定一層樓供他專用,他要親自審理基洛夫遇刺案。
他首先召見的是內務局局長梅德韋季,問了一些情況。緊接著找趕回列寧格勒的紮波羅熱茨談了一個多小時,然後提審凶手尼古拉耶夫。
審訊在一個大房間裏進行。坐在那裏的還有亞戈達等人,後麵站著一批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工作人員。尼古拉耶夫頭上纏著繃帶,兩個人扶著他走進來。一進門,他就站住了。斯大林叫他走近些,凝視著他,用溫和的口吻問:“你為什麽要殺害基洛夫這樣一個好人呀?”
尼古拉耶夫態度強硬地說:“我開槍不是對他,是對黨!”
斯大林又問:“那麽,你是從哪兒弄來的手槍?”
“你為什麽問我這個?”尼古拉耶夫指著斯大林身後站著的紮波羅熱茨,“請你問他!”
斯大林怒吼起來:“把他關起來!”
走到門口,尼古拉耶夫想站住腳回過頭來衝斯大林說什麽,但立即被推出門外了。四個星期後,尼古拉耶夫被槍決。
接著受審的是基洛夫的警衛隊長鮑利索夫。押送他到審訊地點的是三個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工作人員,兩個坐在鮑利索夫身邊,一個坐在卡車駕駛室司機旁邊,途中,據說車於出了點事故,鮑利索夫一命嗚呼了。在死亡鑒定書上簽字的醫生在許多年之後說出了真情:事故死亡的鑒定是被迫做出的,鮑利索夫實際上是被人用金屬棍棒猛擊頭部而死。押送鮑利索夫的兩個人後來也被殺掉了。鮑利索夫的妻子被強製送進了瘋人院,她逃出來,跑到斯莫爾尼宮,說有人想毒死她,要求給予保護。經內務局同意,她被送進市立醫院。但不久,這個女人就死在病床上。
對基洛夫遇刺案的偵察和審訊是非常匆忙地進行的,結案也很粗率。政府陸續發表的公報和消息留下了不少疑點。
案件發生後,政府當即發表了一個公報:“12 月1 日16 時30 分,在列寧格勒的斯莫爾尼宮裏,基洛夫被工人階級的敵人派遣的凶手殺害了。開槍的人已被逮捕,他的身份正在調查。”接著,第二個公報說凶手姓尼古拉耶夫。第三個公報說恐怖行為的案件將在十天內審理,不準辯護,不容任何申訴,不給任何寬大,判決一經作出,立即執行。
12 月28 日公布的判決書說尼古拉耶夫和另外十三個人是殺害基洛夫的凶手。次日報紙報道說,這十四個人已在不公開的審判中被判死刑,都已執行。
殺害基洛夫的凶手先被說成是白黨恐怖分子,他們是從芬蘭。拉脫維亞和波蘭潛入蘇聯的。幾天後,又報道內務人民委員部抓獲了一百零四名白黨恐怖分子,並已將他們處決。報紙上連篇累犢地譴責白黨恐怖分子。不久,殺害基洛夫的罪責又落到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反對派頭上。全國各家報紙開始公開點名批判,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等人被捕入獄。幾天後,塔斯社又發表一條消息:“由於證據不足,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事件將不予起訴。他們的問題將通過蘇共中央內務部特別會議解決。”
究竟誰是刺殺基洛夫的元凶?三個公報,三種說法。
更令人不解的是,幾乎所有的知情者均死於非命,甚至連列寧格勒州和列寧格勒市黨政領導機關的幾百名工作人員也未能幸免。許多人沒有經過審訊和調查就根據匆忙提出的罪名被處決了。緊接著,斯大林對蘇共黨內曾經反對過他或者他認為有可能成為反對派成員的一大批黨、政、軍高級領導人,進行了嚴酷的清洗和鎮壓。列寧時代的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如布哈林、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圖哈切夫斯基等人都被加以莫須有的罪名而處決;蘇聯紅軍的高級指揮員百分之八十被處決或監禁,以至於蘇德戰爭初期,當希特勒突然發動進攻時,蘇軍竟群龍無首,幾乎完全失去抵抗能力。為那場政治大清洗付出慘重代價的是蘇聯人民。
毫無疑問,基洛夫遇刺是蘇聯三十年代那場大悲劇的序幕,是一個政治陰謀的開始,基洛夫是一個犧牲品。時隔六十年,現在人們再回顧這一切,誰是那場災難的元凶豈不是很清楚了嗎?
(孫石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