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為什麽按“趙錢孫李”排列呢?趙怎麽能名列第一呢?據說這是因為該書出於宋代之故,它是由宋代開國之君趙匡胤欽定的。


    “昔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一詞中,提到了5位古代封建帝王,其中“宋祖”就是指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涿州(今河北涿縣)人。後周時任殿前都點檢,並兼領宗州(今河南商丘一帶)歸德軍節度使,掌握軍機大權。公元960年,趙匡胤率軍發動“陳橋兵變”,廢掉後周,建立了宋朝,他即為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


    趙匡胤稱帝後,對內對外實行了一係列的軍事、政治、經濟等各方麵的改革措施。對統一祖國,發展農業生產,促進經濟繁榮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在軍事方麵,趙匡胤開始全力向江南用兵,爭取天下的統一,他以各個擊破的辦法,先後滅掉了荊南、湖南、後蜀、南漢等割據政權。以強大的政治攻勢,迫使平海軍節度使和吳越王相繼歸附。江南的一統,結束了唐末5代以來的割據局麵,這對於社會生產的恢複和發展,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趙匡胤的這個曆史貢獻是巨大的。


    趙匡胤所做的最有名的一件事,或者可以說是演出的一幕戲,即是公元961年的“杯酒釋兵權”。這一年7月,他召來自己的大將進宮赴宴,這些大將都是戰功卓著並且與他同輩份的。酒興正濃時,趙匡胤說:“當個皇帝也太艱難了,我可沒有睡過一天安穩覺。”眾兄弟忙問什麽緣故,趙匡胤說:“這有什麽難明白的,皇帝位子誰不想坐?”又進一步說:“你們雖無異心,縱使你們不想幹,辦得到嗎?”石守信等眾弟兄連連叩頭,請皇帝寬諒,表示“我們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第二天,都以有病為理由,自動要求解除兵權。趙匡胤自然順水推舟,同意了他們的請求。


    趙匡胤立即重新編製禁軍,分為“三衙”,同時分割禁軍將領的權力,規定“三衙”隻有統兵權,軍隊調動權歸樞密院,後勤供應歸“三司”。皇帝居高臨下,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操縱自如。


    解決了軍事問題後,趙匡胤便采取丙斷而又有效的措施收回了財權,他采取了以下3條措施:1、由中央直接派京師朝官主持地方稅收,不許藩鎮親吏插手。2、明令地方財政稅收,規定送京師的,州縣“不得占留”。3、限製州府官員私自販賣牟利活動。通過這些措施,把地方財權收歸中央,從此加強了中央財政的力量。


    在行政方麵,趙匡胤通過官職分離來限製和分割官員的權力,以加強皇權,扭轉權力多中心狀況。如宋初宰相“無所不統”,政、軍、財三權一把抓。趙匡胤削弱宰相的權力,設“樞密院”掌武事,設“三司”掌財權,宰相地位從此大大下降。為了防範宰相的越軌行動,趙匡胤打破了唐代宰相操縱台諫官的任命、進退的製度,改由皇帝親自選定。台諫官成為獨立於政府,順從皇帝意向的監督工具,可以彈劾宰執、臣僚。


    除了限製高級官員的權力,對中央和地方行政官吏的任命,也采取了“差遣”的辦法,造成官與職分離的體製,這樣就巧妙地剝奪了原有後周舊臣的實際權力,隻保持他們的俸祿。差遣是臨時的,或三年一任,或兩年一任,到時即調遷,這就防止了官員在一地生根盤踞的可能性。


    宋太祖對軍、政、財三部的改革,使全國形成上下相製,機構重疊的官僚體製,條條權力渠道通向皇宮,國家大權集於皇帝一身,從此,中國的封建皇權,走到了絕對化的一端。


    趙匡胤主張以文臣治國,選拔大批文臣擔任各部官吏,打破了自古以來武人擅權的局麵。為了得到大批儒臣,宋太祖對科舉進行了改革,一是規定不論家庭貧富,郡望高低,隻要有一定文化,皆可應舉;二是確立複試,殿試製度,堵塞勢家權貴舞弊。自宋之後,開創了一直延續到明、清朝兩代的重文輕武的時代,從此再沒有武將擁立的現象出現。使中國封建文化,在經曆了唐末五代的沉悶之後,又出現了宋代文化、科技、教育的長足進展,掀開了光耀奪目的新的一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名人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中國名人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