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哈佛牧師立遺囑時,把自己的一塊地皮和20本書,贈給當地的一所學院。哈佛大學一直把牧師的這批書籍珍藏在哈佛樓裏的一個圖書館內,並規定學生隻能在館內閱讀,不能帶出館外。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場大火燒毀了哈佛樓。在火災發生前,一個學生碰巧把哈佛牧師捐贈的一冊名為《基督教針對魔鬼世俗與肉欲的戰爭》的書帶到館外,在宿舍裏,優哉遊哉地閱讀。
第二天,他得知失火的消息,意識到自己從圖書館帶出的那本書,已是哈佛牧師捐贈的250本書中惟一存世的孤本。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他找到當時的校長,把書還給學校。校長收下書,感謝他,然後下令把他開除,理由是:他違反了校規。
不開除這名學生行嗎?有人提出異議,畢竟他使哈佛牧師的書留下一本——這本應是我們的行事態度。
校長沒有這麽做。校長感謝那個同學,因為他誠實;開除他,因為校規不可違反。哈佛的理念是:讓校規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讓道德看守哈佛更完全有效。
法理第一,這便是哈佛的行事態度。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場大火燒毀了哈佛樓。在火災發生前,一個學生碰巧把哈佛牧師捐贈的一冊名為《基督教針對魔鬼世俗與肉欲的戰爭》的書帶到館外,在宿舍裏,優哉遊哉地閱讀。
第二天,他得知失火的消息,意識到自己從圖書館帶出的那本書,已是哈佛牧師捐贈的250本書中惟一存世的孤本。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他找到當時的校長,把書還給學校。校長收下書,感謝他,然後下令把他開除,理由是:他違反了校規。
不開除這名學生行嗎?有人提出異議,畢竟他使哈佛牧師的書留下一本——這本應是我們的行事態度。
校長沒有這麽做。校長感謝那個同學,因為他誠實;開除他,因為校規不可違反。哈佛的理念是:讓校規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讓道德看守哈佛更完全有效。
法理第一,這便是哈佛的行事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