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開了家陶器廠,依托大汶口文化精華做起了仿古陶生意。一開始還算紅火,可幾年下來生意就陷入了困境。翻來覆去就那麽幾十種式樣可仿,自己看著也不美了,更別說銷路了。庫存產品越來越多,朋友也是一籌莫展。


    我建議朋友不妨扔掉“仿”字,創新陶器的式樣、花色、用途,立足實用性、觀賞性做文章。


    朋友大發感慨,他不是沒想到過創新,可創新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沒專業人才,二沒研發經費。再說了,好的式樣都讓古人做過了,還有太多的人已經創新在前,很難超越。朋友說的極是,記得一位哲學博士曾經道過這樣的苦惱,他在哲學領域滿頭大汗地鑽研,剛覺得有點新發現,抬頭一看,老子、莊子、蘇格拉底已經微笑著站在前麵等著他了。一位戲劇大師曾這樣總結,古今戲劇作品就劇情來講不外乎27種情節類型,現在一切的作品僅僅是這27種情節的組合而已。不過,這並不影響文藝創作的花樣翻新。


    我與朋友說起近來看過的一場時裝展的觀感。那是一場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的“中國元素”為基本內涵的時裝展,比例、色彩、廓形、材質無不中國化。水墨丹青、陶瓷青花、繡龍刺鳳,還有折扇、中國結,都融入了服飾中。t台上,女模們一會兒頭戴瓜皮帽走來,一會兒又頭頂蓋碗、茶壺頭飾炫彩,更讓人捧腹的是,連大紅燈籠都成了手包。這仿佛是一場民俗工藝博覽會,如果你覺得這似乎有點荒誕滑稽,那就錯了。場上觀眾掌聲不斷,場外也是好評如潮,因為不一樣的形式給人帶來了不一樣的觀感。


    朋友也許是從這次談話中受到了啟發,不久,創新作品接連不斷。什麽棒球瓶、保齡瓶、補丁瓶,長壽壺、福祿壺、彌勒壺,情侶掛件、白陶象棋等等,多得一發而不可收。從朋友的氣色中,不用問,就知道了新產品的銷路。


    朋友在當地最好的“唐詩酒坊”請我吃飯,高興地說:“酒喝好的,菜點貴的。”看著那些誘人的用唐代詩句做的菜名,我點了一例“兩個黃鸝鳴翠柳”。菜端上來一看,儼然是一幅風景畫,兩個用蛋黃雕就的黃鸝,臥在一片碧綠的西芹上,旁邊還點綴著白色的百合。我和朋友都笑了,這是一盤西芹炒百合。我猜想,那盤“一行白鷺上青天”,說不定就是詩化了的“水煮鵪鶉蛋”。


    其實,太陽底下沒有什麽新鮮事,隻不過表現形式不同而已。就像天晴久了陰一下,陰久了下場雨一樣。能換個形式創造美,世界就不顯得那麽單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功創業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成功創業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