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講:“正確的道路要勇往直前。”此話說慣了,似乎沒什麽不妥,但細想,此言差矣。若僅僅作為口號提提也就罷了,但作為指導具體行為的思想,輕者或造成不應有的損失;重者,“出師未捷身先死”就不僅僅是“長使英雄淚滿襟”所能寄托的了。
“正確的道路”未必就是一馬平川的筆直的柏油馬路,“勇往直前”也就尚未能取得理想的預期效果。可事實上“正確的道路”上也有坎坷、泥濘、沼澤,“勇往”可行,“直前”不可取。正確的方法,則是能踏平的踏平,能征服的征服,不能踏平和征服的,還可以繞行,甚至原地休整,像動植物冬季休眠一樣,“待到山花爛漫時”,再一躍而起,或一飛衝天。
“正確的道路”一般是指實現正確目的的正確的方式方法,為了實現正確的目的,徑直走無疑是正確的,有時候後退走一步,往前走兩步也是正確的,比如八路軍當年的戰略性轉移。轉移不是目的,是方法,是進攻,是消滅。為此,毛澤東主席在他的《論持久戰》中說:“戰爭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怎樣實現目的?列寧曾有過這麽一個著名的論斷,那就是:“對於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話就是靈魂。”一個政黨是如此,一個國家是如此,具體到每個人的人生也是如此。堅定了正確的發展方向之後,在正確的道路上,未必就非得一味地“勇往直前”,繞彎甚至等待更顯英雄本色,大智大慧。
出生在蘭州市一個工人家庭的劉慧彬大學畢業後當了一名電視台記者。按人們的常規思維來說,當上一名記者是祖墳上冒青煙的事。可他並不這麽認為,他心裏有自己的“小九九”。2006年5月,他突然提出辭職,要去藏區養豬,“無冕之王”記者不當,當豬倌,不僅家人、親戚一片反對之聲,原工作單位裏的同事也非常不解,問他:“你是不是腦袋瓜子有病?”實際上,劉慧彬心裏的“小九九”打得比誰都清楚,隻不過是人們不了解罷了。退一步說,別人即便了解,也未必能用常規的尺度具體考量他的心理狀態。這巨大的認知落差,無非就是放棄如此體麵的工作跑到藏區去幹那不靠譜的養殖活兒。後來妻子傷心至極,一氣之下和他離了婚;父母也因劉慧彬“不爭氣”,弄得他們在街坊四鄰麵前沒顏麵,隻好深居簡出,好像過去“下第無顏回故裏”的考生。
是一個什麽樣的事業能讓劉慧彬如此“走火入魔”呢?原來,他在電視台當記者時經常到大山深處的邊遠牧區采訪,發現那裏的很多土特產都是好東西,比如犛牛肉、野蘑菇、奶疙瘩等,但缺少知名度一直賣不出去,或賣不上應有的價錢。那時,他就有了到這裏來創業帶動當地牧民兄弟發家致富的念頭。有一次,劉慧彬拜訪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戶藏民,熱情的主人特意宰了“小野豬”款待他,他和司機都十分驚訝,因為在牧區經常吃的是牛羊肉。他們看到在火爐上烤的冒油的“野豬肉”,焦嫩的顏色,撲鼻的香味,讓人垂涎欲滴。主人用籃子一端上來,劉慧彬就忍不住夾起來咬了一口,隻覺得這豬肉味道鮮美無比,越嚼越香,回味無窮,內地的家豬肉是無法跟它相比的,差的根本不是一個檔次兩個檔次的問題。“奇怪,這是一種什麽樣的野豬,竟然有如此絕妙的香味?城裏任何一家五星飯館也做不出這樣的味道。”劉慧彬嘴裏禁不住嘀咕著。主人聽了這話,非常高興地說:“這不是野豬肉而是藏豚肉,全世界隻有在青藏高原上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有這種豬。”劉慧彬通過查閱資料得知,款待他們的主人說的一點沒錯。甘南藏族自治州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冷達到零下20c,到處都是原始的無汙染的雪山、草原。這種豬因為長年在野外拱食地底下的蕨麻(就是人們俗稱的“人參果”),以及貝母、冬蟲夏草、秦■等當地盛產的野生名貴中草藥而得名,當地藏民幾百年來都管它叫做“人參豬”。不管叫“人參豬”也好,“藏豚”也罷,它不同於其他地方的野豬,是甘南獨有的東西。
據史書記載,這種豬完全野生野長在甘南草原和河穀地帶,藏民也不會用豬圈來圈養它,它的奔跑速度比狗還快,一人高的土牆一躍而過;它生性凶猛,敢於和狼對峙,三頭蕨麻豬就完全可以與草原狼和雪豹一決高下。在食用上,蕨麻豬在吐蕃王朝時就是藏族蕃王及土司等王室貴族享用的貢品。想當初,吐蕃王鬆讚幹布向唐朝請婚時的貢品中就有蕨麻豬。唐太宗許嫁文成公主,然而公主進藏後對高原上的粗糙食物很是不習慣,唯對“火燒蕨麻豬”情有獨鍾。這種珍品,隻是在高原上自生自長,根本沒有人專門管理、飼養,最終導致種群數量越來越少。近年來,有關部門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重要性。2006年藏豚被設定為“國家級畜禽遺傳保護品種”。了解到這些,劉慧彬再也坐不住了,他要躍起來抓住這次難得的商機,所以才不顧一切地決定辭職到甘南高原創業!
到甘南高原創業養“藏豚”,摸爬滾打是免不了的。創業的各種艱辛讓劉慧彬逐漸成長。如今,劉慧彬不僅擁有財富,還被媒體稱為“藏豚大王”。問及他的成功經驗時,這個不畏困難的男人開口就說:為了自己的奮鬥目標,當記者可以推後一步,但養藏豚卻不能退縮。
確實如此,“人生大目標”人人都有,實現自己的大目標,走直線固然可靠,但一般來講,能夠讓你在一條直線上走向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再說,就算是在一條直線上獲得了成功,對自己的人生閱曆有什麽好處?沒有這個閱曆,你獲得的成功能保持住嗎?常言道:“不經風雨,哪能知道風和日麗的可貴;不是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隻有在艱難困苦這個創業的過程中走過來的人,他們才有恒心,才能將成功保持下去。再者,劉慧彬假如不辭職,幹好了到達社長、總編的位置,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可距離自己的人生大目標,卻越來越遠了。
記住吧朋友,正確的道路未必就要勇往直前,繞個道走下去或許也是個大智慧、大境界,甚至比原來的直到更便捷。
“正確的道路”未必就是一馬平川的筆直的柏油馬路,“勇往直前”也就尚未能取得理想的預期效果。可事實上“正確的道路”上也有坎坷、泥濘、沼澤,“勇往”可行,“直前”不可取。正確的方法,則是能踏平的踏平,能征服的征服,不能踏平和征服的,還可以繞行,甚至原地休整,像動植物冬季休眠一樣,“待到山花爛漫時”,再一躍而起,或一飛衝天。
“正確的道路”一般是指實現正確目的的正確的方式方法,為了實現正確的目的,徑直走無疑是正確的,有時候後退走一步,往前走兩步也是正確的,比如八路軍當年的戰略性轉移。轉移不是目的,是方法,是進攻,是消滅。為此,毛澤東主席在他的《論持久戰》中說:“戰爭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怎樣實現目的?列寧曾有過這麽一個著名的論斷,那就是:“對於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話就是靈魂。”一個政黨是如此,一個國家是如此,具體到每個人的人生也是如此。堅定了正確的發展方向之後,在正確的道路上,未必就非得一味地“勇往直前”,繞彎甚至等待更顯英雄本色,大智大慧。
出生在蘭州市一個工人家庭的劉慧彬大學畢業後當了一名電視台記者。按人們的常規思維來說,當上一名記者是祖墳上冒青煙的事。可他並不這麽認為,他心裏有自己的“小九九”。2006年5月,他突然提出辭職,要去藏區養豬,“無冕之王”記者不當,當豬倌,不僅家人、親戚一片反對之聲,原工作單位裏的同事也非常不解,問他:“你是不是腦袋瓜子有病?”實際上,劉慧彬心裏的“小九九”打得比誰都清楚,隻不過是人們不了解罷了。退一步說,別人即便了解,也未必能用常規的尺度具體考量他的心理狀態。這巨大的認知落差,無非就是放棄如此體麵的工作跑到藏區去幹那不靠譜的養殖活兒。後來妻子傷心至極,一氣之下和他離了婚;父母也因劉慧彬“不爭氣”,弄得他們在街坊四鄰麵前沒顏麵,隻好深居簡出,好像過去“下第無顏回故裏”的考生。
是一個什麽樣的事業能讓劉慧彬如此“走火入魔”呢?原來,他在電視台當記者時經常到大山深處的邊遠牧區采訪,發現那裏的很多土特產都是好東西,比如犛牛肉、野蘑菇、奶疙瘩等,但缺少知名度一直賣不出去,或賣不上應有的價錢。那時,他就有了到這裏來創業帶動當地牧民兄弟發家致富的念頭。有一次,劉慧彬拜訪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戶藏民,熱情的主人特意宰了“小野豬”款待他,他和司機都十分驚訝,因為在牧區經常吃的是牛羊肉。他們看到在火爐上烤的冒油的“野豬肉”,焦嫩的顏色,撲鼻的香味,讓人垂涎欲滴。主人用籃子一端上來,劉慧彬就忍不住夾起來咬了一口,隻覺得這豬肉味道鮮美無比,越嚼越香,回味無窮,內地的家豬肉是無法跟它相比的,差的根本不是一個檔次兩個檔次的問題。“奇怪,這是一種什麽樣的野豬,竟然有如此絕妙的香味?城裏任何一家五星飯館也做不出這樣的味道。”劉慧彬嘴裏禁不住嘀咕著。主人聽了這話,非常高興地說:“這不是野豬肉而是藏豚肉,全世界隻有在青藏高原上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有這種豬。”劉慧彬通過查閱資料得知,款待他們的主人說的一點沒錯。甘南藏族自治州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冷達到零下20c,到處都是原始的無汙染的雪山、草原。這種豬因為長年在野外拱食地底下的蕨麻(就是人們俗稱的“人參果”),以及貝母、冬蟲夏草、秦■等當地盛產的野生名貴中草藥而得名,當地藏民幾百年來都管它叫做“人參豬”。不管叫“人參豬”也好,“藏豚”也罷,它不同於其他地方的野豬,是甘南獨有的東西。
據史書記載,這種豬完全野生野長在甘南草原和河穀地帶,藏民也不會用豬圈來圈養它,它的奔跑速度比狗還快,一人高的土牆一躍而過;它生性凶猛,敢於和狼對峙,三頭蕨麻豬就完全可以與草原狼和雪豹一決高下。在食用上,蕨麻豬在吐蕃王朝時就是藏族蕃王及土司等王室貴族享用的貢品。想當初,吐蕃王鬆讚幹布向唐朝請婚時的貢品中就有蕨麻豬。唐太宗許嫁文成公主,然而公主進藏後對高原上的粗糙食物很是不習慣,唯對“火燒蕨麻豬”情有獨鍾。這種珍品,隻是在高原上自生自長,根本沒有人專門管理、飼養,最終導致種群數量越來越少。近年來,有關部門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重要性。2006年藏豚被設定為“國家級畜禽遺傳保護品種”。了解到這些,劉慧彬再也坐不住了,他要躍起來抓住這次難得的商機,所以才不顧一切地決定辭職到甘南高原創業!
到甘南高原創業養“藏豚”,摸爬滾打是免不了的。創業的各種艱辛讓劉慧彬逐漸成長。如今,劉慧彬不僅擁有財富,還被媒體稱為“藏豚大王”。問及他的成功經驗時,這個不畏困難的男人開口就說:為了自己的奮鬥目標,當記者可以推後一步,但養藏豚卻不能退縮。
確實如此,“人生大目標”人人都有,實現自己的大目標,走直線固然可靠,但一般來講,能夠讓你在一條直線上走向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再說,就算是在一條直線上獲得了成功,對自己的人生閱曆有什麽好處?沒有這個閱曆,你獲得的成功能保持住嗎?常言道:“不經風雨,哪能知道風和日麗的可貴;不是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隻有在艱難困苦這個創業的過程中走過來的人,他們才有恒心,才能將成功保持下去。再者,劉慧彬假如不辭職,幹好了到達社長、總編的位置,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可距離自己的人生大目標,卻越來越遠了。
記住吧朋友,正確的道路未必就要勇往直前,繞個道走下去或許也是個大智慧、大境界,甚至比原來的直到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