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產業的財富創造能力讓世界各國折服,聰明錢用聰明賺。
很多人看過電影《功夫熊貓》,熊貓在這部電影裏有一個父親,居然是隻鴨子。為什麽熊貓的父親在電影中變成一隻鴨子呢?這就是美國人腦子裏的想法,這隻鴨子是唐老鴨。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隱喻,它把你的文化富礦挖掘出去,變成它的影響力、引導力,還要獲得世界範圍內的認可。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馬克教授認為,美蘇抗衡、冷戰,美國人勝利的主要原因不在於政治,不在於軍事,也不在於經濟,而在於文化,美國是在文化上打贏了蘇聯。美國人用一個假的軍事戰略騙了蘇聯人。蘇聯人以為,兩個國家的競賽就是軍備競賽,所以冷戰結束、蘇聯崩潰的時候,其軍事開支占整個國家gdp的72%,而這個國家的民眾生活苦不堪言。美國恰好相反,到冷戰結束的時候,按照馬克的數據,美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占gdp的比例達到26%。
黃金海岸新創意
澳大利亞總人口才兩千多萬,但是這個國家的活力很強,同時很富裕。1994年,該國就提出“創意經濟”的觀念。2009年,又搞了一個《21世紀創新計劃》,提出要用有力量的思想來推動國家的發展,推動國家的創新。
在這些國家計劃的背後,各個州又有相應的計劃。比如昆士蘭,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地方,有黃金海岸線,那裏沙灘的沙子就像米粉一樣,有一米多厚,站在上麵非常舒服。除了美麗的環境之外,它還有一個雅稱叫“智慧之州”。黃金海岸線吸引了全世界的遊客,而這個“智慧之州”則吸引了全世界高端的創意人才。以昆士蘭大學為核心,在其邊上發展出一係列創意園區。昆士蘭在推出“智慧之州”計劃以後,它的gdp是周邊地區的兩倍,而創意經濟的gdp又是其他普通產業的兩倍。可見創意經濟一旦推動,對本地經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昆士蘭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成為全世界留學生很愛去的地方。
英國人租地拋荒
英國在20世紀90年代末就有一個“新英國”構想,打算成立一個“創意產業工作組”,推動整個國家的產業轉型。英國是世界先發國家,所以它能看到工業先發國家的弊端。我在那裏也體驗到世界先發國家的悲哀。他們的礦產資源早就開發完了,我們現在還在開發當中。英國的煤炭資源是零,最後他們隻剩下土地資源。他們現在把土地資源當作國寶在用。
有一次,我坐著火車在英格蘭跑,發現他們種的地一塊綠一塊黃,綠的地方種上了麥子,黃的地方則拋荒。我就問周圍的人:“英國農民怎麽這麽不懂事?全世界很多地方還在餓肚子,你們就不能生產點糧食出口,提高一下糧食產量?”當地的英國人告訴我:“這半片黃的土地是政府買下來的,不讓我們種。”那片綠的地能掙多少,這片黃的地政府就補貼多少。政府說:“這些土地資源是我們國家的寶貝,現在荒了是為了留下來給子孫,我們種的糧食隻要夠自己吃就行。”這是英國人的觀點。
所以英國的很多基金會會買下一片山,或包下一片山,一包50年。我在英國的懷特島徒步旅遊,看到那些山、牧場,上麵就有一塊牌子寫著:“此山(牧場)由某某基金會租下。”租下以後幹什麽呢?養馬、養鹿,還是開發?他們叫作“不許開發權”,50年不開發,就讓它荒著。
倫敦人五個人裏麵就有一個在從事創意經濟、文化經濟產業,他們要用他們的腦子掙全世界的錢。所以飛機設計在倫敦,飛機製造在全世界。英國經過10年的發展,創意經濟已經跟它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相匹配了。
提到英國,我就想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是,蘇珊大媽成為億萬富婆。還有傑克·羅琳,《哈利·波特》的作者,她是失業的家庭婦女,但在短短10年間,她的財富就超過英國女王。個人如此,創意產業如此,一個擁有這個產業、居於世界領頭地位的國家,其財富聚集能力也是如此。
腦子不可估值
創意產業的根本特點是什麽呢?它來自於大腦,沒有辦法估值。你賣一個茶杯可以估值,因為大家都來跟你競爭,但是賣一個觀念,就很難估值。其次,創意產業是無投入型增值。比如說,我是瓷器廠的廠長,要想杯子增值,掙更多的錢,就要開第二家廠,今天生產30個,明天生產60個,後天生產180個,這樣杯子賣得越來越多,我就越來越掙錢了。但是杯子的設計師不是這樣的,他躺在家裏,把設計版權賣給你,你每賣一個杯子要給他一份版權轉讓提成。設計師的增值模式叫無投入型增值,不需要進一步的投入,躺在家裏就有人幫他掙錢。這就是創意經濟的模式。
在我們身邊確實也有這樣的例證,比如說浙江諸暨的珍珠產業。諸暨的珍珠產業發展有幾十年曆史了,開始的時候賣不出好價錢,因為那時隻不過是賣珍珠。把珍珠變成創意產業之後,現在賣什麽?賣裝飾品設計,甚至是賣潮流,賣的是款式、是包裝、是觀念、是價值觀,這些東西就值錢。在創意設計上投入1美元,它的產值增加值是1500美元,這真的是幾何級數的發酵,這是創意產業的根本特點。
中國經濟到了不得不轉型的時候,要從世界工廠到世界設計室。一雙鞋子,設計在美國、歐洲,而我們隻給他們縫鞋子,最後一雙兩千元的鞋子我們隻賺兩三元血汗錢。我們以後就要掙觀念的錢、腦子的錢,我們要成為世界設計室,掙聰明錢才有意思。
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工作的時候,看到他們在搞一個活動,叫作“創新月”。他們請來一個炒香辣蟹的師傅,他畢業兩年,炒香辣蟹成了百萬富翁,養活12個員工,開了兩家店。原來,新加坡人吃蟹都是蒸或者煮,沒有香辣蟹,也不炒著吃,是他創造了一種吃蟹的新方法。
很多人看過電影《功夫熊貓》,熊貓在這部電影裏有一個父親,居然是隻鴨子。為什麽熊貓的父親在電影中變成一隻鴨子呢?這就是美國人腦子裏的想法,這隻鴨子是唐老鴨。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隱喻,它把你的文化富礦挖掘出去,變成它的影響力、引導力,還要獲得世界範圍內的認可。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馬克教授認為,美蘇抗衡、冷戰,美國人勝利的主要原因不在於政治,不在於軍事,也不在於經濟,而在於文化,美國是在文化上打贏了蘇聯。美國人用一個假的軍事戰略騙了蘇聯人。蘇聯人以為,兩個國家的競賽就是軍備競賽,所以冷戰結束、蘇聯崩潰的時候,其軍事開支占整個國家gdp的72%,而這個國家的民眾生活苦不堪言。美國恰好相反,到冷戰結束的時候,按照馬克的數據,美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占gdp的比例達到26%。
黃金海岸新創意
澳大利亞總人口才兩千多萬,但是這個國家的活力很強,同時很富裕。1994年,該國就提出“創意經濟”的觀念。2009年,又搞了一個《21世紀創新計劃》,提出要用有力量的思想來推動國家的發展,推動國家的創新。
在這些國家計劃的背後,各個州又有相應的計劃。比如昆士蘭,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地方,有黃金海岸線,那裏沙灘的沙子就像米粉一樣,有一米多厚,站在上麵非常舒服。除了美麗的環境之外,它還有一個雅稱叫“智慧之州”。黃金海岸線吸引了全世界的遊客,而這個“智慧之州”則吸引了全世界高端的創意人才。以昆士蘭大學為核心,在其邊上發展出一係列創意園區。昆士蘭在推出“智慧之州”計劃以後,它的gdp是周邊地區的兩倍,而創意經濟的gdp又是其他普通產業的兩倍。可見創意經濟一旦推動,對本地經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昆士蘭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成為全世界留學生很愛去的地方。
英國人租地拋荒
英國在20世紀90年代末就有一個“新英國”構想,打算成立一個“創意產業工作組”,推動整個國家的產業轉型。英國是世界先發國家,所以它能看到工業先發國家的弊端。我在那裏也體驗到世界先發國家的悲哀。他們的礦產資源早就開發完了,我們現在還在開發當中。英國的煤炭資源是零,最後他們隻剩下土地資源。他們現在把土地資源當作國寶在用。
有一次,我坐著火車在英格蘭跑,發現他們種的地一塊綠一塊黃,綠的地方種上了麥子,黃的地方則拋荒。我就問周圍的人:“英國農民怎麽這麽不懂事?全世界很多地方還在餓肚子,你們就不能生產點糧食出口,提高一下糧食產量?”當地的英國人告訴我:“這半片黃的土地是政府買下來的,不讓我們種。”那片綠的地能掙多少,這片黃的地政府就補貼多少。政府說:“這些土地資源是我們國家的寶貝,現在荒了是為了留下來給子孫,我們種的糧食隻要夠自己吃就行。”這是英國人的觀點。
所以英國的很多基金會會買下一片山,或包下一片山,一包50年。我在英國的懷特島徒步旅遊,看到那些山、牧場,上麵就有一塊牌子寫著:“此山(牧場)由某某基金會租下。”租下以後幹什麽呢?養馬、養鹿,還是開發?他們叫作“不許開發權”,50年不開發,就讓它荒著。
倫敦人五個人裏麵就有一個在從事創意經濟、文化經濟產業,他們要用他們的腦子掙全世界的錢。所以飛機設計在倫敦,飛機製造在全世界。英國經過10年的發展,創意經濟已經跟它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相匹配了。
提到英國,我就想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是,蘇珊大媽成為億萬富婆。還有傑克·羅琳,《哈利·波特》的作者,她是失業的家庭婦女,但在短短10年間,她的財富就超過英國女王。個人如此,創意產業如此,一個擁有這個產業、居於世界領頭地位的國家,其財富聚集能力也是如此。
腦子不可估值
創意產業的根本特點是什麽呢?它來自於大腦,沒有辦法估值。你賣一個茶杯可以估值,因為大家都來跟你競爭,但是賣一個觀念,就很難估值。其次,創意產業是無投入型增值。比如說,我是瓷器廠的廠長,要想杯子增值,掙更多的錢,就要開第二家廠,今天生產30個,明天生產60個,後天生產180個,這樣杯子賣得越來越多,我就越來越掙錢了。但是杯子的設計師不是這樣的,他躺在家裏,把設計版權賣給你,你每賣一個杯子要給他一份版權轉讓提成。設計師的增值模式叫無投入型增值,不需要進一步的投入,躺在家裏就有人幫他掙錢。這就是創意經濟的模式。
在我們身邊確實也有這樣的例證,比如說浙江諸暨的珍珠產業。諸暨的珍珠產業發展有幾十年曆史了,開始的時候賣不出好價錢,因為那時隻不過是賣珍珠。把珍珠變成創意產業之後,現在賣什麽?賣裝飾品設計,甚至是賣潮流,賣的是款式、是包裝、是觀念、是價值觀,這些東西就值錢。在創意設計上投入1美元,它的產值增加值是1500美元,這真的是幾何級數的發酵,這是創意產業的根本特點。
中國經濟到了不得不轉型的時候,要從世界工廠到世界設計室。一雙鞋子,設計在美國、歐洲,而我們隻給他們縫鞋子,最後一雙兩千元的鞋子我們隻賺兩三元血汗錢。我們以後就要掙觀念的錢、腦子的錢,我們要成為世界設計室,掙聰明錢才有意思。
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工作的時候,看到他們在搞一個活動,叫作“創新月”。他們請來一個炒香辣蟹的師傅,他畢業兩年,炒香辣蟹成了百萬富翁,養活12個員工,開了兩家店。原來,新加坡人吃蟹都是蒸或者煮,沒有香辣蟹,也不炒著吃,是他創造了一種吃蟹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