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肯德基和麥當勞總喜歡開在一起,俗話說“一山難容二虎”,這對“老冤家”又是怎麽回事兒呢?
早在1987年11月,當肯德基在中國北京開設第一家分店時,麥當勞的首席執行官坎塔盧普便坐不住了,他不甘落後,也盤算著想盡快打開中國市場。但是因為對遙遠的中國不了解,他還是猶豫了,遲遲不敢貿然從事。他找到當時麥當勞的營銷總監貝爾商量,想征求一下他的意見。沒想到貝爾極力反對,他說,中國雖然是人口大國,但是經濟條件落後,人們根本消費不起“洋快餐”,消費群還很不成熟。另外,要想在中國開分店,就需要一批“中國通”來打理,前期的培訓、市場調查、選址等費用巨大,實在是很不劃算。就這樣坎塔盧普的計劃被擱淺了,這一年是1990年。
可是坎塔盧普是一個倔強的人,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他利用空閑時間,收集了大量關於中國的人文資料,通過認真翻閱,了解中國人民的意識形態。同時他還結交了許多留美的“中國通”,和他們交朋友了解中國的風土人情等等。經過一年的“充電”後,他對打開中國市場信心倍增。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啊!1991年年底他召集麥當勞董事們召開了一個董事會。會上他把想在肯德基旁邊開設一家分店的想法和盤托出,董事們一聽都極力反對。他們認為同行是冤家,一對冤家將店開在一起那不是自找沒趣嗎!況且肯德基已經在中國深得人心,我們再擠在一起,那不是拿錢打水漂兒嗎?
可是坎塔盧普卻不這樣認為,他力排眾議說,我們不妨反過來想一想,肯德基在中國打拚了四年多,已經形成了一個“洋快餐”的消費圈,麥當勞的消費定位和肯德基一樣,都是銷售“洋快餐”的,這個消費圈也是我們所需要的。況且肯德基在選店址的時候已經非常細致,我們就沒有必要再花費人力財力去做市場調查和選址了。這樣算下來,可以省去不少的前期費用,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坎塔盧普耐心細致的解說,最終打動了董事們,董事會一致通過他的方案。
坎塔盧普推薦他的“中國通”朋友曾啟山為中國首席執行官,在他的協助下,終於於1992年4月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麥當勞分店,店址緊鄰肯德基。果然不出坎塔盧普所料,開業當天的交易人次就過萬。自此在中國就有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肯德基開到哪兒,麥當勞就跟到哪兒,他們就像一對形影不離的夫妻,比翼雙飛,在中國快餐業玩得風生水起。
一提到競爭,人們就會條件反射地想到抗爭,想到如何擠垮對手,其實反過來想一想,競爭更多地是體現為“競合”,是一種互贏處世文化。每個人、每個企業都不可能獨步天下,那就請選擇與你的冤家做“好鄰居”吧!
早在1987年11月,當肯德基在中國北京開設第一家分店時,麥當勞的首席執行官坎塔盧普便坐不住了,他不甘落後,也盤算著想盡快打開中國市場。但是因為對遙遠的中國不了解,他還是猶豫了,遲遲不敢貿然從事。他找到當時麥當勞的營銷總監貝爾商量,想征求一下他的意見。沒想到貝爾極力反對,他說,中國雖然是人口大國,但是經濟條件落後,人們根本消費不起“洋快餐”,消費群還很不成熟。另外,要想在中國開分店,就需要一批“中國通”來打理,前期的培訓、市場調查、選址等費用巨大,實在是很不劃算。就這樣坎塔盧普的計劃被擱淺了,這一年是1990年。
可是坎塔盧普是一個倔強的人,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他利用空閑時間,收集了大量關於中國的人文資料,通過認真翻閱,了解中國人民的意識形態。同時他還結交了許多留美的“中國通”,和他們交朋友了解中國的風土人情等等。經過一年的“充電”後,他對打開中國市場信心倍增。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啊!1991年年底他召集麥當勞董事們召開了一個董事會。會上他把想在肯德基旁邊開設一家分店的想法和盤托出,董事們一聽都極力反對。他們認為同行是冤家,一對冤家將店開在一起那不是自找沒趣嗎!況且肯德基已經在中國深得人心,我們再擠在一起,那不是拿錢打水漂兒嗎?
可是坎塔盧普卻不這樣認為,他力排眾議說,我們不妨反過來想一想,肯德基在中國打拚了四年多,已經形成了一個“洋快餐”的消費圈,麥當勞的消費定位和肯德基一樣,都是銷售“洋快餐”的,這個消費圈也是我們所需要的。況且肯德基在選店址的時候已經非常細致,我們就沒有必要再花費人力財力去做市場調查和選址了。這樣算下來,可以省去不少的前期費用,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坎塔盧普耐心細致的解說,最終打動了董事們,董事會一致通過他的方案。
坎塔盧普推薦他的“中國通”朋友曾啟山為中國首席執行官,在他的協助下,終於於1992年4月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麥當勞分店,店址緊鄰肯德基。果然不出坎塔盧普所料,開業當天的交易人次就過萬。自此在中國就有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肯德基開到哪兒,麥當勞就跟到哪兒,他們就像一對形影不離的夫妻,比翼雙飛,在中國快餐業玩得風生水起。
一提到競爭,人們就會條件反射地想到抗爭,想到如何擠垮對手,其實反過來想一想,競爭更多地是體現為“競合”,是一種互贏處世文化。每個人、每個企業都不可能獨步天下,那就請選擇與你的冤家做“好鄰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