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紹興年間,將軍王鐵鎮守嶺南番禺熃窆闃菔,貪贓枉法,聲名狼藉。一時朝廷震怒,下令查究彈劾,派去查辦這禦案的是朝中廉訪禦史韓璜。


    韓璜立即被授命為廣東提刑,他不敢怠慢,即刻南下,並將自己行轅設在遠離廣州的韶陽。他這樣做,一來是表示自己清廉,避被人收買行賄之嫌;二來表示自己嚴明,決不輕易放鬆對王鐵違法行為的追查嚴辦。 </p>


    果然,王鐵先後派來韶陽提刑行轅活動的人員都當場遭禦史嗬斥,而且韓璜還派人給王鐵將軍府送來了敦促交代罪行的文告。於是,整個廣東為之震動,都以為朝廷是派來了個青天欽差大臣,王鐵及其下屬大都驚恐不安。 </p>


    王鐵負隅頑抗,接連幾天齊集謀士策劃對付廉訪禦史的辦法,但一時尚無周全之良策,寢食難安。 </p>


    這一天黃昏,王鐵在書房苦思良策後,百般無奈地獨自搖頭歎息。寵妾李氏見狀,上前獻媚並小心動問原由。 </p>


    王鐵見問,依然愁眉苦臉,一邊輕聲歎息:“汝一女子,安能解我憂愁煛 </p>


    這李氏本是王鐵從江南帶來的名妓,何等乖巧,她聽出這話外之音,立即回答:“為夫君分憂解難,乃妾身本分啊。” </p>


    王鐵聞言,不覺沉吟,他“嗬嗬”幾聲,再仔細打量著李氏的這張俏臉,腦海中忽然閃過了一個念頭。他連忙招呼李氏坐下,大致將眼下廉訪禦史查究的緊急情況說了一通。 </p>


    他話剛說完,李氏的臉上竟現出興奮的神色:“老爺,巧極了,這一下可有辦法啦牎 </p>


    王鐵神情一振,連忙問情由。李氏竟然胸有成竹,立即將計策和盤托出。王鐵聽得入神,不覺撫掌大笑。 </p>


    幾天後,這位欽差大臣廉訪禦史果然親臨廣州,王鐵連忙出城至郊外河埠親迎。誰知韓璜竟然下令擋駕,顯然是給廣州大小辟員以下馬威。廣州太守王鐵竟如毫無所覺一般,依舊例引導欽差入城。當兩人並馬而行後,這欽差大人竟然連一句客套話也不說,始終板著張嚴肅的臉孔。 </p>


    對此冷遇,王鐵更不介意,照名人名言充實的一天能使人進入甜美的夢鄉。 </p>


    意大利 達·芬奇常熱情地安排迎賓儀式,親自將欽差送進迎賓館歇下。廣州城內大小辟員目睹欽差大人此番嚴肅強悍相,全都為太守捏把汗。 </p>


    兩天後,這廉訪禦史不得不作禮節性回訪,他到太守府剛落座就要離開,既不飲茶也不寒暄,儼然是凜然不可冒犯的樣子。 </p>


    太守王鐵委曲求全,低聲下氣自謙招待不周,再三要求欽差大人務必賞臉,在衙中飲了這杯接風酒再回館去。韓璜接連搖頭。 </p>


    不得已而求次,王鐵又苦苦哀求,讓韓璜一遊這郡城花園,以表與民同樂之意。韓璜實在推脫不得,勉強答應了。


    這所郡城著名花園正處廣州城中心,毗鄰太守府第,鬧中取靜,環境幽雅。花園中池塘假山、亭台樓閣一應俱全,尤其是園內那精致的湖泊,題名勒石“小西湖”。湖上景物逼近西湖,使人能在嶺南邊陲憶及杭州天堂勝景。大約是美景總能移情,韓璜遊了這小西湖後,臉上的表情和緩了許多,心情似乎也好了些。當見機而作的太守將他讓進園內那所設計精巧、裝飾豪華的貴客室時,他也沒再推辭。 </p>


    略微休息,已臨晚飯時分,王鐵太守要盡地主之誼,一聲令下,在客廳擺下宴席款待欽差。這宴桌上自然水陸畢陳,珍饈交錯,王太守頻頻舉杯,熱情周到地為欽差祝酒,這韓璜也就略飲一杯算是答禮。 </p>


    忽然間樂聲大作,擁上一群嶺南裝束的美娘,隨樂翩翩起舞,領頭的嬌娘婉轉歌喉,為欽差大人祝酒。韓璜見這熱情蠻女熱切勸酒,似有所悟,忽停杯不飲,顯出局促不安模樣。王鐵察言觀色,急忙揮手斥退伎樂,客廳內又恢複了方才的平靜。 </p>


    酒過三巡,客廳忽然擁上一群如花似玉的太守府女眷,一齊納頭拜見兩位大人,交口稱頌“韓大人萬福萬壽牎焙璜見這些姬妾千嬌百媚卻衣著淡雅,進退有禮,一時心情放鬆許多,舉杯沾口,略為答謝,盡了謝禮。王鐵也沒讓這些婦人多作停留,讓她們叩頭告退。雙方仍然飲酒,但氣氛已較先前熱烈了許多,王鐵詳細詢問些京城人事,韓璜也一一作了回答。 </p>


    夜幕降臨,客廳掌起燈火,主客飲酒聚談,氣氛漸見融洽。王鐵忽然提議道:“這良夜清飲最是傷情,不如讓我女眷來個歌舞侑酒,以助雅興。我有一妾李氏,最擅長作吳聲越舞的,不知韓大人肯賞光否煛焙璜聞聲不語,但已臉露喜色。 </p>


    王鐵信手輕敲酒盞,“當當”兩聲,脆響未了,客廳那邊簾內頓時歌樂大作,渾粗的和聲中有一個響亮的女高腔突兀而出,高亢而不失委婉舒徐: </p>


    “憶江南,最憶是郎君,湖堤西岸賞荷花,斷橋亭中訴衷曲……”</p>


    韓璜初聽竟是吳歌《憶江南》,大奇,趕忙正襟危坐,眼睛卻凝望著簾子出神。這樂曲似乎把他帶到了明媚的夏日西湖,使他憶起了攜美人夏遊的雅趣。隨著樂曲的展開,韓璜似乎失去了鎮定,局促不安起來。 </p>


    “憶江南,最憶是情郎,山盟海誓付流水,空餘天涯斷腸人……”這女聲忽地凝滯,剩下一聲嗚咽。接著續唱,已是慘不成歡: </p>


    “憶江南,最憶是九郎……” </p>


    女子終於忍耐不住而失聲痛哭,簾內樂曲也一齊停止了。 </p>


    “李美娘,不想你竟在這兒呀牎焙璜終於不顧一切地站起身來,伸手指點著簾子,大聲呼喊起來。“九郎,總以為前路無知己,誰料天涯芳草又複春哪牎繃蹦諶碩情作答,柔聲緩語,令人心碎。 </p>


    韓璜如何不激動呢犝餉瀾磕錒真是他一別數載的錢塘歌伎李美娘牭蹦甌舜飼櫫兌夂,要不是後來因急赴官差才匆匆分手,幾乎要重金贖身作寵妾的。然而,韓璜打量一眼身邊麵露驚詫的王太守,心裏頓時冷靜了許多。這畢竟已不是當年與美娘西湖幽會時光,如今天各一方名花有主,稍一不慎會陷入難堪尷尬局麵的,他不免有幾分內怯了。 </p>


    這時主人王太守卻突然指著簾內發問:“韓大人與這位李美娘該不會是同鄉人吧煛彼倒像是隻鑽在韓璜肚裏的蛔蟲,深諳這機關似的。韓禦史被問,如釋重負,連忙點頭,同時站起身來,準備與簾內這美娘相見。 </p>


    誰知李美娘卻遲遲不現身影,惹得韓璜抓頭撓耳再三求請,方聽簾內嬌聲吩咐道:“九郎如能獨自滿飲三杯,顯露戀奴舊情,賤妾方敢見貴人之麵牎 </p>


    韓璜心內如有猴爪輕撓,癢癢的,連忙自斟三杯酒,一一飲下。哪知簾內美娘還是不依,又出新招:“九郎,美娘已是人老珠黃,羞見昔日情郎,還是請郎君隔簾陪飲三杯遮羞酒後,再容會麵吧牎比緙涔剌河錆鍁楹俠,聽得韓璜周身舒暢,不覺侍立再飲。抵不住李美娘一再勸飲,幾個回合,韓璜已飲下十幾杯酒。這嶺南名酒,香甜爽口卻入肚生力。縱使韓璜有些酒量,這酒力情欲中燒,周身已有種冒火似的燥熱。他仗有七分酒意,竟擲杯不飲,醉眼目蒙目龍 ,直指簾內,厲聲催促李美娘上前侍名人名言運動太多和太少,同樣的損傷體力;飲食過多與過少,同樣的損傷健康。 </p>


    古希臘 亞裏士多德飲…… </p>


    他這一失態,驚了客廳內不少屬吏,不少人已有慍意。 </p>


    誰知陪坐的王太守卻一點也不生氣,反而滿麵笑容。他大聲誇獎韓禦史好酒量重情義,是這嶺南難得一見的美丈夫,同時爽快地說道:“如果韓大人真心要與美娘重續舊情,那老夫就忍痛割愛,完璧歸趙,玉成其事,來個合浦珠還啦牎 </p>


    連太守也已下了令,滿座人睜著眼看這情人相會了 </p>


    誰知簾內這美人卻還是賴著不出,丟出一句嬌滴滴的話語:“雖是太守已有令,但奴仍想求請九郎下場折腰揮舞一曲,當年九郎那‘楊柳枝’舞姿最是動人心的,正好讓奴和太守再睹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的風采哪犈如見九郎之舞,定死心塌地服侍貴人終身的牎 </p>


    王太守和周圍的人全都拍手歡呼起來,宴會上的氣氛達到了沸騰的頂點。 </p>


    經不住李美娘的苦求,在周圍人的攛掇之下,韓璜酒意正濃膽子漸大,竟脫去官帶,穿上舞衣響靴,讓人麵敷粉墨後,就在這客廳中間移步揮袖,踉蹌起舞。他這舞早已亂了章法,不像是三月風柳,倒像是十一月暴雨中的驚柳了,歪歪斜斜,拖裙曳靴…… </p>


    一陣酒突然湧上他的嘴邊,他“哇”地吐了一身,腳下一軟,竟玉山傾倒,再也無法站起身來了。 </p>


    王鐵嗬嗬大笑,輕擊酒盞。“當當”,這象牙箸敲擊聲如同樂隊鼓點,立刻從屋內外擁出大批蕩婦嬌娃,先前那蠻女和吳地美娘也雜在其中。她們不由分說,強行架起地上的韓璜,借口要送他回賓館,七手八腳拖拽到了廣州大街上。這大街上夜市正盛,立刻形成了人山人海的市民圍觀——頃刻間,嚴肅的廉訪禦史在市民官吏心目中失去了光彩。 </p>


    這韓璜被作弄了半夜,昏睡到紅日三竿方醒。他攬鏡自照,羞愧難當。手下隨員又將他昨夜醉歸招搖餅市引得市民轟動的情形告知,更使他無地自容。韓璜仔細回顧前後情景,方知是一著不慎全盤皆輸,鑽入了王鐵設下的圈套。他怕再討沒趣,當晚偃旗息鼓,悄悄逃離廣州城。 </p>


    王鐵趁機參奏一本,控告廉訪禦史韓璜在廣州挾妓醉飲,有失官體。朝廷無奈,以“行為不檢”為由,削了韓璜官職。 </p>


    王鐵拔了威脅自己的釘子,依然在嶺南稱王稱霸。他自然將那個身邊“紅拂”李美娘格外寵愛。原來,這錢塘娼妓本與韓璜有舊,特地施展這欲擒故縱的美人計,玩弄了他的感情,還損害了他的官聲,一時救了王鐵的窘困。 </p>


    這韓璜錯認蕩婦為貞娘,一味戀念舊情,終至身敗名裂,本不可取,但卻留下了深刻的教訓供後人借鑒——要想鋤奸,自己就得身正不阿,處處行為謹慎,否則就會重蹈韓璜那樣“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覆轍。</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間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民間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