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山在我老家莒縣閻莊的西邊,雖說不高,但在當地人的心中,是一個名山,每到大年初一,都去玉皇山玩,看裴泉。裴泉就在玉皇山下,明朝時,這泉子在裴姓禦史的花園內,才起名叫裴泉的。據說裴禦史瞞著萬歲在玉皇山後私開銀礦,冒犯律條,被皇上抄殺滿門,隻剩這個裴泉了。


    這裴泉裏至今還住著一種世上罕見的“龍魚”,它的鰓幫長著一對鰭,像是兩個耳朵,那身子和鯰鱔相仿。當地人都叫它龍魚,因為莒地僅有,所以也叫“莒龍”。


    據說很早以前,有一年的秋天,陰雨連連下個不停,地裏的水溝滿河平,不用說泉水也旺起來,一直“漾”到了外邊。許多龍魚順水遊到了地裏。可巧張家山溝村有一個叫張有能的農夫到地裏開溝順水,發現了一條龍魚,就用鐵鍁把它拍死了,拿回家去煎著吃了。老人們傳說,就在張有能煎龍魚時,全莊裏人都聞到了一股從沒有聞過的香味。張有能吃了龍魚以後說:“人都說天上的龍肉,地下的驢肉,難道我吃的就是龍肉嗎?”說也蹊蹺,就在張有能吃了龍魚的第三天,他那十來歲的兒子叫雷劈死了,在他兒子的胸膛上和脊梁上留著幾行清亮亮的黑字:“張家山溝張有能,你吃了我的龍羔,我霹靂你的兒子,看你心疼不心疼!”打那以後,龍魚的傳說越傳越神,香火也越來越旺,人們還在裴泉邊蓋了玉皇廟,文革時推倒了。


    我大舅小時候在玉皇山上學,同班有個渚汀村的同學,把小龍魚捉回家放在罐頭瓶子裏養著,然後去學樣上學了,一節課沒上完,肚子那個痛啊,嚇的同學們把他送回了家。他的父親帶他看赤腳醫生,打針吃藥也不管用。他父親不得不用木車推著他去縣醫院,他的母親在家找個神婆子給看了看,說是得罪了龍魚,龍魚並沒有要其性命,放回去就沒事了,他的母親答應了。孩子就在去醫院的路上感覺肚子不痛了,非要回家,他父親帶他回家,他母親告訴他肚子痛是他捉了龍魚的原因,讓他趕緊把龍魚送回去。他嚇得與他父親一起把龍魚送回了玉皇山下的裴泉,果然肚子再也沒痛過。


    一個住在玉皇山下的老頭,八十多歲了,說他每天早晨都到裴泉看龍魚,就見過兩次大龍魚出來過,腦袋有碗口那麽粗(碗口直徑為15cm),小的倒是見過不少。


    如今的裴泉,已經被砌成一方形水池,澄清的泉水從大石頭縫裏淌出來,一年四季,長流不斷。圍著泉子長了一圈柘樹,像一把大傘罩著似的。樹底下安著石桌石凳,遊人可以來涼快,也可以下棋玩耍。經專家們確認,這種龍魚學名叫“鰻鱺”,天下少有,外邊遠路來的遊人到這裏觀看,把肉或蟲子撂進水裏,龍魚就從石洞裏遊出來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間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民間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