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光緒十二年八月初八,是皖南宣城東門炒貨店老板王裕恒的兒子結婚大喜的日子。隻見王家門前張燈結彩,鋪紅掛綠,鞭炮聲聲,鑼鼓不斷,洋溢著一派熱鬧喜慶的氣氛。這一天,幾乎全城的人都擁到王家的門前來看稀奇了,他們要看新娘子的嫁妝。這王裕恒兒媳婦所陪送的嫁妝實在是與眾不同。</p>


    原來,王裕恒的親家名叫譚記發,是城北門涼亭塘棺材店的老板。早在一個月前,人們便聽說,王老板竟特意派人送信到棺材店的譚老板那兒,叮囑譚老板送幾口棺材作為女兒的嫁妝,陪送到他王家。天底下還有用棺材作嫁妝的稀奇事麽?耳聽是虛,眼見為實。因此,大家要親眼目睹一下新娘子的嫁妝,究竟是不是像一些人傳說的那樣。</p>


    晌午時分,人們聽見由北街傳來一陣嗩呐鞭炮聲,知道是新娘子來了。大家擁過去一看,全怔住了!隻見在新娘乘坐的花轎後麵,送親的人果然抬了一溜棺材,大小五口。這王裕恒莫非是發瘋了?</p>


    再看那王老板,見一行人到了家門口,便迫不及待地迎上前去。他在這些棺材前這兒拍拍,那兒敲敲,樂得眉開眼笑,檢驗了半晌,這才吩咐小心地把棺材抬進屋……</p>


    這是怎麽回事呢?這事還得從頭說起。譚記發的女兒譚美雲,是周圍有名的大美人兒。去年,譚美雲去敬亭山遊玩,半道上被王裕恒的兒子王卓仁撞上了。王卓仁頓時被譚美雲那驚人的美貌迷住了。回家後,茶不思,飯不想,滿眼都是譚美雲的影子。他把這事跟父親說了,豈料,王裕恒聽後大發雷霆,說娶棺材店老板女兒為妻,是惹鬼進門,堅決反對。王卓仁於心不甘,偷偷央了一個媒婆去譚家提親,一說竟就成了。從此,王卓仁私下裏常常與譚美雲約會。後來,王裕恒發現了這件事,一怒之下,將兒子關在內室裏,派人將他看管了起來。</p>


    不久,王裕恒鄉下一個朋友的父親死了,托他在城裏買口好棺材。王裕恒硬著頭皮來到譚記發家。隻見一夥木工,正忙著刨一堆木料,打造棺材。他看見那些被刨光的木料上呈現出一道道天然的水紋圖案,透出紫紅的顏色,香氣撲鼻。王裕恒見了心中大驚。這時譚老板從內室走了出來,見王裕恒來了,忙迎上前道:“稀客稀客,哪陣風把親家刮來了?”此時,王裕恒聽譚老板稱呼自己親家,竟一點都不反感,他的心已被那堆木料牽住了,臉上不動聲色地問:“譚老板,你這堆木料是從哪兒弄來的?”</p>


    譚老板聽了,笑道:“怎麽,親家喜歡這種木料?實不相瞞,這些木料是一個西域和尚送給我的。”</p>


    “是真的?”王裕恒一聽,一顆心上下直跳起來,“那西域和尚為什麽送木料給你?”</p>


    原來,半年前,譚老板去歙州采購木料,路過人煙稀少的大山時,忽然發現一夥歹徒圍著一個老和尚,要劫財害命。譚老板從小練過拳腳,見此情景,衝了上去,三拳兩腳,將那夥歹徒打得落荒而逃。老和尚非常感激譚老板,聽說譚老板是開棺材店的,正要去歙州買木料,老和尚自稱是西域人,願送幾根好木料給譚老板。果然,不久前來了幾個西域小和尚,給他送來了幾十根紅皮粗木料。</p>


    王裕恒聽完譚老板的敘說,緊張地問:“那幾個西域小和尚有沒有告訴你這是什麽木料?”</p>


    “聽說……”譚老板想了一陣,道,“聽說叫什麽‘壽香木’。”


    聽到這“壽香木”三個字,王裕恒差點兒沒暈倒在地。王裕恒平時博覽群書,他從一本古書的記載中,得知西域出產一種名叫壽香木的木材。這種木材生長在深山峭崖之上,極為珍貴,人所罕見。更奇特的是用壽香木製作臥床,人睡了百病不生;製成棺材,屍體千年不腐……早在明朝時,開國皇帝朱元璋曾多次派人到西域尋覓壽香木,卻始終未能找到。聽譚記發說了這堆木料的來曆後,王裕恒喜極欲狂,恨不得一下子將這堆木料占為己有。於是他心生一念,對譚老板道:“譚親家,我很喜愛這木料的水紋圖案。日後你女兒出嫁時,你能不能用這些木料製成棺材,作為嫁妝,陪送到我王家?”</p>


    譚記發本就是個爽快人,再加上他並不知這壽香木的底細,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就這樣,那套壽香木做的棺材陪嫁到了王家。</p>


    王裕恒費盡心思得到了壽香木棺材後,請來木工,把那幾口棺材全拆了,改製成臥床、木箱、梳妝台等家具。恰在這時,有消息傳來,安徽巡撫白大人不日將來宣城查訪民情,於是王裕恒又打起了如意算盤,打算將這套壽香木家具獻給巡撫大人,撈個一官半職過過官癮。</p>


    過了一段日子,巡撫大人果然來到了宣城。當地一些財主和頭麵人物紛紛出場,爭先恐後地設宴,巴結巡撫大人。王裕恒自然不甘落後,也將巡撫大人請到家中,美酒佳肴款待了一番。</p>


    席終人散,王裕恒把白大人請到內室,得意地指著那一套新製作的家具道:“大人若喜歡,小的就把這一套壽香木製的家具送給大人。”</p>


    那位白大人也聽說過壽香木,當他得知眼前這一套家具竟是壽香木製成的,驚得目瞪口呆。</p>


    白巡撫深知像王裕恒這種奸商,不會平白無故給人送東西,便道:“你將如此貴重的東西送給白某,白某能幫上你什麽忙呢?”</p>


    王裕恒老著麵皮道:“白大人,小人聽說績溪的縣令剛剛離任,位子還空缺著……”</p>


    白大人當即明白了王裕恒的意圖,笑道:“原來你也想棄商從官。這事好辦,包在白某身上了!”</p>


    那姓白的倒也守信用,帶了那套壽香木家具離開後,不久就向朝廷作了推薦。之後王裕恒領著一家人奔赴績溪,走馬上任了。</p>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時隔不久,棺材店的譚老板就得知了真相,一下子氣病在床上。</p>


    譚老板的病還未痊愈。這天,店門口來了幾位西域小和尚,口口聲聲要見譚老板。</p>


    譚老板來到店門口,認出那幾位就是當初前來送壽香木的小和尚,忙請他們進屋。</p>


    那幾位西域小和尚進了屋,“撲通”一聲齊刷刷地跪在譚老板的麵前,道:“我們現在見譚老板還活在世上,心也安了。我們真是罪該萬死呀……”</p>


    一聽此話,譚老板愣了,忙不迭地把他們一個個攙扶了起來,惶恐地問道:“各位小師父,你們為何這樣說?”</p>


    那幾位小和尚你一言我一語地說了事情經過,譚老板聽了,真個如驚雷貫頂,嚇得魂飛魄散。</p>


    原來,西域出產的壽香木分兩種:一種是紅樹皮,一種是黃樹皮。兩種壽香木香氣及樹紋圖案一模一樣,但紅樹皮的壽香木含有劇毒。據說,人躺在用紅樹皮壽香木製作的臥床上,不出一個月,身上就會長滿毒瘡,百藥不治,不過半年,這些毒瘡連同人身上的肉就會爛化成水。因此,西域人又稱紅樹皮壽香木為化屍樹。當初,小和尚因分不清兩種壽香木,誤將紅樹皮壽香木送給了譚老板。又恰逢老和尚到外麵雲遊去了,所以這事一直沒被察覺。前段日子,老和尚回到廟中,發現廟裏的幾根紅樹皮壽香木不見了,大驚失色,立即叫那幾個小和尚迅速來宣城追回那幾根紅樹皮壽香木,同時又給譚老板帶來幾根黃樹皮壽香木。</p>


    聽完小和尚們的敘說,譚老板嚇得臉白如紙。送走幾位小和尚後,譚老板來不及整頓行裝,雇了車馬,直奔績溪。</p>


    王裕恒聽了譚老板的敘說,嚇得差點尿褲子。於是,他又急赴省城,去找白巡撫。</p>


    誰料事有湊巧,一個多月前,白巡撫將女兒嫁給李蓮英的幹兒子李狗兒做了小妾,那些家具已被作為嫁妝,陪送到李府了。</p>


    白巡撫聽了王裕恒的敘說,也嚇得掉了魂。他狠狠地扇了王裕恒一個耳光,大罵道:“你個混賬東西,可把我害慘了!”</p>


    王裕恒摸著紅腫的臉,道:“大人,隻要你趕快追回那套家具,還來得及!”</p>


    “媽的,你說得輕巧,跟放屁似的容易!”白巡撫怒不可遏地喊道,“我女兒出嫁已有一個多月了,她和那李狗兒身上還不早就長了一身毒瘡啦?你知道那李狗兒是李蓮英的什麽人?那是他的命根子!那李蓮英又是當今老佛爺的大紅人,如今我害了他的幹兒子,他能饒過我嗎?這事隻有瞞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方可保住你我的腦袋,懂嗎?”</p>


    “可是……那你不是白搭上自己女兒一命了嗎?”</p>


    “媽的,還不是被你害的!”白巡撫又抬手賞了王裕恒幾記耳光,“事已如此,權當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生死由她了!”</p>


    王裕恒鼻青臉腫地回到績溪,譚老板還沒離開王家。他聽完王裕恒訴說的經過,呆若木雞,怏怏地回到宣城。</p>


    回家後,譚老板越想越害怕。紙是包不住火的,這事早晚要大白於天下,到那時候,大家都難逃一劫!</p>


    思量了幾天,譚老板派人把女兒和女婿從績溪接回了家,向他倆道明了真相。最後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看來我們隻有遠走高飛隱居外地了。”</p>


    王卓仁急道:“嶽父,那我父親怎麽辦?”</p>


    譚老板搖頭苦笑道:“你父親官迷心竅,會丟官而逃嗎?再說,這也是他自作自受。”</p>


    第二天,王卓仁和譚美雲回到了績溪,夫妻一到家,便不知為什麽事爭吵起來,後來竟賭氣雙雙服毒自殺了。</p>


    譚老板得到王家人的報信,知道女兒女婿已依計服了他供給的“假死藥”。便叫人抬了兩口用黃樹皮壽香木做的棺材,假裝傷心欲絕的樣子,一路哭到了親家府中。隨後用那兩口壽香木棺材收斂了女兒和女婿的“屍體”。出葬那天,譚老板趁人不注意,掀開棺材蓋,偷偷放出了夫妻倆。</p>


    從此,譚老板和他的女兒女婿在宣城消失了……</p>


    一切都像譚記發所預料的那樣。未隔幾個月,李蓮英的幹兒子及白巡撫的女兒都死在壽香木床上。一位見多識廣的老禦醫診斷,兩人的死因與這紅皮壽香木有關。李蓮英哭訴到慈禧太後那裏,說是白巡撫有意謀害他兒子。慈禧太後大怒,下令捉拿白巡撫,又牽連到王裕恒,將這二人處以死罪。又派人搜捕他們家人,幸好譚記發他們早已逃之夭夭了。</p>


    可憐王裕恒還沒過足官癮,便匆匆走上了斷頭台。</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間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民間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