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滅門</strong></p>


    四十年前,宋家慘遭滅門,全族老少幾十口被一夥強盜殺光,家中財物被洗劫一空。那時,二十多歲的宋如海正在外地做生意,這才幸免於難,保住了一點家業。靠著這點本錢,宋如海苦心經營,終成一方巨富。


    這些年來,宋如海除了忙生意就是想著報仇。他查到那夥強盜的老巢在邳縣,為首的叫劉大胡。宋如海來到邳縣,卻發現劉家早已家破人亡。原來,有一年劉大胡在外打家劫舍,與另一夥強盜發生火並,被打死了。這真是報應。可宋如海不甘心,他又繼續追查劉家的後人。他查到劉大胡隻有一個兒子,名叫劉中草,在劉大胡出事之後隱姓埋名逃往他鄉。宋如海費盡周折終於在青州找到了劉中草的家,不料劉中草幾年前也死了。劉中草的兒子叫劉青民,是個秀才,因為沒盤纏去省城應試,隻能在家裏找些營生糊口。


    這劉青民一身書呆子氣,根本不像個強盜的後代。想必是劉中草怕兒子重蹈先人的覆轍,才讓他從小專心讀書。宋如海此時若是花錢買凶殺了這個劉青民,簡直不費吹灰之力,但幾十年的積怨、全族人的血海深仇,豈能就此罷休?他再三思量,最後竟決定資助劉青民考取寶名。


    大凡讀書之人莫不把功名利祿看得比命還重,正所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宋如海想,此刻我對這劉青民施以援手,他必定感激我的知遇之恩,將我當成再生父母,他日此人做了官,有了權,何愁抓不到他的把柄?等到時機成熟,再告發他,讓皇上下旨將他滿門抄斬、株連九族,連祖墳都夷平,如此一來,方能解心頭之恨。


    劉青民哪裏知道宋如海的打算,他還真以為自己遇到了貴人呢。這一年秋闈,在宋如海的資助之下,他如願考中了舉人。劉青民欣喜不已,但左等右等也不見朝廷的委任狀下來。宋如海又拿出錢上下打點,終於給劉青民謀了一個微山縣縣令的官職。劉青民對宋如海感激涕零,向他行拜師之禮,並請他擔任自己的幕賓。


    劉青民剛上任時還是一個清官,可過了些時日就開始不安現狀了。恰逢本縣發生一件人命官司,一個叫餘東臣的富戶強搶民女陳三巧,還殺死了陳三巧的哥哥。此案證據確鑿,要在以前,劉青民二話不說,就判了餘東臣的死罪,但此時餘家卻送來黃金五百兩,請求劉青民手下留情。劉青民動心了,他問宋如海是否能收下這筆錢。宋如海說:“有何不可?你隻管收下,讓餘東臣再拿些銀子堵住陳家人的嘴,此案自然就會不了了之。”


    劉青民忐忑不安地收下了黃金。果然像宋如海說的那樣,陳三巧一家得了豐厚的賠償,不再上告,餘東臣保住了性命。


    從這兒以後,類似的事又發生了不少,劉青民膽子越來越大,再也沒有顧慮,大肆索賄受賄。宋如海看在眼裏,暗中把劉青民受賄的情況全部記錄在案,他盤算著劉青民的罪行已經足夠抄家滅族時,便請人給知府大人寫了一封匿名信,檢舉劉青民。知府名叫柳伯年,看了匿名信後把劉青民叫去,當麵把信一摔,喝道:“你做的好事!”劉青民拾起信一看,立刻兩腿一軟跪倒在地,說:“府台大人救我!下官願意把全部家產拿出來孝敬大人。”柳伯年一聽卻笑了,說:“官場之上難免得罪人,這事可大可小,我說你是貪贓枉法也行,說是小人栽贓陷害也行,就看你怎麽辦了。要說錢財,我倒也不缺,隻是去年我的夫人過世了,一直沒有續弦。聽說,令千金國色天香”劉青民當即會意,點頭哈腰地說:“下官這就把小女送來,隻要大人不嫌棄,那是小女的造化。”


    回到縣衙,劉青民暴跳如雷,要找出告發他的“內奸”,可是查來查去毫無結果。他哪裏想得到,告發他的正是他最信任的宋如海呢!就這樣,劉青民把年方二八的女兒嫁給半百有餘的柳伯年。宋如海這一狀不光沒告倒他,還讓他當上了知府大人的嶽父。從此,劉青民官運亨通,青雲直上,不久柳伯年高升,劉青民接替他做了知府。


    當上知府後,劉青民更加肆無忌憚地貪汙受賄、草菅人命。這一年,天災頻發,饑民遍野,各地時有起義發生。劉青民命手下四處抓人,半個月工夫竟擒獲一百多名“反賊”,打算押到京城請賞。


    宋如海知道,這些“反賊”絕大部分都是逃難的災民,劉青民犯的是欺君之罪啊!宋如海終於又一次找到了鏟除劉青民的機會。他連夜寫了一個狀子,派心腹送進京城。早在原先經商的時候,宋如海為了報仇大計,就有意結交一些達官顯貴,靠這些人幫忙,宋如海的狀子進了皇宮。可是此時朝廷宦官當道,有個叫黃得複的大太監看了狀子,琢磨半天,最後親自去找劉青民,嚇唬他說要上報皇帝治他的罪。劉青民在官場早已是身經百戰,他知道黃得複要是真想把狀子遞給皇帝,根本不會到他這裏來。於是,他趕緊拿出銀子來賄賂黃得複,並請他在皇帝麵前替自己美言幾句。黃得複見劉青民如此“懂事”,高興得眉開眼笑,滿口答應。後來借著黃得複的勢力,劉青民不僅沒受到懲罰,反而還升了官,被提拔到京城做了一個三品大員。


    宋如海兩次告狀,卻兩次讓劉青民升了官,心裏別提多窩火了。他意識到自己選擇了一條錯誤的複仇之路。就在他準備幹脆請個殺手來殺劉青民的時候,劉青民突然來找他,想請他寫一份告自己的禦狀。


    宋如海以為劉青民對他產生了懷疑,心裏一下沒了底。劉青民笑了笑,說:“恩師不要多心,事情是這樣的,我雖升了官,但因為我不是進士出身,始終得不到皇上的信任。黃公公雖然對我照顧不少,但他畢竟隻是皇上的一個奴才。我想來想去,這兩次升職都是多虧了有人告我的狀。有人告我,我就能引起上司的注意,他們借機敲我一筆竹杠,我也借機拉近了和他們的關係,一舉兩得,皆大歡喜。當今皇上最寵愛的是貴妃娘娘,我原本寫了幾首頌詩請黃公公獻給皇上,可皇上卻無心看。因此我想讓恩師匿名寫一張禦狀,就說我在家寫反詩,圖謀不軌。這必然會引起皇上的注意,派人來調查。到時候一搜,卻發現我寫的並非反詩,而是頌詩,皇上轉怒為喜,還會不重用我嗎?”宋如海說:“這這可是誅九族的大罪呀!”劉青民笑著說:“恩師此言差矣,您想想,我前兩次哪一次不是誅九族的大罪?何況那兩次都是證據確鑿,我尚且能化險為夷,這一次必定萬無一失。”宋如海想了想說:“好吧,我馬上寫。”


    禦狀寫好了,劉青民看後甚為滿意,說:“恩師寫得好,文辭並茂,我這就想法讓人把狀子遞交皇上。”


    不久,皇上便接到了舉報,十分震怒,派丞相張成山親自查辦。但讓劉青山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他的書房裏竟查到了真正的反詩。原來,宋如海偷偷模仿劉青民的筆跡寫了一首反詩,然後與劉青民精心準備的頌詩調了包。劉青民大驚失色,這下真是百口莫辯。丞相張成山手拿反詩,端詳著說:“事實俱在,劉大人有何話說?”劉青民慌忙趴在地上,磕頭如搗蒜,他說:“這分明是有人陷害下官,請大人明察!”張成山說:“這等滅門之罪我也相信你不會幹,可白紙黑 字我在皇上麵前總要有個交代呀!”劉青民聽出張丞相的弦外之音,急忙說:“下官祖上傳下來一顆夜明珠,大如鵝卵,夜晚不用點燈就可照亮整個房間。大人如不棄,我願將寶珠獻給大人。”張成山嘿嘿一笑,假意推讓了幾句,然後才一捋胡子,笑著說:“劉大人一番好意,老夫卻之不恭。你速速寫一首頌詩交給我,我好回稟皇上。”


    劉青民再次脫險。皇上對他大加讚賞,擢升為二品。


    宋如海滿以為劉青民這一次在劫難逃,他偷換了反詩後就偷偷跑回江南老家。當他聽到劉青民升官的消息時,一口鮮血噴出,就此氣絕而亡。


    就在宋如海死後不久,農民起義暴發。義軍打進京城,推翻了皇帝,劉青民全家都死在亂軍之中,真正被滅了門。 </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間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民間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