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杭州菜的傳說</strong></p>


    杭州是座有故事的城市,當地的名菜也蘊含著一個個美妙的傳說……</p>


    <strong>東坡肉</strong></p>


    傳說“東坡肉”是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發明的,當地百姓品嚐後覺得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時杭州大小菜館,家家爭相仿製。</p>


    這天,京城裏一位權貴來到杭州,在一家菜館吃飯。跑堂遞上菜單,權貴接過來一看,頭一道菜就是“東坡肉”。蘇東坡為人正直,以前得罪過這位權貴,於是他心生一計,把杭州所有菜館的菜單都收集起來,回京麵見皇帝,啟奏道:“皇上,蘇東坡在杭州貪贓枉法,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呢。”皇帝問:“你有什麽證據?”權貴就把那一大摞菜單呈了上去。皇帝一看菜單,也不分青紅皂白,立刻傳下聖旨,將蘇東坡革職,發配到海南去了。</p>


    蘇東坡被發配以後,杭州的老百姓就把“東坡肉”一代代傳了下來。</p>


    <strong>西湖醋魚</strong></p>


    蘇東坡在杭州時,和佛印和尚十分交好。佛印雖是出家人,卻不避酒肉。這天,佛印做了西湖醋魚,正巧蘇東坡來訪,佛印忙把魚藏在一口大磬下。蘇東坡一進門,就聞到了西湖醋魚那特有的酸中帶甜的香味,又見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就有數了。蘇東坡有意和佛印開玩笑,就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說:“在下今日遇到一個難題,特來向長老請教。”</p>


    佛印問是什麽難題,蘇東坡說:“今日在一家門前看到一副春聯,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下聯卻被撕去了,不知是何句子,請長老賜教。”佛印不知是計,脫口而出:“居士才高八鬥,今日怎麽這樣健忘,這是一副老對聯,下聯是‘積善人家慶有餘’。”</p>


    蘇東坡聞言,不由哈哈大笑:“既然‘磬(慶)有魚(餘)’,那長老就積積善,拿出來一起大飽口福吧!”</p>


    <strong>油炸檜</strong></p>


    油條本來叫做“油炸檜”,據說最早是杭州人做出來的。</p>


    南宋年間,秦檜夫婦害死嶽元帥的消息傳開來,老百姓個個氣憤不平。做燒餅的王二聽說此事,就捏了兩個麵人。他將麵人背對背地粘在一起,丟進滾油鍋裏去炸,一邊炸一邊吆喝:“大家來看‘油炸檜’嘍!大家來看‘油炸檜’嘍!”</p>


    正巧秦檜坐著八抬大轎經過,看見油鍋裏炸得焦黃的麵人,氣得走出轎來吼道:“好大的膽子!怎敢亂用本官名諱?”王二笑嘻嘻地說:“宰相大人,你是木旁的‘檜’,我說的是火旁的‘燴’哩!”</p>


    這時,圍觀的百姓都嚷起來:“對,這是音同字不同呀!”秦檜一時無話可說,隻得喝道:“這炸得焦黃的東西,如何吃得!分明是聚眾生事,欺蒙官府!”</p>


    聽秦檜這麽一說,人群中馬上站出一個人,嚷道:“怎麽吃不得?”說著就把油鍋裏的麵人撈起來,往嘴裏一塞,“咯吱咯吱”地嚼起來,還連聲說道:“好吃、好吃!我越吃牙根越癢,恨不得一口把他吞下去!”圍著的人都拍手叫好,秦檜怕眾怒難犯,隻好灰溜溜地走啦。</p>


    這件事傳開後,人們紛紛趕來,都想嚐嚐“油炸檜”。原先,“油炸檜”是背對背的兩個麵人,做起來很費事,後來就漸漸做成了現在的樣子。</p>


    <strong>龍井蝦仁</strong></p>


    名菜“龍井蝦仁”與乾隆皇帝下江南有關。有一次,乾隆微服巡遊西湖,下起了小雨,乾隆便到一個茶農家中避雨。茶農熱情好客,為乾隆奉上了香醇的明前龍井茶。乾隆品嚐到如此好茶,喜出望外,心想要是帶一些回宮就好了,可又不好意思開口向茶農索要,於是趁主人不注意,抓了一把茶葉,藏在袖內。</p>


    雨過天晴,乾隆辭別茶農,繼續遊覽西湖,直到黃昏才來到一家小酒館用膳。他點了幾個小菜,其中有一道是清炒蝦仁。點完菜後,乾隆想起衣袖內的茶葉,便取出給店小二,讓他泡一杯茶來。店小二看到袖內露出龍袍一角,嚇了一跳,拿了茶葉奔進廚房。正在炒蝦仁的廚師聽說皇帝到了,驚慌之中把店小二拿來的茶葉當做蔥花撒進菜裏,店小二又在慌亂中將“茶葉炒蝦仁”端給了乾隆。</p>


    饑腸轆轆的乾隆見此菜蝦仁潔白鮮嫩,茶葉碧綠清香,胃口大開,連聲稱讚:“好菜!”“龍井蝦仁”由此流傳了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間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民間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