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在這悠悠的曆史長河裏,有太多的謎團在等著我們去揭曉,下麵我們就來看看,至今無解的中國曆史上的千古謎團。


    <strong>一、項羽不肯過江東之謎</strong>


    項羽是秦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為人剛愎自用,獨斷專行,因而在楚漢之爭中落敗,最終落得個自刎烏江的下場。項羽為何不渡烏江呢?兩千多年來,人們有種種說法。


    有一種觀點認為,西楚霸王不過江東,是因為虞姬已死。 有人認為項羽不渡烏江是出於一種高貴的品質,是從早日消除人民的戰爭苦難考慮的。


    項羽為何烏江不渡?兩千多年來,無論是文人騷客,還是曆史學家都給予極大的關注,但至今難有定論。


    <strong>二、慈禧夜明珠之謎</strong>


    夜明珠是一種螢石礦物,發光原因是與它含有稀土元素有關,是礦物內有關的電子移動所致。


    螢石雕琢成珍珠者即叫夜明珠,能發光的夜明珠不是珠貝蚌所產的珍珠。夜明珠還有許多奧秘,至今還沒有被專家們了解。至今仍是尚未徹底揭開的一個千古奇謎。


    離咱們最近的夜明珠,最著名的,估計就數慈禧口含“美齡飾鞋”的那顆了。據盜慈禧墓的人,也就是孫殿英講:此珠分開是兩塊,合攏就是一個圓球,分開透明無光,合攏時透出一道綠色寒光,夜間百步之內可照見頭發。有書記載:說它重四兩二錢七分(合今133.4375克)。慈禧含在嘴中是為保屍身不化。


    <strong>三、阿房宮焚毀之謎</strong>


    被譽為“天下第一宮”。兩千多年以來,《阿房宮賦》裏的“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是阿房宮最後命運的憑據。而在考察過程中,並無焚燒痕跡,相傳的當年項羽燒阿房宮,恐怕隻是人們的想象,阿房宮從來就沒有被燒毀過的證據,或者說,阿房宮根本沒有建完。


    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說法流傳了約兩千年,但最近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宮前殿遺址20萬平方米的勘探麵內隻發現了幾處紅燒土遺跡。專家認為,這表明曆史上有關項羽放火焚燒阿房宮的記載是不準確的。在曆史之中,阿房宮沒有建成,更沒有被燒毀過,它隻是秦始皇一個未盡的夢想。


    阿房宮焚毀之謎


    究竟專家的話可不可信,阿房宮到底存不存在,我們還要期待更多曆史根據才能解開這個千年難解之謎。


    <strong>四、女兒國消失之謎</strong>


    女兒國消失之謎


    《西遊記》中描寫的“女兒國”曾經留給人無數的幻想。“女兒國”在曆史上的確存在,據《舊唐書》記載:“東女國,西羌之別稱,以西海中複有女國,故稱東女焉。俗以女為王。”但是到了唐代以後,史書關於東女國的記載就中斷了。難道東女國的出現隻是曇花一現嗎?


    紮壩極有可能是東女國殘餘部落之一。紮壩人現在依然實行走婚,到晚上,女方在窗邊點一盞燈,等待男方出現。紮壩人住的都是碉樓,有十多米高,小夥子必須用手指插在石頭縫中,爬上碉樓。這要求體力好,身體靈活,其實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選擇。第二天雞叫時,小夥子會離開,從此兩人互相沒有任何關係。


    <strong>五、鄭和七下西洋之謎</strong>


    “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使鄭和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從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他受明成祖的派遣,率領規模龐大的船隊馳騁萬裏海域,先後七次下西洋。鄭和航海規模之大,航程之遠,所到國家之多,為曆史所罕見。對於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是為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也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是具有政治和經濟的“雙重目的”。李長傅的《中國殖民史》,稱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稱為“炫耀自我”。


    鄭鶴聲、鄭一均在《鄭和下西洋簡論》中認為,鄭和前三次下西洋,其目的是同亞非三十多個國家結盟,順便打聽朱允的下落,後四次則是為宣揚“國威”。到底哪種說法才是當時明成祖派鄭和西下的真正目的呢?


    鄭和七下西洋之謎


    <strong>六、《推背圖》之謎</strong>


    《推背圖》是中華預言書中最為著名的奇書之一,相傳是唐朝貞觀年間,由預言大師李淳風和袁天罡對唐朝及以後朝代重要事件的預測。全書共六十圖像,以六十甲子和卦象分別命名。因為它預言的準確,使曆朝曆代的統治者心驚,一直被列為禁書。《推背圖》真的能預測未來嗎?


    《推背圖》之謎


    民間廣為流傳的《推背圖》大體上有兩種版本:一種是比較常見的清朝學者金聖歎批注的《推背圖》,這裏簡稱為金版;另一種是由李世瑜先生在德國一本刊物上發現的,據稱是最為接近原貌的版本,這裏簡稱為原版,原本現仍保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中。


    <strong>七、和紳受寵之謎</strong>


    清以來,明君屈指可數,乾隆帝是其中較為突出的一個,但令人奇怪的是,在這樣的一個賢君身邊,竟時刻跟隨著一個奸臣,這個奸臣就是和,民間有“和扳倒,嘉慶吃飽”一說。然而為什麽這樣的奸臣會受到乾隆的無比寵幸呢?


    有人認為,是因為和善於揣摩乾隆的心思。有名的“乾隆下江南”就是和鼓動而成的。事實的真相究竟如何?和到底由於何種原因受到寵信?隻能留給後人評說了。


    和紳受寵之謎


    <strong>八、敦煌鳴沙山鳴沙之謎</strong>


    鳴沙,就是會發出聲響的沙子。位於甘肅省敦煌縣城南6千米的鳴沙山,東西大約40千米,南北大約20千米,高有數十米。若從鳴沙山上滾下,沙子便會發出轟隆的巨響,像打雷一樣。天晴時,鳴沙山上會有絲竹弦的聲音,像演奏音樂一樣。雖然已有了各種假說,但卻是沒有徹底解開的謎。


    敦煌鳴沙山鳴沙之謎


    鳴沙,是普遍存在的一種自然現象。美國的長島、馬薩諸塞灣、威爾斯兩岸;英國的諾森伯蘭海岸;丹麥的波恩賀爾姆島;波蘭的科爾堡;還有蒙古戈壁灘、智利阿塔卡瑪沙漠、沙特阿拉伯的一些沙灘和沙漠,都會發出奇特的聲響。人們發現,隻有直徑是0.3~0.5毫米的潔淨石英沙,才能發出聲響。


    <strong>九、同治帝死因之謎</strong>


    清入關後第八代皇帝同治,是葉赫那拉氏(慈禧)於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所生,同時也是鹹豐皇帝(奕)的獨子。同治六歲時即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登基稱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親政。但他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即病逝,此時距其親政日期不到兩年。


    對於載淳的死因,眾說紛紜,有的說載淳是死於天花,有的說是死於梅毒。在一些正規學術著作裏都記載著同治帝微服出宮,嬉戲遊樂,甚至出入煙館妓院的故事,如蕭一山所著《清代通史》中就有同治因出遊而患梅毒終致死亡的記載。


    同治究竟是死於天花還是死於梅毒,這兩種說法各有各的來源,而且都能找出各自的證據,讓人難以辨明,遂成清宮又一疑案。


    同治帝死因之謎


    <strong>十、東太後慈安死因之謎</strong>


    在清朝的曆史上,作為兩宮皇太後之一的東太後慈安是與西太後慈禧一樣舉足輕重的人物,然而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日(公元1881年4月8日),一向健康無病的東太後慈安在12小時內竟突然發病及暴卒,實在出人意料。從此,慈安之死成為清宮的一件疑案。


    東太後慈安死因之謎


    傳說鹹豐帝留給慈安一封密詔,要她必要時處死慈禧,慈安在慈禧的哄騙下焚毀了密詔,把自己對抗慈禧的一件最大的武器也毀了,慈禧便毒死了她。


    對慈安太後暴卒的具體原因至今還存在著爭議,除中毒之說外,還有自殺、自然死亡等說。“自殺”說來自《清稗類鈔》,書中說:“或曰:孝欽實證以賄賣囑托,幹預朝政,語頗激。孝貞不能容,又以木訥不能與之辯。大恚,吞鼻煙壺自盡。”《清朝野史大觀》裏又用“或曰慈禧命太醫以不對症之藥致死亡”來說明慈安為用“錯藥致死”。慈安太後暴卒的真正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


    在中國五千年悠久曆史中,沉澱了許多令人費解的曆史謎團,有的已經水落石出,而有的還等待後人的探索才能真相大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曆史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