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開場的時候,場景還算溫馨。
大篷車裏,善心的於蘇斯給被遺棄的孩子一些吃的,又弄了一些米湯喂給可憐的嬰兒。
這位好心的流浪藝人在小說中曾被作者評為‘一個有思想的廢物’。
有思想的地方在於,哪怕他看起來瘋瘋癲癲的,實則很擅長思考,有一種哲學家的派頭。比如,在麵對兩個無依無靠的孩子時,他不僅僅付出了同情和幫助,腦子裏還會忍不住地去思考了一番‘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慘事出現’?至於說‘廢物’,卻是指他雖然思考了一些深刻的問題,可自身軟弱,沒有反抗的能力,更沒有什麽辦法去改變那些不幸的事情。
不過,在這部音樂劇中,阿爾沒有照本宣科,反而弱化了這個角色‘廢物’的一麵,轉而突出了他的思想性。
在他的劇本中,盡管這個角色沒辦法真正地去改變什麽,可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他就是一個智者,是男主的精神導師,是人類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思想家。所以,在劇中,這個角色雖然確實存在,且參與了整個故事,但又會有一種遊離於故事之外的超然感。他能洞悉現世的黑暗,對社會中的錯誤冷嘲熱諷;他還能說觀眾們心中想說的話,為觀眾和這部劇搭建出一起座緊密聯係的橋梁。
考慮到演繹的難度,這個角色最終交到了蘭迪的父親馬特手裏。
別誤會,不是看關係選人。
曾經擔任過搖滾樂隊主唱的馬特,唱功本就頗為不凡,並且,早年煙酒過量的緣故,剛好為他的嗓音平添了一絲沙啞的質感,從唱腔上便符合了於蘇斯的年齡和身份;而他上了年紀後的那段過氣生涯,又給自身增加了一股子落魄感,偏偏由於性格上的不靠譜,這人雖然落魄了,可也落魄得比較與眾不同,時不時出現一些幼稚的劇情,身上便自然而然帶了一種看透世情後的無謂氣質。
有著這樣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馬特扮演起這個角色就很是得心應手,外在看似邋遢瘋癲,卻給人一種內心自有天地的
甫一出場就將一首普普通通的歌唱得氣勢逼人。
在這首歌裏,於蘇斯想不明白[誰該為此負責],就在歌裏進行了一番自問自答,是誰讓孩子們無家可歸?是誰殺死了一位母親,又是誰讓這位母親丟下自己的孩子,隻能暴屍荒野?是黑夜嗎?是冬天嗎?是狂風?是大雪?還是……人?
本來隻是一些疑問,可在馬特這個情緒化選手的超水平發揮下,這些疑問就像是一塊塊大石狠狠地砸向每一個觀眾,讓人震撼,又讓人思考……
在排練的時候,劇組所有人都想不到這一幕會有今天這樣的表現,這完全算是演員的自我發揮和突破,但麵對這樣的情況,經驗豐富的樂隊不僅沒有出現什麽差錯,反而同樣爆發出巨大的聲響,他們仿佛正和於蘇斯一起,大聲地對這個黑暗的世道發出沉重的質疑——誰該為此負責?誰?
直到這首歌唱完,現場的情緒才再次緩和。
這時候,於蘇斯不再唱歌,他重新麵對那個被遺棄的孩子,做出一副關懷的表情,可沒等關懷的話語出口,表情就轉變成了疑惑,他困惑不解又遲疑地問:“你笑什麽?”
“我沒笑呀。”扮演幼年格溫普蘭的安東尼奧稚氣地回答。
“你明明在笑,別笑了!”於蘇斯不悅地說。
“我真的沒笑。”年幼的孩子委屈地辯解著。
於是,於蘇斯拎起一盞燈去照這孩子的臉,燈光師也打出一束自整部劇開演以來、最亮的光。
音樂停止,演出廳內一片寂靜、落針可聞。
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這孩子的臉上——上帝啊!
[什麽是笑麵人?]
[將嘴巴一直割至耳朵,剔開牙肉,露出牙齒,從此,你就永遠都在笑了。]
觀眾席中不乏有看過《笑麵人》原著的人,可不管文字怎麽描述,都比不上舞台上刻意展現出的情景更能觸動人心了——幼年的格溫普蘭原本該是有一張天使般漂亮臉龐的,但人為製造的‘微笑’傷口,卻讓現在的他,半張臉天使,半張臉魔鬼,美貌和醜陋集於一體,整張臉呈現出一種割裂般的古怪。
望著這樣古怪的一張臉龐,於蘇斯的臉上流露出一種深切的悲哀。
他憐憫這個命運悲慘的孩子,不想繼續深究下去,轉身去照顧那個命運同樣淒慘的嬰兒,然後,他又一次地停下了所有的動作:“啊,是個瞎子。”
幕布緩緩落下。
樂隊指揮和合唱團挑起大梁,他們齊聲唱起一首感歎命運的歌,為下去換裝的演員和正更換道具、背景的工作人員們爭取著時間。
觀眾們也借此稍稍放鬆一下心情。
畢竟,在之前的表演中,無論是無恥的兒童販子,還是被遺棄、被傷害的孩子,全都不是什麽值得人高興的劇情。
不過,這段間歇時間並不長,幕布很快就又再次拉開。
這一次,燈光不同於第一幕的模糊和昏暗,反而亮如白晝,音樂更是透著熱鬧和輕快,連空氣中都仿佛飄蕩著人們的笑聲……
於蘇斯駕著大篷車再一次出現了。
他看起來蒼老很多,但臉上還有笑容,一現身在舞台上,便麵向觀眾們簡單地交代了一番近況,眨眼間,十五年過去了,他收養的兩個孩子已經長大了。
這時候,蘭迪扮演的成年格溫普蘭撩開那輛大篷車的簾子,從裏麵走了出來。
他穿著象征貧民身份的短外衣和寬大的褲子,用一塊黑布遮擋住半張可怕的臉,站在了劇中的舞台上,樣子似乎有些靦腆和無措。
要知道,於蘇斯是一名流浪藝人。
所以,在收養了兩個孩子後,他依然是帶著孩子們賣藝求生。等到孩子們長大了,自然而然也是一樣要加入到這個賣藝的工作中來的。
於是,眼前的一幕就是一出劇中劇的模式。
觀眾們在劇院看著《笑麵人》,而在笑麵人的故事裏,演員們扮演的觀眾們,也都出現在舞台上,熱熱鬧鬧地期待著笑麵人的演出。
這是個什麽演出呢?
於蘇斯披上了黑熊皮,扮演著熊,再帶著他馴養的狼(對外聲稱是狗),一起凶狠地衝向格溫普蘭。
格溫普蘭扮演著被野獸攻擊的人。
他被野獸們壓倒在地,頭發散亂,衣服被撕咬,垂死掙紮,呼求救援,喉嚨裏咯咯作響,仿佛隨時就要斷氣。
演員們扮演的觀眾們卻在下麵哈哈大笑。
他們為這淒慘卻獵奇的一幕拍手叫好!
這時候,微弱的歌聲響起,聲音一點點兒變大……
盲女蒂婭穿著一身潔白的長裙,佩戴著銀色的首飾,儼然一副光明神女的樣子,自黑暗中神秘出場,在耀眼燈光的眷顧下,緩緩走來。
觀眾席一陣騷動,有跟著父母過來看戲的小孩子忍不住地指著舞台:“媽媽,好漂亮。”
盲女蒂婭的美是神聖、純潔又溫柔的。
在她的歌聲中,格溫普蘭掙脫了野獸的撕咬。
他半跪在黑暗中,雙手朝著這位光明女神伸了過去。
神女輕撫他的頭,嘴裏還唱著安撫的歌曲……
光明與黑暗接壤,格溫普蘭便也開口回應地唱了起來。
男女主演的唱功在線,整首歌被演繹得柔情蜜意,令人陶醉。
高高在上的神女仿佛愛上了一名凡人,此時,野獸已經臣服,黑暗也被驅散,燈光一點點兒從神女那邊延展至格溫普蘭的身上,慢慢地照亮了他的臉——他在和野獸搏鬥時,用來遮擋半張臉的布已經掉落了。燈光下,是一張‘笑’臉。
舞台上的那些觀眾們看到這張臉,齊齊愣住,然後爆發出了極熱烈的笑聲和掌聲。
哈哈,多麽出人意料的結局啊!
一個神女!一個怪物!
粗野又簡單的演出莫名其妙地取得了轟動的成功;殘缺古怪的笑臉出人意料地獲得了歡迎!
於蘇斯將熊皮脫下,帶著格溫普蘭和盲女蒂婭一起同觀眾謝幕。
場麵熱熱鬧鬧,音樂也透著快樂。
舞台上的觀眾們不停地歡呼著笑麵人的名字。
他們還一擁而上,將這個有著奇怪笑臉的怪物高高舉起,在舞台上一圈一圈地來回走動,以此來表現‘笑麵人的演出震撼了全城人民’,從此,他將名聲遠揚。
然而,麵對這‘歡笑’的一幕,舞台下的觀眾們,真實的觀眾們卻實在沒辦法笑出來。
在這樣奇特的劇情麵前,他們難以自控地對這個時代產生了深深的質疑:“怎麽會有人喜歡看這樣的畸形秀呢?”“上帝啊,麵對他人的殘缺和傷口,為什麽還能笑得出來呢?拿殘疾人取樂能有什麽意思?”“世界上本不該存在這麽荒唐的一幕!”
幕布快速地落下,舞台場景又一次快速地變換。
完全不打招呼,也不給觀眾們反應的時間,一切已經煥然一新,舞台上出現的景象,和適才平民百姓們的熱鬧集市已經完全不同了,呈現出的是紙醉金迷、是窮奢極欲的場麵。
這一次出場的主要角色有三人——安妮女王陛下、約瑟安娜公爵小姐和大衛爵士。
大衛爵士是克朗查理爵士年輕時的私生子。
不過,克朗查理爵士反對帝製,擁護共和,早八百年就被國王流放到荒郊野外去了。據傳說,他後來在流放時,也曾正兒八經地娶妻生子,但早早的就妻死子亡了。
而約翰安娜公爵小姐也是私生子,與大衛爵士不同的地方在於:她的父親是國王。
有了一位國王父親,哪怕是私生子,身份仿佛也變得高貴許多。所以,她剛出生就是公爵小姐了。並且,她日後的人生也有國王幫忙規劃,比如,幫她找個不錯的未婚夫。
恰巧,作為私生子的大衛爵士正想合法地繼承克朗查理爵士遺留的爵位、權力和特權……
國王便同意了,不過,趁機提出的前提條件是,他將來必須娶自己的私生女約瑟安娜公爵小姐為妻。
多麽英明的決定!
多麽精妙的聯姻!
真是一舉兩得!
一來,自己的私生女有了歸處,未來還可以與丈夫共享爵士的權利;二來,還讓一個叛逆的、擁護共和的家庭,從此改旗易幟、搖身一變成了王室的簇擁。
這是皆大歡喜的場麵。
至於說愛情?
約瑟安娜公爵小姐生得嫵媚風流(上半身是美麗女人,下半身像水蛇),大衛爵士挺想和她上床的。
舞台上,扮演大衛爵士的演員就為此專門唱了一首浪蕩公子般輕浮的歌曲。他一邊介紹自己吃喝玩樂的生活,一邊表達對未婚妻的情\欲上的想像——占有你的感覺就像是飛到了天體上(在沒能占有未婚妻前,他也不介意時不時為別的情人飛一下)。
另一邊,驕傲自矜又矯揉造作的公爵小姐對此頗為受用。
可她骨子裏又是不安分的,想要放浪形骸,想要縱情享樂,時刻都渴望出格的事情發生!
這麽一來,一個從小就訂下的未婚夫,即使目前不討厭,可日子久了,依然覺得厭煩。
於是,她也要站在舞台上好好表現一番,向觀眾展露自己的真實想法。
這一幕是極吸引人的。
那樣一個美麗又性感,邪惡又傲慢的女人站在舞台上,用近乎放蕩的姿態,且歌且舞地唱出自己內心中的欲望時,整個劇院的溫度都上升了。
她的伴舞也表現得極具感官化,幾名赤\裸上身的男性舞者,不停地圍繞在她的四周,時而假裝靠近,時而又將手虛虛地搭在她的身體上,各種優美卻曖昧的肢體動作似乎是一種情感的具象化,是內心世界的絕妙呈現。
舞台外,科斯塔導演站在幕後左側的角落裏,正不放心地仔細觀察著舞台上的表演。
當看到這裏的時候,他沒忍住轉頭同阿爾感歎:“難怪你要換人了,歌聲暫且不說,隻這種舞台表現力,確實是這位克莉斯小姐更勝一籌。”
之前因為這事,被那個叫珊妮的女演員各種威逼利誘糾纏,還被曝光隱私的阿爾不禁做了一個鬼臉出來,苦著臉訴了幾聲委屈:“親愛的朋友,我之前早便說過了,我是能對著上帝發毒誓的,但凡有私心,就叫我不得好死。可那時候,總有些人疑神疑鬼,覺得我是在胡說。好了,現在真相大白,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了啊,那位珊妮小姐,扮起公爵小姐,放蕩是有了,可傲氣呢?她連幾個伴舞的氣場都壓不下去,我怎麽能把角色給她?”
科斯塔導演連連點頭。
不過這時候,他忙著看表演,隻簡單安慰了阿爾幾句,就又將注意力放在了舞台上。
這時,那對未婚夫妻的表演已結束。
接下來,該輪到安妮女王陛下了。
雖說這對未婚妻的婚約,是符合各方利益的結合,但女王總有任性的權力。
在國王去世,約瑟安娜公爵小姐的異母姐姐——安妮女王上位後,麵對這麽一出婚事,是打心眼裏不滿的。
這對異母姐妹本就貌合神離。
因為安妮女王雖是合法婚生子,可她母親的身世比較普通(嫁過去時,對方的身份還不是國王);而約瑟安娜公爵小姐雖是私生子,可她的母親偏偏是高貴的出身。
這麽一來,約瑟安娜公爵小姐的底氣就很足,私底下,自覺血統比女王還要高貴。
這事沒人敢當麵說,卻又人盡皆知,女王自然是不高興的。
除此以外,女王還討厭(嫉妒)公爵小姐兩點:
約瑟安娜生得漂亮;
約瑟安娜的未婚夫大衛爵士也生得漂亮。
基於這些原因,安妮女王的歌聲中就充斥著各種不懷好意的情緒了。
她陰暗地唱[我想讓她栽個大跟頭],這時候,她的樣子,她的語氣都像是一條立起上身、正在攻擊的眼鏡蛇——凶狠殘忍、肆無忌憚,朝著觀眾席瘋狂噴灑毒\液。
好些觀眾們都有些不自在地轉開目光,不敢同這位頗具攻擊性的女演員對視。
但很快,
她的演唱結束,音樂重歸緩和,三名各懷心思的角色一起出現在舞台上。未婚夫妻彼此裝的恩恩愛愛,女王和公爵小姐裝的姐妹情深,三人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觀眾席中,瓊斯夫人不由得深深地吐出了一口氣:“這劇情著實是給人喂下了一貼毒\藥啊!毒\藥啊!親愛的,你瞧,這世道多麽不公平,於蘇斯、格溫普蘭和蒂婭那麽善良,命運卻坎坷、淒慘;大衛爵士、約瑟安娜公爵小姐和安妮女王天殺的那麽虛偽又無恥,卻偏偏享受著榮華富貴和滔天的權勢……”
她的丈夫加裏瓊斯參議員先生望著妻子如此投入,又如此憤憤不平的樣子,不禁為之莞爾一笑:“有人說,文學作品不該總是無病呻\吟,而是應當給人們帶來點兒什麽的。顯然,這就是了!吸取曆史的經驗教訓,不讓類似的悲慘故事重現人間,不正是每個觀看者日後應該為之努力的嗎?”
大篷車裏,善心的於蘇斯給被遺棄的孩子一些吃的,又弄了一些米湯喂給可憐的嬰兒。
這位好心的流浪藝人在小說中曾被作者評為‘一個有思想的廢物’。
有思想的地方在於,哪怕他看起來瘋瘋癲癲的,實則很擅長思考,有一種哲學家的派頭。比如,在麵對兩個無依無靠的孩子時,他不僅僅付出了同情和幫助,腦子裏還會忍不住地去思考了一番‘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慘事出現’?至於說‘廢物’,卻是指他雖然思考了一些深刻的問題,可自身軟弱,沒有反抗的能力,更沒有什麽辦法去改變那些不幸的事情。
不過,在這部音樂劇中,阿爾沒有照本宣科,反而弱化了這個角色‘廢物’的一麵,轉而突出了他的思想性。
在他的劇本中,盡管這個角色沒辦法真正地去改變什麽,可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他就是一個智者,是男主的精神導師,是人類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思想家。所以,在劇中,這個角色雖然確實存在,且參與了整個故事,但又會有一種遊離於故事之外的超然感。他能洞悉現世的黑暗,對社會中的錯誤冷嘲熱諷;他還能說觀眾們心中想說的話,為觀眾和這部劇搭建出一起座緊密聯係的橋梁。
考慮到演繹的難度,這個角色最終交到了蘭迪的父親馬特手裏。
別誤會,不是看關係選人。
曾經擔任過搖滾樂隊主唱的馬特,唱功本就頗為不凡,並且,早年煙酒過量的緣故,剛好為他的嗓音平添了一絲沙啞的質感,從唱腔上便符合了於蘇斯的年齡和身份;而他上了年紀後的那段過氣生涯,又給自身增加了一股子落魄感,偏偏由於性格上的不靠譜,這人雖然落魄了,可也落魄得比較與眾不同,時不時出現一些幼稚的劇情,身上便自然而然帶了一種看透世情後的無謂氣質。
有著這樣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馬特扮演起這個角色就很是得心應手,外在看似邋遢瘋癲,卻給人一種內心自有天地的
甫一出場就將一首普普通通的歌唱得氣勢逼人。
在這首歌裏,於蘇斯想不明白[誰該為此負責],就在歌裏進行了一番自問自答,是誰讓孩子們無家可歸?是誰殺死了一位母親,又是誰讓這位母親丟下自己的孩子,隻能暴屍荒野?是黑夜嗎?是冬天嗎?是狂風?是大雪?還是……人?
本來隻是一些疑問,可在馬特這個情緒化選手的超水平發揮下,這些疑問就像是一塊塊大石狠狠地砸向每一個觀眾,讓人震撼,又讓人思考……
在排練的時候,劇組所有人都想不到這一幕會有今天這樣的表現,這完全算是演員的自我發揮和突破,但麵對這樣的情況,經驗豐富的樂隊不僅沒有出現什麽差錯,反而同樣爆發出巨大的聲響,他們仿佛正和於蘇斯一起,大聲地對這個黑暗的世道發出沉重的質疑——誰該為此負責?誰?
直到這首歌唱完,現場的情緒才再次緩和。
這時候,於蘇斯不再唱歌,他重新麵對那個被遺棄的孩子,做出一副關懷的表情,可沒等關懷的話語出口,表情就轉變成了疑惑,他困惑不解又遲疑地問:“你笑什麽?”
“我沒笑呀。”扮演幼年格溫普蘭的安東尼奧稚氣地回答。
“你明明在笑,別笑了!”於蘇斯不悅地說。
“我真的沒笑。”年幼的孩子委屈地辯解著。
於是,於蘇斯拎起一盞燈去照這孩子的臉,燈光師也打出一束自整部劇開演以來、最亮的光。
音樂停止,演出廳內一片寂靜、落針可聞。
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這孩子的臉上——上帝啊!
[什麽是笑麵人?]
[將嘴巴一直割至耳朵,剔開牙肉,露出牙齒,從此,你就永遠都在笑了。]
觀眾席中不乏有看過《笑麵人》原著的人,可不管文字怎麽描述,都比不上舞台上刻意展現出的情景更能觸動人心了——幼年的格溫普蘭原本該是有一張天使般漂亮臉龐的,但人為製造的‘微笑’傷口,卻讓現在的他,半張臉天使,半張臉魔鬼,美貌和醜陋集於一體,整張臉呈現出一種割裂般的古怪。
望著這樣古怪的一張臉龐,於蘇斯的臉上流露出一種深切的悲哀。
他憐憫這個命運悲慘的孩子,不想繼續深究下去,轉身去照顧那個命運同樣淒慘的嬰兒,然後,他又一次地停下了所有的動作:“啊,是個瞎子。”
幕布緩緩落下。
樂隊指揮和合唱團挑起大梁,他們齊聲唱起一首感歎命運的歌,為下去換裝的演員和正更換道具、背景的工作人員們爭取著時間。
觀眾們也借此稍稍放鬆一下心情。
畢竟,在之前的表演中,無論是無恥的兒童販子,還是被遺棄、被傷害的孩子,全都不是什麽值得人高興的劇情。
不過,這段間歇時間並不長,幕布很快就又再次拉開。
這一次,燈光不同於第一幕的模糊和昏暗,反而亮如白晝,音樂更是透著熱鬧和輕快,連空氣中都仿佛飄蕩著人們的笑聲……
於蘇斯駕著大篷車再一次出現了。
他看起來蒼老很多,但臉上還有笑容,一現身在舞台上,便麵向觀眾們簡單地交代了一番近況,眨眼間,十五年過去了,他收養的兩個孩子已經長大了。
這時候,蘭迪扮演的成年格溫普蘭撩開那輛大篷車的簾子,從裏麵走了出來。
他穿著象征貧民身份的短外衣和寬大的褲子,用一塊黑布遮擋住半張可怕的臉,站在了劇中的舞台上,樣子似乎有些靦腆和無措。
要知道,於蘇斯是一名流浪藝人。
所以,在收養了兩個孩子後,他依然是帶著孩子們賣藝求生。等到孩子們長大了,自然而然也是一樣要加入到這個賣藝的工作中來的。
於是,眼前的一幕就是一出劇中劇的模式。
觀眾們在劇院看著《笑麵人》,而在笑麵人的故事裏,演員們扮演的觀眾們,也都出現在舞台上,熱熱鬧鬧地期待著笑麵人的演出。
這是個什麽演出呢?
於蘇斯披上了黑熊皮,扮演著熊,再帶著他馴養的狼(對外聲稱是狗),一起凶狠地衝向格溫普蘭。
格溫普蘭扮演著被野獸攻擊的人。
他被野獸們壓倒在地,頭發散亂,衣服被撕咬,垂死掙紮,呼求救援,喉嚨裏咯咯作響,仿佛隨時就要斷氣。
演員們扮演的觀眾們卻在下麵哈哈大笑。
他們為這淒慘卻獵奇的一幕拍手叫好!
這時候,微弱的歌聲響起,聲音一點點兒變大……
盲女蒂婭穿著一身潔白的長裙,佩戴著銀色的首飾,儼然一副光明神女的樣子,自黑暗中神秘出場,在耀眼燈光的眷顧下,緩緩走來。
觀眾席一陣騷動,有跟著父母過來看戲的小孩子忍不住地指著舞台:“媽媽,好漂亮。”
盲女蒂婭的美是神聖、純潔又溫柔的。
在她的歌聲中,格溫普蘭掙脫了野獸的撕咬。
他半跪在黑暗中,雙手朝著這位光明女神伸了過去。
神女輕撫他的頭,嘴裏還唱著安撫的歌曲……
光明與黑暗接壤,格溫普蘭便也開口回應地唱了起來。
男女主演的唱功在線,整首歌被演繹得柔情蜜意,令人陶醉。
高高在上的神女仿佛愛上了一名凡人,此時,野獸已經臣服,黑暗也被驅散,燈光一點點兒從神女那邊延展至格溫普蘭的身上,慢慢地照亮了他的臉——他在和野獸搏鬥時,用來遮擋半張臉的布已經掉落了。燈光下,是一張‘笑’臉。
舞台上的那些觀眾們看到這張臉,齊齊愣住,然後爆發出了極熱烈的笑聲和掌聲。
哈哈,多麽出人意料的結局啊!
一個神女!一個怪物!
粗野又簡單的演出莫名其妙地取得了轟動的成功;殘缺古怪的笑臉出人意料地獲得了歡迎!
於蘇斯將熊皮脫下,帶著格溫普蘭和盲女蒂婭一起同觀眾謝幕。
場麵熱熱鬧鬧,音樂也透著快樂。
舞台上的觀眾們不停地歡呼著笑麵人的名字。
他們還一擁而上,將這個有著奇怪笑臉的怪物高高舉起,在舞台上一圈一圈地來回走動,以此來表現‘笑麵人的演出震撼了全城人民’,從此,他將名聲遠揚。
然而,麵對這‘歡笑’的一幕,舞台下的觀眾們,真實的觀眾們卻實在沒辦法笑出來。
在這樣奇特的劇情麵前,他們難以自控地對這個時代產生了深深的質疑:“怎麽會有人喜歡看這樣的畸形秀呢?”“上帝啊,麵對他人的殘缺和傷口,為什麽還能笑得出來呢?拿殘疾人取樂能有什麽意思?”“世界上本不該存在這麽荒唐的一幕!”
幕布快速地落下,舞台場景又一次快速地變換。
完全不打招呼,也不給觀眾們反應的時間,一切已經煥然一新,舞台上出現的景象,和適才平民百姓們的熱鬧集市已經完全不同了,呈現出的是紙醉金迷、是窮奢極欲的場麵。
這一次出場的主要角色有三人——安妮女王陛下、約瑟安娜公爵小姐和大衛爵士。
大衛爵士是克朗查理爵士年輕時的私生子。
不過,克朗查理爵士反對帝製,擁護共和,早八百年就被國王流放到荒郊野外去了。據傳說,他後來在流放時,也曾正兒八經地娶妻生子,但早早的就妻死子亡了。
而約翰安娜公爵小姐也是私生子,與大衛爵士不同的地方在於:她的父親是國王。
有了一位國王父親,哪怕是私生子,身份仿佛也變得高貴許多。所以,她剛出生就是公爵小姐了。並且,她日後的人生也有國王幫忙規劃,比如,幫她找個不錯的未婚夫。
恰巧,作為私生子的大衛爵士正想合法地繼承克朗查理爵士遺留的爵位、權力和特權……
國王便同意了,不過,趁機提出的前提條件是,他將來必須娶自己的私生女約瑟安娜公爵小姐為妻。
多麽英明的決定!
多麽精妙的聯姻!
真是一舉兩得!
一來,自己的私生女有了歸處,未來還可以與丈夫共享爵士的權利;二來,還讓一個叛逆的、擁護共和的家庭,從此改旗易幟、搖身一變成了王室的簇擁。
這是皆大歡喜的場麵。
至於說愛情?
約瑟安娜公爵小姐生得嫵媚風流(上半身是美麗女人,下半身像水蛇),大衛爵士挺想和她上床的。
舞台上,扮演大衛爵士的演員就為此專門唱了一首浪蕩公子般輕浮的歌曲。他一邊介紹自己吃喝玩樂的生活,一邊表達對未婚妻的情\欲上的想像——占有你的感覺就像是飛到了天體上(在沒能占有未婚妻前,他也不介意時不時為別的情人飛一下)。
另一邊,驕傲自矜又矯揉造作的公爵小姐對此頗為受用。
可她骨子裏又是不安分的,想要放浪形骸,想要縱情享樂,時刻都渴望出格的事情發生!
這麽一來,一個從小就訂下的未婚夫,即使目前不討厭,可日子久了,依然覺得厭煩。
於是,她也要站在舞台上好好表現一番,向觀眾展露自己的真實想法。
這一幕是極吸引人的。
那樣一個美麗又性感,邪惡又傲慢的女人站在舞台上,用近乎放蕩的姿態,且歌且舞地唱出自己內心中的欲望時,整個劇院的溫度都上升了。
她的伴舞也表現得極具感官化,幾名赤\裸上身的男性舞者,不停地圍繞在她的四周,時而假裝靠近,時而又將手虛虛地搭在她的身體上,各種優美卻曖昧的肢體動作似乎是一種情感的具象化,是內心世界的絕妙呈現。
舞台外,科斯塔導演站在幕後左側的角落裏,正不放心地仔細觀察著舞台上的表演。
當看到這裏的時候,他沒忍住轉頭同阿爾感歎:“難怪你要換人了,歌聲暫且不說,隻這種舞台表現力,確實是這位克莉斯小姐更勝一籌。”
之前因為這事,被那個叫珊妮的女演員各種威逼利誘糾纏,還被曝光隱私的阿爾不禁做了一個鬼臉出來,苦著臉訴了幾聲委屈:“親愛的朋友,我之前早便說過了,我是能對著上帝發毒誓的,但凡有私心,就叫我不得好死。可那時候,總有些人疑神疑鬼,覺得我是在胡說。好了,現在真相大白,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了啊,那位珊妮小姐,扮起公爵小姐,放蕩是有了,可傲氣呢?她連幾個伴舞的氣場都壓不下去,我怎麽能把角色給她?”
科斯塔導演連連點頭。
不過這時候,他忙著看表演,隻簡單安慰了阿爾幾句,就又將注意力放在了舞台上。
這時,那對未婚夫妻的表演已結束。
接下來,該輪到安妮女王陛下了。
雖說這對未婚妻的婚約,是符合各方利益的結合,但女王總有任性的權力。
在國王去世,約瑟安娜公爵小姐的異母姐姐——安妮女王上位後,麵對這麽一出婚事,是打心眼裏不滿的。
這對異母姐妹本就貌合神離。
因為安妮女王雖是合法婚生子,可她母親的身世比較普通(嫁過去時,對方的身份還不是國王);而約瑟安娜公爵小姐雖是私生子,可她的母親偏偏是高貴的出身。
這麽一來,約瑟安娜公爵小姐的底氣就很足,私底下,自覺血統比女王還要高貴。
這事沒人敢當麵說,卻又人盡皆知,女王自然是不高興的。
除此以外,女王還討厭(嫉妒)公爵小姐兩點:
約瑟安娜生得漂亮;
約瑟安娜的未婚夫大衛爵士也生得漂亮。
基於這些原因,安妮女王的歌聲中就充斥著各種不懷好意的情緒了。
她陰暗地唱[我想讓她栽個大跟頭],這時候,她的樣子,她的語氣都像是一條立起上身、正在攻擊的眼鏡蛇——凶狠殘忍、肆無忌憚,朝著觀眾席瘋狂噴灑毒\液。
好些觀眾們都有些不自在地轉開目光,不敢同這位頗具攻擊性的女演員對視。
但很快,
她的演唱結束,音樂重歸緩和,三名各懷心思的角色一起出現在舞台上。未婚夫妻彼此裝的恩恩愛愛,女王和公爵小姐裝的姐妹情深,三人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觀眾席中,瓊斯夫人不由得深深地吐出了一口氣:“這劇情著實是給人喂下了一貼毒\藥啊!毒\藥啊!親愛的,你瞧,這世道多麽不公平,於蘇斯、格溫普蘭和蒂婭那麽善良,命運卻坎坷、淒慘;大衛爵士、約瑟安娜公爵小姐和安妮女王天殺的那麽虛偽又無恥,卻偏偏享受著榮華富貴和滔天的權勢……”
她的丈夫加裏瓊斯參議員先生望著妻子如此投入,又如此憤憤不平的樣子,不禁為之莞爾一笑:“有人說,文學作品不該總是無病呻\吟,而是應當給人們帶來點兒什麽的。顯然,這就是了!吸取曆史的經驗教訓,不讓類似的悲慘故事重現人間,不正是每個觀看者日後應該為之努力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