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夫劄,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釋義“經”指常規,原則“義”指正理,準則。天經地義比喻正確的,不可改變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


    故事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貴死後,按習 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繼位。但是,景王生前曾與大夫賓孟商討過,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長子姬朝為世子。這樣,姬朝也有資格繼位。於是,周王室發生了激烈的王位之爭。


    在這種情況下,晉頃公召集各諸侯國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討如何使用王室安寧。參加商討的有晉國的趙鞅,鄭國的淤吉、宋國的樂大心等。


    會上.晉國的趙鞅向鄭國的遊吉請教什麽叫“禮”。


    遊吉回答說:“我國的子產大夫在世時曾經說過,禮就是天之經,地之義,也就是老天規定的原則,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動的依據,不能改變,也不容懷疑。”


    趙鞅對遊吉的回答很滿意,表示—定要牢記這個道理。其他諸侯國的代表聽了,也大都表示有理。


    接著,趙鞅提出各諸候國應全力支持敬王,為他提供兵卒、糧草,並且幫助他把王室遷回王城。


    後來,晉國的大夫率領各諸侯國的軍隊,幫助敬王恢複王位,結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爭。


    <b>天經地義</b>的意思是:經:規範,原則;義:正理。天地間曆久不變的常道。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然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語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成語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