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後梁著名經學家張策少年時就才智超群,學識淵博。


    有一次,他家所在的洛陽敦化裏,在疏挖一口甜水井時,起出了一隻古鼎。那鏽蝕斑駁的銅鼎上銘刻著一行篆字:“魏黃初元軍春二月,匠吉千。”那鼎做工十分精細考究。左鄰右舍無不認為這是稀世的文物。大家高興極了,好像已得了飛來的橫財。


    可是,張策望著古鼎一會,苦笑了笑,說:“眾鄉親啊,不是我說掃興話,這隻‘古鼎’是後人假造的,絕不是曹魏時代的珍品。”


    眾人聽了都大驚失色。有個老學究卻不服氣,冷笑道:“唉!你這小子不過十二三歲,怎曉得幾百年前一個古物的真偽呢?”


    張策的父親張同也有此感,怒聲責問道:“你可要謙遜一些!”


    張策也不氣惱,隻是輕聲慢語地對老學究說:“老先生,晚輩鬥膽說一下根據,請您指教。”


    老學究笑笑,話內含刺地說:“願聽高見。”


    張策侃侃而談:“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後,東漢年號就改為延康了。這年十月,曹丕接受了漢獻帝劉協的禪讓,做了皇帝,建立了魏國,改年號為黃初。這就是黃初元年,請問哪來的二月呢?可見,古鼎上的篆文說什麽‘黃初元年初二月’,豈不是太荒謬了嗎?”


    老學究和張同聽了,相對著望了一眼,不再言語了。


    眾人紛紛七嘴八舌地說:“張同先生,您何不取出《三國誌》來查對一下呢?”


    《三國誌》取來了,張同翻開其中《魏書》一看,果然書中記載的同張策的說法完全一樣。


    老學究麵色騰地飛紅,連忙說:“小策真是個博古通今的小奇才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智慧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中國智慧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