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勵誌故事:留下什麽都比不上學會自立</strong>


    文/盧化南


    從古至今,絕大多數的富翁對於財富的處理,一般是全部留給子孫。但是在美國的富翁中,近年來卻有一種新的風尚在流行,就是不要留太多的財產給子孫後代,以免他們樂不思蜀,成了扶不起的阿鬥。這種風尚的實踐者有大名鼎鼎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投資家華倫·巴菲特。


    現代富翁之所以有這樣的觀念,可能緣自羅斯·柴德留下的教訓。羅斯·柴德是巴比特老一輩的富翁,他把所有的財產都留給了兒子拉斐爾。但拉斐爾在繼承遺產兩年後被人發現死於紐約一處人行道上,死因是吸食海洛因過度,年僅23歲。


    美國卡耐基基金會就曾做過一項調查,在繼承15萬美元以上財產的子女中,有20%的人放棄了工作,整天沉溺於吃喝玩樂,直到傾家蕩產;有的則一生孤獨,出現精神問題,或是做出違法亂紀的事來。


    的確,人生於天地之間,自立自強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一代大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有一首詩寫得好:“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漢。”人生最可依賴的是什麽?是知識、是智慧、是汗水。人常說“靠人種地滿地草,靠人盛飯一碗湯”。父母都不可能依靠一生一世,何況他人?因此,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清末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還鄉,在長沙大興土木,打算為子孫後代留下豪華府第。他總是怕工匠偷工減料,便親自拄著拐杖到工地督工,這兒摸摸,那兒敲敲。有位老工匠看他如此不放心,就說:“大人,放心吧。我活了這麽一大把年紀,在長沙城裏造了不知多少府第。在我手上造的府第,從來沒有倒塌過,但屋主易人卻是常有的事。”左宗棠聽後,不覺滿麵羞愧,歎息而去。


    同為名臣,林則徐在對待兒孫的問題上就要開明得多。他曾說:“子孫若我,要錢幹什麽?賢而多財,則損其誌;子孫不若我,要錢做什麽?愚而多財,益增其過。”為子女留下財富,不如留下更多的知識,後代不一定能保留住財富,但須用知識去創造財富。


    由此可見,財富是寶貴的,但比財富更寶貴的是知識。


    所以聰明的你應該明白,與其留下財富還不如留下知識,使後人學會自立。不要以為你離開了某人就活不下去!隻有自立之人,才會有拯救自己的方法。


    古希臘神話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小時候,曾碰到過兩位女神,一個叫美德女神,一個叫惡德女神。惡德女神對他說:“孩子,跟我走吧!包你有享不完的榮華富貴!你要什麽,我一定會滿足你!”


    美德女神對他說:“孩子,跟我走吧!我將教會你如何勇往直前!而你也必將在戰勝艱險的過程中變得堅強無比!”


    赫拉克勒斯想了想,毅然跟定了美德女神。這以後,他果然出生入死,在戰勝無數毒蛇猛獸的過程中變得剛強無比,為人類屢建奇功,成了希臘神話中首屈一指的最了不起的英雄!而且,正是因為這個,他才娶了青春女神——成了青春女神的丈夫!


    真佩服古希臘人的深刻和深刻的古希臘人,原來,“要什麽就有什麽”非但不是什麽幸福,而且恰恰是一種惡!反之,隻有自覺地挑戰磨難,才是人生最理智的選擇!


    要什麽有什麽的安樂生活可以讓人獲得感官上的舒適,()卻不會讓你在能力、才華、品德等生命力方麵有任何收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客觀世界不斷地向前發展,社會不斷地前進,因此有誌者必須不斷地自強,不斷地更新自己。


    正如文天祥所說:“君子之所以進者,無法,天行而已矣。”


    前蘇聯火箭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1857——1935年)10歲時,染上了猩紅熱,持續幾天的高燒,引起了嚴重的並發症,使他幾乎完全喪失了聽覺,成了半聾。他默默地承受著孩子們的譏笑和無法繼續上學的痛苦。他的父親是個守林員,整天到處奔走。因此教他讀書寫字的擔子就落到媽媽身上。通過媽媽耐心細致的講解和循循善誘的輔導,他進步得很快。可是當他正在充滿信心地自學時,母親卻患病去世了,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他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他不明白,生活的道路為什麽這麽難?為什麽這麽多的不幸都落到了他的頭上?他今後該怎麽辦?父親撫摸著他的頭說:“孩子!要有誌氣,靠自己的努力走下去。”是啊!學校不收、別人嘲弄,今後隻有靠自己了!年幼的齊奧爾科夫斯基從此開始了真正的自學道路。他從小學課本、中學課本一直讀到大學課本,自學了物理、化學、微積分、解析幾何等課程。這樣,一個耳聾的人,一個沒有受過任何教授指導的人,一個從未進過中學和高等學府的人,由於始終如一的勤奮自學、刻苦鑽研,終於使自己成了一個學識淵博的科學家,為火箭技術和星際航行奠定了理論基礎。


    <strong>人生箴言:</strong>


    <strong>想要依靠別人來獲取幸福是不現實的,那隻能使你的前途一片暗淡;路再遠,再荊棘載途,隻要自己去走,勇敢地去披荊斬棘,就一定能走到目的地。</strong>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勵誌小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勵誌小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