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哪個都不喜歡嗎?】池寧說完,就莫名感覺到了一股強烈的求生欲向他襲來,支配著他又對原君補充了一句,【我為什麽要喜歡兩個外人?我喜歡您就夠了啊。】


    原君沒有說話,但他很開心,無與倫比地開心。哪怕很清楚池寧隻是習慣『性』地在口嗨恭維,但他還是沒由來地感覺到了一種心髒激烈跳動的喜悅,哪怕他其實並沒有心髒。不是因為這些話,而是因為說這些話的人是池寧。早晚有天他會讓池寧說過的每一句恭維,都變成發自肺腑的話!


    然後,沒過幾天,原君就又“有事”消失了。


    池寧:“……”可以說是很心累了。


    趁著原君不在,池寧試探著分別去見了坐忘心齋的立朝律和東海王府上的東行,然後就基本可以確定了,他們雖然看上去與平日裏沒什麽差別,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至少就池寧觀察到的,他們兩人的一言一行是很機械的,好像被誰提前設定好了,並不如他們與池寧第一次照麵時那般靈動。


    池寧有八成以上的把握可以認定,他們這副奇怪的模樣,都與原君脫不開關係。有點類似於他們不是人,而是原君的兩件衣服那種感覺。


    隻有在原君穿上這件衣服的時候,才會像個真正的人。


    原君不在了,衣服依舊華美,卻失了真實。


    池寧單方麵在心裏給兩人重新標了兩個好記的新名字:老大,老二。


    老大老二的身邊人,好像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的不對勁兒,或者說是某方麵的認知被刻意模糊了,總會自動合理化老大老二的種種行為。對此,除了原君的力量在為所欲為以外,池寧實在是想不到其他更合理的理由了。


    但原君不在,池寧想與正主對峙都沒有辦法,隻能寄希望於原君這回消失,不要再搞出個什麽老三來。


    在原君不在的日子裏,老大老二基本是深居簡出模式,除了池寧,很少會見其他人。立朝律是個別人眼中的世外高人,整天閉關,可以理解。東行是東海王,還是個『性』格怪戾張揚的人,他也這麽搞,就讓人覺得此中必有陰謀了。


    不少提前一步入京的藩王,都以這樣那樣的理由試探過,想問問東海王是不是提前聽到了什麽風聲或者消息。


    隻有念平帝這個思路與眾不同的,覺得東海王這才是真正的聰明人做法——閉門謝客,不沾權力。他讓他入京來,他就老老實實地來了,隻等聚會結束後,就不帶走一片雲彩地離開。


    念平帝已經忘記了自己為什麽一時腦抽,要把東行這樣的異姓王也叫入京城,但,算了,東行這麽低調,看上去就不像是會搞事的。他還是按照自己的計劃,先專心對付其他藩王再說吧。


    一如池寧的猜測,沒有錯,念平帝這回確實是在暗中準備開個大。


    為此,念平帝開始了第一步的鋪墊——


    在為眾藩王和世子準備的接風洗塵的宴會上,念平帝像是“突發奇想”般,點了太子聞宸來,表示要考校一番,當著文武百官和藩王的麵。


    念平帝此舉的目的,隻要不傻,都能看得懂,他想要讓大家看到太子“愚鈍又不堪教化”的一麵,再搭配流言蜚語打輿論戰,給天下人一個“太子聞宸根本不配為太子”的印象。怎麽說呢,三年的時間,也就讓念平帝成長到這一步了。


    他連他最基本的對守禮的堅持都失去了,徹底變成了蠅營狗苟的小人模樣。


    池寧雖然早就知道會是這樣,但還是不免在心裏歎了一口氣。說真的,要是念平帝能一直堅持他的守禮,池寧說不定還會在心裏敬他是一條漢子。但這個世間大抵如此,難得的從來都不是某一刻的原則,而是能把這原則天長日久的堅持下去,不會因現實的打磨而改變初衷。


    念平帝就沒有頂住。


    也……再次感謝念平帝變了,在權力鬥爭中失去了他唯一的優點,讓池寧對搞他下台更加不可惜了。


    念平帝這個輿論戰的算盤,與他過往有過的種種『操』作相比,已經很厲害了,但站在他競爭對手的角度來看,那就還是有點上不來台麵。因為都不需要王洋、太後等朝中人盡皆知的□□出手,還不到十歲的太子自己,就已經四兩撥千斤地給解決了。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念平帝叫太子出列,張口就問他最近在讀什麽書。


    人所共知,太子還沒有出閣,也就沒有配備正式的太子三師三傅的班底,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也許連字都認不全,你又能指望他在看什麽書,說出多少東西呢?


    念平帝這明顯就是在為難人。


    但太後等人又不能用這點站出來為太子辯駁,或者去嗆聲念平帝,因為這樣就是他們不打自招的承認了太子的不求上進和不學無術。


    太後看著念平帝的眼神逐漸不善了起來。


    池寧給太後翻譯了一下:這才三年,你又來了是吧?很好,你號沒了!


    不管鐵血太後準備後麵怎麽整念平帝,眼下太子麵臨的窘境是真實存在的,而這一次,再沒有人可以替他解決困難,他能夠依靠的隻有自己。小小的太子,穿著厚重的朝服,頭上的冠帽壓得他好像都沒有辦法抬頭,一如宴會上這些注視著他、給了他極大壓力的諸方視線。


    這不僅是一場來自念平帝單方麵的打壓,也包含了來自諸方勢力的審視,他們袖手旁觀,為的就是看看太子會如何應對。


    一個自己有能力的太子,總比一個事事需要依靠太後、宦官的太子要討喜。


    而所有真心實意支持聞宸的人,都不禁為年幼的他捏了一把汗,對於任何一個普通孩子來說,這樣的壓力都太大了。但太子注定不會也不能成為一個普通孩子,他,生而不凡,在享受到別人所沒有的權利的同時,他就要付出對等的代價。


    太子看上去好像很努力地想了一下,這才略顯勉強地躬身,對酒宴上高坐龍椅的念平帝道:“回皇叔父的話,侄兒最近在讀《成祖起居注》。”


    成祖是太-祖的兒子,與太-祖一同南征北戰打過天下,諡號裏便破格也有了一個“祖”。


    在太-祖當開國皇帝期間,成祖自然就是太子啦,他是大啟的第一個太子,一個年歲其實已經不小的老太子。老太子人老心不老,閑來無事,在東宮裏住著,也搗鼓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事情出來,好比……自己給自己的起居注添加『插』畫。


    起居注就是記錄帝王言行的一種特殊文體,一般隻在皇子當上皇帝後才會開始由史官進行記載。


    成祖是板上釘釘的下一任帝王,又因為大啟當時剛開國,很多東西都沒那麽講究,於是他從太子時期開始,就已經有了自己的起居注。


    成祖覺得隻是冷冰冰的文字,並不足以表達出他的文韜武略,非要擼袖子下場,親自給文字畫起了『插』圖。


    以及,是的,成祖這個人除了擅長打仗與作畫以外,還十分地自戀。他當了皇帝,遷了都,都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太子時期的傑作起居注,死前都不忘交代兒子,要把他的起居注一直這麽世世代代地放在東宮,供後來的子孫學習瞻仰。


    別問能瞻仰到什麽,問就是高處不勝寒的寂寞。


    成祖死前對兒子說的原話是:“朕這一死,你就可以輕鬆一些啦,不用再被拿來和獨一無二的朕進行對比,但你同時也就失去了朕隨時隨地的智慧啟迪。不管沒有關係,朕這麽聰明,早就準備了起居注,若你,不,朕的子孫後代,都能從起居注中窺得朕的一二風采,也夠受用終生啦。”


    總之就是,成祖這個配有大量『插』圖和他自己人生“智慧”的起居注,就這麽被擺放在了東宮最顯眼的位置,不隻太子能看到,皇子們也需要看。


    小太子說他讀了這本書,還是有很大可能的,畫總比字更有吸引力。


    念平帝對此也是心有準備,雖然不是他最期待的答案,但他還是準備了應對的話題:“哦?沒想到宸兒小小年紀,就已經學會看起居注了。很好,那朕來考考你,看你是真的學到了我聞氏先輩的智慧,還是隻囫圇吞棗,可不要大言不慚哦。”


    要不是在大殿上,池寧都想拍桌子而起與念平帝打一架了,念平帝這話可太不要臉了,說是考驗,實則就是在文武百官和各地藩王麵前暗示太子為了裝麵子騙人。


    若太子真的信了念平帝的邪,被他像之前那麽放養,那還真就要如念平帝所願,可惜……


    端坐在皇帝斜後方的有琴太後,不著痕跡地看了眼池寧。


    池寧回了太後一個“我辦事,您放心”的眼神,雖然他不是為了對付念平帝,才給太子準備了李石美來教書,但誤打誤撞,也算是有了個應對之策。


    雖然池寧有點奇怪太子為何選擇說他看了起居注,而不是四書五經,但起居注也確實是在李石美的教學範圍內就是了。還是那句話,寓教於樂,李石美見太子讀書辛苦,就經常給他拓展其他趣味『性』的知識,好比大啟的曆史。


    從曆史裏不僅可以總結出很多前人的做法,來讓小太子學到經驗,避免重蹈覆轍,還可以當個樂子給小太子講講,他那些奇葩祖先們都幹了些什麽矬『逼』又有趣的事。


    《成祖起居注》已經是基礎中的基礎了,太子不會被難倒的。


    念平帝問:“成祖曾言,用人之道,吾不及蘇綽。何解?”


    太子答:“蘇綽,南北朝時西魏名臣,擅算術,巧思好學,曾助北周□□宇文泰改革,創戶籍、計帳之法。”


    聞宸回答的思路清晰,很有條例,先介紹了一下蘇綽是誰,然後才介紹起了蘇綽最著名的事跡,是很標準的回答模式了。


    “蘇綽曾與宇文泰對奏用人之法。


    “蘇綽言:用貪官,棄貪官。


    “前者的意思是說,給了貪官好處,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好處,就必然會為維護君王的統治而賣命。


    “宇文泰則問,既用貪官,何言棄之?


    “蘇綽道,殺貪官是為了取悅百姓,而隻有用了貪官,才可以一直在關鍵時刻進行這樣的取悅與掩蓋。”


    這話聽起來很無賴,卻是事實。無數曆史都告訴了我們,不管這個皇帝曾經有多少政策上的失誤,隻要他開始殺貪官,就總能或多或少得到百姓的歌功頌德。事實上,不隻是皇帝,哪怕是官員對官員都是一樣的,他們可以用殺貪官這一件事來掩蓋不少的事。


    貪官就像是韭菜,割了一茬還能再長一茬,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世世代代地割下去,才可以維持統治。


    念平帝這三年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太貫徹嚴苛的政策了,哪怕他自己變得油膩,不再是那個守禮的青年,但他對於下麵的要求卻並沒有變。一律還是從重從嚴,既讓老百姓疲憊不堪,也讓朝廷的文武百官不再擁戴。


    聽到這樣的對話,念平帝並沒有多少觸動與領悟,隻覺得成祖真真是胡鬧,竟會在起居注裏寫下這般荒唐之言,影響後代。


    等他兒子當了太子,決計不能讓他再看什麽勞什子的《成祖起居注》。


    不過讓聞宸看看倒沒什麽不好。


    念平帝點點頭:“很好,朕再問你……”


    接下來念平帝又孜孜不倦地問了小太子好些個與《成祖起居注》有關的問題,小太子都是對答如流。不僅如此,聞宸還能在眾目睽睽之下,口若懸河地侃侃而談,站在大殿的最中心,不僅不慌張,還能偶爾穿『插』一二屬於小孩子童言童語的奇思妙想,引來眾人的頻頻點頭。


    池寧在不少大臣眼中看到了一樣的意思:真不愧是天和帝的兒子啊,這樣的早慧,是國家之幸,是我輩之福。


    太子的表現越好,念平帝的臉『色』就越難看,他甚至不介意直接表現出來。


    這讓池寧突然心裏一個咯噔。


    念平帝不是初登基的『毛』頭小子,沒有道理還會表現得這麽直白,雖然全天下都知道他肯定見不得太子表現出『色』,但念平帝敢這麽直接表『露』情緒,那肯定不是有恃無恐,就是還有後招。說不定太子表現這麽好,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這種兩頭堵的陷阱問題,答什麽都不對,不管太子是回答他沒讀書,還是讀了書,念平帝應該都能揪出錯處。


    意識到這點的不隻是池寧,太後也想到了,並借著聖母太後的身份開了口:“好啦,今天的主角是你的兄弟們呀,哀家知道你重視宸兒,可也不能這樣對孩子一味地嬌寵,分不清主次。你就不想問問老大家的懷古婚後可好?老二家的小孫子是不是會跑了?”


    太後在轉移話題,想要息事寧人,到此為止。


    但念平帝卻並不會就此放過這個可以趁機發作的機會,他一拍龍椅的扶手,知道的明白他是在對太子發火,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已經敢直接叫板太後。


    或者說,念平帝就是在借此對太後宣泄他的不滿。


    太後心中的不善更嚴重了。


    “母後此言差矣。太子之事,乃是家事。朕今天真是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沒想到太子讀書竟已經讀得這麽深了。是誰,敢公然違抗朕的命令,教了太子這些?讓太子失去了童年之樂?父皇在時,常與我們說,學海無涯,而童年不可重來。朕尚春秋鼎盛,何須對太子如此揠苗助長?”


    肅帝確實對他的兒子們說過這樣的話,隻不過不是對太子,而是對他其他嬪妃所出的庶子們,他不希望他們超越太子。如今被念平帝用在這裏,你不能說他錯,卻足以明白他的用心險惡。


    念平帝圖窮匕見,明麵上句句為了太子,實則……


    是在殺雞儆猴,讓人不敢再來『插』手太子的教導之事。分分鍾就是一個大帽子扣下來,你教太子,就是蓄意不讓太子快樂,就是讓太子過於上進,太子再上進能上進到哪裏呢?無外乎皇帝了,那你這就是在挑撥天家親情!


    敢問,長此以往,誰還敢教太子什麽呢?若太子真的不學無術,他又怎麽能當皇帝?


    這是一步心思深沉的險棋。


    也是民間俗稱的,捧殺。


    偏偏就在這個時候,聞宸歪頭,睜大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睛,用再真摯無辜不過的語氣破了局:“沒有人教侄兒啊。”


    “沒有人教你,你能看得懂起居注?”念平帝嗤笑,把太子的話當作了小孩子的嘴硬,他不惜拋去好叔叔麵孔,對太子施壓,“宸兒,朕知道你護下心切,可你要知道,君子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撒謊騙人可不是一個太子應該做的,這是欺君之罪,你可明白?!”


    這個時候,心態稍微不好一點的孩子,要麽被嚇哭,要麽當場下跪。


    隻有聞宸不為所動,還繼續維持著小孩子的天真與懵懂,真就像是在家裏和家長對話:“但侄兒沒有騙人啊。”


    “《成祖起居注》上都是畫,畫很難懂嗎?


    “那些字都是父皇在時就教過侄兒的,不需要誰來教,侄兒自己就能看懂啊,很難嗎?


    “皇叔父為什麽一定要覺得侄兒看不懂呢?”


    成祖是個大老粗,在人生最應該學習知識的少年階段,他都在戰場上打仗。他在起居注上作畫,其實不是因為他有多高大上的藝術情『操』,隻是因為他認字不多啊。


    天知道這樣的成祖,哪裏來的那麽多自信,覺得全天下人都沒有他厲害。


    但總之就是,就成祖的文化水平,他的起居注真就是幼兒啟蒙階段的讀物。至於天和帝在世時,到底有沒有教太子識字,那誰知道呢?太子和太後說有,那就是有啊。總不能你念平帝還曾經趴在大內的牆頭,去窺探過兄長天和帝是怎麽養兒子的吧?


    念平帝:“!!!”就很氣,但還是無言以對,不管怎麽說,他皇兄天和帝總是要大過他的。


    池寧差點沒大笑出聲,他總算明白了太子為何那麽多書不說,偏偏挑了起居注來說事,原來是在這裏等著念平帝。


    很深謀遠慮了。


    包括王洋在內的大臣,都對太子高看了一眼。


    這次問答的重點,不在於太子到底看了什麽書,而在於他表現出來的遠見。這樣的走一步看十步,哪怕是天和帝在這個年紀,想必也不會有。居安思危,古人誠不我欺。


    聞宸會有所準備,當然不可能是他有多聰明,能預料到念平帝的思路,而是他上輩子經曆過啊。他當年回答的便是四平八穩的《論語》,自以為扛過了念平帝的問題陷阱,卻不想不僅在殿前問答時回答得磕磕絆絆,還在後麵連累了李姐姐……


    念平帝不甘心,又試圖掙紮了一下:“你,竟能記得那麽早以前的事嗎?”


    小太子羞澀一笑:“說來也是怕皇叔父笑話,侄兒平日在東宮裏,除了玩耍就沒有其他事情了,總會覺得時間太過漫長無聊,隻能依靠回憶以前,來找點事情做。”


    “侄兒其實早就想與皇叔父說了,既然今日叔父主動提起,想必叔父也是覺得,侄兒已經到了該讀書的年紀,不能再這麽荒廢學業下去,畢竟皇兄他們當年五歲就已經入閣了呀。侄兒知道皇叔父可憐侄兒幼年失怙,偏愛於我,想要多讓我多享受幾年童趣。”


    “但讀書同樣能夠使侄兒快樂,侄兒大概和成祖一樣,不做些什麽就會渾身不舒坦吧。還求皇叔父能夠成全。”


    池寧都想要給聞宸鼓掌了,可以可以,幹的漂亮。


    寬厚的皇叔父,又怎麽能忍心拒絕小侄兒向家中先輩學習的一片赤子之心呢?你用肅帝說話,他就用成祖反駁。你敢說成祖說得就不對嗎?這個世界上確實大多數人都是從遊戲裏體會到快樂,但也有像太-祖、成祖一般的工作狂啊。隻有讓他們讀書勤政,他們才會感覺到快樂。


    你真的要阻止小侄子去收獲快樂嗎?剛剛說希望小太子能擁有一個幸福童年的是誰?


    王洋不等念平帝回答,便第一個出列,跟著小太子向念平帝請求,希望念平帝能夠考慮太子入閣一事,不要辜負孩子的一片向學之心啊。


    藩王們更是隻要念平帝不快樂,他們就快樂的湊齊了熱鬧,還一副嫌事兒不夠大的挑釁樣子。反正不管念平帝和太子怎麽鬥,皇位也輪不到自己坐。既然如此,那不如就來添『亂』啊,至少可以收獲快樂。於是,在靜王帶頭下跪請求的時候,其他藩王也是一片附和之聲:“對啊,對啊,皇兄,你就給宸兒個機會吧。”


    大勢已去,群臣『逼』宮。


    念平帝是萬萬沒想到,太子竟敢在這麽早的時候,就公然反抗於他,還反抗得他還拿不到錯處,被『逼』到了絕境。


    小太子聞宸則在心裏想著,上輩子我倒是沒反抗你,你照樣磋磨了我啊。既然反抗不反抗都是一個結果,那我又為什麽要按照你的心意來呢?


    聞宸永遠忘不了,上輩子,就是在這次的宴會上,李石美被打得差點失了一條命。雖然最後還是被臨伴伴保了下來,但李石美卻永遠地瘸了。也是因此,李石美才走上了和祝梁學武的道路。他需要增加一些自保的手段,要不然他就隻是個人人可以輕賤的瘸子。


    那一天的屈辱,也是聞宸後來登基縱容李石美之深的原因,他欠了他一條腿。


    而當年的他們什麽都不能做,池寧壓著聞宸,不讓他衝動,他說:“記住這一天,我的殿下,記住這一天。早晚有天我們會報複回來的。”


    後來他們確實報複回來了,念平帝的下場是前所未有的淒慘。


    但不管他們日後如何暢快,也永遠無法更改李石美失去正常行走能力的事實。有些事情,就是這樣,任你權勢滔天,也回天乏術。


    幸好,老天待他不薄。


    讓一切重來。


    沒有人知道,聞宸期待這天已經期待了多久,他不會再讓任何人欺負他身邊的人,誰也不行!


    這一次,不僅李石美不會瘸,太子還會在大庭廣眾之下,早一步得到屬於他的讀書的機會。


    念平帝……


    隻能屈服,他微不可察地低下了他本就不算多麽高貴的頭顱。


    池寧就喜歡看念平帝偷雞不成蝕把米,憋屈到要死的樣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廠需要你這樣的人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霧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霧十並收藏東廠需要你這樣的人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