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爺是個雷厲風行的人,當初說要棄考做官就去選了官;如今說要辭官辦學校,也立刻就向上司請辭,並寫了辭官文書投到吏部。


    如今朝廷官吏到七十才該致仕,他這還差著不少年,身體也還好,任內考績考得不錯,從通政使以下到同僚都有些可惜。


    不過想到他有了出息的兒孫,那點可惜都化成了羨慕——


    他的小兒子是宋三元不用說,大兒子也算得上魏王的親信,隻怕升官就在眼前。這做老子的位卑官小,兒子也不好升遷,倒不如早早致仕,免得耽擱少年人。


    通政使姚大人輕輕鬆鬆地批了他的致仕文書,隻勸了他一句:“我知道宋賢弟盼著歸家榮養,不過咱們通政司事務繁忙,你再等幾天,吏部批文下來再回去。”


    宋老爺也不是那種丟下個致仕書就回家退隱的狂士。吏部一般的官職變遷都是逢雙月選人,他算算離著致仕差不多也隻一個來月,便一麵支使著兒子、家人給他看房子,準備辦女學校,一麵就還用心地在通政司做好最後這幾天。


    分撿奏章時,竟見著了自家兒媳……啊不,見著了桓招撫使的奏章。他在邊外招撫虜酋,進的奏章必定比別人的請安折子、告狀的狀書要緊,宋老爺連忙把那份折子撿出來,奉給姚大人:“這是使節遞來的奏章,大人看看可要提前送到內閣去,以免誤事?”


    姚大人看著桓淩的名子,也覺著裏麵寫的定是要緊的東西,便道:“邊關的事哪有小事,是該立刻送往內閣。”


    若是要人、要錢的事,一書家書到周王那裏就要了,這都到了驚動天聽的地步,必定是大事,不可耽擱了。


    他立刻叫人把這篇奏章連同之前揀好的一並送入內閣,桓淩這篇一定要擱在最上頭。


    然而桓淩奏的還真不是什麽軍國大事,他的招撫做得也挺順當。有涼城這個內附示範城在,許多韃靼王公考察之後,都表示願意歸附。隻要歸附之後也給他們建個“小區”,供些米麵、奶酪、羊肉就行,也不求鄭朝一定要劃給他們千裏草場,補給多少金帛鐵器。


    桓淩身為使者,有臨機決斷之權,在朝廷許可範圍內的便都答應下來,將各部分散開安置在邊外軍鎮處。


    但也有那等血脈高貴,還記著當年太·祖將蒙古王族驅出中原之恨的部族,不願歸降朝廷,他也隻能無奈地動手。


    但他們畢竟是招撫使團,手中兵力器械不足,動手時就不能像大軍堂堂正正地征伐,須要靠兵法計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於是他便使精銳軍士換上陝西分守道參議宋時做的迷彩服——


    這種衣裳顏色特異,能與草原融為一體。精銳前軍藏於草原中潛行至敵帳附近,敵寇也極難發現,他們便可尋機會潛行刺殺敵酋,而後再舉大軍從容收拾潰部……


    他們靠這法子順順當當地招安了某部,然後覺著西征大軍或許也有用到這迷彩服的時候。


    但他知道軍中服色都有定例,軍服也不是能在外頭私自定做的,都要由兵部主理。所以他便上書寄回兩種迷彩服上的布料,請聖上定奪,此物可用不可用。


    次後幾頁寫有這場戰事的實錄,以便敘功,最後兩頁紙上便貼著兩片用魚膠緊緊粘固的布片。那布片卻是一黃一綠,其上深深淺淺點染著相近的顏色,看得內閣三位上了年紀的老學士都有些眼花。


    難怪叫迷彩,果然使人目迷五彩,眼花心亂。


    這樣怪的花色是如何染出來的?這花色的布料在草原上真能藏得住人?若這種迷彩布真能與草色融而為一,便可叫人在炮管外裹一層布料,人也換上這迷彩色的衣裳,悄無聲息地逼近達虜老營……


    先打上幾炮,便不怕他們跑了!


    三位閣老看他奏章中所寫,信是應當管用,不過也得叫京裏在班的匠人試染出幾件布料,叫神機營操演一回,試試效果。


    呂首輔親自批了這道奏章,進上禦前,又叫人尋兵部王尚書到廊下,一道商議操演之事。


    過不多久,便有內侍從宮中出來,特特地將那道拆子發還內閣,說道:“聖上有旨,命兵部立刻製出這等布料,叫三大營往城外處試演。”


    三位閣老與李尚書應了喏,立刻尋在京匠人,遍試蠟纈、絞纈、夾纈等法,不惜工本染製出了迷彩布料。


    一塊最平常的白布坯竟要用上數道工序,染出來比絲綢還貴了。


    就連最不愛聽風流故事的戶尚李閣老都禁不住感歎:“這布料好生難製。錯非用情至深,哪會費這麽多工夫做出這‘迷彩’的布料。”


    豈止迷彩,得是迷心了。


    他們已有了布料樣子,叫人照著染製都費了許多工夫,宋時竟是怎麽日思夜想,魂夢相牽,才能相出這種暗合草原上顏色的花布樣式的!


    他感歎了一聲,又覺得自己這般年紀、身份說這話易惹人笑,悄悄地看了首輔、次輔一眼。


    他們兩位竟微微點頭,仿佛有些讚同似的!


    這反應實在出李閣老的意外,他不禁又往王本兵那裏偷覷了一眼,卻見王尚書也一副理所當然之色,全無異色。


    李三輔的目光悄悄收回來,整整神色,也如同僚們一般淡定下來,吩咐隨侍的人:“叫神機營拿這布製幾身軍中服色,一套遮蓋火器、大車的布套來!”


    待布料裁成、器械備好,三位閣老便請旨與王本兵、統管三千營、五軍營、神機營的魏國公、渝國公等將帥一道在城外試用。


    效果不出所料,和桓淩奏章中所說的一樣。


    眾人上本回話,將這一回操訓的結果報入宮中,不久便得了聖上批複:即令戶部召匠人染製這種布料,製作帳、衣裳送往雁門外,供應西征大軍使用。招撫使團那邊因正在土默特部所占草原招撫虜部,離陝西近,宋時又是最早染這布料給桓淩送去的,手裏必定還屯了料子,便叫他們地方上供著使團。


    桓淩的奏章遞上京時,還隻是依著普通軍中奏章的路子交驛站傳遞,京裏給宋時下旨時便已當作緊急軍務,用急遞鋪八百裏加急送到了陝西。彼時宋時正在榆林研究石油技術,聖旨送到,便不加停留地寫信給府穀、神木等幾個當初替他染布的州縣官員。


    正好那時承諾了替他們向朝廷請功,如今叫他們給朝廷使團染迷彩布料、做戰鬥服和蓋大車用的蒙布,再向周王殿下請功就更理所當然了。


    除了染的迷彩,榆林這裏見成有煉油剩下的瀝青,也不都拉走修路了,先扣下一部分給使團做瀝青氈布,蓋兵器、炮藥用。


    他在這裏進一步精煉石油瀝青時還弄出了些石蠟來,用府穀產的觀音土吸附之後,看著白生生的品相不錯。如今正要給使團送迷彩布料,這些蠟是不捎白不捎,便先做些蠟燭給他們帶到草原上備用,又浸了些蠟紙、蠟布,方便桓淩他們路上包東西。


    他盡情揮霍著來之不易的石蠟,忽然又想起水果打蠟可以久存,便叫人去買了幾筐南麵運來的李子、桃、杏、甜瓜之類應季的水果,也打算上一層保護蠟。然而清洗完水果,到了該打蠟時,他又擔心石蠟裏有什麽化學物質沒脫淨,對人身體不好,終又把石蠟擱回去,改用了蜂蠟。


    待到一應東西都安排好、裝到大車上,他自己看看也有些感慨:


    別人往邊關寄都是寄些什麽生地、當歸、紅豆之類的寄相思、盼早歸;他好歹也是個三元及第,怎麽就光寄點打蠟的水果呢?


    算了,這個水果的果也有大勝之意。《左傳·宣公二年》有“殺敵為果,致果為毅”之語,他就寫個帖兒夾過去,告訴旁人他這車水果是為祝他們殺敵致果,早日立功還朝,掙得功勳之意。


    桓小師兄信不信倒是無所謂了,自家人不講虛的那套,這水果都挺新鮮的,他在外辛苦,能吃點兒好的才最重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古代做名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龍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龍章並收藏穿到古代做名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