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半個月,漢中府就加急選出人才、拚裝好新的膨化飼料機,澆鑄出現有條件下最好的方型螺旋鋼筋,一並擱在大車上運往涼城。


    至於水泥,實在太沉重,不方便運輸,到大同鎮現挖石灰現燒製也罷。


    但即便是能省的都省了,這趟要運的也都是鋼鐵製品,都捆在一起也有千斤之重。為防車被這些鐵具壓壞,幾輛大車的底盤都用鐵箍箍住木板,車廂下裝的是鋼鐵鑄的軸輪,外裝上硫化杜仲膠做的實心輪胎和一層軋花外胎。


    四副硫化杜仲膠輪胎,價錢比這一輛車其他部分加起來還貴。


    淬取杜仲膠的柴油、石酒醚全靠榆林供應,為了試驗硫化溫度、摻硫黃、炭黑比例,浪費的膠片也不知有多少。如今雖然製出了硫化杜仲膠,但它遇高溫軟化的問題難以解決,橡膠輪胎就始終不能正式投入使用。


    幸好如今還是初春,地麵溫度不高,就算再加上行程中光照和地麵磨擦的因素,輪胎溫度也不至於高到會軟化的地步。


    可到了夏天,路麵溫度至少五十度,這種胎就不太敢用了。


    宋時看著人給在鋼製車輪外上了胎,裝到前後輪軸上,自己上前按了按外胎,感歎道:“實心的胎沉實,走起來不如空心的輕快。可惜咱們技術不到位,我怕半路上輪胎壞了,那可沒處修、沒處換,還不如實心的安穩。”


    現在別說是柏油馬路,有許多地方連平坦的黃土道還沒有呢,中途可能還在走山路、過淺渠,還是以耐用為主吧。


    他露出幾分可惜之色,抬手吩咐車夫:“牽騾子來,套上車試試!”


    騾子比馬便宜、好養,又吃苦耐勞,這趟去涼城也要兩千裏之遙,他可舍不得用馬拉這麽沉的大車。


    不過騾子看著不如馬俊秀貴重,有些顯村氣。


    桓淩看著那輛前輪加了轉盤,領先當世技術幾百年,本可在官宦富豪間受盡追捧的大車,有些可惜地說:“可惜漢中不是養馬的地方,沒有馬可拉這車。若回來時能從涼城換幾匹好馬,用馬拉這車,當作府衙的車也不差。”


    那些內附牧民手裏定有許多好馬。不過牧民定居的涼城是軍鎮,隻怕養的馬也征成了軍馬,不會輕易賣給他們……


    桓大人看著那些高大健碩的騾子,心下倒轉出了個主意,眯著眼道:“咱們除這些騾子,再叫人帶幾匹母馬,路上輪換著拉車、馱人,到那裏跟當地公馬借個種。”


    他們派去的學生、工匠要在當地建房、建廠,教授養馬之道,要在那裏耽擱許久,做什麽都足夠了。


    去時拉去一車學生,回來拉回一車良駒、肥羊,那畫麵想起來就美好。


    宋時也是幹慣了這種薅封建主羊毛的事的,眼下拉車的騾子都是從漢中衛借軍馬配來的,自是十分讚同對他這種會持家的打算:“師兄說得有理!草原的馬可比咱們內地的好多了,聽說當年蒙古滅金時,三日內便行軍一千四百裏,這馬得多麽能跑!正好咱們派去的學生、匠人不少,一人給他們配一母馬,要不一人雙馬……”


    不然就把騾子也換成馬。


    騾子拉車雖好,可惜不能生小騾子,不如送馬過去實惠。


    眼前的馬車在兩匹高大俊秀的騾子拉動下,在場中輕鬆轉折,單憑轉彎一項好處便吸盡了在場圍觀的差役、工匠們的眼球。


    然而兩位山寨出了這車的民間發明家卻偷偷嫌棄起了騾子,趁著別人都去看車,退到院角柏樹下,將兩個腦袋抵在一起,商議起了如何弄來有草原血統的好馬。


    漢中府的技術小組到涼城的那天,隊伍浩浩蕩蕩,氣勢十足,半個涼城的人都出來看熱鬧,爭著誇漢中富庶。


    若不是真富庶,哪兒能千裏迢迢趕來這麽多大車、馬匹的?


    光這些人吃馬嚼,可就都是一大筆消耗啊!


    更不必說前頭一輛坐人的馬車打造得又大又結實,頂棚亦極高大,車身漆得黑亮,四麵鑲著透明的玻璃窗,看著便華貴不凡。後頭兩輛大車雖無頂棚,卻有高高的木柵,裏麵擺著高大的紅漆鐵塊和帶棱的鋼條。雖不知是幹什麽用的,但草原上鐵器最稀罕,看著這些鐵器便已叫那部牧民中的貴人羨豔不已了。


    再後頭又有普通些的平板著拉著堆成小山的土石包,再有許多馬匹跟在車後……


    這隻怕是周王殿下為了早日建好虜部居所,特地安排人多備馬匹,以便輪換拉車吧?


    此時才過了二月,達虜尚未有動靜,入京受封的虜酋也未歸來,齊王他們還在涼城休整。有軍官聽聞漢中送的處士來,出城看熱鬧,親眼看見了漢中車隊的規模,回來便向齊王誇道:“周王果然與殿下兄弟情深,派了一車的人,兼有好幾車的東西,千裏迢迢的急趕著運來,隻怕耽擱了殿下的大計呢!”


    齊王往常聽人誇他大哥,難免要泛泛酸水,這回人誇的卻是他哥哥如何愛他,他自己也確實體味得到兄長深情厚意,心頭竟不知是什麽滋味。


    但他心裏不管怎麽想,嘴還是硬的,隻說:“這必定是宋三元的安排,他還在京裏時就常能做出別人想不到的東西,且把他的人叫來,待本王問問他們要建什麽園。”


    他那位三皇弟主持了京裏的經濟園,好似做出什麽成就,在父皇麵前成日買好,其實還不是全靠他和王家搭錢搭料,幫著他打下基礎?


    他這回要親自問問宋三元的經濟園是怎麽個規模,還要幫著他他手底下派出的人做出個樣子——


    老三的才具也不比他強,一樣的眼高手低,隻是占了命好,父皇把那經濟園交給他罷了。如今宋時這做經濟的祖師接下了興涼城的重任,派了弟子們過來,他正要看著這些無三元之才的普通人如何建起比京裏更強的工業來!


    他迫不及待地要見人,更要看他們如何做事,是以不在行轅等候,直接到了府門外,親眼看了漢中送來的長長車隊。


    領隊的是個頭戴皮帽、外穿長襖對襟厚棉袍、腳蹬翻毛皮靴的青年,脫下外頭厚衣裳,露出逍遙巾、青綢道袍,倒是一身標準的書生裝。剩下的人外衣和他穿得差不多,但露出裏衣,卻都是普通百姓服色,不是書生裝扮。


    齊王便遣人喚了那書生上來,開口便問:“你是宋三元的學生?宋三元如何交代的你們,這草原上要興什麽工業?”


    宋時是他皇兄轄下的宋知府,對他而言,卻還是當年京中一麵頓盡的宋三元。


    他不肯相信自己不如周王有讓人倒頭便敗的魅力,也不肯叫宋時“宋知府”,仍舊叫著“宋三元”的舊稱。而漢中府百姓一向也以他們知府是三元才子自豪,私底下多也叫他“三元”“狀元公”,那位優秀畢業生兼勞務聽著齊王這叫法,反倒親切,更對他添了幾分好印象。


    他也不提“知府”二字,用了更顯親近的說法:“學生受宋、桓二位祭酒之命,領漢中能工巧匠與獸醫來為涼城建新房安置新附之民,並建牛羊馬舍、紡織、製革工坊,以安涼城住民,興涼城經濟。”


    好,這學生有眼力,知道宋桓二人定是宋在前、桓在後!


    他的神情又緩和了幾分,問道:“你們宋祭酒隻叫你們建這些?沒有那些什麽‘化學’工坊?本王聽聞他漢中建的工業園可有許多工坊,能造化世間未有之物,怎麽不在這裏建?”


    那學生出門前聽了許多老師教導、前輩經驗,知道上官都要看新鮮的、不懂的東西,需得先滿足他們,自己才好安安穩穩做正事。


    他便拱一拱手,垂頭應道:“學生等從京裏帶來了些機械,待建起廠房、裝起機械,其中便有一種機械能奪天造化,令無用的羽毛化作牲畜絕佳飼料。”


    羽毛……還能給畜牲吃?


    雖然齊王想看的是造電池、造手電筒之類奪天道之功為人用的東西,不過這將羽毛化作飼料,聽著也盡夠驚人了。


    不光是他驚訝,諸王公多有養鷹隼打獵的,軍中也有養信鴿傳信的,都見過鳥毛,甚至有收著羽毛玩賞的,可從沒聽說過鳥毛能吃——


    這若不是癡人說夢,那還真是奪天造化,化腐朽為神奇了!難怪自從宋時到了漢中,陝西幾乎都無饑饉,戶部也供得起他們在這青黃不接的春日裏三日一操的口糧,供得起大軍北伐了……


    那學生頂著眾人的震驚、置疑、發難,淡定地解說了羽毛水解技術,等裝好機械便當場做給諸位大人看——


    不過在那之前,他們要先規劃出給牧民生活的區域,選出牛羊舍和紡織廠的廠址,築地基、做混凝土預製板。待到這些準備做好,便先給齊王殿下和涼城軍官百姓看一場一晝夜間便建起無數民宅的奇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古代做名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龍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龍章並收藏穿到古代做名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