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人心係國事,不辭勞苦,周鎮撫精研太·祖兵法,帶的將士都熟操軍械,再加上一個看過沒有幾百也有幾十部抗戰片的宋知府暗中指點,一行人殫精竭慮地研究,反複試驗、反複修改,成日價泡在這片荒山野嶺……


    不出數日,腰圍仿佛都寬了點兒。


    主要是……隨行軍士為大人們為國忘身的精神感動,多給打了點兒野味回來。


    當然,他們一行人防火安全工作做得到位,既沒拿沒良心炮打過飛禽走獸,也沒拿炸·藥包炸過山林。眾軍士心疼大人,都是提著弓弩到遠山野林子裏射獵,弄回來拿新油桶做的烤架烤製。


    這些士兵行軍途中本就常常自行射獵,有一手烤手的好技術。打來的新鮮野味洗剖幹淨,抹上不怎麽純正的新疆烤羊肉調料醃製,放在烤架上炭火慢烤,烤得肉皮焦脆,皮下一層薄薄的油脂都逼了出來,香味兒特別勾人。


    帶來的麵餅、燒餅等幹糧也串起來在油桶裏那麽正反地烤上一會兒、灑些調料,味道也仿佛比日常吃著強。


    吃著吃著,那吃一把烤串的就變成了兩把,吃一個燒餅的就變成了兩個……


    等到他們的沒良心炮已能射出百步開外,裏麵裝的東西從石頭到鐵釘到鐵錠到成捆的大爆竹試了個遍,宋知府就覺得這烤箱不能再往外帶了。


    楊大人和周鎮撫這般年紀,都該注意飲食了。他雖然年輕些,可他們結了婚的人更得注意身材。他們桓小師兄可是跟著周王去寧夏、甘肅衛巡視了,天熱路遠的,回來肯定得累瘦幾圈。他要是吃出肚子來,再見麵倆人擁抱都抱不住了,那畫麵還能看嗎?


    宋大人隔著衣裳拍了拍肚子,總疑心肉能彈起來了,趕緊叫人拆了個油漆桶大的小油桶,裏頭厚厚糊了一層耐火泥灰,當煤球爐子用。烤肉的簽子倒還可以接著用,叫人串上洗弄好的蔬菜、粉皮、豆製品,再燉上一鍋大骨湯,給大家調整膳食結構。


    兩位大人親去檢查了最新試射的效果,言笑晏晏地走回來,正預備吃點鹿肉補補腰腿,卻見他們那桌旁隻剩個小爐子,上頭頂個大鍋嘩啦啦地煮著滾湯。


    桌上滿滿擺著半桌菜串,還有兩碗調好的蘸醬。


    漢中府的快手上前說道:“我們大老爺怕大人們吃多了烤肉傷胃口,特地命小的們備下涮菜,請大人用些菜蔬清清腸胃。”


    雖是菜蔬,卻也切得細巧,借好湯煮了自然也別有一股清鮮。


    周鎮撫笑道:“吃些菜蔬也好。下官年少時頓頓吃肉也不覺得怎樣,年紀上來之後吃肉不比當年,倒是愛吃些素飯了。”


    楊大人可不認老,捋著長須道:“咱們如今還上得馬,吃得肉,哪裏上了年紀?不過是他們年輕人愛俏,不肯發胖,弄些素飯來哄肚皮罷了。”


    他回頭看見宋時正在看油桶上的幾道鐵箍,便叫人喚他過來,說道:“這油桶備著雖麻煩,用起來威力卻不低,可射出二百步餘,實是可用之物。隻這民間的炮竹藥質地粗糙,比軍中用的火·藥弱得多,威力還得到軍中再試。”


    宋時應了聲喏,又向楊、周二位大人道喜。


    這炮要是真能在戰場上立功,那楊大人自是有主持之功,他們這些跟著試驗的也能分潤些好處。周鎮撫也含笑回禮,隻說自己無甚貢獻,隻是沾了他們二人的光。


    楊大人體貼地說:“你二人皆有功勞,本官自會向朝廷上報。”如今油桶、火·藥、引信、掘洞深淺與斜度都已記下,回頭到邊鎮照樣重製一回就行。


    他找周鎮撫借了人,又命宋時多定製些用鐵箍勒緊的油桶,來日送往邊關備用。


    宋知府治下的油桶廠已經要升成兵部注資的國營大廠了,積極性越發地高,依言領命,誓要給大人打造最好的油桶。


    周鎮撫也指著這功勞往上升一階,或者至少升一階俸祿,比宋時更用心琢磨,挑菜串時還想著這油桶炮裏裝彈的問題:“大人回去後要裝炸·藥包作炮彈的話,須得依這桶口尺寸裹成圓形,不能用尋常開山炸石的方包。下官之前量過其桶口大小,算算若要包個恰可著桶口的藥包,尋常布料隻怕要窄些,包不過來。”


    若強要裹成一個圓形,就得多裁出一段布料,除非用寬幅的漢中布——


    說到“漢中布”三個字,兩位大人一同望向漢中府。宋知府挺了挺腰板兒,從容答道:“既是巡撫大人要用,下官回去就叫人備下幾匹,方便大人拿回軍中試驗。”


    這種寬幅布是用梭底帶小輪子的飛梭織布機織出來的,比傳統拋梭布機織出的布幅麵寬上將近一倍。


    宋時當年做出飛梭織布機和珍妮紡紗機,先在養濟院、惠民所、經濟園等處設了幾個織造點,讓老弱婦孺做點簡單的事掙衣食。後來有大戶向他求了這兩樣機器的圖紙,從外地運來棉花,像江南一般招女工織作,這種寬幅布也漸漸成了漢中特產。


    ——去年漢中府做掃盲工作時,這些織坊都能聽命請老先生教習識字,給女工掃盲,倒是將府城人口掃盲率拉升了不少。


    且這些女工掙錢回家,家裏日子富裕了,大多便肯送孩子讀書。讀到頭來,不管是要走科舉還是要學技工,最後都得進他的學校,給他幹活。


    宋時想到增加女性就業的好處,就越發盼著楊大人再扶持一下他們地方紡織業——


    也不要求承包軍服,隻承包一個炸藥包包布也不錯啊。


    漢中府北方鳳縣氣候偏寒偏旱,農業怎麽做也不如漢水沿岸,重工也有限,若能建起個布料廠也更好帶動地方發展。


    楊巡撫也恰有此意:“我看著那油桶,亦覺得改製合適的藥包得多費一半布,原本是想叫戶部再撥一批布料來的。若那寬幅布合適,便省得多添布料,隻將該買的窄幅布改成寬幅便是。”


    這種寬幅布細密厚軟,也不比尋常窄幅布料貴上多少。若都算成一樣寬窄的,反而比一般布料還便宜些。


    他心下暗自算著炮與火藥、布料的成本,與朝廷鑄銅炮、鐵炮的成本相比較,這油桶改的飛雷炮便宜得直如不要錢。雖然用時得現挖洞埋下它才能用,可比較鑄炮的價錢和一炮下去的效果,這些工夫倒都不算什麽了。


    這一趟來得簡直太值得了。


    楊侍郎預下了布料訂單,卻比宋時這個得了兵部幫扶的知府還滿意,拿起一串香菇勸道:“今日這功德圓滿的好日子,宋知府也不多上些山珍海味,卻叫咱們陪著他吃素。不多吃他些香蕈、竹蓀、瑤柱……也對不起咱們今日的辛苦。”


    周鎮撫點頭說好,也撿了兩串蘑菇放進盤裏。他說著愛吃素飯,拿的素菜卻不多,更多的是醃製好的肉、蒸的魚糕、煮的魚丸、肉丸,隻掩人耳目般拿了兩串小白菜。


    宋時自己撿了盤素菜,隻加了兩串據說能清理體內垃圾的鴨血,叫人拿漏勺分開煮好,澆上麻醬、川椒、茱萸拌的調料,再熱一壺上好的白酒,與兩位上官共飲。


    楊大人去意已定,周鎮撫自然要回衛所,這場酒既是慶祝,也是分別。


    他們在城外吃了清鮮入味的麻辣燙,轉天又有府城諸官正式辦了場宴會,楊大人便帶著從漢中挑來的人才和已製好的幾車油桶,懷著老驥伏櫪的壯誌回了陝西鎮。


    宋時也躊躇滿誌,開始籌備那兩個兵部注資、漢中府直管的廠子。


    從五月收麥到八月收稻,都是官府精簡政務,緩理詞頌,力求不擾民,不礙農事的日子。宋知府不僅不擾民,還試著辦了一項惠民之政——就在漢中經濟園外,他的新政實行得最順利的地方,辦了個幼兒園。


    兩歲以上幼童皆可報名參加,五歲以上的孩子還教些識字。


    這幼兒園的老師都是從經濟園園工家屬中挑選年長穩重的老婦人。父母都在工業園做工的可以不收入園費、不收飯錢;母親若有看孩子、做飯的經驗,也可以在托兒所裏做些雜活,孩子便可免費入園。


    雖然大鄭朝從沒辦過學前教育,做父母的多半也舍不得子女離開懷抱,可是經濟園就是宋時親手奠基,其中的工人和外頭的家屬都是到了宋大人治下才過上好日子的,對他滿是信賴。不必說這幼兒園有多少好處,隻要掛上“宋時”二字,便有人爭相將家裏的稚兒們送入園中。


    為了省下托兒費,也因為家中沒了要人日夜看顧的幼兒,沒甚家務要做,便有許多主婦到府衙直屬、兵部即將注資的織坊打工,解決了宋大人的用工難題。


    也有些家長進了幼兒園的,親眼看見廚下用的都是新糧鮮菜,有魚有肉,比在家裏吃的還好。帶孩子的也都是有經驗的老成人,還有蒙學班高年級的學生來教識字、算術,畫畫。


    眾人將這情形回去說開,自然又引得許多人向往這幼兒園,甚至恨自己不在經濟園做工,不能將孩子送進去。


    不光是外頭那些普通父母,連本校的研究生聽著都有幾分羨慕——


    他們都是辛辛苦苦、與無數本省外省學生廝殺過來才得考入漢中學院的,這些孩子卻隻憑著父母在經濟園裏做工,什麽都不必考、不必會,就能進“漢中經濟園附屬幼兒園”了!


    他們的孩子還不知哪年能考進這學校來呢!


    不隻這些學生,連職校、蒙學的老師們也為這幼兒園裏操心了一陣子。到休沐日宋知府親自來給研究生講課,便有人大著膽子上前,問宋大人如何打算。


    他們這些老師雖不是經濟園的人,可這漢中學院也是依附經濟園而建,他們也算半個經濟園中人吧?他們的孩子是否也能進幼兒園——繼而直升蒙學院、研究生院?


    宋大人被老師們堵在辦公室裏,麵對記者招待會一般的狂轟猛炸,依然臨危不懼,淡定地反拋出了一顆炸彈:“本校自然有專麵向師生子女的幼兒園,也教讀書寫字,到了五六歲通過考試,便能升入蒙學院。”


    不是子弟,是子女。


    到了年紀,男女都可以考蒙學院。學院裏單為女學生設一處學舍,請年高德劭的名士講課,教學內容亦與男學生無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古代做名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龍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龍章並收藏穿到古代做名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