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離開漢中那日,漢中府上下官吏連同南鄭縣都滿心依戀,直送出十餘裏地仍是不忍分別。不過宋知府那是送情郎,多看一眼是一眼,以後怕不得好幾個月見不著麵呢;別人則是多站一步算一步,怕的是桓大人走後他們大老爺把一腔相思之情化作開會的動力。
如今雖然有早晚會,還能盼著他們小夫妻趕緊出城巡遊;桓僉憲和周王這一走,宋大人豈不得把全副精神都投到他們這些人身上了?
趙同知等人望著周王的車隊越去越遠,心中一片哀傷。
然而出乎他們的意料,宋大人一腔鬱悶無聊的痛苦並沒發泄到開會上,而是尋到了個更好的發泄之處——他們漢中經濟園區附屬職業技術專修學院(簡稱漢中學院)建好了,宋知府身兼校長一職,全情投入到了教研工作中去,並沒打算拉長府裏的例會時間。
他抽出時間到府縣儒學逛了一圈,尋那些讀書好、家境差些的學生,以一月兩石米、十斤肉、十斤菜的價格雇他們到漢中書院下屬技術學院勤工儉學,做蒙學、文章、算術老師。
這價錢比廩生一個月能領的廩米還多,甚至許多儒學教官一個月都買不起這麽多肉,恨不得宋知府先惠及了他們這些教官再管學生。
宋知府也充分考慮了他們的意見,就在府縣兩處儒學裏請了教官,作為漢中學院研修班的兼職教授。正好研修班的學生中也有些是他們府縣儒學的學生,閑暇時光不去學校上學,正好就在他們學院裏跟著教官再念念書。
一眾奔著宋三元牌子來報名的生員、舉子聽了教官們傳出的消息後,心裏都有些五味雜陳:在學校是這些教官,出了學校還是這些教官,這跟還在學校有什麽區別?不就是換了個更遠的地方上學?
雖說“科舉必由學校”,可也不至於叫他們白天黑夜都在學校吧?
可這知府大人親自安排定的先生,也不是他們私底下開個文會抵製兩聲就能抵製得了的。宋大人請夠了教授,便親手印製出幾十份漢中學院研修班的錄取通知書,命人送到各家捐資建園的士紳家中,直接通知家長。
七月上旬休沐當天,漢中學院研修班便要正式開課。平日裏學生每日未時過後到城外讀兩個時辰書,休沐日由他親自講學。
但他的講學內容不是普通的理學、經學,而是他在經濟園中試驗的實學。
他要培養的是經世濟民的人才,所以會有些體查工匠、農民的生計實踐活動,甚至要帶學生親手務工務農。各位家長如有意向,請按時為學生填寫報名表交到府衙禮房,若心疼孩子的,也可以放棄這次機會。
怎麽可能放棄!
他們花大錢捐資建經濟園,還不就是為了給孩子買個跟三元及第的宋大人讀書的機會?
慢說學手藝、做農活,哪怕要把他們家子弟塞進周王的隊伍裏跟著巡視九邊他們都樂意!
給府裏捐了兩塊黑稻試驗田的張家族長拿著錄取通知書翻來覆去地看了幾遍,喜得呼吸都有些不穩,連聲叫管家:“把家裏會念書的子弟都叫來,都叫來!宋大人終於要收學生了,咱們家定要占先,把出息的子弟都送過去!讀書的這點束脩不算什麽,出不起的便從咱們族田裏出,務必叫咱們張家多出些才子,壓過城西那幾戶人家!”
這錄取通知書通知的都是捐了款的人家,對子弟要求也不高,凡通了經的都能入學,不求一定要考出秀才、舉子功名。
他家裏攏攏也有十來個會讀書的子弟,但年紀太大、不夠聰明的都挑剔出去,最後剩下的也隻五六個,都是十幾二十幾,聰明俊秀、有希望中試的年輕人。
他主動擔下了這些孩子的學費、生活費,將人都叫到祖宅教訓:“不管宋大人教什麽,教什麽你們就用心給我學什麽,哪怕隻叫你們下田耕種也得耕!皇上娘娘們還要行耕藉禮、先蠶禮,你們不過是個陝西富戶家的子弟,不許在外頭貪玩躲懶,丟了咱們家的臉麵。誰敢不用心學,丟了張家的臉,以後也不必再進這家門了!”
那可是三元及第,聖上欽取的翰林公,這些頑劣子弟能跟人家說句話都是他家祖墳冒煙,敢有不用心念書,氣著狀元老師的,他就親自掄板子往死裏打!
別看他一把年紀,老胳膊老腿,說出這話來照樣把子弟們嚇得不敢抬頭,老老實實地應下,一人拎著個老族長讓人備下的書篋回家,預備七月初十,宋大人休沐日正式入學。
書院就建在城外數裏遠的地方,有條水泥澆築的平坦大道直通到那裏。
許多學生提前到學校參觀過,隻見校園外用一人多高的磚牆柱和竹柵圍著,大門口一對石獅,左右堵著兩個彪形大漢,將門看得牢牢的。
他們隔著門看見一座極平的操場,後麵是兩座平頂二層小樓,漆著粉白的牆,裝著極大的玻璃窗,窗扇開著,反照出一道道晃眼的陽光,窗裏又裝了紗屜。
樓下是一群穿著短衫長褲的少年、童子在院子裏活動:有的踢球,有的打羽毛球,有的搖著長繩跳,甚是活潑。唯獨沒見有捧著書讀的,倒叫這些前輩書生有些感歎。
這些學生也忒鬆快了,先生們怎麽不拘著他們念書呢?難不成宋大人也不管這些?
這些孩子的先生就是從府、縣學裏挑出來的,隔著門窺探的幾人中也有打聽過內情的,帶著幾分神秘的微笑告訴他們:“這就是宋大人安排的!宋大人說是少年人讀書太久,易傷筋骨,讀半個時辰就放子弟們出來活動一會兒,再讀書時也有精神。”
等他們入了學,也應當能像這些孩子們一般,讀一陣歇一陣……比白日裏跟著學校教官讀書輕省多了。
怨不得人家是狀元呢!
怨不得人家是理學大師呢!
怨不得人家能當翰林儲相呢!
就這份體貼他們讀書人的心意,別的教官哪個能想到?
幾個學生雖然被鐵柵欄門和左右看守的“保安”攔在鐵門外,沒能親自進去見識見識學校的全貌,但管中窺得一角,也足夠他們腦補出這所新學校的好處了。
幾人回去描述一番,又將心裏的猜測當真的講給親友,再有人向給宋大人打工的同窗逼問出“技術學院”裏小學生們輕鬆的學習、活動安排,都讓這些學生暗鬆了口氣,不再擔心宋大人會叫人留太多功課,逼他們日夜不歇地念書。
卻也有人暗裏憋了口氣,又怕這研修班講的太少太淺,耽擱了他們讀書進士。
然而一切猜測都停止在了七月初十,開學的第一天。
他們親身進了漢中書院,見到了俊美無雙、溫和慈愛,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的宋大人。
然後被宋大人當場安排下了入學考試。
作者有話要說:快過年了,事比較多,也經常有客人,所以這幾天更新不太穩定,我隻能盡力而為,大家不行就早上看吧
如今雖然有早晚會,還能盼著他們小夫妻趕緊出城巡遊;桓僉憲和周王這一走,宋大人豈不得把全副精神都投到他們這些人身上了?
趙同知等人望著周王的車隊越去越遠,心中一片哀傷。
然而出乎他們的意料,宋大人一腔鬱悶無聊的痛苦並沒發泄到開會上,而是尋到了個更好的發泄之處——他們漢中經濟園區附屬職業技術專修學院(簡稱漢中學院)建好了,宋知府身兼校長一職,全情投入到了教研工作中去,並沒打算拉長府裏的例會時間。
他抽出時間到府縣儒學逛了一圈,尋那些讀書好、家境差些的學生,以一月兩石米、十斤肉、十斤菜的價格雇他們到漢中書院下屬技術學院勤工儉學,做蒙學、文章、算術老師。
這價錢比廩生一個月能領的廩米還多,甚至許多儒學教官一個月都買不起這麽多肉,恨不得宋知府先惠及了他們這些教官再管學生。
宋知府也充分考慮了他們的意見,就在府縣兩處儒學裏請了教官,作為漢中學院研修班的兼職教授。正好研修班的學生中也有些是他們府縣儒學的學生,閑暇時光不去學校上學,正好就在他們學院裏跟著教官再念念書。
一眾奔著宋三元牌子來報名的生員、舉子聽了教官們傳出的消息後,心裏都有些五味雜陳:在學校是這些教官,出了學校還是這些教官,這跟還在學校有什麽區別?不就是換了個更遠的地方上學?
雖說“科舉必由學校”,可也不至於叫他們白天黑夜都在學校吧?
可這知府大人親自安排定的先生,也不是他們私底下開個文會抵製兩聲就能抵製得了的。宋大人請夠了教授,便親手印製出幾十份漢中學院研修班的錄取通知書,命人送到各家捐資建園的士紳家中,直接通知家長。
七月上旬休沐當天,漢中學院研修班便要正式開課。平日裏學生每日未時過後到城外讀兩個時辰書,休沐日由他親自講學。
但他的講學內容不是普通的理學、經學,而是他在經濟園中試驗的實學。
他要培養的是經世濟民的人才,所以會有些體查工匠、農民的生計實踐活動,甚至要帶學生親手務工務農。各位家長如有意向,請按時為學生填寫報名表交到府衙禮房,若心疼孩子的,也可以放棄這次機會。
怎麽可能放棄!
他們花大錢捐資建經濟園,還不就是為了給孩子買個跟三元及第的宋大人讀書的機會?
慢說學手藝、做農活,哪怕要把他們家子弟塞進周王的隊伍裏跟著巡視九邊他們都樂意!
給府裏捐了兩塊黑稻試驗田的張家族長拿著錄取通知書翻來覆去地看了幾遍,喜得呼吸都有些不穩,連聲叫管家:“把家裏會念書的子弟都叫來,都叫來!宋大人終於要收學生了,咱們家定要占先,把出息的子弟都送過去!讀書的這點束脩不算什麽,出不起的便從咱們族田裏出,務必叫咱們張家多出些才子,壓過城西那幾戶人家!”
這錄取通知書通知的都是捐了款的人家,對子弟要求也不高,凡通了經的都能入學,不求一定要考出秀才、舉子功名。
他家裏攏攏也有十來個會讀書的子弟,但年紀太大、不夠聰明的都挑剔出去,最後剩下的也隻五六個,都是十幾二十幾,聰明俊秀、有希望中試的年輕人。
他主動擔下了這些孩子的學費、生活費,將人都叫到祖宅教訓:“不管宋大人教什麽,教什麽你們就用心給我學什麽,哪怕隻叫你們下田耕種也得耕!皇上娘娘們還要行耕藉禮、先蠶禮,你們不過是個陝西富戶家的子弟,不許在外頭貪玩躲懶,丟了咱們家的臉麵。誰敢不用心學,丟了張家的臉,以後也不必再進這家門了!”
那可是三元及第,聖上欽取的翰林公,這些頑劣子弟能跟人家說句話都是他家祖墳冒煙,敢有不用心念書,氣著狀元老師的,他就親自掄板子往死裏打!
別看他一把年紀,老胳膊老腿,說出這話來照樣把子弟們嚇得不敢抬頭,老老實實地應下,一人拎著個老族長讓人備下的書篋回家,預備七月初十,宋大人休沐日正式入學。
書院就建在城外數裏遠的地方,有條水泥澆築的平坦大道直通到那裏。
許多學生提前到學校參觀過,隻見校園外用一人多高的磚牆柱和竹柵圍著,大門口一對石獅,左右堵著兩個彪形大漢,將門看得牢牢的。
他們隔著門看見一座極平的操場,後麵是兩座平頂二層小樓,漆著粉白的牆,裝著極大的玻璃窗,窗扇開著,反照出一道道晃眼的陽光,窗裏又裝了紗屜。
樓下是一群穿著短衫長褲的少年、童子在院子裏活動:有的踢球,有的打羽毛球,有的搖著長繩跳,甚是活潑。唯獨沒見有捧著書讀的,倒叫這些前輩書生有些感歎。
這些學生也忒鬆快了,先生們怎麽不拘著他們念書呢?難不成宋大人也不管這些?
這些孩子的先生就是從府、縣學裏挑出來的,隔著門窺探的幾人中也有打聽過內情的,帶著幾分神秘的微笑告訴他們:“這就是宋大人安排的!宋大人說是少年人讀書太久,易傷筋骨,讀半個時辰就放子弟們出來活動一會兒,再讀書時也有精神。”
等他們入了學,也應當能像這些孩子們一般,讀一陣歇一陣……比白日裏跟著學校教官讀書輕省多了。
怨不得人家是狀元呢!
怨不得人家是理學大師呢!
怨不得人家能當翰林儲相呢!
就這份體貼他們讀書人的心意,別的教官哪個能想到?
幾個學生雖然被鐵柵欄門和左右看守的“保安”攔在鐵門外,沒能親自進去見識見識學校的全貌,但管中窺得一角,也足夠他們腦補出這所新學校的好處了。
幾人回去描述一番,又將心裏的猜測當真的講給親友,再有人向給宋大人打工的同窗逼問出“技術學院”裏小學生們輕鬆的學習、活動安排,都讓這些學生暗鬆了口氣,不再擔心宋大人會叫人留太多功課,逼他們日夜不歇地念書。
卻也有人暗裏憋了口氣,又怕這研修班講的太少太淺,耽擱了他們讀書進士。
然而一切猜測都停止在了七月初十,開學的第一天。
他們親身進了漢中書院,見到了俊美無雙、溫和慈愛,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的宋大人。
然後被宋大人當場安排下了入學考試。
作者有話要說:快過年了,事比較多,也經常有客人,所以這幾天更新不太穩定,我隻能盡力而為,大家不行就早上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