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比周王財大氣粗得多,沒帶他回廟裏,而是在附近尋了一座有名的酒樓宴請他。隨著酒菜上來的,還有一群良家婦女打扮,卻捧著琵琶琴瑟,走路如風擺柳,一看就不怎麽良家的少……少男。


    宋時是見慣大場麵的人,帶“南風”的小論文都寫過幾篇,非要應酬的話,麵對這麽幾個人自不在話下。不過如今他是有家室的人,還能在外麵隨便看別人嗎?哪怕隻在這兒逢場作戲,回家見了桓淩能不心虛嗎?


    外人可辜負,內人不可辜負啊!


    反正齊王要跟他演白龍魚服的戲碼,他索性也不把這小屁孩兒當皇子,端起長輩的架子說:“我聽說公子是來進香禮佛的,公子年少,恐怕還不到虔誠信佛的時候,那便該是替家中長輩來的。既是代長輩禮佛,更該齋戒持靜以明孝心,怎好便叫這些人來侍宴?”


    齊王是知道他有斷袖之癖,特地叫人安排了美貌少年來侍宴,誰料他竟不領情,麵上也有些過不去,抿了抿唇,罵身邊內侍:“誰叫你們弄來這些濁物打攪我與宋先生親近了?宋先生是天下文宗,身份清貴,叫這些人來豈不是汙了他的眼!”


    那些唱曲兒的頗有眼色地下去了,內侍腦子也靈活,下去命人把帶來的金華酒換成葡萄素酒,又添了幾樣素齋素果。


    齊王臉上有些僵硬的笑容又重新恢複真誠,上前扶著宋時的手臂說:“在下仰慕宋先生久矣,今日得見,才知先生風采遠過於傳說。在下姓zhe、姓張,在家中排行第二,年幼尚未取字,先生喚我張二便是。”


    宋時從善如流,叫了聲“張公子”,不動聲色地抽·出胳膊,與他分賓主坐下,便問他特地尋自己是有什麽事。


    齊王擺出賢王的架子,含笑答道:“海內書生,誰不知宋三元之名?聽說宋大人在此,我若不見一麵怎能甘心,半路相邀,卻是有些失禮了,我便先飲一杯酒自罰。”


    一名侍從斟了兩杯葡萄酒上來,先奉給齊王,又勸宋時:“宋大人也剛從廟中回來,不宜飲葷酒,也嚐嚐我從家帶來的西域葡萄酒如何?”


    宋時略嚐了一口,客氣地說了聲“好酒”。


    快趕上超市28塊錢一瓶的雜牌葡萄酒水準了。


    齊王自己倒頗愛這酒,一口飲盡杯中酒,含笑對宋時說:“今日有幸得遇宋先生,本該送些禮物以表心意,可恨我出來的匆忙,身上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東西……”


    宋時伸手虛攔了攔他:“萍水相逢,如何敢受公子的東西?公子若是有心與我坐論道學,我便與公子多說幾句,若再提財物,恕宋某不敢多留了。”


    齊王聽到“道學”兩個字,嘴角的笑容便有些僵硬,垂眸說道:“這個,難得遇到先生,本該請教,可我來得匆促,事先未多做準備,怕在先生麵前班門弄斧。今日我特地請先生出來,其實還有一件事要與先生說。”


    他微微抬身,傾向桌子那邊,帶著點兒故作神秘的意味說:“我是來為先生指點一條避禍之路的。”


    宋時心裏驀地跟過電一樣,手指微微收緊,仍笑著看向他:“避禍?宋某不過是翰林院中一名小小編修,又能與人結什麽仇怨?”


    齊王挑了挑眉,笑道:“本……本來不該說,但我實不忍心見宋先生這般才子無辜受人牽累,特地來告訴先生一聲——先生可知道桓禦史查出來的那樁兵部案子吧?”


    宋時臉上的笑容凝住,轉為擔憂。


    齊王微有得色,頷首道:“那樁案子若查下去必定牽累無數,一個兵部尚書之職尚不足以彌平此禍。馬尚書的親故子弟為脫罪,必定找人彈劾桓僉憲,他祖父先已因罪辭官,又沒內親外友支持,如何撐過這無數明槍暗劍?宋先生雖有才華人望,可惜入朝不久,若無有力者相幫,也難救得了桓禦史……”


    他隻差沒把“投靠我”三個字寫在臉上,語重心長地說:“宋先生要早做打算哪。”


    宋時早從桓淩彈劾兵部時就知道他要得罪人,前些日子也跟桓淩分析過他要馬黨彈劾,甚或受周王連累獲罪的可能。齊王所說的隻是他們倆討論過無數遍的東西,還不如他私下裏對未來的考慮深入和悲觀,即便這孩子消息再確實,也打擊不到他。


    言官不能因言入罪,凡有人彈劾他,他們就能抓著這點反駁。再者如今他查這案子是當今天子的意思,隻要天子還用他整肅綱紀,就不會叫人以莫須有之名彈劾倒他。


    至於以後,實在不行就叫桓淩趕緊辭官,他們倆滿世界遊山玩水,寫幾本遊記、國家地理之類的書,說不定還能收進國家圖書館,比當網紅可有出息多了。


    他心中平靜,甚至能氣定神閑地吟一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齊王雖然年小,卻也被這詩中厚重的愛國之情與不計個人生死禍福的大義震憾到,琢磨著詩句,一時竟忘了趁這機會與他拉近關係,讓他依附自己門下。


    宋時站起身來,淡淡一笑,朝他拱拱手道:“承蒙公子關愛,宋時心領了。不過我幼年聽一山中高士吟過這句詩,常記在心中鼓勵自己,不敢稍忘。桓兄與我也是一般心意,既為國家做事,如何敢惜身呢。”


    他將袖子一抖,利落地起身告辭,吟著韓愈的《左遷藍關示侄孫湘》下了樓。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齊王目送著他背影遠去,深深歎了一聲:“好豪情,本王倒沒想到他一個講道學、好南風的文人才子有這樣的情懷。倒是我看低他了。”


    他身邊的內侍問道:“殿下可要再追他回來?要麽小的去送他一件信物?”


    齊王搖了搖頭:“罷了,送了他也未必肯要……這些名士脾氣清高,方才既沒挑明身份,眼下本王也不好再喚他,你們這些人又當不得事。”


    他想著如何慢慢軟化宋時,卻聽身邊內侍抱怨:“這些文人真是事多,殿下如此紆尊降貴請他,他還拿起喬來,進門便叫撤了妓樂,又勸殿下換酒……”


    宋時最初叫遣散男娼時,齊王也覺得他辜負自己一番好意。但此時他對宋時印象正好,自然又換了想法,覺得他又不知道自家身份,能勸這些是體貼他的意思——


    畢竟宋時都從廟裏拜出來了,有什麽忌諱的?不過是怕他有忌諱。


    他不願再聽那些告狀的,擺擺手喝了聲“住口”,那幾個小內侍便都閉上嘴,乖順地斟酒布菜。用不多久,兩個打聽宋時消息的小太監便從門外求見,齊王喚他們進來,問他們宋時買的什麽。


    買了五斤冬灰,二十斤石灰,聽著香灰店掌櫃說是過年做冬灰用的。但卻不是送到他自家,而是舊日閣老府,如今桓僉憲的家。


    齊王吃了一驚:“他買的東西竟送到桓府,難不成他放著自己家不住,寄住桓府麽?他們可都是當朝大臣……”


    從前他也聽過龍陽、斷袖,甚至還有什麽“男皇後”的故事,可那也隻是故事傳說,從沒見過兩個做官的公然以夫妻相處的!


    那宋先生還到廟裏求子?


    難不成他們同住一府,其實隻是借了房子,私下裏各有妾侍?


    齊王想不明白,他身邊的內侍腦子倒快,轉出一個思路:“方才殿下是在個算命攤子遇見他的,當時奴婢隱約聽見攤主說要合什麽八字……莫非他要娶妻?”


    他們二人年紀都不小了,娶妻生子倒是正道。


    齊王年紀雖小,卻也是正在選妃的人,眼看著就能成親,對這方麵明白得很,思忖一陣便頷首輕笑:“這倒是好事!”


    他們娶妻生子之後,關係總不會還如從前兩人同行同住時,到那時將桓淩與宋時分割開就容易得多了。


    他隻要這位名重天下的三元才子輔佐,桓僉憲再好,也還是隨他兄長一起離開朝廷中樞吧。


    他躊躇滿誌地吩咐:“宋先生買的那些灰叫他們不必送了,你們從宮中挑最好的加倍送去,就說是本王……不,隻說張二與他一見如故,送些微物以表心意。”


    可惜他通名時險些說出一個“鄭”字,不得已中途改口自稱姓張,不然就報上母妃娘家的王姓,就好讓舅父家的表兄們有借口上門拜訪。


    也不知他成親之後是要出宮建府,還是能像長兄當年那樣留在宮裏……三弟恐怕還要拖一年才能成親,這一年若隻留他在宮裏,不知他們母子又要如何討好父皇。


    他滿腹心思地去到廟裏,代他母妃為近日生病的賢妃祈福,又求了座小金佛像和幾卷經書回去,到宮中交與德妃。


    德妃見了他便滿麵歡顏,將他帶進內室歇息,屏退宮人,親自拿手帕給他擦汗,心疼地說:“辛苦我兒了。不過如今你王兄外家失勢,賢妃又被她那好兒媳氣病了,咱們越發要善待他們母子,叫人挑不出錯來,你父皇才喜歡。”


    齊王挑了挑眉,意氣風發地答應著:“不消母妃多說,孩兒還不懂這些麽?且不說這個,今日孩兒遇上了宋三元!他還真不似那些尋常腐儒,也不是那等一味詩酒風流的才子……怎麽說呢,有胸襟、有膽量、有氣節,無怪父皇喜歡!”


    他把和宋時相遇這一段經曆給德妃講了,說了宋時吟詩,又感慨了一句:“那桓僉憲敢檢舉周王外家,也是個‘苟利社稷,生死以之’的好官,可惜有那個王妃妹妹,將來……”


    德妃抿唇輕笑:“我兒想左了。不過是個出嫁女,怎能礙得家中兄長的事?”


    齊王抬眼望向德妃,她卻含笑搖頭:“昔日樂廣曾言:‘豈以五男易一女’,他們桓家是出過閣老的人家,難道甘心子弟們埋沒鄉野?將來若是那位失勢,不必別人說什麽,他們桓家第一個要與那女兒了斷關係,以免牽連子孫的。”


    不過他們倒要謝謝桓王妃,若沒有她鬧出“要嫁少年天子”之事,周王這皇長子的位置隻怕依舊穩如泰山呢。


    作者有話要說:“豈以五男易一女”現代文翻譯,百度知道來的,原文見世說新語


    樂令(樂廣)的女兒嫁給了大將軍成都王司馬穎,司馬穎的哥哥長沙王(司馬乂)在洛陽執掌大權,成都王要發兵攻打他。長沙王親近小人,疏遠君子。當時所有朝內的大臣都心懷恐懼。樂令本來就身負眾望,加之和成都王的姻親關係,就有很多小人在長沙王麵前說他壞話。長沙王曾向樂令問及此事,樂令說:"我難道會以五個兒子的性命換取一個女兒的性命嗎?"於是長沙王疑慮消除,不再猜忌了。


    成都王穎:司馬穎,字章度,晉武帝司馬炎的第十六子,封成都王。


    長沙王:司馬乂,字士度,晉武帝司馬炎的第六子,封長沙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古代做名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龍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龍章並收藏穿到古代做名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