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閣老勞動尊駕親自從宮裏走出來,到翰林院來見孫子,他那不肖孫兒分明就在這邊私會男人,聽著祖父來了卻不來請安,而是偷偷溜走,這可還有半點做人子弟的模樣麽?


    這回若捉住他,也得跟對桓文一般,用家法狠狠裁製他!


    早在他辭了禦史之職去福建時就該拘住他痛打一頓了。那時應該把他留在家裏,隻怕幾年不在朝任職也好過去當那濁流官兒,慣得他長了自做主張的毛病,還、還在福建染上好南風之癖,跟他妹妹前頭訂的未婚夫婿搞在了一起!


    桓閣老越想越氣,背著手在值房裏轉磨了不知多少圈。原想著回宮替馬尚書寫辯罪折子,此時怒火上頭,也顧不得了。


    就在他將把那雙襯木底兒的官靴轉破時,門外忽有人通傳:“編修宋時求見。”


    宋時兩個字正如金針截脈,登即將桓閣老定在原地。他默默站了一會兒,才將堵在胸中的那口氣順下去,擺出閣老氣度,沉聲吩咐道:“喚他進來。”


    宋時應聲推門而入,恭恭敬敬行了大禮,喚一聲:“見過桓老先生。”


    當年他還在桓家念書時,也曾跟這位老人十分親近,喚他叔祖,隨他念書,如今卻隻能其他官員一般,稱他一聲“老先生”了。


    桓閣老也有許多年不曾好好看他一眼,自他入翰林院當值後也不曾傳喚過他。如今乍見他風儀神態比小時候更俊美瀟灑,難免心生喜愛;可想起他與自家那些齟齬,相貌姿儀帶來的好感便都化成了挑剔。


    桓老大人下意識將目光偏開,負手問道:“宋編修來此何事?可是為編《新泰大典》……”抑或是與他孫兒桓淩有關?


    此話在他胸中轉了轉,卻不能說出來。宋時卻回身關上了房門,吩咐人守在外頭不許偷聽,又回來朝他深施一禮,從袖中拿出一份厚厚的書信:


    “下官此來並非為公務,而是受師兄之托來給老先生送一封信。桓師兄先前接了聖旨,要趕著去山西巡察,不能當麵與家人辭行,便托我尋得力之人送這封信去桓家。但下官想既然老先生身在館局,我手中握著桓師兄給老先生的家書,卻不來當麵拜見轉交,實在有失禮數,便冒昧求見了。”


    他雙手捧著書信遞上,桓閣老欲伸手去拿,卻見伸出的手有些微顫,不願叫他看見,便又將手收回來,冷淡地說了聲:“放下吧。”


    宋時將信放在案上,卻還不離開,而是對桓閣老說道:“桓師兄臨行時再三放不下老先生,故下官冒著長官不喜的風險來拜見,也為當麵勸老先生一句:


    “桓師兄此舉並非為了他自己邀名,而是為了家國天下。兵部選任邊將不當之事幹係重大,絕非哪個人能輕易抹去的——老先生不妨想想,如今達賊幾度犯邊,若任他選任庸材,輕則接戰時要折損軍士,被搶虜走財帛子女;重則邊關被叩開,達虜長驅直入,不知多少城池百姓要遭兵燹肆虐!”


    他學曆史與文化旅遊的,雖然平常曆史課都是混過去的,全靠考試周拚命,但也還記得宋朝徽欽二帝,明朝一個英宗,都是被北方遊牧民族帶走“北狩”過的。


    算算時間,按他前世那條曆史線,明英宗都生下來了,於謙都十好幾歲了!


    現在邊關戰事還不算激烈,但也有許多邊城遭了搶掠,也暴露出邊軍戰力不足的問題。要是邊備不好好整治,照著這麽糟蹋下去,弄不好他有生之年都能再看見於謙主持一回北京保衛戰!


    想起此事,他的臉色也有些冷肅,向桓閣老拱了拱手:“別的不提,老先生不曾見著聖旨麽?上意如此,桓師兄遵旨而行,再無私人插手的餘地,望大人不可自誤。”


    他在桓老先生麵前也絲毫不顯弱氣,反倒因為站在曆史長河下流看向上流,更有種洞穿世事的明睿。


    桓老太爺本以為他這小輩在自己麵前不敢說什麽,不想他不隻敢說,說得還頗有道理,反倒勸得他心中有些動搖……


    但那動搖隻是一時的。


    這些年身居高位,又做了周王的嶽家祖父,他已經不是當初可以一心想著報效的書生,而是個深陷權勢漩渦,無法抽身與周王、與馬家解綁的權貴要員了。


    他閉了閉眼,冷然道:“你不過是一任編修,何來身份在本官麵前說這些。念在當初你做過我桓家弟子,與我兒的師徒情份上,本官不與你為難,你下去吧,以後不得——不得再與桓淩私交過密!”


    私交過密四字他幾乎是從牙縫裏一字字擠出來的,說得十分用力。宋時再遲鈍也聽出來這位老大人的意思,是把他當成勾引孫子的狐狸精,要逼著他離開桓淩了?


    呸!他們那是互幫互助的社會主義兄弟情,跟大鄭朝這些彎風斜氣可不一樣!


    他氣性上來,端端正正地站在房中,義正辭嚴地質問道:“老先生此言從何而來!我自蒙恩師收在門下,向來與師兄情同手足,從無越軌私情!老先生也自深知之。卻不知何人妄傳此言,誣陷我二人,而能令老先生不信親孫而信他?”


    還用何人傳話!就是他親孫子說的!


    隻是他孫子對宋家太好,宋時還能這麽硬氣地說著兩人隻是兄弟情,若說是桓淩說的,倒顯得是他們桓家子弟求著他似的。


    桓老大人叫他這直白的話語氣懵了,竟沒想到該怪他曲解自己的意思,就默認了自家懷疑兩人有私的說法。他又好麵子,不肯說是這消息自家孫子拒婚時親口說的,便把那出《宋狀元義婚雙鴛侶》拉出來擋羞,冷笑道:“那戲裏唱的‘雙鴛侶’,若隻成就趙李一對,單寫一個‘鴛侶’豈不就夠了?那‘雙鴛侶’一對是你宋狀元成全之人,還有一對又當是誰?”


    宋時詫異地看著他,看得桓閣老羞慚滿麵,直接背轉過身。


    但他話已出口,又不能咽回去,隻得硬氣地揮了揮手:“此事是你自己家鄉班子做出來的,你自去收拾首尾,數日之內,我要京中再無人傳唱這本雜劇!”


    宋時自己寫的清清白白的本子,花了十五塊巨款買的京劇表演論文,幫著李少笙他們排的戲,豈能為桓閣老一句話就改了?


    要是真改了,謠言才要傳得滿天亂飛,說他們這戲是有不能過審的東西,被官方禁了呢。萬一再過幾百年後人挖出墳來解讀……


    謔,那熱鬧他都不敢想象。


    他據理力爭地說:“老先生實在多慮了,我那題目寫作‘雙鴛侶’隻為表明劇裏趙、李二生皆是男子,故為‘雙鴛’,若隻寫‘鴛侶’,怕人想成‘鴛鴦侶’而已。”


    桓閣老聽不進他辯解,隻覺得他是強詞奪理,冷哼一聲,低聲道:“卻又如何不作‘龍陽侶’……”


    不對,他方才說什麽?他那題目?那本戲是他寫的?桓閣老驚訝得險些撐不住閣老氣度,叫出聲來,幸好宋時比他更快,當即駁了一句:“那名字不夠和諧,不能過……寫給大眾看的東西,不能過於露骨。”


    桓閣老好容易端住架子,滿心想著他是不是也有斷袖之癖,跟他孫子之間是否已潛結私情,什麽馬尚書、賢妃、周王,都早不知飛到何處了。


    他怒衝衝對著宋時看了半天,嘴唇微顫,卻又不能說什麽**份的話,最終隻說了一句:“我家已擇好孫媳,不日親家便要進京。你\\你這般年紀也該成親生子了,老夫念著舊時情份,替你挑一門好親事也不難,隻是往後不許再與桓淩來往了。”


    他匆匆甩開宋時就往門外走去。


    宋時本想抓住他好好解釋,隻怕他老胳膊老腿不結實,萬一本身就有骨質疏鬆,叫自己一把抓壞了。隻差猶豫這一下,桓閣老竟已打開房門,院裏守著的門子、路過的翰林們都見著他,再拉回來也來不及了。


    他不是勾引桓淩的狐狸精,不要桓家甩出大紅婚約來逼他放手……


    宋時眼看著眾人在院中、廊下向閣老行禮,更有人殷勤上前探問,那聲解釋隻得吞了回去。


    罷了,清者自清,大庭廣眾之下把他扯回來關著門說話,更易引人猜測。反正這也隻幹礙著他的私人名譽,正經大事還是外敵,先把兵部的事解決了,等桓小師兄回來再跟他祖父解釋吧!


    他們親祖孫說話,桓閣老肯定是信的。


    宋時抱著莫大的信心離開了那間值房,卻不知桓淩早跟祖父出了櫃,哪怕說兩人沒瓜葛,桓閣老也不肯信的。


    若真無私情,他一個好好兒的孫子能發了瘋似的扔下前程去福建?


    可這宋時是三元及第,又講學出名,為當今士林之望,又簡在帝心,他再惱再恨也不能對宋時如何,如今隻能盼著他成親之後享到人倫之樂,不再與自家孫兒來往。


    他叫宋時打亂了心思,回到宮中值房也沒想起要給馬尚書寫奏章代辯冤情,而是看起了桓淩留給他的文書。


    書中也和宋時說的一般,切切勸他要做直臣、孤臣,不可與人私交過密——他說宋時的話,他孫子倒一字不錯的還給他了,可見是親祖孫,心有靈犀,勸起人來用詞都是一樣的。


    信中還說他得了聖諭後便立刻出關,為皇命不敢惜身,更不敢拖詞遷延,希望祖父也能體諒他報國之心,在朝中努力為聖上做事。


    話雖隱晦,卻字字句句都在勸桓閣老不要和馬家私下來往,不要為周王爭權奪勢,萬事都要以皇命為先。


    桓閣老先聽了宋時的勸,又看了他的書信,怎麽不懂當今天子欲奪馬家之權,桓淩欲為天子手中利刃,勸他明哲保身之意?可他已把一個孫女嫁給周王,此時抽身,他半身投入化為流水,元娘這個孫女的前程也要壞了!


    他手中握著那封書信,直坐到暮色四合,仰望外頭蒼茫天色,自言自語地歎道:“若不為了你們這些子弟輩有個好前程,我又何須奪了元娘的好姻緣呢?嫁個少年才子有何不好……”


    他為子孫之事躑躅了一下午,既不曾寫出代馬尚書辯罪的本章、也沒去安排門下弟子、同鄉後進上書為他脫罪。都察院兩位都禦使、兵科諸給事中卻已在兵部弄出了值房,將多年積存的檔案翻出來一一對比,從桓淩給的那本名單入手,倒查出兵部上下多年來收受賄賂、扣押糧草的實據。


    馬尚書等不來桓閣老援手,恨得咬牙切齒,隻得自己寫請罪折子,將罪名推給屬下,又潛令人給宮裏的賢妃娘娘送信,請她為自己求情。


    這隔輩的親事果然結不出什麽助力,萬事還是要靠他們自家。


    他對桓家自是仁至義盡,桓家卻先派個子弟彈劾他,如今又落井下石,坐視他受這被都察院疑為罪人之辱。這回是他馬家不曾防備,叫桓家踩了這一腳,但等他騰出手來,也就休怪他不念親家情誼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古代做名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龍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龍章並收藏穿到古代做名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