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抱著母親安慰道:“我可不是真瘦,隻是個兒高。不信娘你摸摸,我這一身都是腱子肉,極壓秤的,別人要練還練不出來哩。”


    他又托了托大侄子給他娘看——一般人是能隨隨便便把這麽大個孩子抱起來的嗎?


    老太太可不懂鍛煉的好處,摸著他的胳膊心疼地他,又要罵他爹幾聲:“哪兒有好好的讀書人練出這麽一膀子力氣的!都是你爹折騰的,家裏又不缺吃喝,非得帶我兒去那麽遠的地方當官……你在家裏小胳膊全是肉,一按一個窩的,現在硬得都按不下去了,這是受了多好苦啊……”


    不說了,不說了,先讓孩子進門吃飯!


    老太太見了小兒子,連大兒子都不疼了,叫他趕緊把霖哥接過去,別累斷了宋時的手,自己牽著他進了堂屋。


    進屋之後宋時又重整衣裳,正式跟母親和兩位嫂嫂見禮,又坐下受了三個侄兒的禮,發了幾包酥糖、麻糖、糖蓮子出去。


    他家兩位哥哥自幼就跟父親一樣苦鑽科考,無心家事,所以娶妻生子都晚。大哥家的大侄兒宋霖今年十一,二侄兒宋霆還小兩歲,正在讀蒙書。二哥家的三侄兒宋霄才六歲,還沒入學,跟二堂哥一樣頂著光溜溜露青茬的頭皮,額前頭發剃成一把梳的樣式,兩側長壽辮梳成丫角,比大侄兒還好玩。


    呃不,是好看。


    兩個侄女兒生下來還沒滿周歲,沒取大名,小名就叫大姐、二姐。兩個孩子還不會說話,倒也不愛哭,都胖乎乎的,長得大眼小鼻子小嘴兒,像他們家人多些。


    兩位嫂嫂許久沒見,也比他離開時變了不少:大嫂約麽是因為兒子大了,要管的地方多,秀麗的眉眼間添了幾分威嚴,不再像剛嫁來時那麽溫柔羞澀;二嫂生了孩子後胖了不少,臉圓圓的,一雙笑眼,正是時下人眼裏最喜歡的福相。


    宋時上去拜見嫂嫂,她們也喜歡得不得了,隻是這個小叔如今年紀漸長,不是從前能隨便玩的時候了,隻能拉著他的手問幾句,趕緊叫人端上大魚大肉來給他吃。


    孩子在外頭哪兒吃的著什麽好的,還是得家裏做的才補身!


    自家做的冰鵝、臘鴨、紅燒大鰱魚、砂鍋燉的羊肉、五花肉,還有特地從回回人那兒買的他愛吃的牛肉、奶酪,家裏最拿手的驢肉鍋子、白切驢肉、驢肉餃子……


    原本吃飯的時候,老太太都得揀出來最好的給孫子們吃,可宋時這一回來,他娘和嫂子們的筷子就都不住往他碗裏伸,不一會兒一個大碗就冒了尖兒。


    三個孩子眼巴巴地看著,竟盼不到親媽給自己一個眼神!


    幸虧他們叔叔還知道不好意思,忙著把碗裏堆的鵝腿、鴨脯、好肉塊揀出來分給侄兒們。


    他大嫂勸道:“他們小孩子吃什麽不是吃,你在外頭一待六七年,都得忘了家鄉菜的滋味了,正該多吃點兒!”


    二嫂更是唏噓:“聽說南邊兒一盤菜隻放這麽一小口,哪裏夠人吃的?還都魚、蝦、大米幹飯這些不頂飽的東西,怨不得時官兒光長個子不長肉呢!”


    宋時很想提醒他們一句,他爹帶他上任時是帶了廚子的,做的菜跟在家裏時差不多,回京之後就更不用說了……


    再說,福建雖臨海,但他爹做官的武平縣卻是在武夷山脈最南端,客家人多,口味像中原湖廣那邊兒,雞鴨魚肉都不少的。


    他反過來給娘和哥嫂夾肉夾菜,安慰他們:“我們年年不都捎回那邊兒的雞、肉、火腿來嗎?在福建也是吃肉多,也有不少種麥子的,我們在那邊吃不著苦。”


    說起這個,倒想起趙書生送的清醬肉,叫廚下切了蒸蒸,端上來給家人們吃。


    這清醬肉是在醬缸裏醃出來的,滑腴美味不輸火腿,又因放的時間短,味道更清鮮,直接切切其實就能上桌。不過這是要給孩子吃的,需得做熟了才好,他才叫人切了蒸上來。


    他弄來的什麽他娘都吃著好,吃口清醬肉也要誇這肉就是京裏做得才地道,家裏原先買的都有股陳醬味,不如他帶來的這塊香甜。


    他趁機跟母親安利京城的好處:“我在京裏已經買了個小院兒了,早晚爹回來也在京裏當值,咱們一家子都搬過去團圓豈不好?就是離著皇城近的地方貴些,咱們也不妨在城外買個別業,平日住在京裏,休沐日和長假就出城鬆泛。”


    京城還有許多好書院,霖哥兒霆哥兒過去就能進大書院了,比單請個先生來家教的還好。霄哥兒今年也六歲了,人家高門大戶的孩子都是四五歲就上學,他過去也能跟著哥哥們上學,早學早成才。


    當然,要是二嫂寵孩子,省不得霄哥兒太早上學,就交給他這個叔叔開蒙也行——他當年可是寫過古代蒙學小論文的,參考文獻背了一圈……就是沒過稿而已。


    他大侄兒早聽叔叔說了要進京的事,知道是一家子都進京,倒沒什麽抗拒;二侄子反正已經念起書來了,在家在外也差不多少,去京裏還能換個新鮮地方,也自願意;唯有最小的霄哥兒聽說自己進了京也要念書,急得嘴都扁起來了,小聲叫了一聲“娘”。


    他娘歡天喜地地看著他叔叔說:“他三叔真要給我們霄哥兒開蒙麽?這可是他的福氣了!不過你當官兒的得給皇帝老子辦事,哪有工夫常盯著他,不如還是把他送個書院念書,你哪天有空哪天指點他一下就行。”


    宋時笑著應道:“二嫂說得是,我這些日子歇慣了,差點忘了國朝要編新書,我還兼著刻書一職,還真不能像哥哥們當初教我時那樣教侄兒們,隻能偶爾給他們講講。”


    兩個大人幾句話間就定下了要讓霄哥兒提前上學的事,嚇得孩子眼中含淚,委屈巴巴地看著父親。


    他爹卻也沒留心這個一向寶貝的獨子,而是在勸老太太:“爹和時官兒在南邊時,咱們一家子沒奈何要分開。如今他們都到京裏了,離著保定不過三百裏路程,口音風俗也是大差不差的,難道還兩地住著麽?”


    雖然不少做官的都是孤身上任,把父母妻兒留在家鄉,可那些不是為地方遠,就是家裏有子弟奉養父母,可以放心留下。他跟大哥也都有個舉子功名,不提在京讀書考試方便,若是將來捐得了京官,一家父子兄弟都在京,單把婦孺留在家鄉,也不成個樣子。


    連宋大哥都說了一句:“時官連房子都買了,娘為了他的孝心,也進京住兩天罷。”


    老夫人倒不關心別的,隻問宋時:“你買那院子花了多少銀子?你爹給你的零花夠嗎?別是找京裏頭開錢桌的借的吧?那錢桌、錢櫃的銀子可借不得,咱們家裏你爹寄來的銀子都花不了,差多少娘給你。”


    這麽大人了,又考上國家公務員,哪兒能花父母的錢呢。


    宋時用力搖了搖頭說:“那就是個三進的小院子,花不了幾兩銀子,我找桓家師兄借的,娘你放心就是。要是咱們一家子都進京住,就得買個大宅了,這銀子我卻不好再找他借,定找娘要的。”


    他娘點點頭,歎了一聲:“你師兄待你倒還那麽好,隻是咱們兩家缺了些緣份。罷了,我知道你們少年人都覺著京城好,不過就是要走,怎麽也要看著咱家門前立起三元牌坊再說。你先好生歇歇,回頭你們兄弟帶著霖官兒去墳上祭掃,告祭祖宗,再找個和尚算算才得準。”


    祭禮、展墓是一家一姓的大事,自然不能到了家隨隨便便就去。得先安排人買下三牲、紙燭、線香、紮的金銀元寶,還要提前叫人將墳前荒草清理幹淨,重將墳包堆高,他們才好風風光光捧著聖旨去墳前告祭。


    不過到了自己家裏,這些雜事就都不用宋時費心了。他這一天隻是吃吃玩玩,給娘和侄兒們講自己在外任上如何玩樂,如何跟著一身官威的爹爹審判福建豪強劣紳。


    講到激動處,還唱了一嗓子“衙前聽審,正遇欽差來巡”,聽得他娘眉花眼笑,指著他跟兒子媳婦說:“這哪兒像個做了官的人,倒比小時候還活潑了。”


    那時剛穿來時演技不行,後來又忙著寫論文,再後來又進了京,跟這一世的嫡母、兄嫂、侄兒們相處得倒不多了。


    宋時聽著有些慚愧,越發賣力地彩衣娛親,唱念作打,還加了些京劇的動作身段兒。


    雖然也就是春晚和戲曲頻道看來的水準,但那也是經過六百年藝術積累的,拿出來單看也足夠驚豔觀眾。老夫人看得入神,不知是誇讚還是擔憂地歎了一聲:“這竟是哪兒學來的,這一擺手,一搖身,真有大官兒的氣派!咱們立春時看府衙前唱的大戲也沒有這麽好看的!”


    二侄兒給麵子地啪啪啪給他鼓掌;大侄兒已經讀了四書,自然矜持些,隻跟著他唱的曲子搖頭晃腦。唯有小侄兒想起兄長們都是八歲上學,自己卻被這個從沒見過的叔叔一句話說得立刻就要去念書,心裏滿含悲傷,連他的戲都不要看了!


    到晚上各家回了小院,宋昀才抱起大兒子,摟著媳婦,坐在床上看著一雙女兒。


    霄哥兒見那個疼愛自己的爹又回來了,抓緊時間求告:“大哥二哥都是八歲才上學的,我也想八歲再讀書,爹再讓我多玩兩年吧!”


    宋昀頓時把臉一板,要來個“當麵教子”。他娘子卻把兒子往身後一拉,嗔怪地瞪了他一眼,背後教夫:“他在人前說這話,你怪他也罷了,孩子當著他三叔不是沒說什麽,到自己院裏才求你一句嗎?這又沒外人在,你裝什麽嚴父,好好地跟他講明白,我們霄哥兒能不懂事嗎?”


    她抱著有點嚇著的兒子說:“霄哥不怕,去學裏念書可好玩了,有好多你這年紀的小孩兒一道玩耍,隻要你背好了書,先生也不打手板呢。”


    小孩子聽不出這話中的陷阱,便放心地倚在母親懷裏聽父母說話。


    宋昀也饒過兒子,對二奶奶李氏說:“我這回想要奉母親進京,也是為著我自己不想再考,想捐個官兒做做。到時候我定然要把你帶走,萬一大哥也把大嫂帶去任上,娘一個人在家鄉肯定不行。”


    李氏眼中驀地亮起一點光華,驚喜得說話都打起了官腔,嬌嬌柔柔地問:“爺怎麽想開、想起要放棄科試,捐個官身的?”


    宋昀笑道:“連我爹最後都不考了,我們兄弟又不是爹那樣執著進士功名的,算算年紀也覺得不能一直考下去了。再者說,時官兒都知道給家裏置產了,我這麽大人,難道還一直吃用父母甚至弟弟掙下的家事?”


    他猶豫一下,把兒子趕到一旁耳房去睡,低聲跟愛妻說:“我想時官兒有出息,將來必定能給咱們娘和他媳婦各掙上一軸誥命。可他再有出息也沒有給嫂子掙誥命的,我做人丈夫、做人父親的,也得自己搏個封妻蔭子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古代做名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龍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龍章並收藏穿到古代做名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