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糕端上來後方提學才知,這道點心並非真糕點,隻是用模子印成圓圓的一團雪冰,上頭灑著些碾碎的杏仁。用細巧的杏葉銅匙挖開,裏麵便露出一點細碎冰碴,凝雪中摻著切碎的櫻桃、荔枝、枇杷肉。舀一勺入口,隻覺酸甜冰涼,滿口**,視察縣學、社學時披上的一身暑氣不知何時竟已散盡了。


    他不知不覺吃完了冰糕,還略覺有些不足,誇讚道:“這點心真精致無倫,直有傳說中的醍醐滋味了。我在京裏多年,卻也未曾嚐過此味,這莫非是大令府上的秘方?”


    宋大人搖頭笑道:“哪裏有什麽秘方,不過是廚子隨意弄出來的東西。隻消在硝石加水弄的冰盆上鋪一塊薄石板,將酸牛乳倒在上頭,加些碎果肉,用小鏟兒翻炒,待半凝不凝時掇入模子,再放進冰中稍稍凍硬就是了。福建多有水牛,做這東西也不費難,若在北方就更容易,隻尋那些養牛的回回子買些酸乳,直接凍了就能吃。”


    各家府上都有廚子,聽到這裏,就足以仿著做出他家的冰糕來了。


    宋縣令這麽說,相當於是將自家私房佳肴的秘方送與方提學,也惠及了縣衙裏幾位官員。眾人都承他的情,方提學也道:“大令真是大方人,若是別人得了這樣的點心方,自必珍而藏之,秘不告人的。”


    若是別人來問,宋大人也不肯告訴他,但方提學是取中了他兒子當童試經魁的恩師,單憑這師生情誼,也不能把他當外人。何況宋舉人自己也有些私心:他盼著自己招待好方提學,也能像晉朝陶侃之母截發留客的故事一樣,感動得學政大人回去後替他兒子揚名。


    宋舉人這麽想著,款待得就越發用心,恨不得立刻上一大盆冰糕給大人。


    可惜他們年紀都不小了,宋時在外頭盯著,隻給他們吃這一塊,吃罷就改上了井水湃的荔枝、櫻桃果盤和祛暑化濕的香薷飲。


    因他們吃了冰,午飯也上的簡單,隻上了幾道鹽h雞、紅燒肉、釀豆腐之類的客家名菜,參鮑翅肚一概不用,倒是多用了些山家清供:有到縣衙後院現挖出本地特產貓竹筍,埋在竹葉裏煨熟而成的傍林鮮;又有摘荷花與豆腐同煮的雪霞羹;還有用蔥油煎後加酒煮的東坡豆腐;山藥合碾碎的大米熬成的玉糝羹……


    除了雪霞羹沒什麽來頭,蘇東坡大大基本包攬了這一桌素菜。


    方提學是風雅名士,見識廣博,聽上菜人報出那筍的做法就會心一笑,吟道:“想見清貧饞太守,渭川千畝在胃中。這道菜莫不就是文太守家的傍林鮮?宋大令果然有名士風采,即於飲食小處也不同俗流,難怪過你治下的官員進士無不交口稱讚。”


    宋縣令滿麵放光,謙虛地說:“這倒不是下官籌備的,而是小兒為招待恩師,前些日子寫信特地回來安排的。劣子別的還罷了,隻是孝順體帖這一點可喜。”


    這份孝順體貼也體貼到了方提學身上。


    這一天剛吃了東坡宴,轉天宋時便從寺裏請了個清俊風雅的僧人無塵來陪侍提學。那僧人竟是個禪教雙修、以儒解佛的詩僧,見了提學也不講什麽因果報應,而是說起了“三家一道”,儒道佛皆一心,隻是名有不同的觀點,又能在提學麵前談論唐宋八家文章,指物作詩——


    作得比宋時這個正經生員還高明得多。


    這詩僧果然請到了方提學心裏,他是都察院出身的清流名士,自幼讀遍了東坡文集,自然也慕坡仙風流。不過他自詡名教中人,向來不愛結交京中那些奔走幹權的僧人,如今竟在武平得了一句通禪理、有德行、更知文翰的詩僧,豈不將其視作自己的佛印?


    住著清雅如方外仙居的館舍,吃著各有特色的美食佳肴,閑暇時還有詩僧、才子相酬唱……方提學閑來計較這趟武平之行,仿佛不是來巡察縣裏學政,而是提前幾十年過上了他理想中的致仕鄉居生活——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世上哪兒有做官做到他這樣瀟灑的?


    他這一陣子真個是文思泉湧,連作了幾首《過武平》,從自己下榻的府賓館詠到城外西山下的前宋宰相李綱讀書堂,又作遊記、小品文記述自己在縣裏巡查學政時受的招待,文中也提了幾回自己在院試中點中的門生。


    以北方學子之身,在福建院試中以第三名經魁身份取中生員,簡直可稱奇聞了。


    他還在文中提到,這學生的業師正是當年都察院禦史桓公。桓公在世時愛他如親子,數年後這學生單憑著早年老師留下的經籍講義便考中了福建文學昌明之地秀才,果然以才學證明了老師眼力無差、教導弟子的水平過人。


    思及其師徒之情,實在令人感動。


    方提學寫完了這篇文章,也感傷了許久。他想像宋時當年,與恩師必定情同父子,如今竟被丈人家退婚,卻不知這學生心裏有多苦。


    這麽個又孝順、又體貼、又有才學的孩子,作東床哪裏不好,桓老侍郎怎麽就舍得退了婚事,丟掉這個孫女婿呢?哪怕非要孫女做王妃不可,也該再補一個孫女給他,將這樁婚事續上啊!


    桓先生寫完這文章,感傷得都不敢叫他看見。後來在武平縣學入泮禮上,看著宋時身著青色生員袍,領著本縣新入學的生員跨馬遊街,一派風流灑脫的模樣,倒是又生出幾分文思,作了一篇《記武平縣學入泮禮》贈他。


    他原先隻想要座師多幫他看看文章,方老師這就直接寫文力捧他了!


    宋時感覺自己成了大佬力捧的小明星,一篇軟文出來,就要把他吹成個勵誌典範。他又激動又驚喜,還懷著點兒即將走紅惶恐敬畏問方提學,將來等他們縣學學生寫的記入泮禮文章集結成冊,能不能將這篇文章放在最前頭。


    方提學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小心思,輕笑一聲,寬容地說:“這倒不要緊,隻是你們選出的文章卻須得做得好,襯得上我這篇。若叫我知道了你那文集裏都是敷衍之作,隻拿我這篇作幌子,我定不輕饒!”


    宋時大喜過望,連連保證:“若作不出配得上老師這文章的佳作,弟子們寧可不集結成冊,單將老師這篇文章印出來便了!”


    方提學捏著扇子在他頭上敲了一記,笑斥道:“你怎麽不想著一定要做出好文章來?我在福建還要當兩年餘的禦史,若到後年鄉試前你還不找我寫序來,你也小心為師責罰。”


    這還用兩年?有提學大人的文章在前頭吊著,這群學生不睡覺也得把文章作出來啊!要是方先生再晚兩天去別處巡察,他都能搞出手動油印機,當場印一冊當土儀給先生捎走。


    如今文集是帶不走了,不過做生酸奶、熟酸奶和炒冰的方子倒可以給老師帶走。


    生酸奶方子還是他帶團去九寨溝時跟當地藏民學的,不用擱發酵菌和酸奶做引子,炒冰技術是當年在學校外頭吃多了看會的,在這時代做起來也不太難。如今已經是五月光景,天熱得厲害,老師偶爾吃冰祛暑,對身體也有好處。


    他將方子夾在一套宋版書裏,送給方提學當作臨別禮物,殷殷地送座師出了東門,去上杭縣繼續提督學政。


    方提學走後,縣裏幾位老爺久繃的一口氣才放鬆了。宋大人早上去前衙裏點過一卯,看了看催比糧稅的比簿便早早回後衙,帶著幾分愁悶叫住宋時,塞給他一封信。


    是他大哥從保定府寄來的。信寄到武平正是四月中旬,彼時宋時正在縣裏考試,後來又是和方提學一起回來的,宋大人怕他見信傷情,叫提學大人看見了嫌他軟弱,就一直沒給他。


    信裏寫的也就是桓家退親一事。


    二月初桓家剛出孝,宋家兩位兄長就帶著禮物上門慰問,順便提起成親之事,卻不料桓家那邊說是已打聽到了周王要選妃的消息。因宋家不能即刻叫宋時回來下定成親,桓家自然也無法拒絕選妃,這樁婚事隻好暫且作罷了。


    宋曉兄弟二人當時欲代弟弟過完前麵幾禮,請桓家送新娘到福建成親,可桓家不同意,說是舍不得女兒一路奔波,隻能先退婚。他們強求不了桓家,也不能擅自給弟弟退親,就跟桓家商定了暫時不提兩家有親事,剩下的要等父親決定。


    宋時看著信,宋大人就在他身後小聲抱怨:“你大哥的信是咱們家宋平孤身一個晝夜趕路送來的,也花了兩個多月。那桓家公子一看就是個不能吃苦趕路的,又帶了那麽多家人、車馬,卻來得比信還早,這是什麽意思?分明是他家早在你哥哥們上門前,就已經要跟咱們退親了!”


    宋時早猜到是這樣,倒不怎麽動心,把信慢慢折好收起來,歎道:“反正親事已斷,當時兒子也給家裏寫過信說明此事,以後便不須再提了。我還要找人催稿、印製文集,父親這些日子也辛苦了,且先休息幾天——我看地方災異誌,武平這裏夏秋也常有暴雨,致山溪泛濫、洪水為災,咱們恐怕還要準備賑災。”


    今年他們上任得太晚,沒趕上征發役夫修河道的時節,不管有什麽災害都隻能等著。好在他已經建起了水泥廠,備了幾間庫房的水泥,到時用竹籠裝著水泥堵缺口比用石頭填省事,應該能應付幾場洪災。


    這一夏天且看看哪處河道淤塞,堤壩不結實,十月冬閑的時候正好重修。


    他在縣裏永遠有忙不完的事,一樁原本就有違他心意的婚約,很快就被拋諸腦後。但這樁婚事隻在他心中不重要,對婚約的另一家人來說,能否退親,卻是幹礙一家前程的大事。


    新泰二十年四月十三,天子發下明詔,令京畿幾縣三個月內禁嫁娶,朝廷要在京畿附近采選良家子入宮服侍,並在四品以上大臣家中挑選周王妃嬪人選。


    五月初十,中選臣女禮部右侍郎桓崢之孫桓氏等十餘人選入宮中小住,以便貴人察看其言行舉止、心性誌向。住滿一個月後,再待皇後挑選,最終挑一妃二妾服侍周王。


    五月下旬,禮部左侍郎邢周因病致仕,桓侍郎接任他晉升左侍郎。數日後便有一騎飛騎急馳入京,帶著從福建取來的退婚文書,以及保定宋家珍藏的定婚書信與信物玉環進了桓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古代做名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龍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龍章並收藏穿到古代做名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