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全盛之時,據地數千裏,帶甲百餘萬,萬裏肅清,百姓安康。
前些年劉表在荊州也是盡心盡力,恩威並施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其他不說,不爭霸天下隻自保是完全綽綽有餘。
隻可惜,這並不是能讓他獨守一方的時候,他劉景升也不是能立足天下之人,根本就沒有那個想法,隻想著能在這亂世之中守著荊州好好過日子,在四周危機四伏的時候實現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除此之外,劉景升一代豪傑,年輕的時候還沒什麽,後來年紀大了,看人也逐漸開始有失偏頗,妻族得勢過重,他對荊州也逐漸失去掌控。
劉表病逝消息傳出來之後,收兵近半年的曹營諸將便開始躍躍欲試,劉景升一死,荊州局勢更亂,隻要他們帶兵前往,沒人能攔得住他們的大軍。
當然,曹操也沒想放過這個機會,蔡瑁等人廢長立幼立了劉表次子劉琮為主,豈不是正是他們發兵的好時機。
荊州的兵馬的確不少,可惜不是一條心,劉表還在的時候,長沙和襄陽等地的兵他就調不動,現在劉表去世,擁兵自重的隻能更多。
隻蔡瑁和劉琮等人想守住荊州?難!更不用說劉琮還是一個什麽主意都拿不準的存在。
連夜將所有人集中在議事廳,拿定了主意之後,第二天,張遼便率先領兵五千前往荊州邊界同夏侯惇匯合。
昌邑這邊荀彧和戲誌才都走不開,曹操這次要去荊州隻準備帶郭嘉一個,其他人依舊留在兗州處理培養人手之事。
短短半月之內,留足了守衛兗州的兵馬,曹操便帶著兵馬離開了昌邑。
忙了大半年,這次荊州忽然出現消息荀彧才想起來一直以來忘了些什麽,周公瑾在江東和孫堅一同帶水軍,諸葛孔明怎麽能一直沒有動靜呢?
既然想起了諸葛亮,荀彧也沒有閑著,直接就讓手下人去查查現在諸葛亮是不是還在荊州。
郭嘉隨軍離開,府中沒了大人,荀彧便再次將郭奕接到自己身邊照看著,小孩子已經到了啟蒙的年紀,如何教導更是顯得格外重要。
好在荀彧之前在長歌門帶過不少師弟師妹,雖然他還沒到能收徒的時候,但是簡單教習一些入門的東西還是可以的。
孩童啟蒙本就不必有太過高深的東西,以他的水平也不算是誤人子弟了。
閑暇時間都留在府中陪著郭奕,荀彧在麵對這孩子的時候耐心十足,郭嘉常年不著家,孩子總不能一直讓侍女看著,他如今還能多在這孩子身上上點心,等奕兒長大了,到時候連親近的機會都沒有了。
戲誌才回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三四歲的小娃娃趴在琴上,而荀彧在一邊笑著看著,絲毫沒有心疼琴的意思。
文若平日裏對琴寶貝的很,就連他想要碰一下都要考慮會不會惹這人生氣,怎麽放在奕兒身上就這麽容易?
無奈搖了搖頭,戲誌才緩步走了過去,“今日書院有雅集,可要去看看?”
看了看外麵的天色,荀彧搖了搖頭,“已經這個時候了,雅集也已經進行大半了,倒不如在家讓陪著奕兒。”
果不其然,依舊是意料之中的回答,戲誌才將郭奕從琴上抱下來,然後回頭看著荀彧說道,“文若可是想要孩子?”
他們倆在一起注定不會有子嗣,若是文若想......
掩飾住眼底的深意,戲誌才一邊逗著郭奕,一邊裝作漫不經心問道,便是文若如今想要娶妻生子也來不及了。
他不是個大度的人,讓他眼睜睜看著這人和其他人在一起,不管是男是女,他都難以接受。
微微瞪大眼睛看著戲誌才,荀彧哭笑不得的回了一句,“誌才怎會有如此想法?”
就算他這些天對奕兒的關注多了些,你戲誌才一個大人,還要和奕兒一個孩子置氣嗎?
不過,身為體諒伴侶心情的好情緣,荀彧一句話說完之後馬上正了臉色解釋道,“奕兒正在學認字,總要多上點心,還是說誌才想讓奕兒學不好,將來到書院還要落人一籌?”
荀彧這邊說著,被戲誌才抱在懷裏的郭奕也跟著附和,他沒有粘人,他很認真的在學習認字,剛才隻是在學習怎麽彈琴。
被郭奕揮舞著手臂的樣子逗笑了,戲誌才剛蓄起來一點的不安也散的一幹二淨。
捏了捏小家夥兒的鼻子,心情好轉的戲誌才扭頭看向荀彧,“若是文若想,等以後有時間去宗族裏認一個孩子也無妨。”
“誌才會帶孩子?”白了這人一眼,荀彧是真的沒有想過孩子這一回事兒,當初已經說過的事情,現在再提起來著實沒意思,指不定還會嚇著奕兒。
他可以帶孩子啟蒙,但是讓他養一個孩子,他現在還真沒做好準備,除非戲誌才做好當爹又當娘的準備。
挑了挑眉看過去,荀彧眸中的意思顯而易見。
搖頭笑了幾聲,戲誌才招來守在遠處的婢女,將郭奕交到婢女手中然後攤了攤手,“現在奕兒不需要文若,去城外走一趟,如何?”
不知道書院又來了哪位奇才讓戲誌才這麽執著,索性今日的事情已經處理完了,荀彧將放在石桌上的琴抱在懷中,然後示意可以出發了。
他可不信這人讓他去書院隻是為了一個雅集,能將消息傳到他耳中,這次雅集定然有可以培養的人出現。
平日裏事物比他更多,這人才沒有那麽多閑功夫天天出去。
什麽也沒有解釋,戲誌才保持神秘不說書院中到底怎麽了,隻是讓人準備好馬然後就和荀彧一同出城到郊外的書院而去。
“新來學子的答卷彧尚未來得及翻看,誌才這般可是有誰入了眼?”
停在了不遠處的驛館門口,荀彧看著書院來來往往的人,轉頭看向戲誌才問道。
拉著荀彧先進驛館換了身衣服,戲誌才微微眯起眼睛,隻道稍後再說。
二人稍作掩飾找了個角落過去,細細觀察之下,沒有費太大功夫,荀彧便發現戲誌才便對著一個方向關注頗多。
青澀的少年人站在角落裏,既不參與旁人的爭論也不與身邊人交談,隻一個人在那裏站著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扯了扯戲誌才的袖子,荀彧眼角含笑的問道,“可是這少年讓誌才牽腸掛肚非要出城?”
神色如常看著荀彧,戲誌才雙手負在身後,然後一本正經道,“若是有文若在,便是天涯海角忠也會趕過去。”
“伶牙俐齒,誌才果然是被奉孝給帶壞了。”被一句話給堵了回來,荀彧搖了搖頭,真是越來越逗不動了。
“要說這句話的可不該說文若。”意味深長的看了荀彧一眼,戲誌才有些心累,當然更多的還是歡喜。
也就隻有在他麵前文若才會露出這般神情,平日裏對誰都是一副溫和的模樣,這樣不好、不好。
想了一會兒,戲誌才將思緒收回來,然後低聲在荀彧旁邊將那少年的身份說了出來。
馬鈞,扶風人士,家貧,所以年少便出來四處遊曆。
因為書院剛辦起來沒多久,裏麵的學子寧缺毋濫,一個個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所以說,這人的才學毋庸置疑。
但是讓戲誌才主意的不是他的才學,而是其他地方。
這少年不善言談,才學也並非同期之中最出眾的,但是能動手改造工具的卻隻有他一人。
尤其這改造的不是旁的,而是耕種的工具。
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糧草有多重要毋庸置疑,這少年小小年紀就能作出這般成果,若是讓他接著鑽研下去,豈不是讓天下百姓都受益無窮?
並非隻有考取功名行軍打仗才算有本事,能在農事上有貢獻,其功勞比之保家衛國也絲毫不差。
可何況,看過這人入學答卷的戲誌才表示,在行軍謀略之上,這人的天賦實在比不上他在那些工具上的造詣。
與其浪費精力非要考取功名,倒不如好好引導一旦,好讓這少年做些更擅長的事情。
有戲誌才在一旁說著,荀彧終於想起了馬鈞這個名字熟悉在哪裏了。
馬鈞馬德衡,這便是被稱為“天下之名巧”的大師啊!
曾經在萬花天工坊中見到過這些自古時傳下來的小物件兒,荀彧對這個名字還是有些印象的。
讓他記住這人的不是因為他能做出來多少威力大的武器,而是這人研究出來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和農事生產以及百姓的生活相關。
在這個動亂的年代,馬德衡悶頭造出來的那些東西,實在是夾雜在諸葛弩木牛流馬之中的一股清流。
不善言談卻精於巧思,若不是被戲誌才偶然發現,這人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出現在眾人眼前。
現在也好,以馬鈞的性子,真的讓他成為眾人的焦點隻怕更是不妥,倒不如依舊這樣安安靜靜的自己想自己的。
感歎了幾句之後,荀彧和戲誌才也沒打算過去,依舊站在他們的角落裏觀察著對時事爭的麵紅耳赤的學子們。
馬鈞性子靦腆,口齒上又占不了便宜,所以這些事情他向來是不會參與的,就算旁邊友人盡力想讓他開口,大庭廣眾之下他也說不出話來。
嚐試的次數多了,友人也就不做無用功,隻讓他一人在角落裏看著旁人唇槍舌戰就已經滿足了。
對視線比較敏感,荀彧與戲誌才又沒有過於遮掩,因此,在他們轉移了注意力之後馬鈞便抬頭看向這兩位方才看了他許久的先生。
這麽稱呼的原因一來是那二位明顯比他大上許多,二來則是他們給人的感覺實在不像還在書院中學習的學子。
即便書院中有比他們年齡還大的學子,從身上的氣質上也能瞧出一些端倪。
大概是城裏整日忙於政事的那些先生了。
就是不知道這二位是誰,如今曹公正準備攻打荊州,哪位先生能有時間過來書院,還是特意喬裝打扮過的?
荀彧將琴放在了驛館,身上沒了最大的標誌物,一旁的戲誌才更是如此,馬鈞也不敢隨意去猜,歪了歪腦袋猜不出來然後就接著低頭想自己的事情了。
荀彧沒來得及查看最新一批學子的情況,但是戲誌才已經看的差不多了,看到有生麵孔時便直接將人介紹了一遍。
還好他們在的位置沒有其他人在場,如若不然,這些話說出來還指不定能讓那些學子們多驚訝。
在驛館待到了傍晚,在雅集結束之前,悄悄過來的這倆人又悄悄離開了,除了心思細膩的馬鈞之外,期間沒有打擾到任何人。
到書院來轉一圈,也算是出來散散心,荀彧心情極好的和戲誌才一起回到家裏,然後被告知有他們家主公的信件送了回來。
才走了不到半月,還不到例行信件的時候,主公這時有消息是為何?
和身邊人對視了一眼,二人不約而同趕往書房,神色也都沉了下來。
然而,壞消息沒有看到,而且隻從信件之中,他們便可以猜出主公那不知道該說什麽好的表情。
大軍南征尚未抵達荊州,劉琮便直接舉州投降,竟是連抵抗的意思都沒有。
前些年劉表在荊州也是盡心盡力,恩威並施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其他不說,不爭霸天下隻自保是完全綽綽有餘。
隻可惜,這並不是能讓他獨守一方的時候,他劉景升也不是能立足天下之人,根本就沒有那個想法,隻想著能在這亂世之中守著荊州好好過日子,在四周危機四伏的時候實現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除此之外,劉景升一代豪傑,年輕的時候還沒什麽,後來年紀大了,看人也逐漸開始有失偏頗,妻族得勢過重,他對荊州也逐漸失去掌控。
劉表病逝消息傳出來之後,收兵近半年的曹營諸將便開始躍躍欲試,劉景升一死,荊州局勢更亂,隻要他們帶兵前往,沒人能攔得住他們的大軍。
當然,曹操也沒想放過這個機會,蔡瑁等人廢長立幼立了劉表次子劉琮為主,豈不是正是他們發兵的好時機。
荊州的兵馬的確不少,可惜不是一條心,劉表還在的時候,長沙和襄陽等地的兵他就調不動,現在劉表去世,擁兵自重的隻能更多。
隻蔡瑁和劉琮等人想守住荊州?難!更不用說劉琮還是一個什麽主意都拿不準的存在。
連夜將所有人集中在議事廳,拿定了主意之後,第二天,張遼便率先領兵五千前往荊州邊界同夏侯惇匯合。
昌邑這邊荀彧和戲誌才都走不開,曹操這次要去荊州隻準備帶郭嘉一個,其他人依舊留在兗州處理培養人手之事。
短短半月之內,留足了守衛兗州的兵馬,曹操便帶著兵馬離開了昌邑。
忙了大半年,這次荊州忽然出現消息荀彧才想起來一直以來忘了些什麽,周公瑾在江東和孫堅一同帶水軍,諸葛孔明怎麽能一直沒有動靜呢?
既然想起了諸葛亮,荀彧也沒有閑著,直接就讓手下人去查查現在諸葛亮是不是還在荊州。
郭嘉隨軍離開,府中沒了大人,荀彧便再次將郭奕接到自己身邊照看著,小孩子已經到了啟蒙的年紀,如何教導更是顯得格外重要。
好在荀彧之前在長歌門帶過不少師弟師妹,雖然他還沒到能收徒的時候,但是簡單教習一些入門的東西還是可以的。
孩童啟蒙本就不必有太過高深的東西,以他的水平也不算是誤人子弟了。
閑暇時間都留在府中陪著郭奕,荀彧在麵對這孩子的時候耐心十足,郭嘉常年不著家,孩子總不能一直讓侍女看著,他如今還能多在這孩子身上上點心,等奕兒長大了,到時候連親近的機會都沒有了。
戲誌才回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三四歲的小娃娃趴在琴上,而荀彧在一邊笑著看著,絲毫沒有心疼琴的意思。
文若平日裏對琴寶貝的很,就連他想要碰一下都要考慮會不會惹這人生氣,怎麽放在奕兒身上就這麽容易?
無奈搖了搖頭,戲誌才緩步走了過去,“今日書院有雅集,可要去看看?”
看了看外麵的天色,荀彧搖了搖頭,“已經這個時候了,雅集也已經進行大半了,倒不如在家讓陪著奕兒。”
果不其然,依舊是意料之中的回答,戲誌才將郭奕從琴上抱下來,然後回頭看著荀彧說道,“文若可是想要孩子?”
他們倆在一起注定不會有子嗣,若是文若想......
掩飾住眼底的深意,戲誌才一邊逗著郭奕,一邊裝作漫不經心問道,便是文若如今想要娶妻生子也來不及了。
他不是個大度的人,讓他眼睜睜看著這人和其他人在一起,不管是男是女,他都難以接受。
微微瞪大眼睛看著戲誌才,荀彧哭笑不得的回了一句,“誌才怎會有如此想法?”
就算他這些天對奕兒的關注多了些,你戲誌才一個大人,還要和奕兒一個孩子置氣嗎?
不過,身為體諒伴侶心情的好情緣,荀彧一句話說完之後馬上正了臉色解釋道,“奕兒正在學認字,總要多上點心,還是說誌才想讓奕兒學不好,將來到書院還要落人一籌?”
荀彧這邊說著,被戲誌才抱在懷裏的郭奕也跟著附和,他沒有粘人,他很認真的在學習認字,剛才隻是在學習怎麽彈琴。
被郭奕揮舞著手臂的樣子逗笑了,戲誌才剛蓄起來一點的不安也散的一幹二淨。
捏了捏小家夥兒的鼻子,心情好轉的戲誌才扭頭看向荀彧,“若是文若想,等以後有時間去宗族裏認一個孩子也無妨。”
“誌才會帶孩子?”白了這人一眼,荀彧是真的沒有想過孩子這一回事兒,當初已經說過的事情,現在再提起來著實沒意思,指不定還會嚇著奕兒。
他可以帶孩子啟蒙,但是讓他養一個孩子,他現在還真沒做好準備,除非戲誌才做好當爹又當娘的準備。
挑了挑眉看過去,荀彧眸中的意思顯而易見。
搖頭笑了幾聲,戲誌才招來守在遠處的婢女,將郭奕交到婢女手中然後攤了攤手,“現在奕兒不需要文若,去城外走一趟,如何?”
不知道書院又來了哪位奇才讓戲誌才這麽執著,索性今日的事情已經處理完了,荀彧將放在石桌上的琴抱在懷中,然後示意可以出發了。
他可不信這人讓他去書院隻是為了一個雅集,能將消息傳到他耳中,這次雅集定然有可以培養的人出現。
平日裏事物比他更多,這人才沒有那麽多閑功夫天天出去。
什麽也沒有解釋,戲誌才保持神秘不說書院中到底怎麽了,隻是讓人準備好馬然後就和荀彧一同出城到郊外的書院而去。
“新來學子的答卷彧尚未來得及翻看,誌才這般可是有誰入了眼?”
停在了不遠處的驛館門口,荀彧看著書院來來往往的人,轉頭看向戲誌才問道。
拉著荀彧先進驛館換了身衣服,戲誌才微微眯起眼睛,隻道稍後再說。
二人稍作掩飾找了個角落過去,細細觀察之下,沒有費太大功夫,荀彧便發現戲誌才便對著一個方向關注頗多。
青澀的少年人站在角落裏,既不參與旁人的爭論也不與身邊人交談,隻一個人在那裏站著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扯了扯戲誌才的袖子,荀彧眼角含笑的問道,“可是這少年讓誌才牽腸掛肚非要出城?”
神色如常看著荀彧,戲誌才雙手負在身後,然後一本正經道,“若是有文若在,便是天涯海角忠也會趕過去。”
“伶牙俐齒,誌才果然是被奉孝給帶壞了。”被一句話給堵了回來,荀彧搖了搖頭,真是越來越逗不動了。
“要說這句話的可不該說文若。”意味深長的看了荀彧一眼,戲誌才有些心累,當然更多的還是歡喜。
也就隻有在他麵前文若才會露出這般神情,平日裏對誰都是一副溫和的模樣,這樣不好、不好。
想了一會兒,戲誌才將思緒收回來,然後低聲在荀彧旁邊將那少年的身份說了出來。
馬鈞,扶風人士,家貧,所以年少便出來四處遊曆。
因為書院剛辦起來沒多久,裏麵的學子寧缺毋濫,一個個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所以說,這人的才學毋庸置疑。
但是讓戲誌才主意的不是他的才學,而是其他地方。
這少年不善言談,才學也並非同期之中最出眾的,但是能動手改造工具的卻隻有他一人。
尤其這改造的不是旁的,而是耕種的工具。
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糧草有多重要毋庸置疑,這少年小小年紀就能作出這般成果,若是讓他接著鑽研下去,豈不是讓天下百姓都受益無窮?
並非隻有考取功名行軍打仗才算有本事,能在農事上有貢獻,其功勞比之保家衛國也絲毫不差。
可何況,看過這人入學答卷的戲誌才表示,在行軍謀略之上,這人的天賦實在比不上他在那些工具上的造詣。
與其浪費精力非要考取功名,倒不如好好引導一旦,好讓這少年做些更擅長的事情。
有戲誌才在一旁說著,荀彧終於想起了馬鈞這個名字熟悉在哪裏了。
馬鈞馬德衡,這便是被稱為“天下之名巧”的大師啊!
曾經在萬花天工坊中見到過這些自古時傳下來的小物件兒,荀彧對這個名字還是有些印象的。
讓他記住這人的不是因為他能做出來多少威力大的武器,而是這人研究出來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和農事生產以及百姓的生活相關。
在這個動亂的年代,馬德衡悶頭造出來的那些東西,實在是夾雜在諸葛弩木牛流馬之中的一股清流。
不善言談卻精於巧思,若不是被戲誌才偶然發現,這人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出現在眾人眼前。
現在也好,以馬鈞的性子,真的讓他成為眾人的焦點隻怕更是不妥,倒不如依舊這樣安安靜靜的自己想自己的。
感歎了幾句之後,荀彧和戲誌才也沒打算過去,依舊站在他們的角落裏觀察著對時事爭的麵紅耳赤的學子們。
馬鈞性子靦腆,口齒上又占不了便宜,所以這些事情他向來是不會參與的,就算旁邊友人盡力想讓他開口,大庭廣眾之下他也說不出話來。
嚐試的次數多了,友人也就不做無用功,隻讓他一人在角落裏看著旁人唇槍舌戰就已經滿足了。
對視線比較敏感,荀彧與戲誌才又沒有過於遮掩,因此,在他們轉移了注意力之後馬鈞便抬頭看向這兩位方才看了他許久的先生。
這麽稱呼的原因一來是那二位明顯比他大上許多,二來則是他們給人的感覺實在不像還在書院中學習的學子。
即便書院中有比他們年齡還大的學子,從身上的氣質上也能瞧出一些端倪。
大概是城裏整日忙於政事的那些先生了。
就是不知道這二位是誰,如今曹公正準備攻打荊州,哪位先生能有時間過來書院,還是特意喬裝打扮過的?
荀彧將琴放在了驛館,身上沒了最大的標誌物,一旁的戲誌才更是如此,馬鈞也不敢隨意去猜,歪了歪腦袋猜不出來然後就接著低頭想自己的事情了。
荀彧沒來得及查看最新一批學子的情況,但是戲誌才已經看的差不多了,看到有生麵孔時便直接將人介紹了一遍。
還好他們在的位置沒有其他人在場,如若不然,這些話說出來還指不定能讓那些學子們多驚訝。
在驛館待到了傍晚,在雅集結束之前,悄悄過來的這倆人又悄悄離開了,除了心思細膩的馬鈞之外,期間沒有打擾到任何人。
到書院來轉一圈,也算是出來散散心,荀彧心情極好的和戲誌才一起回到家裏,然後被告知有他們家主公的信件送了回來。
才走了不到半月,還不到例行信件的時候,主公這時有消息是為何?
和身邊人對視了一眼,二人不約而同趕往書房,神色也都沉了下來。
然而,壞消息沒有看到,而且隻從信件之中,他們便可以猜出主公那不知道該說什麽好的表情。
大軍南征尚未抵達荊州,劉琮便直接舉州投降,竟是連抵抗的意思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