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賈詡的插手之下,辛毗沒來得及從公孫瓚身上下手來讓袁紹打消那愚蠢的念頭,幽州便已經開始了內訌。


    幽州內訌不可怕,劉虞人氣雖高,但是卻不是會帶兵打仗的存在,手下也沒有能撐得起台麵的將領。


    他和公孫瓚的分工一向很明確,公孫伯圭征戰在外,他便在幽州治理內政,二人合作了這麽多年,也算是在這亂世之中站穩了腳跟。


    當然,是在他們倆沒有起衝突的前提之下。


    關係尚好的時候還不覺得有什麽,一旦有了嫌隙,劉伯安的劣勢便顯現了出來。


    到底是個誰拳頭大誰說了算的時代,就算他在百姓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公孫瓚的鐵蹄之下也沒有半分轉圜的餘地。


    更何況,公孫瓚這麽多年征戰四方,為的也是保衛幽州,所以,他劉虞人氣雖然更好,但是不代表公孫瓚在百姓心裏就完全沒有地位。


    覺得公孫瓚現在已經有擁兵自重之意,南邊已經出了個大逆不道的袁公路,若是公孫伯圭在這個時候也起了僭越之心,那就不好收拾了。


    在帶兵一事上沒什麽經驗,身邊也盡是些作慣了文職的官員,一群文人合計之下,竟然主動對公孫瓚發起了攻勢。


    他決定先發製人的劉伯安緊接著便向各州下達了討賊檄文,他乃漢室宗親,加上幽州州牧的身份,想來迎合的人不在少數。


    幾年前對付董卓的時候就是這一招,雖然最後不了了之,但是到底聚起了幾十萬的人馬。


    以他的身份,這次起檄文之後定然能壓製住公孫伯圭。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和劉虞想的有些不同。


    響應的人多是多,但是他想到的那些人卻都置若罔聞沒有一點動靜,不過即便這樣,他也集結了近十萬的兵馬。


    其他不說,攻打公孫瓚應該是夠了。


    至於中原那些人,他也不抱什麽希望了,不橫插一腳就夠了。


    剛想動手的辛毗田豐收到劉虞的檄文時就覺得不好,之後看他們主公的臉色,也不敢再提這事兒了。


    皇帝登基之時,劉伯安絲毫不留情麵拒絕回京的事情他們主公可還記得清清楚楚。


    好在事情沒有朝著最壞的方向發展,雖然袁紹直接將檄文扔到一邊,但是好歹將之前要稱帝的想法暫時放到了一邊兒。


    估計是想起來了之前劉虞拒絕眾人推舉他為皇帝時說的話。


    有時候,旁人說一萬句都比不上主公自己想的一句話,現在可不就是這樣嗎?


    雖然接下來的形勢可能會更嚴峻,但是隻要主公不趕著找事兒,他們也不懼其他,看袁紹歇了那危險的心思,辛毗田豐等人也算鬆了一口氣,注意力也都從兗州放到了幽州。


    劉伯安到底是宗親,這一仗下來誰勝誰負還真說不準,畢竟公孫瓚的兵力近一半都耗在了冀州這邊,此時身邊還真沒多少能用的人。


    公孫瓚離開幽冀兩州邊界也不過幾天,劉伯安選的這個時間倒是好。


    兩敗俱傷雖然是他們想看到的,但是一旦幽州沒了兵馬,外麵那些時刻盯著中原的異族便該有想法了。


    沒了公孫瓚擋在外麵,他們要考慮的威脅就更多了。


    幽州,兵馬集合了起來,鬥誌昂揚的劉虞帶著兵馬,十萬大軍直接將公孫瓚堵在了家門口。


    文臣和武將的思維到底不一樣,真正打起來差距便顯現了出來,劉虞的兵馬不比公孫瓚少,細數下來比被困在城中公孫瓚還多上不少,如此一來,即便單兵作戰能力略遜一籌,憑人數也有製勝的可能。


    原本應該是這樣沒有錯,但是千不該萬不該,那十萬大軍不該讓劉虞一個心軟麵善的文臣指揮作戰。


    ——無傷餘人,殺一伯珪而已。


    慷慨激昂在大軍之前振奮了士氣,劉虞卻又說出了這麽一句話,他們是義軍,不能和那些蠻夷之人一樣滿嘴喊打喊殺,咱們的目標隻有一個,拿下公孫伯圭就夠了,不要傷及無辜!


    原本看到自家大門被堵了的公孫瓚還有些驚慌,畢竟他人雖然在城裏,但是大部分兵馬還都在外麵,倉促開戰之下,連回救都來不及。


    在城樓上往下看,一片片全是烏壓壓的人頭,公孫瓚回頭看看自己城中不過萬人的兵馬,皺著眉頭心裏已經有了退意。


    硬碰硬的話,外麵是十萬大軍,他們無論如何也打不過,倒不如先服個軟,有什麽仇以後再報。


    公孫瓚不準備硬抗,他甚至已經做好這回吃個大虧的準備,畢竟誰也沒有想到平日裏沒有半點脾氣的劉伯安會在這裏擺他一道。


    然而,一連過了三天,外麵依舊沒有任何要攻城的意思,公孫瓚再次登上城樓,想知道他這頂頭上司究竟打的什麽主意。


    想把他們困死在這裏?


    他們雖然人少,但是人少也是有優勢的,至少糧草耗費的速度就比外麵那烏壓壓的大軍慢上許多。


    幽州窮苦,百姓們窮慣了,每家每戶有餘糧都會好好存著,因此想要用圍殺的法子,劉伯安可要失望了。


    公孫瓚心裏想了好幾種可能,但是萬萬沒想到,劉伯安不是想著困死他們,而是打著讓他主動投降的主意。


    這些文人們,當官都當傻了吧!


    聽到斥候們傳回來的話,公孫瓚氣笑了,兩軍對罵很是正常,劉伯安這從來沒有打過仗的人,在他這個自小帶兵打仗的跟前耍心思,這是當他沒長腦子嗎?


    憑借這些年和劉虞共事的了解,公孫瓚很容易便猜出了那人打的什麽主意。


    在他眼裏,一切都要以寬容為上,不管犯了什麽罪,這人總能找出借口來從輕發落。


    如果沒有猜錯,這次估計是:百姓生存不易,吾等興起戰爭已是大錯,萬萬不能焚毀城池加禍於百姓!


    冷冷的勾起唇角,公孫瓚瞥了一眼外麵依舊沒有散去的大軍,伸手招來副將附耳說了些什麽。


    文人就是可笑,在不該心軟的時候心軟,這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嗎?


    這可不是他們在朝堂之上吵吵架的事情,真打起來,誰還管你是誰,先揍了再說。


    打外族遠遠比打中原袁紹打的多,公孫瓚承認劉虞的治理讓幽州的百姓好過了不少,但是也不敢就這麽直接讓人放開了手腳,雖然劉伯安明麵上官職比他大。


    他平時是不將這人放在眼裏,但是該有的禮節他也沒有少,現在這情況,除了有人在裏麵搞鬼之外,估計州牧大人對自己的不滿也是積攢很久了。


    中原過來的皇親宗室,對他們這種粗人自然是看不上眼。


    北邊那些蠻夷可不管你那些“之乎者也”,打疼了還好,老老實實看著你的臉色不敢動彈,一旦這邊放鬆下來,那些如同瘋狗一般的家夥就會再次撲上來。


    他們幽州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守不住被搶的了。


    這讓他怎麽能不抓緊兵權?


    按照他劉伯安的法子,就算百姓家中富足了些又怎麽樣,讓他去擋著外族的進攻,他擋得住嗎?


    眯著眼睛看著城外的旗子,公孫瓚負手站在城牆之上,說他窮兵黷武,也不看看這是什麽地方。


    沒有足夠的武力就想在幽州搞“仁政”,簡直可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歌荀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yana洛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yana洛川並收藏清歌荀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