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舞結束後,就有高僧開始去為信眾誦經書,灑福水了,還會有一定應景的賑濟與布施活動,在流民的哄搶中,武帝等待已久的事情終於還是發生了。


    武帝維持著麵上的冷靜,心裏卻在想著,朕就說,沒有人能夠經受得住這樣的誘惑!


    不過,幕後之人的搞事與武帝所設想的有一些區別。


    它確實沒忍住這樣的陽謀,放不過唾手可得的的機會,隻是他並沒有選擇行刺,而是用了另外一種形式。


    一個手執竹仗的瞎眼老者,踉踉蹌蹌的擠出了人群,衣衫襤褸,胡子花白。在帶刀侍衛上前趕人之前,老者高呼:“草民有話說啊,陛下,草民有話說!”


    聲音之高之洪亮之淒慘,是絕對不會讓人忽略他的。


    在場的百姓已經把目光都聚焦了老者,想想他是不是有什麽六月飄雪的冤情,一定要在這個訴出。眾皇子、公主以及隨行的近臣僧眾,也忍不住把目光瞥向了老者,當然,隻是不著痕跡的看了看,就收回了目光,他們可不敢在事情不明之前作出一些什麽不得體的行為。


    一般遇到這種喊冤的情況,武帝是不會草率詢問的。


    因為單一從某個人口中聽到的對於某件事情的闡述,那隻是某個特定的視角與觀點,並不是代表著完全的事實與真相。


    一旦在公開場合將出來,另外一方若不在現場還原自己的那一麵,那幾乎就等於是要被定罪了。一傳十,十傳百,誰到底是真正的受害者就由不得事情的真相來決定,而是會變成大眾怎麽認為就怎麽決定了。


    武帝很不喜歡看到這種被迫的輿情,當然,他也不會放著喊冤的人不管,畢竟對方也許真的有什麽情況。他隻是會讓侍衛把人帶下去慢慢的說清楚。


    但是這一回,明顯著老者就是被幕後之人拍出來鬧事的,他是不會離開的。


    若武帝讓侍衛出馬,老者肯定會想盡辦法的掙紮,甚至鬧出更多不可收拾的局麵。


    武帝也不想對方離開,既然知道幕後真凶要來搞事,他自然不會放過任何有可能是對方出手的動靜,甚至生怕對方事到臨頭膽怯了,武帝趕忙開口,是不會給對方反悔的機會的!


    “讓這位老人家講吧。”武帝下了這樣的命令。


    他要給足對方表演的機會,因為隻有不斷的多做,才有可能出錯,被找出破綻。來吧,不管你要說什麽,咱們都先鬥上一場再說!


    瞎眼老人顫顫巍巍斜對著廣場的方向跪下,把髒舊泛黃的竹仗放在了自己身邊,哐哐磕了三個頭,仿佛在對著自己以為的武帝行禮。侍衛都來不及上前糾正老者,等老人磕完了,他們才有機會帶他擺正。


    一般這種時候,行禮的事情也就過去了。


    武帝卻故意發壞,沒有開口,等著對方朝著他再真正的行一遍禮。武帝不能確定對方剛剛故意磕錯方向是不是不想給他行禮,但至少他可以讓對方再來一次。


    老人等不到那一聲“免禮”,也就明白了聖心,再一次磕了下去。


    這一回,老人的磕頭看上去比之前更加用力,也不知道是真的激動,亦或者隻是發泄不得不磕的屈辱。


    不管如何,武帝爽了。


    同有眼疾的六皇子,在聽到身邊人對他描述的老者後,不自覺皺起了眉頭。


    “老人家姓甚名誰,高壽幾何,家住哪裏,所為什麽事?”武帝不怎麽會審案,也不太熟悉流程,因為這麽多年了,也並沒有什麽需要皇帝親審的案子出現過。武帝能做的隻是模仿著小時候看過的民間廟會時的大戲,先問了老者一些基礎問題,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小老兒名喚張重三,也算不清自己多大歲數,隻記得出生在前朝末年鬧饑荒最嚴重的時候。家裏就住在這秀容城附近的李家村。”


    六台山地處並州秀容,大部分地區使用的都是晉語,會說中原官話的隻有少部分。


    這位瞎眼老者說的也是具有極其複雜的連續變調規則的晉語,喉塞音式的入聲方式,讓老者說的話很難徹底被分辨清楚。不少都是更加久遠的古詞語,早已經脫離了如今大啟官話所賦予的含義範疇。


    這老者說話還特別的快,三句準要喘一回的肺活量,也沒有阻止他唰唰射箭一樣的說話速度。也就導致……


    老人義憤填膺的激情講完一遍之後,大家除了知道他叫張重三,並州人士以外,就什麽都不知道了。


    “老人家可否講的慢一點?盡可能的說官話?”武帝不得不道。


    雖然大部分人不會完全的講中原官話,但多少還是會說一部分的,本地方言和官話混雜著講才是最常見的狀態。不少官員剛剛入朝的時候就是如此,覺得自己講的是再標準不過的官話,實則卻是個混雜產物。需要好幾年的鍛煉融入才能徹底轉變過來。


    乃至大才子陸南鼎在作詩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毛病,在南方語係裏他覺得已經合轍押韻的平仄句子,到了北方卻還需要再酌情潤色一番。


    老人一愣,但還是盡量放緩了語調,添加了一下稀奇古怪的官話,又講了一遍。


    更……聽不懂了。


    武帝不得不捏了捏皺起來的眉頭,隻得下令讓張重三又講了一遍。


    作戰講究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搞事老者如今就在麵臨這樣的問題,他情緒再怎麽飽滿,也經不住這麽一次次的消耗。最可怕的是,真的是沒人聽得懂他說了什麽。當地的僧人和普通百姓倒是已經清楚了,但是又有什麽用呢?


    甚至因為張重三一次次的講,一次比一次的氣弱,讓大家忍不住先入為主的覺得這老人說毫無底氣,也許他自己都不是那麽肯定。


    武帝誤打誤撞,已是破解了最一開始的氣勢。


    引得一眾覺得武帝就是個傻皇帝的人,悄悄側目,覺得自己過往還真是小看了武帝了。他不是沒有手段,隻是一般不愛用出來而已。


    武帝不知道自己為什麽收獲了這麽一大堆的崇拜目光,還有點沾沾自喜。


    “要不您寫下來吧?會寫字嗎?”武帝又想出來了一個自認為絕妙的好主意,他其實也不是真的一點都聽不懂了,至少在第三遍的時候,他已經可以確定了,這老頭在針對太子。


    “草民聽聞太子殿下以犼為旗……”這樣的一句,是如此的敏感,讓人想不注意到都難。


    武帝、太子、三皇子,乃至長樂王和溫篆爺孫俱是內心一震,覺得該來的還是來了。有可能會遲到,卻絕不會缺席。


    武帝和太子要更為振奮一些,因為這代表著果然是前朝餘孽在作祟!


    至少是肯定有前朝餘孽參與的。


    這能幫助他們迅速縮小很大的一個懷疑範圍,不用再像個無頭蒼蠅一下到處懷疑,到處下網了。可喜可賀,感天動地。


    不過,也是因為這句話,武帝就非要為難對方再寫一遍了,他需要拖延時間想對策。


    張重三被武帝這麽折磨的都快要絕望了,但還是得盡量用官話說:“小老兒身患眼疾,自幼也沒有讀過多少書……”


    總之一句,他眼瞎,他不會寫字。


    “你說,讓別人寫。”六皇子終於忍不住插話,他天生眼疾,也沒有辦法寫字,因為他根本無法理解寫字到底是一種什麽東西。但是,不會寫字,也並不代表著這事就無法解決了,找個會說晉語又會寫字的地方官員來,就輕鬆解決了所有問題。


    六皇子平日裏的功課就是這麽完成的,怕有人偷懶亦或者假借他的名義亂寫,六皇子還是會讓對方在寫完之後,再反複念給他聽,隻要對方不是過目不忘,對方就無法糊弄他。


    寫這麽一番字,又是好長一陣子的功夫。


    圍觀群眾的耐心早已經被耗沒了,要不是他們聽懂了老人的話,想要繼續留下來看熱鬧,他們早就因為無聊而離開了。現在其實就已經臉上有了厭色。


    不管幕後黑手想利用這麽一個公開場合作什麽,效果都已經被耗的隻剩下了不到十分之一。


    有不少聰明人都想到了明明可以老人說一句,找地方官員直接口述的翻譯一句的,完全不用寫下來這麽費事。但是,這些聰明人在想通這一層的時候,也想明白了一個道理,武帝回想不到嗎?不可能!所以他這麽做,肯定自有他的深意,最騎馬也是在故意折騰,他們還是不要出頭了。


    事實上……武帝還真的就是沒想到更簡便的辦法,他直接就跟著六皇子的思路走下去了,而且,白紙黑字,鐵證如山啊。


    山中清涼,但也竟不如長時間的日曬,老人已經汗流浹背,在臉上的皺紋裏滲出了黑色泥水一樣的東西。


    眼尖的人都看出來了他風霜滿麵後,一點點露出來的過分白皙的肌膚。


    他並沒有他看上去的那麽滄桑!


    張重三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繼續在兢兢業業的演戲。給張重三寫字的地方官員,卻已經是寫的心驚肉跳,滿頭大汗了。他把那張紙顫顫巍巍的送到禦前的時候,都恨不能再和武帝重申一回,他這隻是負責寫,內容不是他的啊,希望陛下能明察秋毫。


    ——“犼之異獸,吸食龍腦,是大災之兆。”


    這便是老人話裏的精髓了。


    老人聲淚俱下的在紙上,寫了一個“自己如何好不容易躲過了前朝的迫害,又是多麽感謝武帝父子為天下蒼生建立了大啟,最終他不忍武帝被克,才下定決心要追隨聖駕來到這裏,拚著粉身碎骨的可能,也要說出真相”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不少知道了內容的大臣,再次被老人家的文字感動到了,想不相信都難。主要是他說的幾乎毫無破綻,每一步都理可尋。他生於前朝,確實有可能知道犼在書中記載的真相;他眼睛瞎了,那就是前朝迫害的鐵證;也因為前朝糟糕,他對本朝心懷感激再合理不過;甚至是他不顧危險的從民眾中衝出來,都是因為這一次實在是機會難道。


    一切都是巧合,一切又反而不可能是巧合了,這麽的恰到好處,隻可能是精心算計的結果。


    老人一遍遍的複述,前後說的內容卻相差無幾,甚至主要幾個感動到人的催淚用詞都是一模一樣,這說明了什麽?


    說明了他根本就是提前背好的稿子!


    不過,對方這麽公然的給太子的犼旗潑髒水,也是武帝始料未及的。


    武帝兩次出手釣魚,幕後之人自然也不會無動於衷,他回敬的方式就是打算反將武帝一軍。他沒有選擇行刺,也沒有選擇暗中安排他在朝中的人上奏,而是當著所有人的把太子的不妥之處指出來,這也是一步陽棋,讓武帝沒有辦法辯駁,不得不處理了太子的旗幟問題。


    至少是哪怕武帝以權壓人的武斷消滅一切,也會在群眾和皇子之中留下一粒種子,一個太子的汙點。


    不愁引不出其他人在後麵搞事。


    武帝不蠢,對方也不差,可以說是旗鼓相當,把武帝逼到了進退維穀。


    太子嗤笑,卻反而並不對這樣的小動作放在眼裏,他也沒什麽好的破解之法,隻是他為什麽要破解呢?


    他們現在就是要找到幕後之人,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水來土掩兵來將擋。


    現下最重要的是:“來人,將這個妖言惑眾、意圖誣陷儲君之人,給孤拿下!”


    太子覺得他爹就是太瞻前顧後了,要什麽好名聲呢?他這個當事人都不在乎,甚至覺得這是對方送過來的再好不過的借口,正好夠他們合理拘人,好進一步的追查凶手。


    有人依命行事,將“寧死不屈”的老者當場拿下;也有人心下大駭,覺得太子的權力確實是過大了,該進行一定的幹預。


    特別等了許久終於等到了這一幕的圍觀百姓,他們就和過去的武帝一樣,隻能看到好像是弱者代名詞的老者狼狽的被壓在地上,而與之相對的就是高高在上、霸道強勢的太子。一個是悍不畏死的誓死諫言,一個是囂張跋扈的目無法紀……


    這樣的太子實在是太可怕了。心中還有沒有君王,還知不知道武帝是他的父親?這樣不忠不孝、盛氣淩人之人,怎麽會是他們的太子?


    說白了就還是誰弱誰有理。


    武帝看到這樣戲劇性的一幕時,甚至是有些羞愧的,感覺自己的臉上火辣辣的疼。他分分鍾聯想到了過去的自己,他忍不住反思,他過去是不是也這麽愚蠢,隻因為看到了某一幕,就已經妄下了定論?


    答案是顯而易見,是的,武帝這麽做過,而且做的還不算少,太子往往都是遭到冤枉的那一個,因為他真的太過強勢了。


    “夠了!”武帝忍不住出聲,嗬住了所有議論紛紛的人,他真的看不下去了。


    在大家開始覺得武帝是對太子忍無可忍的時候,武帝卻順著太子的話說了下去:“此人滿口胡言,還不趕緊著捂嘴帶下去!”


    快刀斬亂麻,現在看見的人並不算多,隻要解決了眼下的危機,後麵不論是什麽都可以一點點的修補。


    武帝也是沒想到老者的文字這麽具有煽動性,早知道就不該一直放任的看戲的。


    百姓們震驚於武帝的“昏聵”,覺得武帝實在是太溺愛孩子了,甚至已經到了不辨忠奸的地步。這麽維護太子,真不怕有一日發生更難收場的事情嗎?你兒子都立旗要吃了你的腦子了呀!


    這辦法好是好,卻要犧牲了太子的名聲。


    顧喬無論如何都是忍不了的,他衝動的站了出來,趕在武帝甩袖離去之前,高聲道:“臣有話說。”


    雖然站出來的這個舉動是衝動的,但顧喬在站出來的那一刻,也已經想好了對策。這對策不一定是完美的,但至少不用犧牲太子的名聲。


    “還請陛下聽臣一眼!”


    顧喬當場就跪了下去,頭磕的把張重三還要用力,甚至直接是直接見了血的,還是那句話,比慘,誰不會呢?


    “犼旗為臣所繪,請給臣一個解釋的機會。”


    顧喬半句沒提太子,就是不想給人一種他是為了給太子抗事才站出來的印象,他把之前種種的針對都直接強行轉移到了他這個繪製者身上。


    有人也果然如大夢初醒,對啊,繪製旗幟的人才應該是問題的關鍵。


    聞道成看到顧喬站出來的時候,差點急瘋了,他不知道顧喬打算做什麽,但是看顧喬的樣子,聞道成隻能想到顧喬這是打算替他把全部的責任都擔了。犼是顧喬畫的,真要是有什麽大災,什麽居心叵測,那也是他顧喬的問題,與並不知道犼是什麽的太子無關。


    這確實是一個思路,推出來一個“臨時工”背鍋。


    隻有真正關心的顧喬人才會著急,好比太子,好比溫篆。他們都感覺已經想明白了顧喬的意圖,也覺得為今之計隻能如此,但卻並不想背鍋的那一個是顧喬。溫篆甚至覺得由他來背鍋會更合適,他也已經準備這麽做了,若眼睜睜的看著顧喬今天出了什麽事,容容不會原諒他,他也不會原諒自己。


    但誰也沒有瘋犬太子快,聞道成直接出聲,打破了顧喬營造出來的感覺:“你給孤回來!”


    聞道成可是不管什麽場合不場合的,他不想讓顧喬“背鍋”,那就無論如何也不會為了所謂的顧全大局,就犧牲掉顧喬。


    哪怕顧喬已經先下手為強,聞道成也有的是辦法來彰顯自己的存在感,破壞顧喬的計劃。


    溫篆都震驚了,沒想到有一天會看到太子不惜用這樣的方式,來為一個人解圍。


    在場大臣們的震驚也不比溫篆少,他們過往還會因為太子略顯極端的性格,而擔心自己的未來。但看著如今太子會為了身邊的人站出來,他們終於有了不一樣的想法。太子這麽做,明顯不是最對的選擇,還是太意氣用事了,但是卻詭異的讓眾臣覺得安心。


    有一個有人情味的未來上司,總好過對方一點情麵都不會網開一麵是個真神經病的強。


    看著太子這麽不管不顧的維護顧喬,他們就像是看到了將來某日某天,太子也會這麽對他們。這麽想,真的有點多了,但也確確實實為太子拉了不少的好感。


    就像是三皇子看到太子伴讀謝漣在跳舞的隊伍裏時,也不自覺的腦補是太子授意,讓謝漣替他親身下場去祈福一樣。


    世間萬物,全靠腦補。


    武帝卻反而不像是順著太子的意思這麽下去了。因為由顧喬來替他兒子擔了這個責任,明顯比看著兒子的名聲就可能就此毀於一旦要好太多。他知道這樣是委屈了顧喬了,但他是皇帝啊,隻要他不下令殺了顧喬,顧喬就沒事。


    等這事的風頭一過,顧喬該怎麽樣還是會怎麽樣,他也一定會好好的補償顧喬的。


    武帝心動了。


    所以,哪怕看到了太子幾欲滴血的目光,武帝還是狠了狠心,假裝沒有看到的對顧喬問了下去:“哦?你有什麽解釋?”


    太子不可思議的看著他的爹。


    武帝總是這樣讓人又愛又恨,前一刻還覺得武帝是個不錯的人,後一刻又會覺得武帝根本不是人。如今也是如此,武帝為了救太子不顧一切,太子是應該感恩他爹的拳拳愛護的,可是武帝為此犧牲的是太子最為在乎的人,這讓太子怎麽都感激不起來了。


    他不需要這樣的愛護,他也絕不允許!


    隻有年紀小小的顧喬,明明沒有經曆過什麽大風大浪,卻依舊能跪下來沉著冷靜,不緊不慢的繼續回話,講著屬於他的道理,既不會被武帝幹擾,也不會為太子分心。


    他說:“老人家大概是誤會了,臣所繪的並不是犼。”


    從始至終,顧喬這個原作者可並沒有說他畫的是犼,他隻是為太子繪製了一麵象征著融合與團結的勝利圖騰,以兔身為基礎,添加了一些其他元素。也沒有誰明確的肯定過,太子這是犼旗,隻是大家都是這麽認為的罷了。


    哪怕有人真的當麵說過這犼畫的不錯,顧喬也可以一推二五六的表示,他大概當時聽錯了。


    這很無賴沒錯。


    但是……


    無賴怎麽了?也沒人規定不能無賴。顧喬從他二叔一家身上,也學到了一些東西,雖不好,但有用。


    顧喬還有一個最有利的證據:“犼的具體描述是‘形如兔,角似鹿,發似獅,頸似蛇,前爪似鷹後爪似虎’,但鹿和鷹都不在十二生肖之內。臣所繪製的題材卻是有十二生肖限製的。這不是角,是花瓣啊,公主們荊棘薔薇旗幟上的花瓣,代表了她們是最寶貴的明珠,理應被捧在頭頂。”


    公主們都不可思議的重新回想了一下那畫,好像確實如此。能被這麽肯定,這麽用心的記下,也不枉她們拚了那一場了。


    這是顧喬當初的私心,他雖按照太子的吩咐畫了犼,卻還是想盡辦法把公主們的圖騰保留了下來。


    沒想到今時今日反而會改變整個局麵。


    “如果一定要說像,那還是有一些相似之處的。”顧喬繼續道,“但真的並不完全相同,至於差在哪裏,大概就是差在了臣的作品裏,這神獸並不會有奇奇怪怪的飲食癖好吧。”


    “神獸是飲朝露,餐晚風的,一如仙人一般,怎麽會真的吃東西呢?”


    “誰都希望自己創造出來的是美好的東西,食腦對於臣這個年紀來說,實在是太過血腥了。了解臣的人也知道,臣最怕的就是這類鬼怪。”


    剛剛在觀看金剛舞的時候,出現惡鬼麵具時,太子都會下意識的為顧喬擋一擋。


    他真的很害怕,控製不住。


    顧喬的這一套,真的很難找到什麽來反駁他。當然,肯定還是有漏洞的,隻是顧喬這是臨時想到的,能想到這一步已經是他盡了最大的努力。他相信其他人暫時也不可能想到比這更好的來反駁他。


    而隻要應付過了今天,那就可以了。記憶是會騙人的,後麵哪裏有漏洞,就再補上唄。


    張重三都傻了,還可以這樣的?


    當然可以。


    武帝已經敞懷而笑了,甚妙甚妙,誰也不用犧牲了。


    “老人家若是不信,可以近距離的去觀摩一下,要不然我親自陪著,給您講解一二?”顧喬又補充道,總之,是不會讓這個老頭跑了的。這可是好不容易冒頭的線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陪太子讀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霧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霧十並收藏陪太子讀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