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叔辯萬萬沒想到,在幫太子表哥辦成了一件事後,緊接著就有新的差事在等著他了,還是伴讀考試這般重要的大事!
在家裏接到來自東宮的口諭時,周叔辯難掩激動,衝出去就對著院子吼了那麽幾嗓子。
暢意抒懷。
很快,隔壁他四弟的院子,就吼了回來,還附帶了一句:“三百!”他完成了今日的三百次拉弓。
五弟、六弟也緊隨其後,不甘示弱地接力吼了起來,此起彼伏,實在是幼稚。
周叔辯自覺他已經脫離了這樣的低級趣味,超脫了凡塵俗事,他不一樣了,他升華了,他連續得到了太子表哥兩個差事!
這是不是說明他的春天就要來了?勤勤懇懇跟在太子表哥身邊這麽多年,總算讓表哥看到並肯定了他的努力!想哭。
周叔辯恨不能拉來所有的兄弟姐妹,發表一通催人淚下的獲獎感言。
中心主題不過一句話——他,周.鈕鈷祿.叔辯,不比任何一個伴讀差!
太子八個伴讀,均選自勳貴、朝臣之家,他們都將成為太子入朝後最原始的班底,也是最有力的臂膀。周皇後當年特地在兩個勢力中,各挑了一半來維持平衡。在太子殿下和周皇後麵前,這些伴讀亦是情同手足,平和友善。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八個伴讀,合縱連橫,私底下不知道搞出了多少個小團體,不是今日東風壓倒西風,就是明日西風壓倒東風,反正總是要暗潮洶湧一番,爭出個子醜寅卯的。
太子深諳馭下的製衡之術,不偏愛,很公平,幫誰不幫誰的,從不一定。
隻有周叔辯是這些伴讀裏相對來說比較特殊的那一個。
他與太子的血脈聯係,就是一道天然的免死金牌,雖因為腦子不夠不得太子重用,卻也沒有被太子邊緣化,甚至三不五時的還會被太子指點一番。引了不少人的紅眼,特別是以溫篆為中心,自詡為聰明人的那一派,很是看不慣周叔辯這樣的德不配位。
周叔辯也很清楚那些伴讀在背後都是怎麽說他的,可他當時沒有底氣啊,他就是腦子不好,又不太會辦差事,事實勝於雄辯,沒的反駁。
今時不同往日,周叔辯都恨不能把太子的口諭,寫到溫篆的腦瓜子頂上了。
他表哥不僅讓他主管伴讀選拔一事,還規定除了他以外的所有伴讀都要一並參加考試,這是為什麽?當然是因為他表哥知道他文的不行,特意在照顧他啊!
簡直要開心得飛起了。
唯一的問題是,周叔辯……也不知道該怎麽準備這個考試。伴讀考試,聞所未聞。周叔辯回憶了一下自己當年是怎麽入選的,流程特別簡單,就是先被阿爹、阿娘耳提麵命要聽話、要老實,然後再被皇後姑母招進宮,隨便問了幾個類似於“願不願意和你表哥一起讀書啊”的問題,最後就成功了。
周叔辯是個大老粗,苦思冥想也得不到結果,就隻能進行場外求助了。
他找上了自己的父兄。
周叔辯的父親是周家老大,周皇後的親哥哥,隨武帝南征北戰,功勳彪炳千古。要不是暗傷太多,傷了根本,周大現在肯定更願意請纓去邊疆與蠻族對峙,而不是被像個老太爺一樣地圈養在家裏,和他爹——真正的周家老太爺——一起提籠遛鳥,渾噩度日。
聽明白了兒子的來意,周大一下子就來了精神,“總算是有事幹了”的表情顯而易見。他當下就擼起袖子,替兒子招來了全家,準備開個盛大的內部討論會。
爭取做大做強。
這樣的會議精神,愁得周家一群大老爺們直冒火。他們家一門武夫,不能說大字不識,但也是真的不通文墨,用手寫出來的字就和用腳寫出來的似的。讓他們來對“怎麽舉辦一場考試”提出積極建議,比殺了他們還要難。
考場什麽的還好說,考試的規矩也可以照著殿試來,考生名單太子雖隻給了一個顧喬並六個伴讀,但京中多少才俊削尖了腦袋想當太子伴讀,陪考的人也不愁。
唯一讓人痛苦的是,考試卷子該怎麽出啊?
“大郎你說。”周大點了自己的大兒子,他既是周大的第一個兒子,也是周家的大公子。
周大公子已成家立業,入朝為官,卻隻是在京郊大營練兵,整日舞刀弄槍,好不快活。先頭跟著先生讀過的書,早就還回去了。他沒什麽周家大公子的派頭,為人處世有點莽,但勝在性子好,武藝高,很對武帝的脾氣。
周大公子什麽都好,就是顏值上有點喪眉耷眼的,眉毛是個衝下的八字。平日裏還好,一犯愁就會像個大寫的囧。如今他就正用一張囧臉,為難地看著他爹:“兒子不會出卷。”
“二郎呢?”周大也知道指望不上他兒子。
周二公子是周大弟弟的嫡子,也到了當官的年紀,卻是個浪子,整日裏走馬章台的,沒個正形兒:“大伯,您就行行好,放過我吧。”
一圈兒郎問下來,就沒一個成器的。
氣得周大拿起禦賜的拐杖,就想打人,十足十是個急脾氣。
還是歪坐一旁,腦子時而清醒、時而糊塗的周老太爺,挺起身說了句公道話:“你行你上啊!”
周大自然……是不行的。
這是周家人的通病了,忠誠有餘,文采不足。周大倒是不怕露怯,就是怕給太子丟臉。
一群人開小會開了半天,始終沒有辦法拿出個滿意的章程。最終左思右想,還是周老太爺給出了一個不是主意的主意。
“去問陛下唄。”
武帝既是大啟的皇帝,也是周老太爺的女婿,他對這個女婿一直是很滿意的,能文能武,還重視嫡子。周老太爺自從老糊塗之後,就越發地回到了過去,他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是關於家裏孩子讀書的大事,當然是要和孩子他爹合計一下的。
其他周家漢子也是頻頻點頭,呱呱鼓掌,是極是極,阿爹(爺)說的對!
武帝甫一聽說周大要來覲見時,心裏很是忐忑了半天,以為是他做得太過分,連周家這樣的老實人都忍不下去,要來給太子找場子了。
於是,在召見周大之前,武帝又趕忙派人去催了三公主和十皇子一回,別特麽十天了,五天就給老子滾!
然後,武帝這才在做足了心理準備後,把他的大舅子叫了進來,耐心聽完了周大的來意。
竟,有點感動。
大舅子不僅並沒有怪他,還那麽忠君愛國,一門心思考慮的都是太子讀書的事。果然老話說的對,娶妻當娶賢啊,武帝心中湧起了無限感慨,他這輩子最不後悔的事情,就是娶了原配周皇後,並搭配擁有了這麽一家省心的外戚。
一豪情萬丈就容易滿嘴跑馬車的武帝,當下便大手一揮,拍著胸脯對大舅子表示:“這事朕來辦。”
然後,為了給太後祈福而增開的製科,就多了一個特殊的考場。
製科,是科舉的一種。不過和一般人理解裏的科舉還不太一樣,它是不定期舉行的,規律大概是看皇帝的心情。好比武帝這次開製科,就是為了給他還在昏迷之中的老娘添福增壽。
製科的目的,也是給朝廷選拔人才,隻不過參選的人,可以是白身,也可以是官員。
參選的報名途徑是有公卿舉薦。
有點類似於九品中正製和科舉製的結合體。
武帝覺得再沒有比製科,更適合來當太子伴讀考試的了,考卷、考場還有考官都是現成的,突然塞考生進去也是合情合理,考完之後從中錄取一個伴讀更是再理所當然不過,又是開考在即,就像是冥冥中注定了它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武帝的家人。
太後她老人家若清醒著,肯定也會很高興能看到在這樣的考試裏,給孫子選拔合適的俊才。
想必誰都不會有意見的。
武帝越想越得意,當天就風風火火地下了聖旨,把這事變成了定局。
但武帝獨獨沒有想到,太子本人會有意見,且還是很有意見。太子讀書好沒錯,但他才十四啊,學的也是治國之道,並不太可能在考驗為臣之道的考試裏脫穎而出。
這要是給顧喬考砸了……
可就太特麽現眼了!
作者有話要說:小劇場,太子一臉血的看著他爹。坑兒子,武帝真是專業的。
在家裏接到來自東宮的口諭時,周叔辯難掩激動,衝出去就對著院子吼了那麽幾嗓子。
暢意抒懷。
很快,隔壁他四弟的院子,就吼了回來,還附帶了一句:“三百!”他完成了今日的三百次拉弓。
五弟、六弟也緊隨其後,不甘示弱地接力吼了起來,此起彼伏,實在是幼稚。
周叔辯自覺他已經脫離了這樣的低級趣味,超脫了凡塵俗事,他不一樣了,他升華了,他連續得到了太子表哥兩個差事!
這是不是說明他的春天就要來了?勤勤懇懇跟在太子表哥身邊這麽多年,總算讓表哥看到並肯定了他的努力!想哭。
周叔辯恨不能拉來所有的兄弟姐妹,發表一通催人淚下的獲獎感言。
中心主題不過一句話——他,周.鈕鈷祿.叔辯,不比任何一個伴讀差!
太子八個伴讀,均選自勳貴、朝臣之家,他們都將成為太子入朝後最原始的班底,也是最有力的臂膀。周皇後當年特地在兩個勢力中,各挑了一半來維持平衡。在太子殿下和周皇後麵前,這些伴讀亦是情同手足,平和友善。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八個伴讀,合縱連橫,私底下不知道搞出了多少個小團體,不是今日東風壓倒西風,就是明日西風壓倒東風,反正總是要暗潮洶湧一番,爭出個子醜寅卯的。
太子深諳馭下的製衡之術,不偏愛,很公平,幫誰不幫誰的,從不一定。
隻有周叔辯是這些伴讀裏相對來說比較特殊的那一個。
他與太子的血脈聯係,就是一道天然的免死金牌,雖因為腦子不夠不得太子重用,卻也沒有被太子邊緣化,甚至三不五時的還會被太子指點一番。引了不少人的紅眼,特別是以溫篆為中心,自詡為聰明人的那一派,很是看不慣周叔辯這樣的德不配位。
周叔辯也很清楚那些伴讀在背後都是怎麽說他的,可他當時沒有底氣啊,他就是腦子不好,又不太會辦差事,事實勝於雄辯,沒的反駁。
今時不同往日,周叔辯都恨不能把太子的口諭,寫到溫篆的腦瓜子頂上了。
他表哥不僅讓他主管伴讀選拔一事,還規定除了他以外的所有伴讀都要一並參加考試,這是為什麽?當然是因為他表哥知道他文的不行,特意在照顧他啊!
簡直要開心得飛起了。
唯一的問題是,周叔辯……也不知道該怎麽準備這個考試。伴讀考試,聞所未聞。周叔辯回憶了一下自己當年是怎麽入選的,流程特別簡單,就是先被阿爹、阿娘耳提麵命要聽話、要老實,然後再被皇後姑母招進宮,隨便問了幾個類似於“願不願意和你表哥一起讀書啊”的問題,最後就成功了。
周叔辯是個大老粗,苦思冥想也得不到結果,就隻能進行場外求助了。
他找上了自己的父兄。
周叔辯的父親是周家老大,周皇後的親哥哥,隨武帝南征北戰,功勳彪炳千古。要不是暗傷太多,傷了根本,周大現在肯定更願意請纓去邊疆與蠻族對峙,而不是被像個老太爺一樣地圈養在家裏,和他爹——真正的周家老太爺——一起提籠遛鳥,渾噩度日。
聽明白了兒子的來意,周大一下子就來了精神,“總算是有事幹了”的表情顯而易見。他當下就擼起袖子,替兒子招來了全家,準備開個盛大的內部討論會。
爭取做大做強。
這樣的會議精神,愁得周家一群大老爺們直冒火。他們家一門武夫,不能說大字不識,但也是真的不通文墨,用手寫出來的字就和用腳寫出來的似的。讓他們來對“怎麽舉辦一場考試”提出積極建議,比殺了他們還要難。
考場什麽的還好說,考試的規矩也可以照著殿試來,考生名單太子雖隻給了一個顧喬並六個伴讀,但京中多少才俊削尖了腦袋想當太子伴讀,陪考的人也不愁。
唯一讓人痛苦的是,考試卷子該怎麽出啊?
“大郎你說。”周大點了自己的大兒子,他既是周大的第一個兒子,也是周家的大公子。
周大公子已成家立業,入朝為官,卻隻是在京郊大營練兵,整日舞刀弄槍,好不快活。先頭跟著先生讀過的書,早就還回去了。他沒什麽周家大公子的派頭,為人處世有點莽,但勝在性子好,武藝高,很對武帝的脾氣。
周大公子什麽都好,就是顏值上有點喪眉耷眼的,眉毛是個衝下的八字。平日裏還好,一犯愁就會像個大寫的囧。如今他就正用一張囧臉,為難地看著他爹:“兒子不會出卷。”
“二郎呢?”周大也知道指望不上他兒子。
周二公子是周大弟弟的嫡子,也到了當官的年紀,卻是個浪子,整日裏走馬章台的,沒個正形兒:“大伯,您就行行好,放過我吧。”
一圈兒郎問下來,就沒一個成器的。
氣得周大拿起禦賜的拐杖,就想打人,十足十是個急脾氣。
還是歪坐一旁,腦子時而清醒、時而糊塗的周老太爺,挺起身說了句公道話:“你行你上啊!”
周大自然……是不行的。
這是周家人的通病了,忠誠有餘,文采不足。周大倒是不怕露怯,就是怕給太子丟臉。
一群人開小會開了半天,始終沒有辦法拿出個滿意的章程。最終左思右想,還是周老太爺給出了一個不是主意的主意。
“去問陛下唄。”
武帝既是大啟的皇帝,也是周老太爺的女婿,他對這個女婿一直是很滿意的,能文能武,還重視嫡子。周老太爺自從老糊塗之後,就越發地回到了過去,他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是關於家裏孩子讀書的大事,當然是要和孩子他爹合計一下的。
其他周家漢子也是頻頻點頭,呱呱鼓掌,是極是極,阿爹(爺)說的對!
武帝甫一聽說周大要來覲見時,心裏很是忐忑了半天,以為是他做得太過分,連周家這樣的老實人都忍不下去,要來給太子找場子了。
於是,在召見周大之前,武帝又趕忙派人去催了三公主和十皇子一回,別特麽十天了,五天就給老子滾!
然後,武帝這才在做足了心理準備後,把他的大舅子叫了進來,耐心聽完了周大的來意。
竟,有點感動。
大舅子不僅並沒有怪他,還那麽忠君愛國,一門心思考慮的都是太子讀書的事。果然老話說的對,娶妻當娶賢啊,武帝心中湧起了無限感慨,他這輩子最不後悔的事情,就是娶了原配周皇後,並搭配擁有了這麽一家省心的外戚。
一豪情萬丈就容易滿嘴跑馬車的武帝,當下便大手一揮,拍著胸脯對大舅子表示:“這事朕來辦。”
然後,為了給太後祈福而增開的製科,就多了一個特殊的考場。
製科,是科舉的一種。不過和一般人理解裏的科舉還不太一樣,它是不定期舉行的,規律大概是看皇帝的心情。好比武帝這次開製科,就是為了給他還在昏迷之中的老娘添福增壽。
製科的目的,也是給朝廷選拔人才,隻不過參選的人,可以是白身,也可以是官員。
參選的報名途徑是有公卿舉薦。
有點類似於九品中正製和科舉製的結合體。
武帝覺得再沒有比製科,更適合來當太子伴讀考試的了,考卷、考場還有考官都是現成的,突然塞考生進去也是合情合理,考完之後從中錄取一個伴讀更是再理所當然不過,又是開考在即,就像是冥冥中注定了它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武帝的家人。
太後她老人家若清醒著,肯定也會很高興能看到在這樣的考試裏,給孫子選拔合適的俊才。
想必誰都不會有意見的。
武帝越想越得意,當天就風風火火地下了聖旨,把這事變成了定局。
但武帝獨獨沒有想到,太子本人會有意見,且還是很有意見。太子讀書好沒錯,但他才十四啊,學的也是治國之道,並不太可能在考驗為臣之道的考試裏脫穎而出。
這要是給顧喬考砸了……
可就太特麽現眼了!
作者有話要說:小劇場,太子一臉血的看著他爹。坑兒子,武帝真是專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