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被傳開之後,名頭一下就響了起來,從那之後,就沒人叫他本名了,一律稱其為劉趕山,後來和三爺徐關山、王敬山、金陵蕭家的蕭朝海,一起稱為三山一海。
故事一聽完,我頓時大為讚歎,這三十六門之中,當真是能人輩出,我之前一直以為三爺就是最厲害的人物了,今天才知道,除了三爺,世間竟然還有這等本事之人。
當然,這裏麵肯定有以訛傳訛的成份,我相信劉趕山一定是製住了那害人的蛤蟆,但要說他將一座山峰趕的往前移動了三十步,我還是不會相信的,我上過地理課,知道山峰都是千萬年的地殼變動而形成的,一人之力再怎麽厲害,也不可能將山峰移動,無非是鼓吹之人,誇大其詞罷了!
但這並不影響我對這個劉趕山的興趣,同樣感興趣的,還有王敬山!
雖然我們村距離劉家莊和陳王屯都不遠,但我未出生之時,王敬山、劉趕山兩人已經離開了村子,我從來就沒見過他們,加上我們村上的人都刻意隱瞞,我也不從來沒聽說他們倆,所以立即就追問了一句道:“三爺,這兩人既然那時候都這麽厲害,後來為什麽一個被你逐出了三十六門,一個去了劉家莊呢?”
三爺身形猛的一頓,轉頭看了一眼,臉上忽然浮現出無比鄭重的表情來,說道:“這事就算你不問,我也打算要和你說一下,如果將來三爺出了什麽差池,你得負責為三爺洗脫冤屈。”
說到這裏,又起步而走,但這次卻就是平常步伐,許久也不聞出聲,想來是在盤算該如何開口。
過了足足十來分鍾,三爺才緩緩出聲,將事情前後,詳細的說與我聽。
這事還得從三十六的嫡係和旁支上說起,三十六門之人,在清朝時期,曾因為鋒芒太露,遭遇過一次大難,差一點就讓三十六門土崩瓦解,最後不得不躲進雲南的十萬大山深處避禍。
當時的三十六門領袖為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生,就聚在一起,商議出了一個對策,那就是三十六門每一門之中,每一代人,隻留下一個最優秀的子女,稱為嫡係,其餘的成年之後,全部出山,列為旁支。
這些出山的人,並不是全都來這裏,隻有一小部分人到了我們村,另外一部分則分散在各地,這樣既能鎮守這口老井,外麵也有了耳目,而且三十六門不至於絕跡與世間,即使外麵的人出了事,三十六門還有個根據地,也不至於滅絕。
但為了以策安全,出山的這些三十六門後人,如果沒有什麽特殊理由,不許再回雲南,實際上就是被流放了。
像三爺當年之所以能回去,是因為花百草老爺子膝下無子,唯有一女,挑中了三爺做女婿,三爺本身就是三十六門的後人,才能在雲南一呆十年,而且花錯得姓花,繼承的是花家香門一脈。
也就是說,我們村上的三十六門中之人,實際上都是旁支,包括我爹和三爺在內。
這個規定,很不合情理,卻十分有效,很好的保存了三十六門的傳承,除了部分因為無嗣,又實在沒有合適的其他人選,空掛虛名之外,絕大部分,都這麽一代一代的傳了下來。
可被流放的這些旁支,心裏肯定是不滿的,散落於各地的還好點,逐漸融與社會,絕大部分都轉變成了普通百姓,算是脫離了三十六門,極少數將自己的技業傳承了下去。
但被分配到了我們村上鎮守老井的這一部分人,卻不能脫離三十六門,隻能在此終老,這讓這一部分人很不滿意。而且被分到這裏來的,還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人手甚至不比雲南的少,時間一長,逐漸就有了南北之分,雲南的被稱為南門,被流放到各地的統稱北門。
這些原因,就是一包炸藥,就等待一根導火索來點燃。
而這個導火索,則被三爺點燃了!
事情發生的那一年,三爺才十八歲,卻已經名聲鵲起,躋身三山一海之中,雖然年歲最小,卻因喜出手幫助周邊鄉親解決一些邪事,所以風頭最勁。
有一次三爺替人出頭,解決掉了一隻百十斤重的老刺蝟,結果引起了轟動,一度引起了國家某些單位的重視,三爺甚至被拘禁了一段時間,每天都被當小白鼠一樣觀察,幸虧三爺牙關緊,什麽都不說,隻說湊巧打死了而已,一段時間之後,沒找到三爺的毛病,才將三爺給放了出來。
這事引起了南門的注意,有人從雲南來,自稱南門的人,下了禁令,從此之後,三十六門旁支子弟,未經許可,不許動用三十六門的手段,不然的話,就廢了技業。
還說因此單獨成立了一個執法九人組,組內個個都是高手中的高手,而且這九人是由上一任人王親自挑選的,身份神秘,雖然大家都知道是選自三十六門,可三十六門之人何其之多,經過這麽多年繁衍,子子孫孫、徒子徒孫加一起,少說也有幾萬人了,去哪猜去,所以都不知道是誰,隻有執法九人組成員,才互相知道身份。
更離譜的是,上一任人王指定了九人組成員之後,竟然死了,臨死也沒告知下一任人王,這執法九人組的身份,就徹底成了謎,也就是說,如果誰違反了規定,搞不好下一秒身邊的好朋友就會將你給廢了。
這一下北三十六門不同意了,經曆過這麽多年,有很多技業已經成了大家的飯碗,比如盜墓的、撈屍的、趕屍的等等等等,不讓他們幹這個,他們不知道幹什麽去,就鬧騰了起來,大家心裏本來就不痛快,有人一帶頭,頓時全都起了勁。
我們村是北門之中最大的集中地,而且那一代名聲最響的三山一海之中,三山都在我們村,這一鬧起來,北門的自然以我們村為首,當時被大家推選出來的首領,就是王敬山和三爺,劉趕山當時在外麵遊曆,並沒有回來。
大家的本意,是想直接脫離三十六門,從此不在受南門的管轄,並不想真的刀兵相見,畢竟誰都有親人留守在雲南,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準備和南門攤牌的前一天晚上,北門三四十個代表聚集在王敬山家院子裏商議該如何攤牌之時,執法九人組忽然找上了門來。
更湊巧的是,這九人組現身的時候,三爺正好有點事先離開了。
這九個人全都沒有以真麵目示人,就連聲音也刻意改變了腔調,一張口就說禁令取消了,但是要拿這次鬧事的領頭之人問罪,北門的自然不願意,言語不合,加上有些人情緒激動,雙方終於動起了手來。
開始時北門的都還留點手,可那九人組卻出手狠辣,一上手就打傷了一位,傷的還挺重,鮮血一下子激發出了大家的怒火,逐漸下起了狠手,而執法九人組則更是毒辣,下手毫不容情,終於有第一個人死了!
有人死了,這事就壓不住了,開始瘋狂攻擊對方,雙方都殺紅了眼。
那一夜,鮮血染紅了王敬山家的院子每一寸土地,等三爺回來的時候,院子裏已經倒了一地的人,北門的人死了好幾個,還有三十多個受了重傷,唯一一個還在苦苦支撐的,就是王敬山,而執法組九人,雖然個個傷痕累累,卻沒有一個倒下的!
這實力差距太大了,大到三爺覺得恐怖。
而就在三爺進門的時候,王敬山也被擒住了,執法九人組的就讓三爺選,要不,就廢了王敬山,逐出三十六門,要不,九人組就將當晚在場的人全部殺光。
三爺當時本事遠沒有現在高明,甚至還不如王敬山,知道自己就算拚命也是白搭,萬般無奈,為了保住王敬山的命,為了保住還活著的二十多人的命,隻有親手廢了王敬山,救下了大家。
那執法九人組隨即離開了,可大家卻都以為三爺是和南門串通好了的,恨絕了三爺,但又都忌憚九人組的狠辣,而且手段也比不上三爺,所以也不敢妄動,隻是再也沒人願意和三爺親近,包括後來老太爺等人想殺三爺,這事也有一大半的原因。
王敬山養好傷後,就去了陳王屯,算是被逐出三十六門了,劉趕山回來之後,以入贅的名義,也搬去了劉家莊,從此不和三十六門中人來往。
這事之後,三爺第二年就離開了村莊,去了雲南,給花家當了女婿,可當他問起執法九人組屠殺北門子弟的事,所有人卻都說不知道,大家久居雲南深山不出,幾乎與世隔絕,都是聽三爺說起此事,才知道北門遭此重創,更為離譜的是,上一任人王是死了不假,可南門根本就沒下過什麽禁令!更沒有過什麽執法九人組!
這口黑鍋就一直扣在三爺身上,三爺曾費盡心思查詢那執法九人組,想查出那次事件的背後主使之人是誰?又是誰給他們通風報信的?好洗脫自己身上的髒水,可那九人組卻像憑空消失了一般,從那之後就無影無蹤,無跡可尋。
故事一聽完,我頓時大為讚歎,這三十六門之中,當真是能人輩出,我之前一直以為三爺就是最厲害的人物了,今天才知道,除了三爺,世間竟然還有這等本事之人。
當然,這裏麵肯定有以訛傳訛的成份,我相信劉趕山一定是製住了那害人的蛤蟆,但要說他將一座山峰趕的往前移動了三十步,我還是不會相信的,我上過地理課,知道山峰都是千萬年的地殼變動而形成的,一人之力再怎麽厲害,也不可能將山峰移動,無非是鼓吹之人,誇大其詞罷了!
但這並不影響我對這個劉趕山的興趣,同樣感興趣的,還有王敬山!
雖然我們村距離劉家莊和陳王屯都不遠,但我未出生之時,王敬山、劉趕山兩人已經離開了村子,我從來就沒見過他們,加上我們村上的人都刻意隱瞞,我也不從來沒聽說他們倆,所以立即就追問了一句道:“三爺,這兩人既然那時候都這麽厲害,後來為什麽一個被你逐出了三十六門,一個去了劉家莊呢?”
三爺身形猛的一頓,轉頭看了一眼,臉上忽然浮現出無比鄭重的表情來,說道:“這事就算你不問,我也打算要和你說一下,如果將來三爺出了什麽差池,你得負責為三爺洗脫冤屈。”
說到這裏,又起步而走,但這次卻就是平常步伐,許久也不聞出聲,想來是在盤算該如何開口。
過了足足十來分鍾,三爺才緩緩出聲,將事情前後,詳細的說與我聽。
這事還得從三十六的嫡係和旁支上說起,三十六門之人,在清朝時期,曾因為鋒芒太露,遭遇過一次大難,差一點就讓三十六門土崩瓦解,最後不得不躲進雲南的十萬大山深處避禍。
當時的三十六門領袖為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生,就聚在一起,商議出了一個對策,那就是三十六門每一門之中,每一代人,隻留下一個最優秀的子女,稱為嫡係,其餘的成年之後,全部出山,列為旁支。
這些出山的人,並不是全都來這裏,隻有一小部分人到了我們村,另外一部分則分散在各地,這樣既能鎮守這口老井,外麵也有了耳目,而且三十六門不至於絕跡與世間,即使外麵的人出了事,三十六門還有個根據地,也不至於滅絕。
但為了以策安全,出山的這些三十六門後人,如果沒有什麽特殊理由,不許再回雲南,實際上就是被流放了。
像三爺當年之所以能回去,是因為花百草老爺子膝下無子,唯有一女,挑中了三爺做女婿,三爺本身就是三十六門的後人,才能在雲南一呆十年,而且花錯得姓花,繼承的是花家香門一脈。
也就是說,我們村上的三十六門中之人,實際上都是旁支,包括我爹和三爺在內。
這個規定,很不合情理,卻十分有效,很好的保存了三十六門的傳承,除了部分因為無嗣,又實在沒有合適的其他人選,空掛虛名之外,絕大部分,都這麽一代一代的傳了下來。
可被流放的這些旁支,心裏肯定是不滿的,散落於各地的還好點,逐漸融與社會,絕大部分都轉變成了普通百姓,算是脫離了三十六門,極少數將自己的技業傳承了下去。
但被分配到了我們村上鎮守老井的這一部分人,卻不能脫離三十六門,隻能在此終老,這讓這一部分人很不滿意。而且被分到這裏來的,還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人手甚至不比雲南的少,時間一長,逐漸就有了南北之分,雲南的被稱為南門,被流放到各地的統稱北門。
這些原因,就是一包炸藥,就等待一根導火索來點燃。
而這個導火索,則被三爺點燃了!
事情發生的那一年,三爺才十八歲,卻已經名聲鵲起,躋身三山一海之中,雖然年歲最小,卻因喜出手幫助周邊鄉親解決一些邪事,所以風頭最勁。
有一次三爺替人出頭,解決掉了一隻百十斤重的老刺蝟,結果引起了轟動,一度引起了國家某些單位的重視,三爺甚至被拘禁了一段時間,每天都被當小白鼠一樣觀察,幸虧三爺牙關緊,什麽都不說,隻說湊巧打死了而已,一段時間之後,沒找到三爺的毛病,才將三爺給放了出來。
這事引起了南門的注意,有人從雲南來,自稱南門的人,下了禁令,從此之後,三十六門旁支子弟,未經許可,不許動用三十六門的手段,不然的話,就廢了技業。
還說因此單獨成立了一個執法九人組,組內個個都是高手中的高手,而且這九人是由上一任人王親自挑選的,身份神秘,雖然大家都知道是選自三十六門,可三十六門之人何其之多,經過這麽多年繁衍,子子孫孫、徒子徒孫加一起,少說也有幾萬人了,去哪猜去,所以都不知道是誰,隻有執法九人組成員,才互相知道身份。
更離譜的是,上一任人王指定了九人組成員之後,竟然死了,臨死也沒告知下一任人王,這執法九人組的身份,就徹底成了謎,也就是說,如果誰違反了規定,搞不好下一秒身邊的好朋友就會將你給廢了。
這一下北三十六門不同意了,經曆過這麽多年,有很多技業已經成了大家的飯碗,比如盜墓的、撈屍的、趕屍的等等等等,不讓他們幹這個,他們不知道幹什麽去,就鬧騰了起來,大家心裏本來就不痛快,有人一帶頭,頓時全都起了勁。
我們村是北門之中最大的集中地,而且那一代名聲最響的三山一海之中,三山都在我們村,這一鬧起來,北門的自然以我們村為首,當時被大家推選出來的首領,就是王敬山和三爺,劉趕山當時在外麵遊曆,並沒有回來。
大家的本意,是想直接脫離三十六門,從此不在受南門的管轄,並不想真的刀兵相見,畢竟誰都有親人留守在雲南,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準備和南門攤牌的前一天晚上,北門三四十個代表聚集在王敬山家院子裏商議該如何攤牌之時,執法九人組忽然找上了門來。
更湊巧的是,這九人組現身的時候,三爺正好有點事先離開了。
這九個人全都沒有以真麵目示人,就連聲音也刻意改變了腔調,一張口就說禁令取消了,但是要拿這次鬧事的領頭之人問罪,北門的自然不願意,言語不合,加上有些人情緒激動,雙方終於動起了手來。
開始時北門的都還留點手,可那九人組卻出手狠辣,一上手就打傷了一位,傷的還挺重,鮮血一下子激發出了大家的怒火,逐漸下起了狠手,而執法九人組則更是毒辣,下手毫不容情,終於有第一個人死了!
有人死了,這事就壓不住了,開始瘋狂攻擊對方,雙方都殺紅了眼。
那一夜,鮮血染紅了王敬山家的院子每一寸土地,等三爺回來的時候,院子裏已經倒了一地的人,北門的人死了好幾個,還有三十多個受了重傷,唯一一個還在苦苦支撐的,就是王敬山,而執法組九人,雖然個個傷痕累累,卻沒有一個倒下的!
這實力差距太大了,大到三爺覺得恐怖。
而就在三爺進門的時候,王敬山也被擒住了,執法九人組的就讓三爺選,要不,就廢了王敬山,逐出三十六門,要不,九人組就將當晚在場的人全部殺光。
三爺當時本事遠沒有現在高明,甚至還不如王敬山,知道自己就算拚命也是白搭,萬般無奈,為了保住王敬山的命,為了保住還活著的二十多人的命,隻有親手廢了王敬山,救下了大家。
那執法九人組隨即離開了,可大家卻都以為三爺是和南門串通好了的,恨絕了三爺,但又都忌憚九人組的狠辣,而且手段也比不上三爺,所以也不敢妄動,隻是再也沒人願意和三爺親近,包括後來老太爺等人想殺三爺,這事也有一大半的原因。
王敬山養好傷後,就去了陳王屯,算是被逐出三十六門了,劉趕山回來之後,以入贅的名義,也搬去了劉家莊,從此不和三十六門中人來往。
這事之後,三爺第二年就離開了村莊,去了雲南,給花家當了女婿,可當他問起執法九人組屠殺北門子弟的事,所有人卻都說不知道,大家久居雲南深山不出,幾乎與世隔絕,都是聽三爺說起此事,才知道北門遭此重創,更為離譜的是,上一任人王是死了不假,可南門根本就沒下過什麽禁令!更沒有過什麽執法九人組!
這口黑鍋就一直扣在三爺身上,三爺曾費盡心思查詢那執法九人組,想查出那次事件的背後主使之人是誰?又是誰給他們通風報信的?好洗脫自己身上的髒水,可那九人組卻像憑空消失了一般,從那之後就無影無蹤,無跡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