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翊死後,江東局勢大亂,一眾江東文武分成數股勢力;一部分人擁立孫策的四弟孫匡繼位,一部分擁立孫朗繼位,還有一部分擁立孫策的五歲大的兒子繼位,甚至還有人提議討回被李利扣押在長安的孫權提領江東。


    四股勢力各執己見,寸步不讓,吵得臉紅脖子粗,打得頭破血流,卻仍是據理力爭,互不示弱。


    從古至今,為人臣者最大的功勞就是擁立之功。


    這是一本萬利的買賣,也是一錘子買賣。一旦成功,功名利祿隨之滾滾而來;若是失敗,下場將是極其悲慘的,數十年的辛勞毀於一旦,家破人亡。是以事關自身利益,誰都不會讓步,即便爭得頭皮血流,也在所不惜。


    混亂持續了一個多月,最終由江東老將程普黃蓋等將領和張昭等文官達成和解,共同擁護孫策的兒子繼位,提領江東。因少主年方五歲,不諳世事,故而由程普黃蓋韓當和張昭張紘等五人輔佐少主,即輔政大臣;程黃韓三將掌管軍隊,張氏兄弟主持政務。


    至此,江東局勢漸漸穩定下來,但是連番遭遇沉重打擊之下,江東軍士氣低靡人心渙散,實力大不如前,再不複之前的強盛。


    不管江東的局勢如何變化,李利都是鞭長莫及,有心無力,根本插不上手。而他得知江東巨變之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既然江東局勢混亂,勢必難以保守秘密。無力阻止消息泄露,為何西涼斥候竟在三個多月之後才將消息傳出來


    是誰封鎖了江東內亂的消息。並大肆捕殺各方細作和眼線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江東內亂對誰最有利,就是誰幹的。


    因此。暗中封鎖消息之人呼之欲出,正是與江東僅有一江之隔的荊州劉表劉景升。


    劉景升沉思之中,李利意識到這一切竟然都與荊州劉表有著直接關係。確切地說,孫策和孫翊兄弟二人相繼遇刺江東內亂西涼細作遲遲無法傳回消息,等等疑團的背後居然都有劉表的影子。前兩者之中可以隱約看到劉表的影子,而後者則是拜他所賜,就是他做的;除了他之外,沒有第二個人選。


    想不到啊,這個馳名天下的老好人。垂垂老矣的劉表竟然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哪不動一兵一卒,悄無聲息之中,竟將孫氏一族和江東群賢玩弄於鼓掌之中,彈指之間便捕殺我西涼數百細作和眼線。當真是好氣魄,好手段,老而彌堅說到這裏,李利話音一頓,滿臉陰沉地咬牙切齒道:老而不死是為賊


    李儒李玄和鞠義三人深以為然地輕輕點頭,李儒有感而發的接聲道:主公所言甚是。據細作傳回的消息上看。如果說孫策遇刺與劉表並無直接關係的話,那緊隨孫策之後孫翊再度遇刺,絕對是劉表所為。而我軍細作在長達三個月的時間裏居然沒有傳回任何消息,除了荊州劉表封鎖長江北岸並大肆追殺之外。再無第二種可能。


    李儒話音未落,李玄接話道:遠不止如此。文優之前通報軍情時,微臣就在想。如果說我軍細作和眼線全是在江北受阻,以致這麽重要的消息遲滯了數月之久。未免太過兒戲。須知揚州半數郡縣早已在我軍掌控之中,完全可以避開荊州。從廬江將消息傳出來,無非是延長幾天時間而已。由此不難看出,荊州劉表早已將手伸進江東,在江東境內廣布細作和眼線,不斷製造事端,煽動江東內亂,還派遣大量刺客沿江狙殺我軍細作,封鎖長江兩岸,從而將江東動亂的消息封鎖在長江以南。


    直到江東局勢趨於穩定之後方才罷手,故意將江東內亂的消息散播出來,如此我等方知江東遭遇動亂巨變,短短三個月間江東已數度易主。如果事實果真如此的話,微臣敢斷言,此刻江東內亂雖然已經平息,仍舊是孫氏一族提領江東,但其必定與荊州劉表暗中媾和,珠胎暗結。


    這兩股勢力之間要麽達成某種共識,要麽暗中結盟。換言之,此次江東內亂能夠平息下來,必定是江東文武私下裏與荊州劉表達成協議,從而換取局勢穩定。否則,以劉表的老謀深算,以荊州軍的強大實力,豈能坐視江東內亂而按兵不動,焉能錯失良機


    李玄這番推斷得到李利李儒和鞠義三人的一致認可,鞠義附和道:掌軍所言極是。如今占據江南的隻有我西涼軍荊州和江東三方勢力,此次江東巨變,惟有荊州劉表有能力封鎖消息。而僅僅是荊州單方麵封鎖消息還遠遠不夠,想必江東內部同樣在刻意隱瞞,一邊內訌爭鬥,一邊竭力防止消息泄露。隻有這樣,才能將我軍細作堵在江東境內數月之久,直至內亂平息之後才將消息傳送出來。


    而江東此番巨變,若是沒有荊州劉表的支持,其動蕩局麵根本無法穩定。所以,末將幾乎可以斷定,眼下荊州和江東兩方勢力已經結成聯盟。或者說,江東孫氏一族被逼無奈之下已然向劉表低頭,盡釋前嫌,與劉表達成城下之盟,淪為荊州劉表的附庸。


    不得不說,鞠義這番推斷很大膽,很武斷,卻又與目前形勢相符。隻不過這恰恰是李利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一旦江東勢力依附荊州,那麽劉表的實力至少暴增四成,實力之強與冀州曹操不分伯仲,成為擋在李利麵前的又一勁敵。


    頓時間,帥帳裏一片沉寂,主臣四人沉默不語,各自思索。


    顯而易見,此番江東內亂雖然局限於江東一隅,可是隨著孫策孫翊兄弟二人相繼遇刺身亡,無形中改變了整個格局,致使天下局勢徹底明朗,呈現三分天下之勢。


    西涼李利以獨占半壁江山的雄厚實力獨占鼇頭,橫跨在冀州曹操和荊州劉表中間,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霸主。而荊州劉表有了江東勢力的支持之後,橫跨長江兩岸,實力直線上升,兵力多達五十餘萬,單是水軍就有將近三十萬之眾,成為雄踞荊楚的諸侯霸主。與此同時,擁有冀州兗州和青州三州之地的曹操,兵力同樣超過五十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水軍,大多是步騎,戰力之強足可與西涼軍正麵對抗,實為占據中原腹地的諸侯霸主。


    從目前形勢上看,西涼李利的地盤遍及遼東中原和淮南,占據的州郡雖多,卻處於分散狀態,橫在曹操和劉表兩股勢力中間,硬生生將他們隔開,使其無法聯手,無法形成合力。因此李利的實力明顯強於曹操和劉表,若是單獨與某一方勢力交鋒,則占據一定優勢,勝算頗大;然而一旦曹操和劉表兩股勢力打破阻隔聯手結盟,李利就將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勝負難料。


    是以目前最明智的對策就是,趁著江東初定,劉表和江東勢力還處於磨合期,彼此缺乏信任之際出兵攻打荊州,或從廬江出兵,直接攻打江東,一舉粉碎荊州和江東勢力同盟,從而打破荊州劉表橫跨大江南北的美夢,將劉表這一路諸侯霸主扼殺於搖籃之中。這是最理想的戰術策略,趁早剪除來自荊楚的威脅,以免將來腹背受敵,隨時都有傾覆之危。


    怎奈李利現下兵力分散,僅是三麵圍困冀州曹操一項,就拖住了四十餘萬西涼大軍,此外還要防禦荊州劉表。初步統計,迄今為止,李利麾下六十餘萬大軍都已陷入這兩股勢力的牽製當中,從而保持目前的僵持和平衡。而李利手中的機動兵力則全部投在了益州戰場上,時下諸葛亮正率領二十萬大軍征剿南蠻,戰事如火如荼,正處於關鍵時刻,無法抽調兵馬,否則平定南蠻的大好局麵就會毀於一旦,半途而廢,前功盡棄。


    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又恰逢江東局勢突變,李利頓生騎虎難下之感。毫無疑問的是,眼下正是出兵荊楚的大好時機,奈何遠在數千裏之外的益州戰場上牽製了李利麾下三十餘萬兵馬,且激戰正酣,無暇他顧;可是中原戰場上的幾十萬大軍又都被牽製著,圍困曹操和劉表的同時,他麾下大軍也被鉗製住了,猶如深陷泥潭一般不敢擅動。不難想象,一旦他麾下大軍稍有異動,冀州曹操和荊州劉表豈能坐視對方被消滅,勢必出兵相助;可是他們如果同時出兵,李利就將腹背受敵,兵力上將處於劣勢,處境堪憂。


    所以李利此刻真正是勢成騎虎,縱然有心出兵攻取荊楚,卻又顧慮重重,牽一發而動全身,心有餘而力不足。


    沉默半晌,李利輕聲歎息道:罷了,劉表雄踞長江兩岸的局麵已成定局,隨他去吧。眼下我等仍以防禦為主,維持現有局勢不變,一切隻待孔明平定南蠻之後再行商議。元忠速速傳令,各鎮都督不得擅動,命郭嘉增派三萬步軍增援南陽,加強防禦。


    就在李利主臣帥帳密議的同時,數百裏之外的鄴城州府大堂上,曹操怒發衝冠地拍案而起:豎子欺我太甚。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  衷心感謝:書友洪荒逍遙大帝打賞激勵,感謝封口刀片書友月票支持,多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驍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虎賁中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虎賁中郎並收藏驍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