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f663026lcx700319人牆書友月票支持,多謝


    鬥爭無處不在,這就是主臣之間的無聲鬥爭。


    不僅周瑜是這樣,早先的李玄賈詡李儒和郭嘉等人同樣也是如此。


    這些不為人知的隱秘,除了當事人之外,外人根本無從得知,甚至連一點端倪都看不出來。


    為此,很多朝中老臣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為何李利年紀輕輕卻能駕馭偌大的西涼軍團,並讓李玄賈詡郭嘉和周瑜等當世人傑,為之死心塌地的效忠;即使受到不公平對待,仍舊不改初衷。可他們萬萬想不到,李利早已在潛移默化中將麾下文臣武將折服。


    除了他們,很多人都不會想到,李利對麾下一眾文武擁有獨特的馭下之術,使其投效於自己麾下隻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真正折服其心才是最關鍵的一步。


    這是人性使然,沒有人天生就甘願屈居人下,隻有真正折服其心之人才能成為具有強大掌控力的上位者。


    相對於心思縝密的文士而言,武將們則要簡單得多。因為李利本身久經沙場,身經百戰,不僅武藝高強,且智謀如海,戰績彪炳,百戰不殆。而武將們生性豪邁,愛憎分明,對於他們而言,能跟隨一位文韜武略知人善任,且處事公允的主公,實為人生一大幸事。


    更何況。武威軍是李利親手組建起來的,麾下一眾戰將都是親信嫡係將領,也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統兵大將。長安之戰中確如有心人所言。武威軍兼並了原來的西涼軍,全軍打散混編其實就是為了便於武威軍徹底將原西涼軍一口吞下,有利於李利掌控全軍。是以,當時很多西涼舊將都被編入郡府兵之中,還有些將領被派往邊疆戎守;而武威軍將領則悉數成為各個主力戰營的將領,鮮有外放戍邊者。隻不過,這種事可做不可說。三年來李利守口如瓶從未正麵回應過這種說法,時至今日他依然不會承認。不過,也沒人再敢向他詢問。


    正是由於李利對軍隊有著絕對的掌控力。是以,今日帥府議事最先宣讀的便是對麾下武將的封賞。這麽做並非厚此薄彼,而是為了給文官們一點思考的時間。讓他們趁著這點時間轉換思維,端正態度。知道自己往後應該做什麽。哪些事情絕對不能沾不能碰,更不能做,否則便是違背主公李利的意願,後果很嚴重。


    對待武將,李利一貫采取恩威並施的馭下之術。而對於文官,他則是一邊以禮相待一邊敲打,待其徹底明白過來後,再施以恩威收服其心。而後委以重任。


    因此,一直以來李利都喜歡將自己看重的文士或武將先留在身邊近距離觀察。也便於文士武將們對他加深了解,最好是彼此信任,而後再行安排職務。這便是所謂的百聞不如一見,不管這些人曾在曆史上多麽有名,李利都要親自觀察一番,而後做出自己的判斷。不過,真正能夠進入他的視線的文士並不多,然則每一個從他身邊走出去的文官或武將都會得到重用,繼而成為各營主將或封疆大吏。


    這便是年齡優勢的最佳體現。李利前世並沒有身居高位,僅是一個領兵的中級將領而已,但他對權勢的領悟和對人性的琢磨卻頗有心得。曾經對他影響最大的一位帝王便是康熙皇帝,這是一位統治天下長達六十餘年的千古一帝,而他一生用人馭人之術無疑是極為成功的,所選用的文臣武將幾乎全是來自他身邊的人,知人善任,大膽放權,為後來兩百年的王朝打下堅實基礎,夯實了一個王朝的根基。


    時空輪轉,曾經熟悉的曆史變成未來,而李利腦海裏的記憶卻隨著地位的不斷攀升而愈發清晰起來。世間沒有人生而知之,但隨著時局變化和對現實狀況的深刻解讀,很多人和事都是一脈相承的,是完全可以借鑒的,其中有著必然的聯係。是以,李利有著充裕的時間一步步朝著自己預定的目標前行,將自己腦海中存儲的記憶與實際相印證,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獨有的馭人之術,成就完全屬於自己的帝王之道。


    是故,一直以來李利與麾下文武相處的十分愉快,熟諳帝王之術,能夠嫻熟地駕馭麾下文臣武將,始終牢牢掌控著整個局勢。然而,他麾下的一眾文武卻無人能夠完全摸透他的心思,很多決策都無跡可尋,讓眾人無從揣摩。休養生息之策是這樣,此番軍政大變革同樣如此,事先沒有征兆,不漏半點風聲,直到頒布之時才徹底揭開謎底。以至於,堂下眾人既感突兀,又覺得實屬必然,古來聖賢治世均是如此。


    奉天承運


    看到堂下眾人的目光漸漸恢複清明之時,李利擺手示意李儒宣讀對文官的封賞詔書。


    隨即,經過長達半個時辰的沉澱和醞釀之後,李儒再次從帥案上拿起早已備好的天子詔書,大聲宣讀道:秉承主公之意,經天子應允,敕封尚書令李玄為相府長史,領涼州刺史,賜西鄉侯;左馮翎太守管寧為涼州別駕。


    封左軍師賈詡為大將軍府長史,領司隸校尉,賜雍亭侯;別駕荀諶,兼領弘農太守。


    敕封侍中李儒為中常侍大長秋,領京兆尹,賜長陵亭侯;別駕國淵,兼領左馮翎太守。


    敕封原雍州別駕華歆為雍州刺史,賜漢壽亭侯,別駕邴原,賜都亭侯。


    敕封大將軍府參軍魯肅為並州刺史,賜陽邑亭侯;別駕崔琰,領太原太守,賜都亭侯。


    右軍師郭嘉遷為大將軍府主簿軍師祭酒,領軍師將軍,賜漢壽亭侯。


    北地郡丞參軍法正為大將軍府法曹,領軍師將軍,賜關內侯


    隨著李儒略顯尖銳的聲音不急不緩地激蕩在大堂上,文辭冗長的詔書一點點伸展,漸漸趨於尾聲。在這道詔書中,正如李儒宣讀的那樣,這完全是遵照李利的意圖頒下的封賞詔書。同武將一樣,在座的一百五十餘位文官悉數得到晉升封賞,沒有升遷的官員便有爵位賞賜,可謂是人人有份,皆大歡喜。


    這時,李儒讀出最後三位得到敕封的官員名字:秉承主公之意,南匈奴草原即河套草原增設朔州郡,左馮翎郡丞張既擔任朔州郡第一任太守;平北將軍韃魯平寇將軍李蒙率領兩萬郡府兵進駐朔州,確保朔州安寧。


    征召河南郡人鄭渾為大將軍府掾屬,兼領郿鄔軍械局都尉,秩六百石。


    征辟河東聞喜人裴潛為大將軍府掾屬,倉曹掾,準其參與軍機。欽此


    隨著李儒話音落下,眾人紛紛將目光投向站在李玄魯肅等人身後的三個身著儒士長袍的文士。經認識他們的人介紹,方知這三人的身世來曆。


    那名身材高大健壯之人便是鄭渾,字文公,河南郡開封人,其祖父乃大儒鄭眾,其兄鄭泰亦是司隸名士,現為太學院大學士。不過,此番鄭渾出仕卻不是其兄鄭泰舉薦的,而是鄭渾的好友華歆舉薦給李玄,而後由李玄再引薦給李利。幾經輾轉,這位李利熟知的將作大匠鄭渾終於出現在大將軍府正堂上,但李利並沒有請旨敕封他為將作大匠,而是讓他先去三年前組建起來的軍械局擔任主事,以觀後效。


    新任朔州太守張既,字德容,左馮翎高陵人,舉茂才,初為新豐令,政績三輔第一。遂被管寧看重,擢升為郡丞,此番管寧調任涼州別駕,便將張既舉薦給李玄,而後便傳進李利耳朵裏。當李利好不容易想起張既是何許人之後,頓時大為欣喜,甚至有些懊惱自己為何早先就沒想起此人呢。


    要知道張既可是土生土長的三輔高陵人,治政能力極為出眾,曾為曹魏做出過突出貢獻,曆任雍涼二州刺史,政績卓著,並協助夏侯淵平定西涼,頗具軍事才能。就是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大賢,卻一直在李利治下擔任郡縣小吏,可他卻渾然不知,直到此次管寧舉薦,方才正式進入他的視線。


    不過為了避免拔苗助長,操之過急,李利並未破格提拔張既,隻是在原來職位上提升一級,擔任郡守而已。但這個朔州太守雖然名義上還是治理一郡之地,可實際上卻不是普通的郡縣,而是擁有廣博草原的河套平原,其實際地域麵積不亞於長安三輔,相當於半個司隸,且人煙稀少,除了匈奴王庭之外,一切都需要從頭再來。如此艱巨的任命,既是對張既的信任,又是對他治政能力的巨大考驗,可謂是任重而道遠。


    至於裴潛,字文行,河東聞喜人,曆史上曾是曹魏四朝老臣,擅長政務,曾擔任過荊州兗州刺史,算得上是地地道道的文官。早先李利就聽滕霄提起過裴潛其人,據說此人政務嫻熟,處事公允,深得當地百姓愛戴。當時李利對這個名字毫無印象,便沒有放在心上,想不到此次收複河東失地之際,此人又被魯肅賞識,再次舉薦給李利。如此一來,先後被滕霄和魯肅兩人舉薦之人必有過人之處,於是李利便將此人召到自己身邊,親自觀察考校一番,隨後再行安排。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驍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虎賁中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虎賁中郎並收藏驍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