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襄心頭爬上一絲異樣,他知道自己這個樣子不好看,但白君瑜說“挺好”,讓他也不禁覺得或許這樣並沒有多嚇人。
伸手去搶頸巾,白君瑜一躲,沒讓他抓到,繼而又道:“你出門想戴,我不攔你,就當是你低調。但在我麵前,就不必戴了,現在這樣就很好。”
祁襄默默不語,也不再去搶。白君瑜這樣說,他是高興的,同時他也明白白君瑜想表達的,和他想要的,並不是一回事——有暖有酸,感覺很微妙。
“不願意?”白君瑜似乎必須要讓祁襄表個態。
祁襄輕歎道:“知道了。”
白君瑜笑了,幽深的眼睛也柔和了許多,“四皇子的料子不適合你,我那裏倒有些現下京中時興的,明天讓白如帶著裁縫一起過來,給你量了。”
“不、不用了……”穿著白君瑜送來的料子做的衣裳,他怕晚上睡不著覺。
“反正我也用不完,給你正好,顏色也合適。”說到這,白君瑜又道:“我沒有爾勉那樣細心,但你若有什麽需要的、想要的,盡管跟我說。”
有白君瑜這句話,無論他是否真需要,這份心意他記下了。
“還有一事。”白君瑜提醒道:“朝中文官雖多,但讓他們寫故事做戲文,恐怕並不容易。大川那些被改成戲文的故事,多是民間文人墨客所寫所記,朝中人未必有那份見地和才情。”
“樂司呢?也寫不了嗎?”祁襄問。
樂司是宮中專門□□樂曲歌舞的地方,那裏的人有才有情,並非一般奴才。
白君瑜並不看好,“他們譜曲練唱是不錯,但極少寫出過什麽。”
祁襄眉間似有愁雲,“那當如何?”
白君瑜淡笑說:“我也幫不上忙,隻是想到如果宮裏拿不出像樣的東西,皇上說不定會寄希望於你。”
祁襄擺擺手,“我是什麽身份?皇上怎麽可能讓我寫?”
“到了這種時候,身份已經沒那麽重要了。你之前提醒過我,那我也提醒你一回,早做準備,有備無患。”
祁襄失笑,“好吧。雖然我也沒什麽主意,希望隻是你多慮過了。”
錢大夫給開的藥,經郤十舟調了幾味藥的份量,祁襄喝著還不錯,至少在這種天氣不穩定的時節,祁襄沒有生病。
榮滄把祁襄的主意遞到了皇上麵前,皇上覺得甚是可行,就吩咐讓文臣們都回去寫一份來看,武將盡力而為便,若家中有讀書的孩子,也可寫一份來參詳。這“家中讀書的孩子”自然也包括了賢珵,而武將裏能拿得出手稱說有文采的,就隻有白君瑜了。
要說讓賢珵寫故事,也不是不行。這麽多年流連於花街柳巷,總會聽說些愛恨離愁的故事,讓他寫這種情愛故事,他信手拈來,但讓他寫參軍之事,實在是為難他了。
皇上要戲本,各臣各家都忙活開了,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能入了皇上的眼,那也是祖上冒青煙了。但也因為時間短,很難找到合適的代筆,隻能自己編,看的全是個人水平。
呈給皇上的東西,又不是奏折,自然要用最好的紙。這也導致京中最貴的紙一度供不應求。
三日後,大批地故事文本被送到禦前,皇上暫且放下折子,與太傅、太保、大學士及左、右兩位丞相一起看起來。
皇上主要看的是他比較抱有希望的幾個孩子寫的。皇子們的本子明顯是告訴他,含玉出生的孩子根本不懂什麽才是能讓百姓群情激昂的故事;白君瑜寫的簡直就是戰報,就是沒有戰報那麽簡略罷了;賢珵文筆是好,看著也引人入勝,但從軍故事最後成了愛情故事,不知所雲!
剩下一些在宮裏讀過書的孩子的皇上了也看了,評價下來隻有四個字——亂七八糟!
像左丞相這種的,也想借機為三皇子或者手裏的學生討個好,可這些東西看完,他都張不開那個嘴,估計他說了,就直接被罷職了。
“各位愛卿可看到有合適的?”皇上捏著眉心問。
在座皆沉默。
皇上已然知道答案了,沉默了片刻,說:“太傅,明天早朝後讓賢珵來見朕。”
太傅不解,“皇上,難道珵兒的文章還能看?”
他根本沒看賢珵寫了些什麽,他年紀大了,皇上並不難為他,他雖有心為皇上分憂,但從來沒寫過,實不擅長,就沒浪費筆墨。
皇上一臉冷淡,“不是能看,是可能有救。”
說罷,皇上起身一揮手,“散了吧。”
皇上離開後,太傅拿了賢珵的來看,其他幾位大人也湊過來,看到後來紛紛搖搖頭,太傅也無奈了,道:“看來皇上是真的挑不出人了。”
這種東西如果賢珵換個名字發出去,說不定能成一樁美談,但作為太傅的孫子,這東西就是拿不出手的。
其他人也沒法說什麽,剩下那些真是還不如賢珵的這個,果然是官當久了,又未下放與民同苦同樂,已然寫不出民心了。
次日下朝後,榮滄、賢珵和白君瑜被叫去了禦書房。
皇上猶記得祁襄是跟著他們一起讀書的,他也有些別的打算,跟這幾個孩子說說,看看他們能不能幫上忙。
“爾勉。”
“是。”賢珵老實出列,臨來前,他祖父提醒過他很多次,一定要謹言慎行。
皇上抖了抖他呈上來的故事,“你這故事寫得不錯,就是跟從軍沒什麽關係。”
賢珵也明白,一臉愁容道:“皇上明鑒。臣自小在京中長大,跟著祖父讀書認字,學得都是書中那套,對戰事並無了解,身邊能說得上話的隻有君瑜這一個武將。但君瑜是個嘴嚴的,從不提戰事,臣實在無從得知從軍應當如何。”
他這番話一來是說自己沒有結黨營私,身邊的人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這樣玩在一起無無可厚非,這點皇上應該知道,二來是說白君瑜在他們麵前不談軍事,是個能保密、知曉要緊厲害的人,不是好吹噓亂言之輩。
皇上果然露出滿意的微笑,“既然你都這樣說了,朕也不好強人所難。但現在下一個能用的故事都沒有,你們可有什麽辦法?”
這事明顯是拖不得了,白君瑜想到自己之前同祁襄說的話,不知道祁襄有沒有準備,他也不好貿然舉薦,隻能幹站著,反正指望他寫是沒可能了。
這時,榮滄上前一步,道:“父皇,兒臣有個提議。”
“說。”皇上眼中似是有些期待。
“兒臣認為既然各位大人不擅此道,不如讓祁襄試試吧。主意既是他出的,那他也理應出一份力。”
白君瑜皺起眉——四皇子這樣拉祁襄下水,是否不太地道?
皇上眉頭舒展,顯然正中下懷。
賢珵立刻躬身道:“不可。”
皇上沉聲問:“為何?”
賢珵不卑不亢地說:“皇上,大川流傳開來的故事都是文人雅士所作,這才有資格供人。但祁襄是奴籍,就算寫出來了,也是上不了台麵的,更別說編戲傳唱了,隻會惹人非議,不是上選。”
榮滄一臉恍然,“是兒臣疏忽了,請父皇恕罪。看來隻能請幾位大人回去繼續寫了,就算寫不出好的,也不好交給一個奴才,讓人知道了,恐會笑我朝無人。”
皇上臉上的溫和全無,但又不能發火。讓一個奴才寫故事,的確是惹人笑話的事,而大臣們還不如一個奴才,這說出去丟的也是大川的臉。
“行了,你們下去吧。”皇上沒了興致,將他們打發了。
出了宮門,賢珵伸出手掌。
榮滄笑著與他擊了個掌。
白君瑜這才驚覺事情不太對,“你們早就商量好了?”
榮滄擺擺手,“沒有。我提聞景是希望通過這個機會讓聞景擺脫奴籍,雖說有點冒險,卻是個好機會。照理來說爾勉應該不會反對,但他反對了,還把奴籍的事拿到了明麵上,我就知道他跟我的打算是一樣的,隻是方法不一樣而已。”
賢珵笑著往前走,這邊沒有人,可以放心說話,“皇上能把我招進宮,明顯那些大臣的故事寫得還不如我。我就鬥膽一猜,皇上是實在找不到人了,我不寫,皇上就隻有幹等著,這叫以退為進。等實在沒辦法了,就是皇上請聞景去寫,‘請’與‘讓’可是不同的。”
白君瑜看著一臉笑意的兩個人,“若這次沒中你們下懷呢?”
賢珵說:“那也沒事,大不了再等機會。反正聞景籍落在我家,我定能護住他就是了。”
白君瑜沒再多問,沉默地跟著他們往前走——以前一起讀書的時候,賢珵和榮滄就是走得最近的,也是最有默契的,一個表情、一個眼神就能知道對方想做什麽,這個他已經見識過無數次了。
那他呢?他和誰走得近一些?
白君瑜仔細回想了一會兒,腦子裏跳出的居然是祁襄。
的確,他表麵上跟榮滄關係更好些,也正常,他們是榮滄的陪讀,肯定以榮滄為中心。但其實私下裏他還是跟祁襄接觸更多些,拋開那些口角不提,他們也有無數和睦相處的日子。
是何時開始有爭執的?白君瑜已經記不清了。但他知道,自己不清楚榮滄和賢珵喜歡吃什麽,喜歡看什麽書,但對於祁襄,卻是都知道的。
伸手去搶頸巾,白君瑜一躲,沒讓他抓到,繼而又道:“你出門想戴,我不攔你,就當是你低調。但在我麵前,就不必戴了,現在這樣就很好。”
祁襄默默不語,也不再去搶。白君瑜這樣說,他是高興的,同時他也明白白君瑜想表達的,和他想要的,並不是一回事——有暖有酸,感覺很微妙。
“不願意?”白君瑜似乎必須要讓祁襄表個態。
祁襄輕歎道:“知道了。”
白君瑜笑了,幽深的眼睛也柔和了許多,“四皇子的料子不適合你,我那裏倒有些現下京中時興的,明天讓白如帶著裁縫一起過來,給你量了。”
“不、不用了……”穿著白君瑜送來的料子做的衣裳,他怕晚上睡不著覺。
“反正我也用不完,給你正好,顏色也合適。”說到這,白君瑜又道:“我沒有爾勉那樣細心,但你若有什麽需要的、想要的,盡管跟我說。”
有白君瑜這句話,無論他是否真需要,這份心意他記下了。
“還有一事。”白君瑜提醒道:“朝中文官雖多,但讓他們寫故事做戲文,恐怕並不容易。大川那些被改成戲文的故事,多是民間文人墨客所寫所記,朝中人未必有那份見地和才情。”
“樂司呢?也寫不了嗎?”祁襄問。
樂司是宮中專門□□樂曲歌舞的地方,那裏的人有才有情,並非一般奴才。
白君瑜並不看好,“他們譜曲練唱是不錯,但極少寫出過什麽。”
祁襄眉間似有愁雲,“那當如何?”
白君瑜淡笑說:“我也幫不上忙,隻是想到如果宮裏拿不出像樣的東西,皇上說不定會寄希望於你。”
祁襄擺擺手,“我是什麽身份?皇上怎麽可能讓我寫?”
“到了這種時候,身份已經沒那麽重要了。你之前提醒過我,那我也提醒你一回,早做準備,有備無患。”
祁襄失笑,“好吧。雖然我也沒什麽主意,希望隻是你多慮過了。”
錢大夫給開的藥,經郤十舟調了幾味藥的份量,祁襄喝著還不錯,至少在這種天氣不穩定的時節,祁襄沒有生病。
榮滄把祁襄的主意遞到了皇上麵前,皇上覺得甚是可行,就吩咐讓文臣們都回去寫一份來看,武將盡力而為便,若家中有讀書的孩子,也可寫一份來參詳。這“家中讀書的孩子”自然也包括了賢珵,而武將裏能拿得出手稱說有文采的,就隻有白君瑜了。
要說讓賢珵寫故事,也不是不行。這麽多年流連於花街柳巷,總會聽說些愛恨離愁的故事,讓他寫這種情愛故事,他信手拈來,但讓他寫參軍之事,實在是為難他了。
皇上要戲本,各臣各家都忙活開了,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能入了皇上的眼,那也是祖上冒青煙了。但也因為時間短,很難找到合適的代筆,隻能自己編,看的全是個人水平。
呈給皇上的東西,又不是奏折,自然要用最好的紙。這也導致京中最貴的紙一度供不應求。
三日後,大批地故事文本被送到禦前,皇上暫且放下折子,與太傅、太保、大學士及左、右兩位丞相一起看起來。
皇上主要看的是他比較抱有希望的幾個孩子寫的。皇子們的本子明顯是告訴他,含玉出生的孩子根本不懂什麽才是能讓百姓群情激昂的故事;白君瑜寫的簡直就是戰報,就是沒有戰報那麽簡略罷了;賢珵文筆是好,看著也引人入勝,但從軍故事最後成了愛情故事,不知所雲!
剩下一些在宮裏讀過書的孩子的皇上了也看了,評價下來隻有四個字——亂七八糟!
像左丞相這種的,也想借機為三皇子或者手裏的學生討個好,可這些東西看完,他都張不開那個嘴,估計他說了,就直接被罷職了。
“各位愛卿可看到有合適的?”皇上捏著眉心問。
在座皆沉默。
皇上已然知道答案了,沉默了片刻,說:“太傅,明天早朝後讓賢珵來見朕。”
太傅不解,“皇上,難道珵兒的文章還能看?”
他根本沒看賢珵寫了些什麽,他年紀大了,皇上並不難為他,他雖有心為皇上分憂,但從來沒寫過,實不擅長,就沒浪費筆墨。
皇上一臉冷淡,“不是能看,是可能有救。”
說罷,皇上起身一揮手,“散了吧。”
皇上離開後,太傅拿了賢珵的來看,其他幾位大人也湊過來,看到後來紛紛搖搖頭,太傅也無奈了,道:“看來皇上是真的挑不出人了。”
這種東西如果賢珵換個名字發出去,說不定能成一樁美談,但作為太傅的孫子,這東西就是拿不出手的。
其他人也沒法說什麽,剩下那些真是還不如賢珵的這個,果然是官當久了,又未下放與民同苦同樂,已然寫不出民心了。
次日下朝後,榮滄、賢珵和白君瑜被叫去了禦書房。
皇上猶記得祁襄是跟著他們一起讀書的,他也有些別的打算,跟這幾個孩子說說,看看他們能不能幫上忙。
“爾勉。”
“是。”賢珵老實出列,臨來前,他祖父提醒過他很多次,一定要謹言慎行。
皇上抖了抖他呈上來的故事,“你這故事寫得不錯,就是跟從軍沒什麽關係。”
賢珵也明白,一臉愁容道:“皇上明鑒。臣自小在京中長大,跟著祖父讀書認字,學得都是書中那套,對戰事並無了解,身邊能說得上話的隻有君瑜這一個武將。但君瑜是個嘴嚴的,從不提戰事,臣實在無從得知從軍應當如何。”
他這番話一來是說自己沒有結黨營私,身邊的人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這樣玩在一起無無可厚非,這點皇上應該知道,二來是說白君瑜在他們麵前不談軍事,是個能保密、知曉要緊厲害的人,不是好吹噓亂言之輩。
皇上果然露出滿意的微笑,“既然你都這樣說了,朕也不好強人所難。但現在下一個能用的故事都沒有,你們可有什麽辦法?”
這事明顯是拖不得了,白君瑜想到自己之前同祁襄說的話,不知道祁襄有沒有準備,他也不好貿然舉薦,隻能幹站著,反正指望他寫是沒可能了。
這時,榮滄上前一步,道:“父皇,兒臣有個提議。”
“說。”皇上眼中似是有些期待。
“兒臣認為既然各位大人不擅此道,不如讓祁襄試試吧。主意既是他出的,那他也理應出一份力。”
白君瑜皺起眉——四皇子這樣拉祁襄下水,是否不太地道?
皇上眉頭舒展,顯然正中下懷。
賢珵立刻躬身道:“不可。”
皇上沉聲問:“為何?”
賢珵不卑不亢地說:“皇上,大川流傳開來的故事都是文人雅士所作,這才有資格供人。但祁襄是奴籍,就算寫出來了,也是上不了台麵的,更別說編戲傳唱了,隻會惹人非議,不是上選。”
榮滄一臉恍然,“是兒臣疏忽了,請父皇恕罪。看來隻能請幾位大人回去繼續寫了,就算寫不出好的,也不好交給一個奴才,讓人知道了,恐會笑我朝無人。”
皇上臉上的溫和全無,但又不能發火。讓一個奴才寫故事,的確是惹人笑話的事,而大臣們還不如一個奴才,這說出去丟的也是大川的臉。
“行了,你們下去吧。”皇上沒了興致,將他們打發了。
出了宮門,賢珵伸出手掌。
榮滄笑著與他擊了個掌。
白君瑜這才驚覺事情不太對,“你們早就商量好了?”
榮滄擺擺手,“沒有。我提聞景是希望通過這個機會讓聞景擺脫奴籍,雖說有點冒險,卻是個好機會。照理來說爾勉應該不會反對,但他反對了,還把奴籍的事拿到了明麵上,我就知道他跟我的打算是一樣的,隻是方法不一樣而已。”
賢珵笑著往前走,這邊沒有人,可以放心說話,“皇上能把我招進宮,明顯那些大臣的故事寫得還不如我。我就鬥膽一猜,皇上是實在找不到人了,我不寫,皇上就隻有幹等著,這叫以退為進。等實在沒辦法了,就是皇上請聞景去寫,‘請’與‘讓’可是不同的。”
白君瑜看著一臉笑意的兩個人,“若這次沒中你們下懷呢?”
賢珵說:“那也沒事,大不了再等機會。反正聞景籍落在我家,我定能護住他就是了。”
白君瑜沒再多問,沉默地跟著他們往前走——以前一起讀書的時候,賢珵和榮滄就是走得最近的,也是最有默契的,一個表情、一個眼神就能知道對方想做什麽,這個他已經見識過無數次了。
那他呢?他和誰走得近一些?
白君瑜仔細回想了一會兒,腦子裏跳出的居然是祁襄。
的確,他表麵上跟榮滄關係更好些,也正常,他們是榮滄的陪讀,肯定以榮滄為中心。但其實私下裏他還是跟祁襄接觸更多些,拋開那些口角不提,他們也有無數和睦相處的日子。
是何時開始有爭執的?白君瑜已經記不清了。但他知道,自己不清楚榮滄和賢珵喜歡吃什麽,喜歡看什麽書,但對於祁襄,卻是都知道的。